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文学理论入门 [16]

By Root 1598 0
而是创造了眼前这个角色和这个场景。第二点,文学作品使思想、观念得以产生。拉·罗什福科认为,假如从来没有从书本中读到过恋爱的事情,人就从来不会有恋爱的念头,并且浪漫爱情这个观念(以及它在个人生活中的中心地位)照理说是大众文学的发明。当然,从《堂吉诃德》到《包法利夫人》,这些小说又都把浪漫思想归咎于其他书籍。

总之,述行语把曾经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一种语言用途——语言活跃的、可以创造世界的用途,这一点与文学语言非常相似——引上了中心舞台。述行语还帮助我们把文学想象为行为或事件。把文学作为述行语的看法为文学提供了一种辩护:文学不是无关紧要的、虚假的描述,在语言改变世界,及使其列举的事物得以存在的活动中,文学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述行语与文学联系的第二种方式是,它至少在原则上打破了意义与说话人意图的联系,因为我用言语完成的行为不是由意图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的和语言学的程式所决定的。奥斯汀坚持认为言语不应该被认为是正确或错误地表示某些内在行为的外在符号。如果我们在适当的条件下说了“我保证”,那我就已经保证过,已经完成了保证的行为,不管我当时的意图是什么。既然文学言语也是事件,人们并不认为作者的意图能够决定这些事件的意义,述行语的模式看来便颇具相关性。

但如果文学语言是述行的,而且如果一段述行言语没有对错,只有有效和无效之分,那么,一段文学言语有效和无效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从一方面看,有效性也许是批评家们普遍感兴趣的东西的别称。面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开头“我心爱的姑娘的眼睛绝不像那太阳”,我们并不去问此话是真是假,而是问它做了什么,它和这首诗里其他的句子是怎样协调的,以及它与其他行之间的配合是否恰当(贴切)。可以说这便是有效性的一种概念。但述行语的模式还把我们的注意吸引到能让一句话成为一个承诺,或者成为一句诗的程式(比如十四行诗的传统程式)上来。因此文学言语的得体就可能包括它与一种体裁的程式的关系。它是否与十四行诗的传统一致,因而也可以成为一首十四行诗,而不是无效的言语?但你可以想象得出,还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一次文学创作只有当它被出版、阅读,被接受为文学作品时才会真正成为文学,也才能有效。就像打赌,只有当它被接受时才成为打赌。概括地说,认为文学是述行语这一观点让我们思考是什么使文学序列事件产生作用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

德里达的述行语

在述行语的命运中,下一个关键时刻是随着雅克·德里达与奥斯汀的论争而到来的。奥斯汀已经把严肃的述行语和“非严肃的”言语区别开了。前者完成某事,比如承诺或结婚。他认为这个分析适用于讲得很严肃的话,比如,“我绝不是开玩笑,也不是在写诗。我们的述行言语,不论有效与否,在一般情况下都被理解为议题”。但德里达认为奥斯汀在提出“一般情况”时,没有顾及的恰恰是对小段语言可以重复的无数种方式,比如,一个例子或者一段引用语就既可以是“非严肃的”,也可以是严肃的。这种在新的情况下被重复的可能性对语言的本质是很重要的;任何一种不能以“非严肃的”方式重复的东西都不能被称为语言,而只是一些不能脱离某个场合的标记。具有重复的可能性正是语言的根本,而述行语言尤其如此。只有当它们被认为是常见规则的不同形式或引用语时,它们才能发挥作用,比如“我愿意”或“我保证”。(假如新郎说“好吧”,而不是说“我愿意”,他就可能结不成婚。)德里达问:“假如述行语的构成不是重复一个‘已有公认用法的’,或者可重复的形式,它能行得通吗?换句话说,如果我用来宣布开会,为一艘轮船命名,或举行婚礼的言语被认为与一个可以重复的模式不一致,如果因此不能被视作一种引用例证,它还能完成它所指的行为吗?”奥斯汀不理会德里达所说的“普遍的可重复性”,认为它是不规则的、非严肃的,或者是例外的个别情况;而德里达则认为“普遍的可重复性”应该被看作语言的规律。说它是“普遍的”和根本的是因为任何东西,要成为一种符号,就必须能在各种情况下,包括“非严肃的”情况下被引用、被重复。语言不仅传达信息,而且通过重复已经形成的话语实践,或行事方法完成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是述行的。这一点对述行语言后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德里达还把述行语与在政治和文学领域中有所发明创造的行为(引发出某些新事物的行为)的一般问题联系起来。一个创造新局面的政治行为,比如独立宣言,和一段力图创造某些新鲜事物,在行为上不是述愿而是述行(比如承诺)的文学言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政治行为和文学行为都建立在述行语和述愿语这个错综、矛盾的联合体上。在这当中,为了成功,行为必须通过所指事态使人信服,但行为的成功又包括创造其所指条件。文学作品声明要向我们讲述这个世界,但如果它成功了,它是通过创造它所讲述的人物和事件得以成功的。在政治领域的首创行为中也有类似的东西在起作用。比如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中,最关键的句子是:“因此,我们……严正声明,并郑重宣布: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从此是自由独立的州,并且有权成为自由独立的州。”宣布这些是独立的州,这是一个述行语,它应该使它所指的局面成为现实。但是在对这个声明的支持中就融进了述愿的语气,说它们应该是独立的州。

