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法哲学:价值与事实 [14]

By Root 890 0
人类关系视角的看法提出了质疑;相反,批判法学派主张原理体现了若干不同的,甚至经常是相互对立的观点,其中没有任何一种在逻辑上充分连贯协调或者具有普遍性,从而可被称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这被论述为矛盾原则。最后,它质疑即使存在着一种共识,是否就有理由把法律看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决定性因素。这被称为边际原则。

如果法律是不确定的,那么法学对法律下定义就不过是一种鼓吹的形式罢了。缺少一番独特的法律论证,法学就会变成一种政治辩论。如果法律原理本质上是一种对立物,法律论证就无法依靠它来进行,如果法律原理不能达成一种平衡的话。而如果法律是一种边际物,那么社会生活就必须由法律以外的规范来加以控制。

一些更加激进的批判法学思想很难让人对其进行严肃地考虑。比如有人反对法学院中常见的等级制度,认为所有雇员——从教授到门房都应当得到相同的薪水,这种观点就没有获得多少支持,至少在教授群体中没有获得支持。但是,毋庸置疑,批判法学派在阐明理论探讨与现实之间的分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变革法律的可能性似乎常常被批判法学派中一些更加教条化的信徒所具有的破坏性甚至是虚无主义的倾向所冲淡。许多批判法学思想仍然在法律界颇具影响,尽管这些思想已被其他学说所吸收、调整和提炼。这些学说将在本章剩余部分进行探讨。

后现代法律理论

“我把后现代阐释为对元叙事的不轻信。”让——弗朗索瓦·利奥塔(1924-1998)在他那本颇具影响的《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一书中如是说。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以及其他学者所作的伟大“元叙述”中坚持的真理或正义的允诺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被背叛。普世价值、“主叙事”被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者视为即使不是无意义,也是多余的。伟大的历史新纪元、社会发展以及思想,尤其是与启蒙运动有关的思想——甚至启蒙运动本身——都一概受到深深地怀疑。按照传统的设想,人类的“发展”是朝着“文明”或者其他一些目标“进化”的,但这个设想遭到后现代主义者的否定,他们在个体的亲身体验中寻求解释和理解。

对启蒙运动的这一批判包括拒绝接受对现代主义特征——个人权利、平等和正义——的康德式关注。但其批判的目标更大,因为拥护这些价值的不限于支持天赋权利思想(见第一章)的人。许多启蒙运动以后的法律理论,包括实证主义法学(见第二章),都接受了这些价值。吸收了“文化理论”以及米歇尔·福柯(见第五章)、雅克·德里达、雅克·拉康(见下文)和其他——主要来自法国和德国——理论家著作中的元素,后现代主义也可被理解为试图对英美分析哲学传统的方法、假定以及思想提出挑战,甚至加以全盘否定。

后现代主义者对社会以及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的论述,揭示了形式主义、本质主义、集权制、乌托邦思想甚至民主的幻灭。怀疑主义在此也并未终止。批判理论,无论是美学的还是伦理的,都试图摧毁真理的“基本”观念。批判理论表达了其无法忍受现代国家扼制个人的官僚政治制度、国家的高高在上、日益全球化的市场以及价值观的普遍化。

批判理论还(也许是不可避免地)证明了一种新的实用主义。一个更包容的社群强调妇女、少数群体、生活无着者以及穷人的特殊困境,其主张伴随着一组实际的——经济的、生态的、政治的——目标。一种通俗的表达方式是“赋权”,这种表达也可在批判法学派和女性主义理论家那里找到。但是,激进的后现代政治议程是非常复杂的,它可能导致混乱,或者被称为“意识形态的倍增”。

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都被认为是幻象。对“主体”的后现代关注引发了——尤其在法律的背景下——一些对个人作为道德主体、权利主体或者仅仅是作为法律体系参与者的精彩论述。某些论述很明显属于心理学或语言学的范畴,其中拉康的结构心理分析理论和德里达的后结构主义思想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尽管下文将会表明,这些理论对我们理解法律的本质几乎没有什么用处。

雅克·拉康

法国心理分析学者雅克·拉康(1901-1981)经常被说成是后现代心理分析符号学的缔造者。拉康吸收了弗洛伊德、索绪尔以及列维——斯特劳斯的思想,主张潜意识的结构和语言一样;因此确定潜意识中发生的对话的内部运作情况非常紧要,潜意识是知识、权力、力量和欲望的储存地。我们对我们所说的东西不加控制,语言的结构则由思想和欲望所预先决定。拉康使用了一种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概念,即分裂的人格主体——自我、超我以及潜意识——来论证由语言(他称之为“陈述的主体”)来表达的“我”永远不能表现个体的“真正”身份(他称之为“阐明的主体”)。

在我们生命的头十八个月里,我们经历了这种身份与其表现的分离,之后这种体验便永远消失了。我们构建了一种个人和社会稳定性的伪装,这种伪装只有通过幻想才能建立起来,而且无法持续下去。主体因而被分割或者去中心化。潜意识的语言是所有体验、认识和生活方式的主宰。用拉康的话来说,正义这一观念于是变成一种空想,掩盖了一个和谐社群难以实现的欲望。

