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幸福 [1]

By Root 963 0
采集者一展身手的好地方。

研究人员采用了不同方式来测量这三个社群中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包括测量人们的积极和消极情绪。(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组长发现,为了让马萨伊人与这些在他们看来可恶又狡黠的城里人进行最简单的交谈,研究人员必须自愿献身,经历一个极其痛苦的献祭仪式,而这个仪式其实就是用一根滚烫的棍子去灼烧参与者胸前的肌肉和其他部位。哪怕你只是发出微弱的声音,也会被视为懦夫。)表1显示了与其他两个社群相比,马萨伊人自己在生活满意度方面给出的评分。

研究显示,在这三个社群中,人们的积极情绪远多于消极情绪,尤其是活泼快乐的马萨伊人。很多人看完研究数据后,会认为这些“贫困”的群体都要比美国普通大学生幸福,甚至其中有两个社群的幸福程度可以与美国顶级富豪相媲美。稍后我们就会讲到,这种结论其实以偏概全。不过,假如在我们眼中,这些人的生活是一潭苦水的话,很明显,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认为。

表1 不同社群的生活满意度

备注:“生活满意度评分”源于接受调查者评估自己对于“你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这句话的认可程度,分值从1分到7分,1分代表非常反对,7分代表非常同意。此表格中的生活满意度评分基于该评估结果。

在关于幸福的跨文化研究中,与此类似的结果比比皆是,甚至最近出版的一部研究全球范围内幸福感演变趋势的学术巨著,也将“幸福的乡下人和悲惨的百万富翁之悖论”作为副标题。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福祉最权威的国际性研究,有来自155个国家的136000多人接受调查,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测试方法来评估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情绪体验和其他生活质量体验指标。那么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在哪儿?根据其中一项生活满意度测试,冠军是丹麦,一个常年霸占此类测试结果榜首的国家。

在日常体验方面,也就是说,对于生活有多么快乐或令人情绪畅快这个问题的回答,冠军得主是巴拿马。在该项测试中,美国名列第57位。在生活满意度方面,美国的排名终于变得比较体面,名列第14位。

哥斯达黎加这个国家虽然贫穷,但它没有军队,同时还拥有健康的民主政体和全民医保,人口预期寿命可与美国媲美。该国在日常体验评估中排名第五,在生活满意度调查中排名第六。(插播一则逸闻,不久前,我询问一位在哥斯达黎加居住过的年轻女性,想知道上述研究结果是否符合她在当地的经历,她似乎觉得我实在是太愚蠢了,竟然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她的原话是:“当然符合。那里每一个人都很幸福。”)在这两个榜单上打败哥斯达黎加的富裕国家只有荷兰和几个北欧国家。这种结果也很常见。

你可能会质疑这些研究是否可信,稍后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不过,根据幸福研究学者和很多人对上述这些国家居民的个人观察,以上排名似乎有理有据。现在,以语言学家丹尼尔·埃弗里特最近出版的一部作品为依据,我们来看一下物质条件极度贫乏的社群表现如何。在他的新书《别睡,这里有蛇》中,他描写了亚马孙丛林中的皮拉罕民族。皮拉罕人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埃弗里特与他们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就连以狩猎采集文化的标准来看,皮拉罕人的生活条件也着实艰苦。然而,在书中埃弗里特写道:

我从未听过任何一个皮拉罕人抱怨他(她)在为什么事情烦恼。事实上,据我观察,皮拉罕人的语言中根本就没有烦恼这个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的心理学家曾组团访问皮拉罕人。他们表示,皮拉罕人是他们见过最幸福的人。我问他们如何才能证明这项结论,他们告诉我,可以记录皮拉罕人平均花在微笑和大笑上的时间,并与其他社群中的人(比如美国人)进行比对。这些专家还预言,皮拉罕人一定可以轻松获胜。

很多书籍文章中都有类似记载,此为一例。另一位学者也向我披露过他与一个狩猎采集部落共同生活的细节。在他看来,该部落的成员非常享受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他也认为这群人的生活质量很高。部落中有些人曾经离乡打拼,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最终却依然选择回归丛林生活。他们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一部分原因是“鱼儿离不开水”,在陌生环境里,任何人都会感到不适;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在文明社会中遭到歧视;同时,他们也确实更喜欢自己原本的生活方式。这个部落曾经拒绝接受外界向他们提供改善物质生活水平的援助。他们之所以生活幸福、安之若素,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等离子电视有多么神奇。他们知道有这些东西存在,只是不在乎自己是否拥有。

图1 马萨伊族妇女

不过我们也不该因此就妄下断言,以偏概全。长久以来,学术界有一个可悲的传统,就是将土著人民的生活描绘成一种理想化的、田园牧歌式的人生,实则将他们贬低成了我们幻想中的道具。或许是为了与这种居高临下的论调划清界限,某些评论员又会费尽周章,将土著人民刻画得恶毒或者可悲,坚决不用积极的语汇来描述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些文字同样是令人作呕的垃圾,但在这里我就不花篇幅来驳斥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亲自去读一下此类著述,你们将自有论断。

