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缤纷的语言学 [6]

By Root 1172 0
以适应新的环境等等。可是,他们使用的语言结构在十多岁前已经基本定型。一般两岁时,儿童开始将几个单词组合在一起;几年后便能够按照正确的语序并使用恰当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照此一直延续下去。

因此许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变化并非一朝一夕。儿童通常从其周围人的言语中汲取养分,提高自身的言语水平。人们一生的说话方式基本由儿时的言语习惯所决定。分析表明,只有当下一代的儿童接受的言语输入包含新的形式时,一种语言才会发生变化。因此,我们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搞清楚这种变化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目前,人们虽然在上述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但有一点却很清楚:语言的变化方式绝不像衣领和领带等时装的变化方式那样简单和毫无争议。

第四章

语族

我曾经读过一本书,书中写到意大利人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停止使用沿袭了数百年的拉丁语,转而开始讲意大利语,这一改变令作者困惑不已。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语言的变化?意大利人怎样完成了从拉丁语到意大利语的过渡?

现在,我们对此现象已经释然,不再感到迷惑不解。言语在不停地变化,正如现代英语来源于古英语,使用了近一千年的意大利语也是由两千至两千五百年前的拉丁语演变而来。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通常没有明显的转折点,新旧说话方式并不是在某一确定的时刻产生了更替。

拉丁语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也逐渐产生了分裂。起初它只不过是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小国所使用的语言,但是由于罗马统治阶级好战且善战,到大约两千年前,他们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其西部边界不仅包括意大利,还囊括了现在的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上述区域内,拉丁语逐渐取代了其他语言传播开来。在接下来的五百年中,拉丁语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方言,如在南美洲和在中美洲使用的西班牙语。由于人们生活在不同地区,相互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少,他们所操的拉丁语便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五百年前的同一种语言就这样分解为无数种迥然不同的语言。其中意大利中北部托斯卡纳地区的人群所操的语言发展为意大利语,另一种巴黎地区的语言演变为现代法语,还有一种在西班牙北部卡斯帝尔地区所使用的语言发展成为西班牙语,等等。

图8 印欧语系的主要分支。包含某些语言的分支名称用粗体标出,括号中的名称表示该语言或语言分支已经消失或更名。印度-雅利安语族和伊朗语族合起来形成一个较大的分支,称作“印度-伊朗语族”;另一较大分支“波罗的-斯拉夫语族”现今仍存在争议,安纳托利亚语与其他各种语言的关系也不明朗。左栏数字表示每个语言分支出现的最早时间(据可信资料)。

地图3 印欧语系的历史分布图。已不再使用的语言分支(图8)仍用括号标出。

虽然打比方容易引起歧义,但这种情形就像是生物学中的物种进化一样,所以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祖先和族群。拉丁语俨然可被看作某一个语族的“祖先”,其他各种语言皆由它衍生而来,包括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在动物学中,猫科动物包括狮子、美洲豹、家猫等等。在语言学中,上述语言则是“罗曼语族”的主要成员。

在动物学上,猫科动物与其他动物可被归入更广的一类,如有胎盘的哺乳动物、一般的哺乳动物、脊椎动物等等。同样,任何一位语言学家都会告诉你,罗曼语族仅仅是从拉丁语衍化而来的“印欧语系”(图8)的一个分支而已,与其并存的还有许多不同种类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目前史前学家们还未达成共识,因此很难解释为何同一语言的“后代”会有如此广泛的分布范围。然而,我们知道在别处,确实存在其他分布广泛的语族。作为语言学家,我们确信,所有的印欧语言都曾共同拥有一个祖先。

如何来证实存在共同的语言祖先呢?下面我以距今的年份为单位来加以阐述。目前,我们能够掌握的最早证据是大约三千五百年前的希腊语,作为印欧语系的分支之一,它的书写体系被称为“线形文字B”;另一种较早的文字是赫递语,主要使用者集中在首都在当今土耳其北部的一个古代帝国。有关拉丁语的最早证据出现在距今两千至两千五百年之间;梵语是印度北部的一种古语言,一种口头的梵语诗歌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然而,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能够证明上述语言共有一个祖先。直到距今五千年多一点,书面语才开始出现,最早的证据是苏美尔语的书面语,它的发现地在现在的伊拉克的南部,但这一地区现在并不在这一语族当中。即使是最早的语言形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仍比不上现在的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之间的相似程度。那么,究竟是什么使我们确信在史前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呢?

