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基督教神学 [22]

By Root 1392 0
三个角,即自我,当然也有极为不同的形式和维度。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经验,这些都会受我们以往的生活、我们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自我始终是社会性的,因此我们寓乎其中的那些理解群体与理解传统增加了更深层次的复杂因素。

从这一切当中可以得出一个相当重要的结论:由于各种情况都会牵涉到如此多样的因素,我们的认识不得不对具体细节予以高度关注。对于接受认识的具体事物,认识活动必须是合宜的,也需要考虑到自我与语言这两方面的所有其他相关详情。我尝试过就体验、理解、判断、决定对认识的结构和发展进行概括,认为这对于引出认识过程中的自我意识不无裨益。但是,那些举措涵盖面甚广,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事例都像是借助世界地图在花园里找路。世界地图自有其用处,但认识我们周围的道路大多只是在花园和局部区域这个层级。

因此,我们的口号是“合宜的认识”。遵从这一口号会引出许多麻烦,但它也有助于防止困扰认识论的那些具有破坏性的错误,此种错误可以归到“不合宜的认识”名下。这在神学当中尤为重要。许多的学科在此汇聚,浓厚的兴趣、真诚的信仰在此得以讨论,大规模的长期的全球性社群和传统在此得到思考,世界、自我和语言的本质和实在性本身在此被打上问号。神学提出的有关认识的问题很容易被过度简化,这在有宗教信仰的人、无宗教信仰的人以及学术上的所有学科当中都存在。

上一章考虑了就文本和历史来说何为合宜认识的问题。(要想了解罗纳根运用体验、理解、判断、决定四层级认识论处理文本和历史的方法,参见其《神学中的方法》第七至十章。)本章到目前为止只是对苹果进行了细致探究。显然,文本、历史和苹果只是独特性的三种类型,而考察适用于与神学相关的其他事物的认识过程应该是引人入胜的。这些可能包括人类行为和心理,国家、社会、经济体、机构和文化,自然世界及其演进,音乐、建筑和电影。针对所有这一切,也存在复杂的哲学争论。这里,我将跳过那些重要领域,以便聚焦于对上帝的认识。

认识上帝

就上帝来说,合宜认识是什么呢?第三章已经提过这个问题,并且在集中讨论基督教三位一体上帝的概念之前讨论了“神”的各种含义。此章继而探究了确定那个三位一体上帝的实在性可能涉及的东西。现在,此种探究可以用本章中认识论的教益加以扩充了。

被认识

苹果和上帝之间一个明显的区别是,与苹果不同,上帝并非世界中的某一物体。上帝并不是守在那里让人去检阅、去验证——任何能以这种方式得到验证的东西或许都可被称为“神”,但不会是三位一体的上帝。相反,情况是颠倒的:基督教徒们相信的是,就上帝来说,人类认识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人们为上帝所认识。苹果不认识我们,对自己如何被认识也没有任何发言权。在这一点上,基督教的上帝更像是人类而不是苹果。但是,认识一个人与认识基督教的上帝之间的区别之一是,人们认为上帝在祂自己如何被认识这一点上有完全的主动权。并且,认识上帝总少不了要认识到一点,即人全面地被上帝所认识。

因此,处于认识这位上帝的过程之核心的,是极端的被动、接纳或依赖,这与受造之说相类似。它并不排除各种各样积极的质问、追寻、理解、判断和决定(见第三、第四和第五章的讨论),但它的确将我们自己控制着认识上帝的过程这种想象排除在外。对于任何一个认为合宜认识就是认识者掌控局面、主导标准和方法的人来说,这都是令人不快的。不过,如果认识者以某种方式开始相信他或她已经为上帝所认识,并且这位上帝也想以某些方式被认识,则认识过程就会因之改变。至少,对何为神学认识这一点的移情理解需要一种练习,即试着想象“认识,同时为上帝所认识”。用神学的话来说,它需要人们努力在创世、启示、神恩的概念中看待自己。

然而,这也许还不算是适于基督教三位一体上帝的认识观念。现在我将择其宏旨重新叙述从认识苹果得来的八条教益,以及紧随其后的关于决定与行动的教益,以便探究它们与认识三位一体上帝如何发生关联。

认识上帝的九条教益

本节的目标是描画出适于基督教上帝的主要探询途径和认识原则。

(一)兴趣和问题

显然,与在其他探询中一样,此处最合宜的兴趣是在真实性上。当这种兴趣指向上帝时,创世说作为一个整体,对其源起、特点、维持、目的的真实性不能不问;对特别涉及到耶稣基督的史料的真实性不能不问;对特别提到了参与上帝圣灵的人类繁荣的真实性也不能不问。对上帝作为造物主、拯救者、变革和恩赐的不竭之源的这些兴趣,预设或导向了包罗万象的对上帝是谁这一问题的兴趣。这些兴趣当中也涉及对其他的许多探询的兴趣,如对经卷证据和对上帝的其他见证的真实性的探询、对各种各样针对基督教答案的挑战和不同看法的探询。

不过,“兴趣”也是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推动,提醒我们应该以怀疑的态度来审视我们探询上帝的方式——我们可能是仅凭一己之私,可能是带有偏见,可能是心怀歧视,也可能只是非常狭隘。有宗教信仰者也好,无宗教信仰者也罢,都难免因为“既得利益”产生歪曲的认识,而这些“既得利益”不利于对质询上帝所引发的结果保有完全的开放。

