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无神论 [8]

By Root 876 0
论我们有没有宗教信仰,我们都必须自己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为了说明道德之源,我们只需认同某些事物具有价值,这个价值的存在使我们有理由以某种方式做出行为即可。这种非常宽泛的认同并不蕴含任何具体的哲学立场,甚至是宗教立场。这很可能不过是具有人类情感的人的基本认同。

一旦有了这种基本认同,我们就有了几种资源,帮助我们思考什么是正确的事。我们可以思考使自己和他人生活繁荣所必需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可以思考我们行为的结果是什么,从而避免去损害那些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事物,努力于它们有益。我们还可以认识到,说在某种情况下某事是好是坏,就等于说在所有相应的类似情况下它总是好是坏。由此,我们可以努力使自己的行为具有一致性,或者换句话说,努力避免虚伪。

当然,仍然可以说我们并没有给出任何逻辑论据,证明无神论者的行为应该符合道德,但我们对有神论者也无法给出类似的论据。人们通常犯的错误是认为一个人有了宗教信仰,道德准则自然会随之而来,而不必去思考这些准则或者为这些准则提供理据。一旦看穿了这种虚假性,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行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不管他是无神论者,还是非无神论者。

第四章 意义与目的

这一切意义何在?

相信“没有上帝,可行任何事”这个虚假观点,这本身不能给我们提供拒绝无神论的理由,因为它至少为我们享受一些可能的骄奢淫逸的生活打开了大门。也许对无神论来说更加犯难的是“没有上帝,一切都无意义”的观点。当然,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因为没有神性力量阻止你,但为什么一定要做事,意义何在?如果我们的生命最终会化为乌有,我们为什么还要挣扎一生(对很多人来说,生活就是挣扎)。“生活就是狗屎,然后你就死了”,这句话是那些幻灭失意之人的虚无符咒,他们放弃了对上帝的信仰,认为这样生命就成了一场毫无意义的悲喜剧。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回到根本,思考人生的意义或目的这个概念。这里的问题是,人们通常会假定宗教人士不会有人生意义的问题。买入宗教的股份,意义就免费而来了。选择离开宗教,就失去了意义。这个思路与捆绑伦理与宗教的思路十分相似。人们假定伦理与宗教是绑在一起的,所以没有宗教,伦理就成了问题。正如我们在上一章看到的,这肯定不正确。在本章中,我会论证生命的意义和目的与宗教绑在一起的看法也不正确。要论证这一点,我们先要看怎样理解生命具有意义和目的的观点。

设计者的目的

法国存在主义思想家让—保罗·萨特认为抛弃上帝存在的观念,人类就会失去“本质”。萨特对“本质”的定义非常特别,他用裁纸刀的例子做了解释。他说,一把裁纸刀有着明确的本质,因为它被设计出来时就带有了目的,即裁纸。这样,它的创造者就赋予了它本质:裁纸刀的本质是裁纸。

这里本质的概念与某些人认为的裁纸刀的目的相吻合。换句话说,裁纸刀有目的,即其创造者赋予它的用途。

萨特提出,由于上帝不存在,人类就与裁纸刀不同,因为并没有一个智慧的设计者把人类创造出来。因此,人类没有萨特所说的本质。不过有意思的是,他并没有得出人类没有目的或意义的结论。他的理由我们稍后会明白。

不过,首先我们要关注某物的目的或意义由其创造者赋予的看法。这个看法似乎支持宗教观点,即信仰上帝自动解决了人生意义的问题。如果我们是由上帝创造的,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自然由上帝交予我们,因为他在创造我们的时候脑子里就有了某种目的。这种类比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宗教对话中。例如,人们有时会想当然地把《圣经》当作上帝的指令手册,其中载有创造物被上帝创造出来的目的。

不过这里的问题是,如果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似乎只给了我们一种不太令人满意的人生意义。我们可以从裁纸刀的类比中看出原因。虽然裁纸刀具有意义和目的是因为它有创造者,但这种目的对于裁纸刀来说并不那么重要。当然,裁纸刀没有意识。这更加说明,当我们从设计用途来界定某物的目的时,这个目的的重要性在于创造者或该物的使用者,而非该物体本身。

我们现在来看一个例子,假定被创造出来的物体具有意识,设想一种反乌托邦式的未来,人类在实验室中被培育出来去完成特定的功能,这有点像奥尔德斯·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描述的场景。这里我们可以想象有一个人,被创造出来的目的是打扫洗手间。如果这个人想知道自己人生的意义或目的,我们就可以不无道理地说,是“打扫洗手间”。但认为这个答案回答了有关人生意义的重大存在主义问题不免有些荒谬。简言之,由创造者赋予创造物的目的或意义不必然是我们所寻找的那种人生目的或意义,我们想知道的是生活对于我们自己有什么意义。如果生活的唯一意义是满足他人的目的,那么我们自己就不再是有价值的存在,我们只是他人的工具,就像裁纸刀或克隆出来的工人。

