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设计,无处不在 [9]
然而,广告的影响力是不能小觑的,尤其是现在它已经成了诱导大众消费的工具。广告技术最先在美国得到发展,它对美国社会的渗透也是最深的。广告采用的方式和意象已经成了美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竞选总统,还是竞选其他政府要职,这些竞选活动都被美国人运作成一场广告战。他们不断调整候选者的形象,使其时刻符合不断变化的环境。结果,意象和现实之间的分界经常被模糊,这也正是这些技术带来的深层影响。
另外,广告与宣传之间的分界也被模糊了。后者是一项专门的传达形式,试图通过塑造民意来达到某种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目的。广告不能离它预期的观众对于现实的理解太远,即便它一贯的手法是通过选择性强调或选择性省略来歪曲人们的认知。但是,宣传与广告不同。宣传时常需要通过诋毁某个特殊群体来塑造一个形象。为此,宣传会将这些人描述为典型的“敌人”。尽管广告有时会失真,但是谎言与恶意歪曲是宣传的通病。
在这个急剧动荡和不断改变的时代,不同的文化相互交叠、相互借鉴又彼此结合,传达在现代社会的功能无疑是很庞大的,它在很多方面都非常重要。一方面,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观念更加自由地往来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文化之间。即使是在不同的文化领域内,也有着类似的交换过程。专业设计师使用的多种形式即是如此,比如“涂鸦”形式就是从城区街道运动中的嬉蹦或者朋克文化中借鉴过来的;大众则使用计算机或打印社提供的器材,这些东西将专业技术打包成人人都能使用也能负担得起的形式。由此造成的一个负面结果是迎合当地需求的小型平面设计业务减少了。但是随着专业设计师逐渐走出严格的职业界定,同时,大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传达的活动中来,这种交叠也会带来一些正面影响。如果传达设计的目的之一是要在视觉方面形成一种身份感的话,那么新技术则加强了形象创造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为未来提供了无限可能。
第六章 环境
当我们开始考虑环境因素时,关于设计的讨论会变得更复杂。环境与物品、传达一样,都由形式、颜色、图案和肌理这些基本元素构成,但是空间和光线的表现是环境设计专有的特点。而且,在这个环境背景下,物品和传达与空间元素相互勾连,各自的功能和意义都得到了加强。
环境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为活动提供了框架。它深刻地影响了使用模式和行为模式,改变了家庭生活、工作、休闲和一系列商业投资的前景。
用基本的分析术语来讲,内环境和外环境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我们通常认为后者在其他学科领域内起着支配性作用,例如建筑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以及园艺。此外,构成室内框架的结构通常也是由建筑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决定的。然而,还是有一部分的环境设计主要服务于特殊的用途,它们虽然仍包含在设计范围内,但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形式的设计实践并不一样。然而,这类设计的功能和观念涉及的范围异常广泛,要把它们放入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讨论难免是在隔靴搔痒。
正如其他的专业化领域一样,室内设计在方法和专业职能上跨度很广。其中一类设计师关注特定空间内部的装饰性设计和内部摆设,他们利用现有的家具和材料,以期获得整体上的审美效果。这些设计师多为富人设计豪宅,或为酒店、宾馆等场所服务。这些设计多是受到了流行趋势、设计师和客户个人品味的影响。可以说,这些设计多是将现存的元素合成,而不是基于基本原理进行的创作。然而,在室内设计发展的另一端,我们可以找到原创的空间概念、规划,以及有特殊用途的特殊设备。比如,办公室、医院或者学校必须严格符合一系列关于健康、安全和高效的标准。
然而,与设计的其他方面相比较,除了这些专业因素外,环境设计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环境设计是唯一一个可以让大量的人参与决策的实践领域,比如家居设计。大部分人并不参与身边的产品或者传达的设计,但是家庭环境是我们实践设计的主要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设计。在第三章结束时,我们提到了奇克森特米哈伊和罗奇伯——霍尔顿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人们通常将个人意义附加在物品上。利用环境设计,我们不仅可以从现有的形式中创造出个人意义,还可以通过积极的改造,将现有的环境变得更加合人心意。越来越多的产品、宣传和电视节目开始趋向于让用户自己设计,这些正是这种潮流的重要表现,也为那些希望通过改变个人环境来反映个人的需要和渴望的人们提供了手段和信息。但这有时也会造成混乱的结果。过度装饰会造成滑稽甚至怪诞的效果,比如,布满郊区起居室天花板的塑胶仿木横梁,在后院里销售的、买来后镶在卧室人造板家具塑料外壳上的金色的洛可可式装饰品。然而,这种潮流中有一个经常被忽略了的重要原则。有关这类设计的书籍、工具和材料鼓励人们在事关个人环境改造时自己做出重要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性地实现自己的理想。进行这些活动所要求的观念和技术并非特别难,是大部分人力所能及的,尽管这些行为的结果很容易成为那些自诩为鉴赏专家的人的笑柄。与之前由专家决断的时代相反,这些行为有力地证明了设计是具有实现功能的,它激发了大众的参与。
