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马基雅维里 [10]

By Root 1574 0
神的许多恩惠,也从她的种种打击(“目的是锻炼罗马,让它赢得荣耀”)中获益匪浅(408页)。但他坚称(让人再次想起《君主论》),成就任何大事都不可能只靠好运,它永远是时运和德性这一关键品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德性让我们能够平静地忍受厄运,并为我们赢得时运女神的垂青。因此他得出结论:要想理解罗马共和国“为何能成为霸主”,我们必须承认,答案其实在于罗马具备“出众的德性”,并且让这个关键品质“保持了许多世纪”(192页)。正是由于罗马人“将时运与最高的德性结合起来”,他们才保住了最初的自由,并最终主宰了世界(326页)。

当马基雅维里着手分析德性这个关键概念时,他完全沿袭了《君主论》中的思路。他使用这个词的方式的确让人觉得,它的内涵有了一个重要拓展。在《君主论》里,这种品质仅限于最杰出的政治领导人和军事统帅,而在《论罗马史》中,他却明确提出,城邦若想强盛,它的公民整体就必须具备德性(498页)。然而在界定德性的含义时,他基本上重复了以前的论述,不动声色地把《君主论》的惊人结论作为自然的前提了。

按此思路,拥有德性就意味着为了城邦的强盛与荣耀,愿意做任何必需的事,而不去考虑行为本身的善恶性质。这首先被当作政治领导术最重要的品质。和在《君主论》中一样,马基雅维里此处的论证又引述了西塞罗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并予以尖刻的批驳。西塞罗在《论义务》中断言,罗慕路斯认定“由他一人做王更方便”,并谋杀了孪生兄弟,是犯了一桩难以饶恕的大罪,因为他的辩解“既不合理,也不充分”(III.10.41)。马基雅维里却针锋相对地指出,任何“智慧的理性”都不会“指责任何人在组建君主国或创立共和国时采取非法手段”。谈及罗慕路斯的弑亲行为[46],他主张,“虽然事件的性质指控他,历史的结果却能赦免他;在罗慕路斯这样的例子中,最终的善果永远都可以赦免违法者,因为应当受到指责的是用暴力破坏秩序的人,而不是用暴力恢复秩序的人”(218页)。

对普通公民而言,愿意将共同体的福祉置于私利和普通的道德考虑之上,也是同样重要的。马基雅维里在论述这一点时,再次揶揄了古典人文主义的价值观。西塞罗在《论义务》中宣称,“有些行为或者太可憎,或者太邪恶,即使可以拯救国家,智者也不会采用”(I.45.159)。马基雅维里反击道,“如果真正事关国家存亡”,每位公民都有义务知道,“此时已不可再考虑正义、仁慈、荣辱之类的问题了,应当抛开一切顾虑,毫无保留地执行任何可以挽救国家及其自由的计划”(519页)。

统治者德性与公民德性的共同标志就是:双方都必须努力“增进公共福祉,而不是个人利益,为共同的祖国奋斗,而不是为自己的后代”(218页)。正是由于这个缘故,马基雅维里认为罗马共和国承载了“如此丰盛的德性”:爱国主义被他们普遍视为“最强大的信念”,结果罗马民族“四百年间始终是王权的敌人,始终热爱祖国的荣耀和公共福祉”(315、450页)。

保持自由的关键是保持整个公民群体的德性,这种论点显然会引向另一个,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让这种品质广为传播、长盛不衰,以确保城邦获得荣耀?马基雅维里再次承认,一定的好运是必不可少的。除非碰巧有一位伟大的开国者,如同父亲将“女儿一样”的城邦带到世间,让她走上正确的道路,否则强盛之路将难以想象(223页)。“无缘享有智慧开国者”的城邦几乎总会“陷入某种不利的境地”(196页)。相反,有伟大开国者的“德性与方法”可资利用的城邦(例如罗马受益于罗慕路斯)已经“拥有最幸运的起点”(244页)。

城邦之所以需要这种“初始好运”,是因为建立一个共和国或君主国永远不能指望“民众的德性”,因为他们“意见过于庞杂”,永远“不适合组建一个政府”(218、240页)。所以,“创立共和国的重任只能由一人承担”(220页)。不仅如此,一旦城邦“因为道德朽败而衰落”,同样只有“某位在世伟人的德性”(而不是“民众的德性”)才能帮助它走向复兴(240页)。马基雅维里于是得出结论:“我们应当把这视为一条普遍法则:除非由一人创立,极少甚至根本没有任何共和国或君主国能从一开始就有良好的体制”,或者能在后来的某个时候“焕然一新”(218页)。

然而,他接下来却声称,如果任何城邦仅仅依赖初始好运,这种愚蠢之举不但会让它丧失原有的力量,而且城邦很快就会溃灭。因为“一人之力”虽然“适合组建政府”,却没有任何政府“仅靠一人之力”就能长存(218页)。任何寄望于“一人德性”的政体都有一个必然的弱点,那就是“其人一死,德性遂灭,后世子孙极少能企及先祖的高度”(226页)。因此,为了拯救君主国或共和国,与其“拥有一位在世时能明智统治的领袖”,不如“拥有一位善于设计制度的领袖”,以确保国家未来的命运能够转而依靠“民众的德性”(226、240页)。治国术最深的秘密就是知道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马基雅维里强调,这是一个超乎寻常的难题。我们可以期望在城邦的创建者身上找到卓越的德性,却无法奢望同样卓越的德性自发地存在于普通公民中间。相反,多数人“更倾向于为恶,而不是行善”,因此更可能无视共同体的利益,“只要没有约束,他们就会按其邪恶本性为所欲为”(201、205页)。这样,所有城邦都有一种趋势,从创建者的纯粹德性“滑向更糟糕的情形”——按照马基雅维里的概括,即使最优秀的共同体也难以摆脱这种逐渐朽败的进程(322页)。

