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设计,无处不在 [7]
1951年,英瓦尔·坎普拉德在瑞典成立的宜家家具公司又是一个鼓励消费者参与的例子。宜家连锁店现今遍布世界各地,邮购业务发达。通过消费者参与的形式,宜家家具公司已经重新界定了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了方便运输,它生产的组件都能进行平板式封装,而且每个组件的设计都必须确保消费者在购买后能在家里轻松地进行组装,这样一来,就节省了大量的费用。消费者能以更低廉的价格购买产品,从中获得实惠。另外,宜家的成功还归功于它一贯坚持的设计追求。瑞典现代的工艺美术风格是宜家的主要设计追求,这个风格贯穿了所有的操作工程,使宜家家具公司能在世界市场上保有地方特色。然而,这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当宜家家具公司生产的床第一次投入美国市场时,床的尺寸和美国通用的床单被褥的尺寸居然不配套。
当我们考虑哪种程度的革新比较恰当,何种设计方法最适合某些特定产品的时候,生活周期的概念变得极为重要。任何新产品刚问世的时候,不确定性因素大量存在,典型的形式试验能探测到多种可能性。当市场形成并稳定以后,产品获得了一系列具体特性,并逐步变得标准化,此时,侧重点会偏向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例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尚处试验阶段的个人电脑存在着大量的可能性。随后,IBM公司推出的个人电脑形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与此同时,苹果电脑在平面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近来,基于高效、经济的生产系统,戴尔电脑公司或康柏电脑公司逐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这些公司产品的基本质量和性能都毋庸置疑。市场建制已经逐步完善,消费市场日趋饱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普遍开始关注电脑附加功能和感官上的差异。在手机通讯等系统日趋激烈的竞争之下,固定电话已经发展到了所谓的“功能蔓延”[4]阶段。一部电话可能拥有八十多项功能(大部分功能都匪夷所思),形式繁冗,有香蕉、西红柿、赛车、运动鞋以及米老鼠等形式。
由于有些产品的基本形式是从功能的角度确立的,想改变这些形式异常困难,所以,它们能成功地抵制这种滥用现象。以电熨斗为例,台板式设计能够非常好地契合它的工作,之后的设计只能在现存形式上做小的改动。
在针对各类问题制定的法律、法规中,可能有些并没有明确提到设计,但它们都对产品性能设定了严密的参量。这些法律、法规成了设计活动主要的约束。在美国,产品责任法规定制造商需对产品造成的损伤负责;《美国残疾人法》规定环境和交通设备要为残疾人提供通道。在德国,一系列的环境立法要求产品或包装使用可回收材料,而且制造商要负责商品包装的处理。若产品说明书中未包含这些要求,制造商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当代设计师需要面对的更多挑战是与不断发展的技术保持同步。二十世纪,电力取代了机械能源,到了世纪末,电子技术大肆进入各个领域,这些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很多物品的特性。小型电路板携带的双重功效和电脑芯片惊人的处理能力早已推翻了形式反映功能的理论。处理过程不再可视、可触或清晰明了,承载这些技术的载体要不就没有个性特征,要不就受形式操纵,试图引领时尚或生活方式的走向。
比如,全球使用的自动柜员机就是个性缺失的一个典型范例。这些柜员机常常被嵌入建筑物的墙体内,是银行的交付点,承担一度只有银行柜员才能提供的服务。这项服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硬件和软件的结合。首先,它的物理结构必须能够保护到机器内的现金。另一方面,对于用户而言最重要的是它的软件系统。为柜员机设计的交互式程序要确保用户能够提取到现金。所以,自动柜员机作为一件物品,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由计算机支持的系统界面。自动柜员机带来的便捷是对先前处理方式的巨大超越,然而,它们常常被时下的理论引用,沦为人类异化的证据。然而,并非是技术造成了人类的异化,而是在面对新问题时,我们采用的设计方案欠妥当。
有预测显示,在未来,微芯片将引发更大范围内的物品革命。椅子可内置传感器,能够对坐着的人做出反应,根据他们的体积和习惯姿势进行自动调节。同样,我们也能想象,运动鞋在不同情况下做出的相应调整,无论穿鞋者是站立、行走还是跑步,不管他们是在柏油碎石地面、草地、沙滩还是岩石上。
但是便捷的形式使设计师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更多问题。物品是否主要是设计师通过努力操控创造欲望,用来表现自我的玩具?或者,它们确实是设计师根据用户的需求或发现用户的需求,在意义和应用方面做出的回应?
