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古典文学 [4]

By Root 1565 0
争相要娶奥德修斯的妻子佩涅洛佩为妻,他的幼子特勒马科斯想要制止他们,却无能为力。

该诗的前半部分写到了奥德修斯自特洛伊陷落之后的冒险,我们看到他在返回伊萨卡的路上屡屡遇险:例如在食莲人的地盘上,美味的忘忧果让吞食者忘记了家乡的一切;在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的洞穴里,巨人杀死并吃掉了奥德修斯的许多船员;还有在魔女基尔克的岛上,魔女把奥德修斯的手下变成了猪,还把英雄留在岛上做她的情人长达一年之久。下半部分写到了奥德修斯在伊萨卡化装成一个乞丐,奋力夺回自己的家室和恢复英雄身份的过程。他和儿子特勒马科斯杀死了追求者,分别20年后,奥德修斯与佩涅洛佩终于团聚了。

因此,《伊利亚特》描述了整个社会(特洛伊王国)被彻底摧毁的悲剧故事,而《奥德赛》则更为浪漫和乐观,讲的是英雄重返社会,让它恢复稳定。但尽管《奥德赛》的场景更偏向家庭,它仍然涉及了贯穿《伊利亚特》全书的荣誉和复仇等概念,因为求婚者们无耻的行为绝不能逃过惩罚。求婚者们屡次受到警告却置若罔闻,继续肆无忌惮地享用奥德修斯家人的款待,甚至还计划谋杀特勒马科斯。有些现代评论家认为将他们悉数杀死的做法难免过分,但这样做完全符合古代希腊社会的伦理道德,即惩罚虽然无情,却是意料之中的(求婚者们非常清楚自己多么无法无天),因而合情合理。

当然,奥德修斯完成使命的最终目标,即叙事高潮,是与妻子佩涅洛佩团聚。全诗非常清楚地表明,佩涅洛佩不但美若天仙(只要她来到宴会厅,出现在求婚者们面前,他们就为之发狂),也聪颖过人。的确,她证明了自己的智慧绝不在奥德修斯之下,甚至比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还略胜一筹。因为当他满身沾着求婚者们的鲜血站在她面前时,她拒绝相信此人就是她的丈夫。不过她知道他们的婚床是奥德修斯在房屋初建之时用橄榄树的树干制成的,因而坚固难移,就命人把床挪开,这刺激了愤怒的奥德修斯,使他讲起了制作婚床的故事(这是只有他和佩涅洛佩两人知晓的秘密),这才让妻子相信了他的身份。佩涅洛佩的小把戏表明她的冰雪聪明和伶牙俐齿都可与丈夫媲美,因而证明了他们为夫妻团圆而历尽艰险都是值得的。

在荷马之后过了好几个世纪,才出现了另一部完整保留下来的史诗的作者,即罗德岛的阿波罗尼俄斯,他的《阿尔戈英雄纪》创作于公元前270—前245年前后。在这四卷书中,阿波罗尼俄斯叙述了阿尔戈英雄探寻金羊毛的故事,金羊毛来自一只神奇的公羊,由一条不眠不休的毒龙看守。伊阿宋带人乘船从希腊的伊俄尔科斯到达黑海最东端的科尔基斯国(如今的格鲁吉亚)国王埃厄忒斯的宫殿,在那里,伊阿宋和国王的女儿美狄亚坠入爱河,美狄亚盗取金羊毛,和伊阿宋一起逃回了希腊。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荷马也曾在奥德修斯的冒险故事中用伊阿宋的冒险作为原型,阿波罗尼俄斯又对荷马史诗进行了再加工,用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里亚派”(见第一章)典型的博学和文雅的文风创作了一部史诗。