这番分析的背后是亚里士多德使用过的意象:政体[47]如同一具自然的身体,和所有凡俗的生命一样,必然是“时间的牺牲品”(45页)。在下卷开头,马基雅维里特别突出了政治体[48]的身体比喻。他认为,“显而易见,如果不更新,这些身体就不能长久”,因为它们的德性迟早必定会朽败,如果创伤不加治疗,它们终将因为朽败而丧命(419页)。

这样,朽败的侵袭就被等同于德性的丧失或耗损;马基雅维里提出,这个堕落的过程有两种发生形式。公民群体失去德性,不再关心公共福祉,可能表现为完全失去了政治热情,变得“怠惰且不再适合参与任何需要德性的活动”(194页)。但更可怕的危险情形是,公民们仍然积极投身政治,却开始牺牲公共利益,追逐个人野心,培植派系势力。马基雅维里提出,朽败的政治主张就是“只关心如何向公众索取利益,却不在意公共福祉”的主张(386页);朽败的政体就是“只允许有权势者”提出方案,而且“只为巩固权势不为促进共同自由”的政体(242页);朽败的城邦就是执政机构不再由“德性卓越之人”掌管,而被权势最大、因而最易经营个人私利者把持的城邦(241页)。

上述分析将马基雅维里引向了一个困境。他一方面反复强调,“人生来充满野心和猜忌”,“除非形势所迫”,多数人“永远不会做任何善事”(201、257页)。但另一方面他又坚称,一旦人们有机会“在野心的阶梯上攀登”,他们的城邦很快就会“四分五裂”,丧失任何强盛的机会(290页)。原因在于,虽然保持自由是强盛的前提,朽败的扩散却必定会对自由造成致命威胁。一旦怀有野心的个人或派系开始获得支持,人民“代表自由”立法的意愿就会受到侵蚀,利益集团就会接管权力,“专制很快就会出现”,取代自由(282页)。这样,只要朽败的毒素扩散到整个公民群体,他们的“自由便很难延续,事实上会立刻消失”(235页;参见240页)。

图4 圣迪蒂托绘制的马基雅维里肖像,收藏于佛罗伦萨的韦奇奥宫。

马基雅维里的困境因此可以归结为:如何才能在天然缺乏德性的公民群体中培育出德性?如何防止他们滑向朽败?如何强迫他们在足够长的时期内保持对公共福祉的关心,以实现城邦的强盛?《论罗马史》的其余部分都是在探讨这个问题。

法律与领导术

马基雅维里相信,他揭示的这个难题虽不能直接克服,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绕过。他提出,我们虽然很难奢望公民群体表现出多少天然的德性,但应该可以期望城邦偶尔交上好运,出现一位堪与伟大的创建者比肩的领导人,他的行为显示出天然的卓越德性(420页)。

马基雅维里提出,在城邦赢得荣耀的过程中,这些真正高贵的公民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他说,在罗马历史上,“如果至少每十年”都能出现这样的德性典范,那么“必然的结果”是,这个国家“根本不可能朽败”[49](421页)。他甚至宣称,“如果一个共同体的运气很好”,每代人中都能找到一位“除旧布新”的优秀领导人,他“不仅能够避免国家衰亡,而且能把它拉回正道”,那么最后将出现一个奇迹:一个“永恒”的共和国,一个能够逃脱死亡的政治体(481页)。

个人德性的培育如何为城邦实现最高理想做出贡献?在整个下卷,马基雅维里都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他的意图是说明“个人的行为如何促进了罗马的强盛,如何产生了诸多有益的结果”(423页)。

在讨论这个话题时,马基雅维里显然仍秉持与《君主论》相似的立场。因此毫不奇怪,他在《论罗马史》下卷插入了不少《君主论》的内容——不到一百页的篇幅中,引用就有十余处。而且和在《君主论》中一样,他提出,德性超卓的政治家或将领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成就伟业。第一种是影响其他不如自己的公民。马基雅维里首先指出,他们的德性有时能产生直接的感召力,因为“他们巨大的名声和榜样效应会促使好人纷纷模仿他们,坏人也耻于过与他们相反的生活”(421页)。但他的基本观点是,杰出领导人的德性总是部分地表现为能在追随者身上烙下印记,虽然他们并非天生就有这种关键品质。在讨论这种影响方式时,马基雅维里的观点与《君主论》和更晚的《战争的艺术》第四卷相同:胁迫民众按照德性生活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让他们不敢做相反的事。他称赞汉尼拔知道有必要“通过他个人的性格”将恐惧灌注到军队中,使将士“上下齐心,不敢逾矩”(479页)。他对曼利乌斯·托尔夸图斯[50]最为钦佩,“强力意志”和著名的严厉风格帮助他做到“军令如山”,迫使他的公民同胞重新践行已经准备放弃的纯粹德性(480—481页)。

杰出人物帮助城邦赢得荣耀的另一种途径更为直接。马基雅维里相信,他们的卓越德性本身就能防止国家的朽败与灭亡。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