(二)方法

要想彻底追随对真实性的兴趣,许多方法都可派上用场。无论是在阐释文本、形成对创世说和历史事件的判断、评估论点、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还是在其他许多方面,它们都具有指导意义。当触及这位上帝的真实性问题时,所有方法可能都走不下去,因为它们面临的情形是,上帝有自由以其自身的方式揭示上帝到底是谁。

关于上帝的自由与人类探询方法之间的这个衔接区域,基督教神学家们看法各异、分歧颇深。一个极端的看法认为,这样的方法并不重要,因为上帝大可以绕过这些方法,并且也的确习惯性地这么做了;另一种极端看法则认为,上帝的自由与人类的方法之间非但没有冲突,甚至上帝正是习惯性地通过这些方法发挥作用。当然,基督教之外的很多人则认为,人类的方法根本就无法确认这位上帝的真实性。

对于初学者而言,最好的做法莫过于尽力把握少数几个经典思想家和几篇经典文本,努力从这些思想家和文本古往今来的阐释者身上学习,慢慢地增长识见、形成重要的联系、认真对待文本的“回问”。面对这些问题,就得考虑祈祷在神学中的角色。

(三)个人认识和社会认识

在苹果的例子中,可以看到,探询越是刨根问底,就越是有赖于对他人发现的信任。如果在类似的案例当中,社会范围内传播的信任都不可或缺,那么不足为奇的是,在有关上帝的断言当中就更是如此。认识(Knowing)三位一体的上帝不可避免是社会性的,它需要对他人证据的信任,需要置身于信徒或释经者的群体当中,需要有对所有人的义务。了解(Knowing about)三位一体的上帝也是社会性的,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通过阐释的传统(包括排斥对上帝作如此理解的那些传统),需要通过研究神学的学术群体或其他群体。

神学的初学者应该尽可能如实看待自己的信仰以及这些信仰对自身的影响。忠于不同的宗教、学术和世俗传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冲突。在对三位一体上帝的崇信的内部,也可能存在紧张局面:一面是造物主上帝的召唤,将处于整个创世语境中的全体人类视为某个人的群体,另一面则是被创造出来的那个听从召唤跟随耶稣基督的群体。而在后一个群体当中存在着深层的分裂,这些分裂许多都是因为要在他们当中进一步区分“神圣”与否或“圣灵附身”与否而引起的。因此,三位一体上帝的概念当中织入了群体的各种力量,很容易失去和谐。不管是在这些不同的群体内部,还是在它们之间,神学都进行着对上帝的讨论,而非社会性的神学对此则可以不予考虑。

(四)即时认识和长期认识

对三位一体上帝的认识有其时间性的一面,这在第三章已经明确。这位上帝是通过人和群体的历史和故事为人所确认的,而作为教义,三位一体说历经数百年才得以建立。个中教益是,尽管各种灵光闪现的时刻都有可能出现,但不能期待认识这位上帝会是即刻而直接的。相反,这是一个长期累积、在无数情境和讨论中屡遭试炼、将不同观点交相编织的过程。关于这位上帝的观念牵涉到上帝长期的自我传达,通过历史当中的偶发事件得以展现。这与认识上帝这个过程的社会性密切相关:比如,在基督教当中,“内在的”直接经验或私人经验并未占据主导,放在首要位置的是长期以来人们之间所发生的事。不过,直接与长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争议不断的问题。

这对神学中适用的各种探究造成了影响,对“何为长期”的强调倾向于将优先权交给对文本、祷告文、人生历程、信仰群体以及千百年来对上帝的其他证据的研究,同时也将权威赋予一些人的判断,这些人证明自己多年以来既忠诚又睿智。那些声称直接受到了上帝启示的说法,那些一时看来令人信服的精彩论点,它们并未被忽视,但却必须经受时间的考验,经受长期辩论所形成的准则的检验。

(五)独立的认识和互联的认识

对上帝的认识在多大程度上被理解为独立的、多大程度上被理解为与其他认识形式相互联系,这是神学争论中旷日持久的议题之一。这一议题的形式之一是,如何将信仰(理解为一种独特的神学领悟)与理性(理解为所有人类认识所共有的)相联系。有些思想派别认为信仰和理性对比鲜明,有些认为它们自相矛盾,有些认为一个凌驾于另外一个之上,有些则认为它们相互补充、并不对立。

第二章讨论的神学的五种类型,可被解读为展示了多种多样的信仰——理性关系如何别具特色地构建了所有的神学理论。在第二章提及的20世纪主要的神学家当中,巴特强调了基督教神学及其对上帝的认识的特殊性。他否认所谓的自然神学,在这种神学理论当中,来自其他各种知识领域中的推理显示了上帝的存在和本质;他自己的神学理论以经卷中证明的三位一体上帝的启示为中心。另一方面,同样是三位一体说彻头彻尾的信徒,卡尔·拉纳却将神学与其他认识领域广泛联系,并努力表明以哲学或其他术语表达信仰可以让人理解并合乎理性,但他并不容许其他体系对信仰任意摆布。

可以说,要保证基督教神学的健康,两种态度缺一不可。解读三位一体教义可以有两种方式:作为圣父和造物主的上帝在根本上是超验的、与众不同的,却也倡导将现实的所有领域相互关联并与上帝相关联的探索;作为圣子和逻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