不过我们可以解释一下浪漫主义研究为何不可取。其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不管某些猎人生活得多么幸福,他们的寿命依然相对短暂,子女的死亡率也很高。曾经有不止一个土著居民告诉我,他们对于西方文明无甚兴趣,唯一羡慕的就是我们的医疗体系。但医疗体系实则包含很多方面。假如这个课题不是这么深奥的话,我也就不需要写这本书了。如果你们读过埃弗里特对皮拉罕人的完整描写,就会注意到尽管他对该社群幸福生活的记录合理可信,同时他也明确指出,皮拉罕人的生活远远称不上完美。(他们的人均预期寿命约为45岁。)

要说贫困人口中有很多远未达到心盛的状态,这绝非无稽之谈。在世界范围内,贫困依然是导致不幸福感的主要源头。在描写狩猎采集文化时,埃弗里特本人也曾指出:“我的研究对象中,有很多人常常闷闷不乐,离群索居。他们既渴望保有部落文化的自主权,又期盼获得外部世界展现的物质享受,因而进退维谷,饱受折磨。”

但紧接着他又补充道:“皮拉罕人并没有这样的矛盾。”他们喜欢我们的物质条件,但并不觉得为了获得这种生活所经历的烦恼是值得的。他曾在别的文章中记录过一次与皮拉罕人的交流。当时,他告诉皮拉罕人自己的继母自杀了,那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在场的皮拉罕人却哈哈大笑。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人刻薄,而是他们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做出这样的事情,简直荒谬到好笑的程度。他们非常了解肉体上的痛苦,但很明显,他们对于那种能够驱使某人结束自己生命的灵魂痛苦一无所知,因此感受不到那种强烈的孤寂。

世界很大,有很多种贫穷,更贴切的说法是“不富裕”。我们得格外小心,不能用单一的概括来描述一个庞大的人群。尽管我们观察到某些物质条件匮乏的人似乎过着幸福或不幸福的生活,也不能因此推断所有跟他们条件一样的人都幸福或者不幸福。

那么问题来了。以现代文明的传统观点来看,只要世界上存在着任何物质条件如此贫瘠、生存环境毫无发展可言的人群,并且他们的生活就算不比我们这些相对来说的富人更好,却依然看似不错,这就已经很不可思议了。只要有一个这样的社群存在,或者哪怕只要有一个像苏格拉底这样的人存在,都会促使我们提出一些非常深奥的问题。任何文明社会都应该仔细思考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怎么可能有人拥有如此少的物质财富,却仍然度过了丰富而又充实的人生?他们究竟是如何获得幸福的?并且,幸福到底是什么,人生当中真正重要的又是什么?我们究竟应该优先考虑哪些方面?

让我们来设身处地思考一下。假设你躺在床上,已经奄奄一息。此时你最想重新体验一次的人生经历是什么?你最放不下的是什么?但凡你的心智只是略微正常,我都可以猜到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多陪陪你爱的人。我敢打赌,不管在世界哪个角落,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这个答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选项?每个人或许都有不同的喜好,不过我想最受欢迎的应该是以下几项:再欣赏一次日落;再看一眼绿树或大海;再听一次鸟儿鸣唱。

最不可能出现在榜单上的选项应该是最后再敲一次手机屏幕,或是最后再逛一次购物中心,又或者,最后再上一天班怎么样?

在人生旅程中,时间就是货币。等到70岁的时候,穷人和富人所拥有的时间资产一样少。如果你能把时间都用来陪伴你爱的人,用来见识这个无与伦比的美丽星球上的种种奇观,那你已经可以算是获益良多。假如你同时还在从事有趣的活动,也没有受到太多身体或情感上的伤痛折磨,那你的人生几近完美。

并非只有富人才能享受以上这些快乐,很多缺衣少穿的穷人都能做到。没错,金钱可以提供助力。但很多有钱人没有享受到任何快乐,反而被自己缺少的东西所折磨,活得非常痛苦。物质条件不那么丰富的人一样可以获得美好人生。之后我们还会讲到,某些一直无法获得幸福的人其实也可以拥有美好人生。我甚至可以斗胆提出,大部分人一生中都会体验足够的爱、足够的美和并不过量的痛苦,所以他们都能真心承认自己的人生挺美好的。现在让我们回过头去看看表1中印度加尔各答贫民窟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评分,其结果要高于中间值,而且加尔各答别名欢乐城。没错,那里的人民生活艰辛,但对大部分人来说,生活还算美好。

定义幸福

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幸福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你可能会怀疑,给幸福下定义这件事本身究竟有没有意义。毕竟,很多人都认为幸福是无法定义的。这个词有太多层含义,或者说本身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幸福是一张空白的画布,我们可以尽情将自己的憧憬投射在上面。所以试图制造出一个关于幸福的理论,就像堂吉诃德向风车发起挑战一样。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可不这么认为。我们首先要记住的,就是不要以为任何关于幸福的单一解释可以囊括我们使用这个词所代表的一切含义。当然,人们确实常常使用这个词来指代某些我们在意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在乎幸福,某些现存的定义是否符合我们的实际顾虑。假如幸福的某项定义无法帮人理解究竟为何要在乎这样的事情,那就说明这个定义没有什么用处。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重新解构幸福的一般概念,从日常关于幸福的抽象讨论中汲取精华,打磨成一个新的概念,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研究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与其明确定义“幸福就是什么”,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