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文学理论入门 [4]

By Root 1244 0
诗歌和戏剧。”但如果提问人是一位文学理论家,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就困难得多了。他的问题也许是关于这个研究对象的一般性质的问题,是你们双方都已经非常了解的问题。它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研究对象或者活动?文学是干什么的?它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这样理解“文学是什么”的话,那么这个问题所要求的就不是一个界定,而是要做出分析,甚至要论证一下一个人为什么可能会对文学感兴趣。

但是,“文学是什么”也可能是一个关于被认为是文学的那些作品有什么突出特点的问题。是什么使文学作品区别于非文学作品?是什么使文学区别于人类其他活动,或者其他娱乐?人们问这个问题也许是因为他们想知道如何判断哪些书是文学作品,哪些不是。不过,更有可能的是,他们已经对什么属于文学有了一个概念,而想了解一些别的东西。也就是说,是否有些根本的、突出的特点是文学作品所共有的呢?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理论家们一直在努力探讨解决这个问题,但成效甚微。究其原因也不难: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篇幅各有不同,而且大多数作品似乎与通常被认为不属于文学作品的东西有更多的相同之处,而与那些公认的文学作品的相同之处反倒不多。以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为例,它更像是一部自传,与十四行诗很少有相似之处;而罗伯特·彭斯的一首诗“我的爱就像一朵红红的玫瑰”则更像一首民谣,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也很少有共同之处。那么,诗歌、剧本、小说是否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使它们与歌谣、对话的文字记录以及自传区别开来呢?

历史上的变迁

再稍微加上一点历史的视角,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复杂了。因为,如今我们称之为文学的是二十五个世纪以来人们撰写的著作,而文学的现代含义才不过二百年。1800年之前,文学(literature)这个词和它在其他欧洲语言中相似的词指的是“著作”,或者“书本知识”。即使在今天,当一个科学家说“关于进化论的文学浩如烟海”时,他不是讲关于进化论有许多诗歌或小说,而是说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许多著作。而如今在普通学校和大学的英语或拉丁语课程中被作为文学研读的作品,过去并不是一种专门的类型,而是被作为运用语言和修辞的经典学习的。它们是一个更大范畴里的作品和思想的实际范例,包括演讲、布道、历史和哲学。学生们并没有被要求去解读这些范例,像我们现在解读文学作品一样去找出它们“到底是关于什么的”。相反,学生要背出这些范例,要研究它们的语法,要能够辨别它们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的结构或者过程。比如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如今我们把它作为文学来研究,而在1850年之前的学校里,对它的处理则截然不同。

现代西方关于文学是富于想象力的作品这个理解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德国浪漫主义理论家那里。如果我们想得到一个确切的出处,那就可以追溯到1800年法国的德·斯达尔男爵夫人发表的《论文学与社会建制的关系》。不过,即使我们把自己限定在最近两个世纪之内,文学的范畴也变得十分不明确:如今我们算作文学作品的——那些看上去不过是从日常对话中记录下来的只言片语,既无押韵,也没有清楚的音步的诗——在德·斯达尔夫人看来是否具有成为文学作品的资格呢?而且,一旦我们把欧洲之外的文化也考虑进来,那么关于什么可以称得上是文学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加难以解答了。于是我们不想再去推敲这个问题了,干脆下结论说:文学就是一个特定的社会认为是文学的任何作品,也就是由文化权威们认定可以算作文学作品的任何文本。

当然,这样的结论是绝对不会令人满意的。它只是调换了问题,而没有解决问题:不去问“什么是文学”,而用“是什么让我们(或者其他社会)把一些东西界定为文学的”这个问题取而代之。尽管在别的范畴里这样的做法也是有的,指出的不是具体的特性,而只说明不同的社会群体对它的不断变化的标准。举“什么是杂草”这个问题为例,有没有什么要素能够表明“杂草状态”呢?所谓“杂草状态”,也就是杂草所共有的那些特征,那些让“我们知道是什么”可以把杂草和非杂草区别开的东西。所有帮助在花园里锄过草的人都知道区分杂草和非杂草有多么困难,而且也想知道有没有什么诀窍。会有什么诀窍吗?你怎样识别一棵杂草呢?嗨,其实这诀窍就是没有诀窍。杂草就是花园的主人不希望长在自己园里的植物。假如你对杂草感到好奇,力图找到“杂草状态”的本质,于是就去探讨它们的植物本质,去寻找形式上或实际上明显的、使植物成为杂草的特点,那你可就白费力气了。其实,你应该做的是历史的、社会的,或许还有心理方面的研究,看一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会把什么样的植物判定为不受欢迎的植物。

文学也许就像杂草一样。

但这个回答并没有使问题得到解决。它只是把问题变成了“在我们的文化层面上要把一些东西看作文学会涉及什么?”

将文本视为文学

假如你偶尔读到了下面的句子:

我们围成一个圆圈跳舞、猜测,

而秘密坐在其中知晓一切。

这是什么?而你又是怎样知道它是什么的呢?