雅克·德里达

备受争议的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1930-2004)与“解构”这一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使用这个从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那里借用的词来说明延异(différance)的概念。这个新词形容了等级制的对立各方之间一种相互依赖又存在区别的状态。Difference这个词来自于法文单词différer,而différer既有“差异”(differ)的意思,也有“延迟”(defer)的意思。德里达用字母a取代e,从而造出了différance。这两个词在法语口语中是无法分辨的。

基于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德里达对“能指”和“所指”加以区别。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前者是语言规则的深层结构,后者则是一个语言社群的成员所完成的一套表达行为。前者在理解语言时更为重要,因为它是构成一种语言的各种符号相互间关系的体系。例如,dog(狗)这个单词并不对应于我们所知道和喜欢的动物。但由于它和诸如bog、cog或者fog等类似发音的词不同,我们就理解了它的意思。德里达假定,既然dog的意思出自这些能指之间差异性的对比,其意思——和所有能指的意思一样——就被无限地延迟了。德里达总结道,只有通过“解构”语言以表明一个能指的意思如何包含另一个能指(“他者”),稳定性才能实现。

德里达野心勃勃:他要揭示西方哲学中“在场的形而上学”。他这么做是指在每一组对立面中,一种“在场”要优于对应的“缺席”。德里达认为,西方哲学建立在一个隐含的假定之上,该假定认为对于我们的意识来说最显然的——显而易见或直接的——就是最真实、最基本或者最重要的。

德里达令人不安的推论是,既然语言形成于这种不稳定的差异结构,它就将永远是不确定的。建立一种身份的学科——既而建立一种个体权利所有者的学科——的前景因而就很渺茫。

虽然后现代法学理论有很多追随者,人们一定会问的是这种理论是否对我们理解法律大有裨益。比如,解构概念如何能针对法律的概念提供一种建设性的洞察力?我们已经看到,由于法律的合法性存在于某种正义观念,法律语言又不可避免地是规范性的,因而很难看出拉康的心理分析学说或者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如何促进了我们对法律的理解。

女性主义法学理论

传统法学明显忽视了女性的立场。女性主义法学理论在弥补这个疏漏上做得非常成功。该理论不仅对大学法律课程,而且对法律本身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因为女性主义法理学的研究范围不仅仅是纯粹的学术研究,而且还全面分析刑法所存在的大量不平等现象,尤其是强奸与家庭暴力、亲属法、合同、侵权、财产以及实体法的其他分支,包括公法的有关方面。

例如,近年来英美法院都不再接受普通法的一个原则:丈夫不能因为强奸妻子而被起诉,即使妻子不同意和丈夫性交;妻子因为结婚的事实而被认为已经同意和丈夫发生性行为。虽然法官在拒绝上述原则时并没有直接诉诸女性主义法理学,但在这类裁决中还是能发现女性主义法学理论所产生的影响。

由于对女性所经历的不正义感到不安,女性主义者的著作经常公然挑起争论,这并不令人惊讶。“个人的即政治的”是早期女性主义者所采用的一条引人注目的口号。这个口号部分体现了对社会运动中公然声称的激进主义的谴责,这种激进主义并不能改变家庭生活和工作中女性由来已久的从属地位。

当然,女性主义者也不是用同一种声音说话。至少有五种主要的女性主义法学流派。以下内容概述了它们不同的视角,并对女性主义运动在理论和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

自由女性主义

自由主义珍视个人权利,无论是公民权利还是政治权利。自由主义者主张有必要保障很大领域的个人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良心自由、结社自由、性自由以及非因保护他人不受伤害、免受国家规制的自由。自由女性主义把个人看成是独立自主的、享有权利的主体,强调平等、理性和自治的价值。它主张,既然男人和女人都是同等理性的,双方就应当有进行理性抉择的同等机会。(我们将会看到,这种对平等的强调被激进女性主义者斥为错误,因为声称女性类似于男性就把女性溶入到男性的领域,因而就把女人转换成了男人。)

多数自由女性主义者虽然承认法律政治制度是父权制的,但却不愿接受对法律政治制度的所有批判,这种批判即使不是普遍内容,也是激进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自由女性主义批判的主要对象是现存制度结构中的性别歧视,尤其是在就业领域。

自由女性主义强调平等,激进女性主义则关注差异。自由女性主义者最为忧虑的问题是公私领域的界限。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女性往往被排除于公共领域之外,而政治平等正是在公共领域中实现的。与此相应,家庭和办公场所的私人空间则是压制剥削妇女的场所。家庭暴力犯罪通常发生在家庭内部,而法律往往不愿意介入。因此,在激进女性主义者看来,自由女性主义本身就暗含了对女性的征服。

激进女性主义

激进女性主义者的代表凯瑟林·麦金农(1946——)质疑女性有实现平等的可能,因为男性把女性解释成与其相异的另一性。鉴于男性支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