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达达和超现实主义 [23]

By Root 1926 0
成了一种毫无生气的幻影似的表象。用马克思主义的话来说,它举例说明了男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物化”。

但是我们能说达达就比超现实主义的幸存情况好吗?我冒着显得落伍的危险,想用范内哲姆在1968年撰写并完成的一部引起争论的著作《日常生活的革命》来结束全文。在该书中他认为,达达而非超现实主义为标新立异的文化实践提供了模式。范内哲姆将达达的虚无主义设想为社会革命的起点,严厉批评超现实主义没有“再次从达达最初的虚无主义开始,没有把达达和反达达作为自己的基础,没有历史性地看待达达”。我们当然可以鲁莽地申斥范内哲姆没有从历史角度来理解达达。我们已经发现达达并非仅仅相当于虚无主义,它远比情境主义者原本所希望的要神秘得多。但是它对笨拙的保留以及对似是而非和傲慢无礼的钟爱至今仍使许多人觉得达达“难以理解”,但这些特质却使达达免于像超现实主义那样,轻而易举就被局势同化了。

除了澄清达达和超现实主义的历史和哲学轮廓之外,本书还不断地让它们相互掂量对方。超现实主义不可避免地占据了较多的讨论篇幅,因为超现实主义作为一场运动,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而且它也更加严格地制定了自己的理论前提。然而,我们也可以恰如其分地用全然相反的历史设想来结束本书,在这一构想中达达“进化”为更加刻意的革命的超现实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打破平衡,支持达达短暂却极具煽动性的时刻。正如范内哲姆所声称的(这句话曾风靡一时,现在对我们而言却是陌生的):“达达的开始是重新发现活生生的体验及其可能的乐趣——它的结束是对所有观点的颠覆,它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宇宙。”

达达:主要中心——主要人物及事件

苏黎世

汉斯/让·阿尔普(阿尔萨斯,1887——1966)

雨果·巴尔(德国,1896——1927)

维金·埃格林(瑞典,1880——1925)

马塞尔·扬科(罗马尼亚,1895——1984)

汉斯·里希特(德国,1888——1976)

瓦尔特·塞纳(捷克斯洛伐克,1889——1942)

苏菲·达厄贝(瑞士,1889——1943)

特里斯坦·查拉(罗马尼亚,1896——1963)

1916年2月:伏尔泰酒馆开张。

1916年4月:创造“达达”这个名称。

1916年6月:第一期达达杂志《伏尔泰酒馆》出版。

1917年3月——5月:达达画廊。

1917年7月:《达达》杂志第一期出版。

1918年:特里斯坦·查拉发表《达达宣言》。

1919年4月:塞纳发表《最后一篇松散的宣言》。

纽约

阿瑟·克拉旺(瑞士,1887——1920)

马塞尔·杜尚(法国,1887——1968)

埃尔莎·冯·弗朗塔格——诺布朗霍文(德国,1874——1927)

弗朗西斯·皮卡比亚(法国,1879——1953)

曼·雷(美国,1890——1976)

1915年6月:杜尚来到纽约。

1917年1月:皮卡比亚的《391》杂志在巴塞罗那首版。

1917年4月:杜尚的作品《泉》被“独立艺术家协会”展览会组委会拒绝。

1917年4月:阿瑟·克拉旺在“独立艺术家协会”上发表酒后演讲。

柏林

约翰内斯·巴德尔(德国,1875——1955)

乔治·格罗兹(德国,1893——1959)

劳乌尔·豪斯曼(德国,1866——1971)

约翰·哈特菲尔德(德国,1891——1968)

维兰德·赫茨菲尔德(德国,1896——1988)

汉娜·赫希(德国,1889——1978)

理查德·许尔森贝克(德国,1892——1974)

瓦尔特·梅林(德国,1896——1981)

1918年4月:许尔森贝克成立俱乐部达达。

1919年2月:《人与足球》杂志出版并发行。

1919年:《达达》和《失望》杂志第一期出版。

1920年6月:国际达达交易会。

科隆

马克斯·恩斯特(德国,1891——1976)

约翰内斯·巴格尔德(德国,1892——1927)

海因里希·赫勒(德国,1895——1936)

1919年:《鼓风机》和《公报D》杂志出版。

1920年4月:科隆达达交易会。

汉诺威

库尔特·舒维特(德国,1887——1949)