有趣的是,在美国情况却有些不同。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在2001年就拥有三万名员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专门负责住宅设计,他们与设计所需产品和服务的制造商(如纺织品、墙纸、室内陈设品和家具的制造商)有密切往来。此外,美国大部分大型家具公司和百货公司都雇有专业设计师,他们在客户购物时负责提供专业参考意见。仅芝加哥一个家具零售商店就宣称有两百位设计师为客户服务。因此需要专业住宅设计的人口比例在美国也比在欧洲要高出许多。例如,与美国相比,荷兰设计师协会在“环境设计”部拥有一百八十名设计师。按人口比例计算,在荷兰这个国民富裕、居民设计意识强的国家,每八万九千人中才配有一名室内设计师,而在美国,每八千七百人就会配有一位室内设计师。据一项评估显示,在美国,三分之一的私房屋主在装饰自己的房屋时都选择咨询专家建议。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可能包括大众文化对人们产生的影响。由于人们一味追求舒适而非动手操作,动手能力减弱,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商业化的服务对文化的渗透。再加上现今已婚夫妇为确保家庭收入水平双双延长工作时间,仅余下极少的时间来布置家庭。
每个社会在处理家居环境时都有一系列独特的方式,因此,要从中归纳出固定的范式很困难。更明显的是,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域环境下,这些方式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包括房屋是属于私房还是租赁房,占主导地位的房屋供给形式是公寓住宅还是独幢房屋,以及可供使用或合理的家居空间等要素。
另外,不同于其他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家庭的大小增加了一倍。在很大程度上,这反映了家居必备和必需的财产及设备的扩展。就全球比较而言,美国家庭可以利用的空间如此之多,几乎不需要仔细考虑功能性设备的一些细节问题。美国生产的家庭用具,如洗衣机、电冰箱、炊具和洗浴设施,在形式和技术上通常体型庞大而且式样过时。与专为欧洲或亚洲市场设计的产品比较,它们的价钱便宜。在一般的美国人家里,人们大多专注于空间形式,而在如何利用形式满足需要方面鲜少做实质性的考虑。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若干个浴室。独立式洗衣间也是标准设计之一。如果某个设备功能不够成熟,普遍会有一个购买及支付的补偿系数。
与美国人的住宅相比,一般的日本家庭面积非常小。随着所需的功能日渐增长,在这样一个有限的空间内,日本人必须考虑家居的每个细节。因此,市场上体现个人元素的设计和家居内在环境的设计都必须要适应不同的需求。比如,在日本,浴盆通常比较小,仅够坐着或蜷缩着淋浴,而无法舒适地躺着。当然,公共澡堂倒是常常能提供很大的空间。厕所和坐浴设备通常合并在一起,并且由电子操控。同样地,他们没有体积庞大的洗衣机和烘干机,而是将两种功能综合在一个小型设备里。冰箱很小巧,但是技术很先进。炊具被细分成很多小的单位,以便存放于厨房墙上的储藏空间内。后一点也说明,这种空间限制迫使很多日本家庭向垂直方向发展而不是向水平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用品必须往上堆而不是横向摆放。此外,日本房屋中的许多功能在筹划时必须留有改动的余地,而不能固定为专属的空间和专用设备,比如,起居室可以当成卧室,过后又能够再恢复成起居室。
图18 是躺着还是坐着:美式浴室和日式浴室。
然而,在总体文化差异的框架内,在大部分国家里,住宅仍然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品味布置环境的一个地方,除此之外别无他处。当然,那些“时尚”类的杂志、由制造商打出的广告,以及零售商的宣传目录上宣称的时尚会给人们造成无数困扰,但将某处空间私人化,并赋予它一定意义,仍然是个人得以满足其设计决定权的主要途径。
与之相反,绝大多数的工作场所都是由经理和设计师决定该如何安排的,在这个环境下工作的个人只能接受这个安排带来的结果,不太可能对其进行修正。随着二十世纪的发展,人们对工作和管理有了新的认知,关于工厂和办公室合理规划的观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随着世纪初大型企业的增多,弗雷德里克·W.泰勒及其继任者在“科学管理”运动中提出的观念占据了主导地位。泰勒和他的追随者提出,通过推行标准程序来对工作过程进行管理控制。他提倡找出所有工作中“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办法”,为了配合这样的生产模式,应采取工业操作效率研究分析的手段来组织工人。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为了使生产效率最大化,工厂的工人必须服从于详细设计好的生产流程。办公室职员坐在办公桌前,身着不同的制服,同样也按严格的等级制度组成并受其控制。我们会发现,在一些官僚系统内,桌椅摆放的方位和它们的大小随着级别的改变而改变。在工厂和办公室,工作程序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