第五章 传达
在这里,“传达”作为一个简略的术语,被用来讨论在现代生活中使用范围很广的平面材料。平面媒体形式已经扩张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到哪儿都不断地受到视觉图像的轰炸。它们可以起到通知、命令、影响、鼓动、混淆或激怒的作用。无论是从正面的还是从负面的意义上来说,它们的影响都很深远。无论是打开电视机,浏览互联网,还是沿着一条街道走,翻阅一份杂志,或者走进一家商场,我们都会遇到大量的标志、广告和各种大大小小的社会宣传。有些图像(如一个街道标志)可以是永久的,但是与物品相反,绝大部分的传达(如报纸和广告材料)都是短暂的。
图15 竞争视觉化:香港特别行政区街道上的各式招牌。
同时,我们有必要注意到物品和传达之间另外一个重要的区别。物品本身可以通过视觉形式存在,即使在没有其他参考的情况下也能使用。比如,一个花瓶或供小孩子玩的乐高拼装玩具,并不一定需要配备任何文本来帮助我们了解或使用它们。它们本身具备的视觉或者触觉品质就能直接传达非常有效的信息。但是,平面图像与物品不同。作为个人表达的一种方式,这些图像在传达中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它们能够强而有力地刺激生成一系列的反应,虽然我们无法精确或者提前计算出它们产生的影响。但是,为达到不同的实际目的,在诸如地图或者图表之类的形式中,我们通常需要用文本来补充平面图像,以获得一定程度的精确性。我们尝试着通过图标和图形符号来进行有效的意义传达,尤其是当用户来自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语言的时候。目前,我们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奥托·艾克为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设计的明了易懂的标志系统,是这方面经典的范例。这组标志系统被后人大量效仿。然而,仅用一则广告或一本宣传册作为产品的使用说明,或者仅张贴一幅图或图表,而没有任何形式的文字说明,通常都稍嫌含混,难免会造成歧义。所以,要实现有效的传达,文字和图像制品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与物品设计一样,传达设计中包含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实践,其覆盖范围相当广。传达设计活动中出现得最多的当数“平面设计师”。这个术语最先出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专指负责平面图像设计的人。然而,就像设计中的大多数术语一样,这个词也会造成一些混淆。它包括为小公司设计笺头的设计师,也包括为大公司设计视觉识别程序的设计师。然而,无论是哪个层次的操作,平面设计师都要使用同样的标志、符号、字体、颜色和式样来生成信息和组织资料。
图16 无界限传达:1972年,奥托·艾克为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设计的标志系统。
与物品设计师一样,平面设计师也可以作为顾问或组织内部的成员。有些平面设计顾问有很鲜明的个人风格,比如美国设计师阿普丽尔·格雷曼。在美国接受完初级训练后,她来到了凸版印刷术发源地之一的瑞士继续学习。她是为人所熟知的将计算机运用到设计中的先驱,被称为“用鼠标从事设计的女性领袖”。格雷曼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将多样的材料、不同种类的图像和文本相叠加,产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充满了深度和复杂性的作品。在洛杉矶经营自己的事业许多年后,她于1999年成为了五角国际设计公司的合伙人。像这个公司其他所有的合伙人一样,她对自己的作品全权负责。
平面设计咨询服务可以以大型组织的形式存在,最有名的平面设计咨询公司也许就是由已故的沃尔特·兰多尔于1941年在旧金山成立的美国朗涛设计顾问公司。沃尔特·兰多尔生于德国,在英国接受了专业的设计教育。他认为了解消费者对公司和产品的认知与了解产品的制造过程同样重要。在这个基础上,他成立了自己的顾问公司,并使它成为了品牌策略和企业形象设计领域的权威之一。朗涛设计顾问公司成立六十年后,已经拥有员工八百多名,工作室二十五个,分布于美洲、欧洲和亚洲。它为世界上无数知名公司设计了商标形象。其中包括为多家航空公司设计的企业形象项目,如意大利航空公司、美国达美航空公司、巴西大河航空公司,以及加拿大航空公司。其他的企业形象项目还包括法国电信、联邦快递、英国石油公司、惠普公司、微软公司、百事可乐公司、肯德基,以及必胜客等。它的作品中还包括替很多重大事件进行的设计,如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设计的标志以及为1998年日本长野、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季奥运会设计的全套形象系统。尤其,在其他设计顾问公司迅速壮大,而后相继败落的情况之下,朗涛设计顾问公司这些年不断稳步地成长,这确实令人瞩目。
与物品设计相比较,企业内部平面设计师的工作似乎没那么专业,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选材的范围要广阔得多。当然,内部平面设计师必须一直将焦点放在与公司相关的问题之内。他们需要承担的工作和责任的范围相当大。有些行业需要定期制作大量的小册子、说明书、包装以及标签,这就需要有人专门从事平面设计的工作,以确保这些材料的流通。在很多大公司里,一些设计师并不需要原创的理念,他们更多是在专门的顾问公司设计的企业形象系统框架内进行创造性的解说。书籍、杂志或者唱片包装的出版商定期要求设计师设计出具有高度原创性的、仅供一次性使用的材料。但企业内部的设计师并不需要受到这些方面的限制。
不同类型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