亚历山大里亚派诗人们认为,荷马的拙劣继承者们创作的史诗陈腐、臃肿又重复,就通过新的方式发展了这一文类,强调篇幅短小、精巧微妙和引经据典。反对缺乏创意的风格往往是文学变革的驱动力(例如,可参照浪漫主义对新古典主义“规则”的排斥),阿波罗尼俄斯的史诗以高度成熟的风格实现了该文类的彻底革新。诗人骄傲地展示自己的博学,把科学、地理和历史研究的新发现写入自己的英雄故事:阿芙洛狄忒拥有一个宇宙球,那是阿波罗尼俄斯的时代天文学的最新成就(第三卷,第131—141行);阿尔戈英雄们在返回希腊的途中经过了多瑙河、波河和罗纳河,甚至还必须带着自己的船只穿越利比亚沙漠;全诗贯穿着各种故事,解释当时的仪轨礼节、地名和纪念物的起源。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何以任命阿波罗尼俄斯担任威望很高的图书馆馆长和皇室导师,就不难理解了。

荷马笔下的奥德修斯是人人皆知的“足智多谋”之人,但《阿尔戈英雄纪》中的叙述者却把伊阿宋描写成一个“缺乏智谋”或“茫然无措”的人,他面对使命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如此一来,阿波罗尼俄斯笔下的伊阿宋就被贬成次一等的英雄,乏味无趣,但这样理解却有些不得要领:阿波罗尼俄斯知道他的读者熟悉伊阿宋和美狄亚那个广为人知的神话故事,其中伊阿宋最终会为了另一个女人而背叛自己的妻子,美狄亚为了报复,杀死了她和伊阿宋的两个孩子,因此在阿波罗尼俄斯笔下,伊阿宋对美狄亚帮助的依赖就让他们的爱情故事有了一种悲剧的反讽。人们公认全书的高潮在第三卷,年轻善感的美狄亚一下子爱上了眼前这位英俊的陌生人。阿波罗尼俄斯从内到外描述她的爱情,对她的心理和生理欲望的描写反映了希腊化时期最新的医学理论:美狄亚的痛苦灼烧着她,“一股暗火在炙烤,极度地灼痛了她那/脆弱的神经与头颅下方的筋腱——/悲痛对那里的刺激最为强烈”(第三卷,第762—764行)[8]。事实证明,阿波罗尼俄斯笔下这位苦恋且脆弱的女主人公为史诗这一文类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影响了维吉尔笔下的狄多。

李维乌斯· 安德罗尼库斯版本的《奥德赛》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中期,我们对它以前的拉丁语史诗一无所知。虽然我们有十分的把握认为,关于意大利人伟大的祖先和昔日英雄的歌谣已经传唱了数个世代,但它们无一流传下来,而且到李维乌斯的时代,拉丁语史诗这个文类已经被彻底希腊化了。然而同样,李维乌斯的作品虽然是对荷马的逐字翻译,却也全然是罗马人的创作,借用希腊神话来表达罗马人的价值观:正因为如此,比方说,说英雄“如神一般”这一标准荷马式写法就不符合罗马人的宗教情感,因此李维乌斯把它替换为“最伟大的第一流人物”。那以后不久,奈维乌斯就用罗马本土的主题写下了第一部拉丁语史诗:他的《布匿战纪》不仅反映了他本人作为士兵与迦太基人战斗的经历,也开创了罗马人对历史史诗的偏爱(相比于希腊人),或至少是类历史史诗,而不是以传说中的过去为背景的故事。

要颂扬罗马在这一时期异乎寻常的军事功勋和扩张,史诗乃是最完美的体裁。因此,维吉尔之前最重要的拉丁语史诗——恩尼乌斯的《编年纪》,就涵盖了罗马的整个历史,从特洛伊陷落之后埃涅阿斯到达意大利,一直写到恩尼乌斯本人在公元前169年去世之前。到他去世之时,罗马已经称霸地中海世界了。恩尼乌斯开篇即大胆地讲述了一个梦境,梦中荷马的鬼魂出现在他面前,透露他已经(为图近便)附身于恩尼乌斯了。但这位志向远大的罗马荷马也读过亚历山大里亚派希腊语诗人的作品,并向他们的博学广识看齐,自称“dicti studiosus”,就是拉丁语的“文学学者”。恩尼乌斯对罗马崛起的记述使得他的史诗成为罗马价值观的体现,罗马的黩武精英阶层自幼便熟记他精练的格言,如“罗马共和国依靠礼仪和长者方能巍然挺立”,用拉丁语写下的这句话(moribus antiquis res stat Romana virisque)前四个词的首字母拼出来就是MARS,即战神。恩尼乌斯的诗旋即成为经典,是好几代罗马人在学校里学习的课文,直到后来被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取代。