1920年:“莫斯”活动开始。

巴黎

路易·阿拉贡(法国,1897——1982)

安德烈·布勒东(法国,1896——1966)

保罗·艾吕雅(法国,1895——1952)

菲利普·苏波(法国,1897——1990)

1919年:《文学》杂志开始出版,安德烈·布勒东和菲利普·苏波共同出版《磁场》杂志。

1920年:皮卡比亚出版《食人者宣言》。

1921年5月:对莫里斯·巴莱斯的模拟审判。

1922年:罗马代表大会。

1923年7月:査拉的“老成的心晚会”实际上标志着达达的结束。

超现实主义主要事件

1924年

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

设立“超现实主义研究局”;

创办《超现实主义革命》评论杂志(1929年停刊)。

1926年

比利时超现实主义团体成立。

1929年

第二次超现实主义宣言;

布勒东把一些持异议者驱逐出超现实主义团体;

巴塔耶创办《文献》杂志;

达利和布努艾尔合作电影《一条安达鲁狗》。

1930年

持不同见解的超现实主义者借《一具尸体》发起对布勒东的抨击;

发行《为革命服务的超现实主义》杂志(1933年停刊);阿拉贡参加在苏联哈尔科夫举办的第二届国际革命作家代表大会。

1932年

阿拉贡与超现实主义团体决裂。

1933年

创办《人身牛头怪》杂志(1939年停刊)。

1934年

布拉格超现实主义团体成立;

伦敦举办国际超现实主义展览;

巴黎的查尔斯·拉顿画廊举办超现实主义物品展。

1938年

布勒东和托洛茨基合作发表《迈向自由的革命艺术》宣言;

巴黎美术馆举办“超现实主义国际展”。

1941年

布勒东和其他欧洲流亡者到达纽约。

1942年

纽约举办“超现实主义的最初文件”展览。

1946年

布勒东回到法国。

超现实主义相关重要人物

作家

路易·阿拉贡(法国,1897——1982)

安托南·阿尔托(法国,1896——1948)

乔治·巴塔耶(法国,1897——1962)

安德烈·布勒东(法国,1896——1966)

勒内·克勒韦尔(法国,1900——1935)

罗贝尔·德斯诺斯(法国,1900——1945)

保罗·艾吕雅(法国,1895——1952)

莫里斯·海涅(法国,1884——1946)

乔治·于涅(法国,1906——1974)

米歇尔·莱里斯(法国,1901——1990)

皮埃尔·马比勒(法国,1904——1952)

皮埃尔·纳维尔(法国,1903——1993)

保罗·罗杰(比利时,1895——1976)

邦雅曼·佩雷(法国,1899——1959)

雅克·普雷韦(法国,1900——1977)

雷蒙·格诺(法国,1903——1976)

艺术家

汉斯·贝尔默(德国,1902——1975)

路易斯·布努艾尔(西班牙,1900——1983)

克劳德·卡恩(法国,1894——1954)

约瑟夫·康奈尔(美国,1903——1972)

萨尔瓦多·达利(西班牙,1904——89)

乔治·德·基里科(意大利,1888——1978)

马克斯·恩斯特(德国,1891——1976)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瑞士,1901——1966)

弗里达·卡洛(墨西哥,1907——1954)

勒内·马格里特(比利时,1898——1967)

曼·雷(美国,1890——1976)

安德烈·马松(法国,1896——1987)

胡安·米罗(西班牙,1893——1983)

梅雷·奥本海姆(瑞士,1913——1985)

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1881——1973)

伊夫·唐居伊(法国,1900——1955)

注释


序言

[1]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47页。

[2]参阅《诗学》第7、第8章。

[3]左拉:《戏剧中的自然主义》,《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中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00页。

[4]左拉:《戏剧中的自然主义》,《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中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89页。

[5]参阅莱辛《汉堡剧评》第70篇。

[6]莱辛《汉堡剧评》,张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359页。


第一章

[1]“莫斯堡”是集装置、拼贴和建筑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情欲秘密的教堂”。——书中注释均由译者所加,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第二章

[1]位于巴黎塞纳河左岸,始建于13世纪,是巴黎城内最为古老的宗教建筑之一,以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出名。

[2]位于巴黎,高达52米,是曾经的“圣雅克屠场”遗址的一部分。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