图9 印欧语系的最早证据(1):一块刻有“线形文字B”的石碑。第一行文字说的是“给众神一罐蜂蜜”,第二行文字说的是“给迷宫的女主人一罐蜂蜜”。这块石碑是从希腊神话中弥诺陶诺斯居住的迷宫(位于克里特北部古城克诺索斯的旧址)中挖掘出的众多石碑中的一块。线形文字符号由迈克尔·文特里斯于20世纪50年代运用二战期间学到的解密技巧进行了成功的破解。该语言的拼写以音节为单位,如pa-s(i第一行最前面的两个符号)表示“给所有的”,me-ri(在两行中表示双耳储藏罐的图画之前)表示“蜂蜜”。音节文字既有别于字母文字(一种元音和辅音分开的语言),又不同于每个单位都有单独意义的文字,如汉语。目前,日语可被看作音节文字的代表,它由“平假名”和“片假名”组成。

图10 印欧语系的最早证据(2):赫递语的一段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指形状像楔形的书写方式,曾经广为流传于古代近东地区,它是用尖端在黏土板上写下的。它由一种亚述人和巴比伦人使用的阿卡得语演变而来。以上碑文取自赫递语法律条文的一部分,详细描述了对各项犯罪行为采取的惩罚措施。第四十三小结(已做出标记)写道:“如果某人赶牛过河,另外一人推开他,并拖着牛尾过了河,而河水冲走了牛的主人,那么他们将把那人带走。”此碑文可追溯至距今三千五百年前,被视为印欧语系最早的语言文本之一。

证据是什么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法来寻找答案,即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逐项比较分析,若呈现出多个对应点,则说明它们享有共同的祖先,否则则很难做出合理的解释。问题在于什么样的证据才能令人信服呢?

下面我们集中比较下列方框中表示相同意思的两个词组,它们分属于印欧语系中两种不同的语言。希腊语词组取自荷马的一部三千年前的叙事史诗《伊里亚特》,讲述的是英雄阿基里斯所面临的艰难抉择。如选择参战,他将以生命为代价而获得“不朽的名誉”(imperishable fame);若选择退出,他可以安全返乡,却会丧失一切“高贵的名誉”(noble fame)。他是英雄,所以他最终选择了参战。梵语词组取自同样是三千年前的一本宗教诗歌集《梨俱吠陀》。许多学者认为,这两组词组不仅来源于同一种祖先语言,甚至来源于同一种诗歌体系。虽然各只有两个单词,但是人们通过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诸多对应点。


印欧语系两种不同语言中的对应词组

两个词组均根据国际音标进行了转写。上标“h”将“送气”辅音(“ph”、“th”、“kh”)与“不送气”辅音(p、t、k)做出区分;ákşitam中的ş发类似“s”的音,只是舌尖向后弯曲靠近上腭。重音符号表示该处音高变高。第三行的标注将在正文中进一步解释。

先看语法:两种语言均区分语法中的“性”,表示“fame”的单词以及与之类似的单词被划分为“阳性”、“阴性”或“中性”(德语中有该种划分方法)。希腊语kléos和梵语ʃrávah均属中性词。另外,希腊语和梵语都对语法中的“格”做出区分(如德语和俄语也一样)。例如,在希腊语中,如果表示某人做了某事,“人”应为单词ánthro:pos,尾字母-s说明该词为“主格”(NOM)和“单数”(SG),仅指一个人。如果表示其他人对某人做了某事,“人”则为单词ánthro:pon,尾字母-n表明该词为“宾格”和“单数”(ACC.SG)。

下面来看表示“imperishable”的两个单词。按照语法规则,它们应与“fame”保持“一致”,同为中性词,均被标注为“NEUT”,而且为同格。另外,还有一处相同点:希腊语中表示“人”的词为阳性,并在尾字母-s和-n上做出区分,分别被标注为“NOM.SG”和“ACC.SG”。然而,中性词的“主格”和“宾格”并不做区分,因此“fame”和“imperishable”都被标作“NOM/ACC”。上述规则也同样适用于梵语。还有,在上述两种语言中,许多中性单数的“主格/宾格”与阳性宾格的尾字母相同。所以,在希腊语中,表示“imperishable”的单词áphthito-n与ánthro:po-n一样,也是以-n结尾。同样,在梵语中,ákşita-m和su:nú-m(“son-ACC.SG”)的尾字母都是-m。

以上相似点至少从某种程度上能够证明两种语言共有同一祖先。接下来,我们能够找出更多-n和-m相匹配的例子。希腊语中的kunô:n(“of dogs”)是“所有格”,以所有格复数-o:n结尾。梵语中对应的词是ʃúna:m,同样是所有格复数,表示“of dogs”,结尾是-a:m。两词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具体的元音和辅音:希腊语中是-n,梵语中是-m;希腊语中是-o:n,其中o为长音(国际音标用“:”表示),梵语中是-a:m,其中a是长音。

另一明显的对应点体现在表示“imperishable”的两词的开头部分。两者均含否定意义,字面意思是“non-perishable”。两词都应被标注成“NEG”,两种语言中的类似单词都以a-开头。然而,希腊语和梵语也存在多处不同点。某种语言的普通形式很可能对应于另一语言的特殊形式。如希腊语的普通词尾-o:出现在单词ékh-o:(“I have”)或leíp-o:(“I am leaving”)中;梵语中的对应形式却是词尾-mi,如ásmi,而在希腊语中-mi又可作为特例出现在一小部分单词中,如eimí(“I am”)。

以上两种语言分属两个历史不同的国家,且相隔数千里,为何能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