述行语与述愿语的关系

述行语和述愿语之间的张力在文学中也清楚地表现出来。奥斯汀在这里遇到的把述行语和述愿语区分开的困难可以看作语言功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如果每一句话都既是述行的,也是述愿的,包括了至少对一个事态的明确断言和一个语言行为,那么一句话的所说和所做之间的关系就不必一定要和谐一致。要说明文学领域所涉及的东西,我们还是看一看弗罗斯特的诗《秘密坐在其中》:

我们围成一个圆圈跳舞、猜测,

而秘密坐在其中知晓一切。

这首诗建立在猜测和知晓的相互对立上。要探讨这首诗对这个对立所持的态度、对这一组对立词汇的评价,我们或许应该问一问这首诗本身的语气是猜测还是知晓。这首诗是在猜测,就像围成圆圈跳舞的“我们”一样,还是像秘密一样知晓一切?我们可以这样设想,这首诗作为一个人类想象的产品,它可能是一个猜测的例子,是一个围成圆圈跳舞的情景,但它精辟的、格言式的用语和它的充满信心的声明:秘密“知晓”,使它看上去又非常明了一切。所以我们不能肯定它究竟是哪一种语气。不过,这首诗关于知晓又对我说了些什么呢?秘密本是你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的事情——因此也是知晓的对象,在这里通过转喻,或时间、空间的接近而变成了知晓的主语,成为什么知晓,而不是知晓什么,或不知晓什么。通过把秘密这个词大写并拟人化,这首诗完成了一个修辞手段,把知晓的对象提到了知晓的主语的位置上。它以此告诉我们修辞的变动可以创造出一个知晓者,可以使秘密成为主语,成为这幕短剧中的一个角色。这个知晓一切的秘密是通过假设的行为产生的,这个假设的行为把秘密从宾语(某人知晓一个秘密)变成了主语(秘密知晓)。由此这首诗显示它的述愿断言,即秘密知晓是建立在述行的假设基础上的:这个假设把秘密变成应该知晓的主语。这句话所说的是秘密知晓,但它所做的是表明这是一个假设。

在述行语历史上的这个阶段,述愿和述行之间的对立就已经再次界定了:述愿语是声明如实再现事物的语言,是命名已经存在事物的语言;述行语是修辞的过程,是语言的行为,它运用语言学的范畴,创造事物,组织世界,而不仅仅是重复再现世界,从而削弱了述愿语的声明。我们可以把述行语言和述愿语言之间所谓的“创造性的矛盾”做如下解释:“创造性的矛盾”就是一种无法判定的、摇摆不定的“僵局”,就像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要声明语言以其述行功能塑造世界的唯一方法是通过述愿言语,就像“语言塑造世界”这句话一样;但是从另一方面讲,除了言语行为也没有别的方法声明述愿语的推断性。执行声明行为的那些陈述必然要声称绝对如实展现事情的真相。然而,如果你要证实另一面——声明如实展现的事实其实是把它们的范畴强加给了世界,那么你除了声明何为真实,何为不真实的情况之外也别无他法。认为说明或描述的行为实为述行的这个论点必须以述愿陈述的方式表述。

巴特勒的述行语

女权主义理论和同性恋研究中“性别和性行为的述行理论”的出现标志着述行语历史的新阶段。这当中的重要人物是美国哲学家朱迪思·巴特勒。她的著作《性别的烦恼:女权主义和身份的颠覆》(1990)、《身体的重要性》(1993)和《令人兴奋的演说:言语行为的政治》(1997),在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都颇有影响,尤其在女权主义理论和正在兴起的同性恋研究领域影响很大。“同性恋理论”这个名称最近已被男性同性恋研究领域中的先锋派所采纳。他们在文化理论中的活动与解放男同性恋者的政治运动相联系。它以同性恋最常遇到的污辱性语言(“同性恋者”这个字眼)作为自己的名称,并且把它回敬给社会。他们的赌注是宣扬这个名称能够改变它的意义,使它成为一个光荣的标记,而不是一种污辱。其中的理论策划是效仿最引人注目的反对艾滋病的激进派组织的策略——比如“行动起来”这个组织在他们的示威游行中就用这样的口号:“我们在这里,我们是同性恋者,接受这个现实吧!”

“左边的更可爱。”

巴特勒的《性别的烦恼》对美国女权主义作品普遍持有的观点持异议。这种观点认为,女权主义政治需要有女性身份的观点,即认为女性共有某些基本特点,这些基本特点给了她们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与此相反,巴特勒则认为身份的基本范畴从根本上说是文化和社会的产物,它更应成为政治协作的结果,而不是政治协作的可能性的条件。它们创造的结果是自然的(想一想阿蕾沙·福兰克林唱的“你让我感到我就像一个自然的女人”),并且通过强制规范(什么是女人的定义),它们威胁要排除那些不准备按规范办事的人。在《性别的烦恼》中,巴特勒提出,从性别不是一个人是什么,而是一个人干什么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认为性别是述行的。说一个人是男人不是指他是什么,而指他做什么,他在一种情况下扮演的角色。同承诺是由承诺的行为所创造的一样,性别也是由行为所创造的。你是通过重复无数的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