这就是为什么信仰上帝这位造物主并不能自动地为我们的人生提供意义。不过,它能以某一方式满足某些人对于意义的渴望。这样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情况是,他们觉得按上帝的旨意去行事是幸福的。事奉上帝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很好的人生目的。我觉得这有点奇怪,因为我觉得很难想见上帝创造出我们这样的生物来仅仅是为了事奉他:因为似乎他不需要别人为他做家务或其他类似的事。这在态度上也有点接近那些很多世纪以来都认为自己人生唯一的目的就是为贵族和上层阶级而劳动的人,这也让人有些不安。为自己的卑微地位感到骄傲,并把这种地位看作人生的意义,我觉得这似乎就是尼采所说的“奴隶道德”:认同事实上的不幸地位,以使这个地位看起来令人满意。这似乎就是萨特所说的“坏信念”:假装事情要好过它们的真实情况,从而逃避令人不安的真相。

图5 这个幸运的家伙从他的创造者那里获得了目的。这样不是很好吗?

第二种情况是,宗教人士相信上帝给我们安排的目的就是我们自己的目的,而不是我们为他所做的什么事。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个目的是什么,但我们有的是时间去寻找,所以这么着急干吗呢?这是一个具有完全统一性的立场,但与宗教中的很多事情一样,我们应该认识到这需要宗教信徒采取完全盲目的信任,或者,按照他们更喜欢的说法,需要他们完全凭信念行事。赞同这个立场就等于承认宗教人士事实上对人生的意义或目的一无所知,但他们相信上帝给他们安排了目的。但这里还是存在那种让人困惑的疑虑,别人给我们的意义不必然是使我们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的意义。宗教人士不得不凭信念,认为他们的人生目的不会是永远打扫天堂里的洗手间。

作为目标的人生目的

所以,无论是否存在上帝,如果人生真的有意义,那么它就必然是关于我们自己的事业、需要或欲望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我们的造物主的目的,不管这个造物主是人,还是物。顺便说一句,这就是进化论也不能为我们的人生提供意义的原因。进化论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在这里,在某种意义上是因为要复制DNA。但对我们为何存在、要实现怎样的生物功能而言,这完全是一种外在性的解释。这并没有解释人生意义的问题,就好像是在说,你被孕育的原因是你的父母想多领取一些子女补贴。这可能给出了你出生的部分原因,但并没有告诉你为什么你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如果它的确有意义的话。

如果我们抛开造物主的目的,开始独立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一个自然的出发点是思考我们自己的目的或目标。很多人的确是这样看待人生意义的。他们总是谈论自己到30岁、50岁或65岁时要实现些什么,其中隐含的假设是达到这些目标会使他们的人生完整,使他们的人生有意义。

这里有意思的一点是,在多数情形下,人们并不认为这些目标或目的是上帝赋予他们的。当然,有时你会听到运动员说这样的话“上帝让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赢200米跑的奥林匹克金牌”,但他的多数对手都会说,胜利是他们期望的东西,与上帝没多大关系。大体上说,当人们为自己设定人生目标时,是他们自己选择了这些目标,这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这些目标为什么对他们是有意义的。人们所做的是努力达到一定程度的“自我实现”。他们设定目标,认为这些目标能够开发、实现自己的潜能,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在某种意义上比现在更加完满。例如,有音乐天赋的人设定的目标一旦实现,会表明他们最大限度地开发了自己的音乐潜能,从而成了比之前更为完整或完善的个体。

认为我们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目的和目标,从而成为自己人生意义的书写者的观点十分重要,我们不久还会讨论到。但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把我们自己设定的一个或几个目标当作人生意义也有一些潜在问题。如果我们太过专注于目标,就会面临两种危险。

第一个危险是,我们可能会无法达成目标。在体育之类的领域中,无可避免的是,很多人无法实现目标。如果无法实现目标与使人生具有意义之事紧密相连,或者甚至是它的主要部分,那么这样的失败对一个人来说就是灾难性的。

第二个危险是,我们达成目标之后,人生也就变得无意义了。事实上,那些很多年专注于某个具体目标的人身上确实发生了这样的事。你会听到很多人这样说:“我一生努力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现在我成功了,但我不知道该干什么了。”通常,由于这样的人都有非常强的目标导向的个性,他们会设定另外一个目标,从而回到日常工作上。这只是要强调把意义与目标实现过紧地绑在一起会出现的问题:除了实现每个目标时的片刻欢愉外,人生永远不会真正让人心满意足。其余时刻,你要么在为着未来的目标努力,要么沉浸在过去的成绩中。

我们思考一下什么使事物有价值,这个问题就会更有哲学意味。例如,由于我过着令人兴奋的生活,所以今天我要买些食品杂货。我为什么要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这么无聊的事情上呢?原因是我要吃东西。但我为什么要吃东西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喜欢吃东西,另一个是我需要食物才能活下去。接着,为什么要活下去呢?等等。

对于这一系列的“为什么”,我们可以给出两种答案。一种答案用更为根本性的目标来解释我的行为:买食物的原因是要活着。然而,对这样的答案,我们总是可以继续再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吃东西?为什么要活着?为了使这样的问题停下来,我们就必须给出一种自足的原因,而非用更进一步的目标或目的作为解释。我给出了这样的一个原因:我吃东西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