这么说吧,你是在什么地方读到了这句话,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它是印在一张夹在中国占卜饼里的小纸条上,那你就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段特殊的、神秘的预言。但如果它是被作为一个特殊的例子提出来的(这里便是如此),那你就要在你所知道的语言用法中寻找它可能会是什么意思。它会不会是一个谜语,让我们猜这个秘密?它会不会是一种叫作“秘密”的东西的广告?因为广告常常是押韵的,比如“温斯顿味道呱呱叫,就像香烟那般妙”。而且,为了对那些兴趣索然的公众具有吸引力,广告也的确越来越神秘了。不过,这一句话看来和任何一段可以想象得出的、有实际内容的语境都没有联系,当然也包括那种推销商品的语境。除押韵外,它还符合韵律。从第三个词起用的是强弱音节交替的规则韵律,这些都产生了一种可能性,即它可能是诗,是一个文学范例。

不过,此处还有一个疑点。这句话没有显而易见的实际意义。这一事实造成了把它归为文学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我们把别的句子从能够说明其含义的语境中抽出来,是不是也能有同样的结果呢?假设我们从一本说明小册子上选出一句话,或者从一份菜谱、一则广告、一张报纸上选出一句话,把它孤立地写在纸上:

用力搅拌,然后放置五分钟。

这是文学吗?我把它从一份菜谱的实用语境中摘录下来,能不能使它成为文学呢?也许能。但事实上很难看出我这么做真的能使它变成文学。好像还缺点儿什么,这句话似乎并没有什么可以让你研究的信息。要使它成为文学,你大概得想出一个题目来,它和这一行文字的关系应该能提出一个问题,并且能调动起想象力,比如“秘密”或者“怜悯的性质”。

要类似这样的东西才行。不过像“早晨,一粒枕边的糖”这样的只言片语好像更容易成为文学。因为,除了说它是一种意象,可以引起某种关注,需要思考之外,它什么也不是。那些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引人深思的句子也是如此。因此在W.O.奎因的哲学著作《从逻辑的观点看》中,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可能被想象成一首诗:

令人好奇的

关于本体论的问题正是它的

简单性。

这句话就这样写在纸上,周围那些静悄悄的空格让人感到不知所措。它能够引起那种可以被称为文学的关注:一种对文字的兴趣,对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它们有什么含义的兴趣,尤其是对说什么和如何说之间的关系的兴趣。这就是说,这句话用这种格式写出来,似乎符合某种关于诗歌的现代观念,并且呼应了一种当今与文学有关的关注。假如有人对你说这句话,你一定会问:“你的意思是什么?”但是如果你把这句话作为一首诗看待,问题就不完全一样了:不是说话人或者作者想说什么,而是诗本身要表达什么?语言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这句话要说的是什么?

单独写在一行的“令人好奇的”,这几个词本身就可能会引出这样的问题:某个事物是什么?什么使它令人好奇?“某个事物是什么?”这正是本体论所研究的问题之一。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科学,或者叫对于存在事物的研究。但是这当中“令人好奇的”并不是一个物质的对象,而是类似于某种关系或情况的东西。它的存在形式并不像一块石头,或者一幢房子的存在形式一样。这句话宣扬的是简洁。但它好像并没有实践自己所宣扬的观点,而是在含混的事物中展示了本体论令人生畏的复杂性。然而,也许正是这个诗句的简洁——它在“简洁”之后戛然而止,好像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使不合情理的、关于简洁的断言具有了可信度。不论怎样,孤立地看这一句话,的确能够引出与文学相关的那种解读行为——这也正是我在这里一直努力要做的事。

关于文学,这类思维实验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呢?首先,它们说明当语言脱离了其他语境,超越了其他目的时,它就可以被解读成文学(当然它必须具备一些特殊条件使它能够对这种解读做出回应)。如果文学是一种脱离了语境,脱离了其他功能和目的的语言,那么它本身就构成了语境,这种语境能够促使或者引发独特的关注。例如,读者不需要假定某段言语是让他们做某些事,他们会主动注意到潜在的复杂性,并寻求隐含的意义。描述“文学”就是要分析读者处理这样的文本时所要用到的一系列假定和解读步骤。

文学的程式

一个从故事分析中(包括从个人逸事到整本小说的分析中)形成的程式或者叫倾向有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名称,叫“超保护的合作原则”。不过,它实际上并不复杂。交流基于一个根本的程式,即参加者的相互配合。而且,基于这一点,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说的话才会是相关的。如果我问你乔治是否是一个好学生,而你回答说:“他通常都很准时。”那我就会假设你在配合我,并且说了与我的问题相关的话,由此去理解你的话。我就不会抱怨说“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相反,我可能会做出这样的推论:你的确给了我一个含蓄的答复,表示乔治作为一个学生,可夸奖的地方不多。也就是说,除非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并非如此,我可以认为你是在配合我。

我们可以把文学叙述看作一个较大种类的故事中的一员,是“叙述性文本”。它的话语与听众的关系在于它的“可述性”,而不在于它所要传达的信息。不论你是在向朋友讲述一件逸事,还是为子孙后代写一部小说,你所做的事情都与在法庭作证不同。你是在努力编写一部故事,一个对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