维吉尔的史诗讲述了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行至意大利,克服重重困难,在那里建造新家园的故事,那就是罗马的起源。因此这是一个建国故事,就像美国清教徒国父们的故事一样。在意大利,埃涅阿斯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但随着罗马势力的扩张,它变成了罗马历史和民族身份的一个基本元素,维吉尔与他之前的奈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一样,重写了这个神话,表达了他自己时代的焦虑和希望(见图2)。维吉尔在公元前1世纪20年代写作该史诗时,边写边诵读自己的作品,它的品质立即得到了认可和赞赏:例如,与他同时代的诗人普罗佩提乌斯就宣称,“一部比《伊利亚特》更伟大的作品正在孕育诞生”(2.34.66)。的确,维吉尔的史诗不久就在罗马文学和文化中获得了极高的地位和威望,堪比荷马之于希腊人的声望,因此维吉尔之后,几乎每一位古代作家(无论是诗人还是散文作家,非基督徒还是基督徒)都在某一时刻与《埃涅阿斯纪》有过文学创作上的对话。

在该史诗的前半部分(第一到第六卷),我们看到特洛伊船队在驶向意大利的途中被一场风暴吹到了北非的迦太基,在那里,埃涅阿斯对女王狄多讲述了特洛伊城的陷落,以及他的子民在其后多年四处漂泊寻找新家园的故事。狄多和埃涅阿斯坠入爱河,英雄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朱庇特不得不派墨丘利前来提醒他。但当埃涅阿斯离开时,狄多自杀了,临死时对埃涅阿斯和他的子孙发出了诅咒。埃涅阿斯于是前往冥府,见到了他的父亲安奇塞斯的鬼魂,后者向他透露了罗马未来的光荣前景。第二部分(第七到第十二卷)描写了英雄在意大利本土的战斗。埃涅阿斯受到拉丁族(意大利诸部落之一)国王拉提努斯的热情接待,国王接待了他派来的和平使团,并主动提出把自己的女儿拉维尼亚嫁给埃涅阿斯。但其他人,包括拉维尼亚的母亲阿玛塔,则憎恶这些特洛伊移民,战争不久就爆发了。埃涅阿斯前去拜访厄凡德尔,后者的城池就位于未来的罗马,厄凡德尔把幼子帕拉斯托付给埃涅阿斯,让他带着这位初出茅庐的武士参加即将爆发的战争。然而敌对的意大利部落首领图尔努斯却杀死了帕拉斯,致使埃涅阿斯发狂般地使用暴力。当埃涅阿斯和图尔努斯最终面对面单打独斗时,埃涅阿斯战胜了后者。听到图尔努斯乞求饶命,埃涅阿斯正要放了他之际,忽然看到帕拉斯挂剑的腰带,那是图尔努斯从年轻人的尸体上摘下来的。刹那间,爱、悔恨和愤怒的情感一同涌来,埃涅阿斯杀死了图尔努斯。

图2 公元前1世纪末,布维利(位于罗马东南约12英里处)附近的一块大理石碑的微型复制品,上面描绘了特洛伊的陷落和埃涅阿斯出发“西行”去寻找新家园。这块石碑的雕工极为精细,它残存的部分(大概11平方英寸)上雕刻了大约250个人物,刻画了《伊利亚特》和其他希腊史诗中有关特洛伊被毁的场景

早期的罗马史诗逐个记载了罗马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直到作者本人的时代,但维吉尔却遵循荷马的先例,创造了一种更为复杂和有趣的叙事,背景虽然是传说中的过去,却也展望罗马历史的未来。虽然罗马本身是在埃涅阿斯的时代很久以后由罗慕路斯和雷穆斯建立的,但整部《埃涅阿斯纪》充满了对罗马建筑、仪式和风俗的预言,特别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