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儿童心理学 [6]

By Root 1295 0
同的文化中。母亲和其他照料者都没意识到他们在用儿向语教婴儿新的信息,但他们确实是这样做的。

声音模式的统计学习

除了可以促进语言学习的韵律和声音线索,婴儿对语言的统计线索也很敏感,这些线索能告诉他们哪些声音在一起可以组成词汇。例如,a、n、t的发音会以ant的顺序出现的概率要远远大过atn。确实,没有英文单词是以atn的组合结尾的,尽管在连贯的言语中确实可能出现这样的发音(例如词组at night)。因此,从统计学上说,n和t的发音更容易在同一个词里相邻出现。t和n相邻出现时很有可能是在不同的词里。统计学习也会发生在其他的感官系统中,而且就语言学习而言,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输入。就语言学习而言,听了两分钟的陌生音节之后,8个月大的婴儿就能识别出哪些声音元素会相邻出现。例如,如果他们听到一段持续、单调的读音bidakupadotigolabubidaku,他们会意识到bidaku出现过,而dapiku则没有。有趣的是,如果音节是被唱出来的,或言语的音韵线索吻合统计范围(就好像是在自然言语中一样),统计学习会更加有效。因此,正在学习语言的婴儿会同时对多种语言线索表现得很敏感,这对高效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对母语发音的敏感

世界上有超过6000种语言,但是无论什么语言(一种或多种),只要是从出生起就开始接触的,婴儿都能学会。他们怎么知道哪些声音属于自己的母语呢?大多数婴儿自出生起就在学超过一种语言(世界上90%以上的人口会多种语言),但是仍旧有很多语言是没有学到的。为了分辨哪些声音需要学习这一“学习问题”,婴儿的大脑似乎在最开始对世界上不同语言中所有的发音都很敏感。通过生命第一年中的声音学习,大脑会着重关注婴儿所听到的语言中的发音。

这叫作分类知觉。例如,我们可以想想p的发音和b的发音。在发出这两种不同的声音时,我们发声器官(例如嘴唇)的动作是一样的。当我们说p和b的时候唯一的不同是,声带的震动频率和被嘴唇阻断的气流。虽然不同的人在说b的时候,声带的震动和气流的阻断会有所不同,但是对听的人而言,我们可以明确地听出这是p还是b的发音。很多不同的b的发音听起来都会是b,而气流阻断中的轻微变化则可能会让声音突然听起来像是p。婴儿从1个月大开始就能像成人一样听出这种“类别界限”。事实上,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都可以区分类别界限,包括栗鼠、虎皮鹦鹉和蟋蟀。虽然这些动物不能说话,但是它们的大脑似乎会对语言刺激的不连贯做出反应,而不需要知道所听到的是哪一种语言。

即便这样,在生命的第一年中也有很重要的学习。例如,43印度语在d和t之间还有第三种发音,而不像英语只有d和t。印度的婴儿和英语国家的婴儿在一岁前都能听得出这三种发音。但是,如果母语不要求对这第三种发音的敏感,婴儿就会逐渐失去这种敏感。因此,大约一岁以上的英语国家的婴儿就无法再区分出这第三种发音了。而印度的婴儿能够继续做出区分。有些声音元素可以通过唇形辨识。你可以不出声地念box和vox,你的嘴唇会变成不同的形状,而婴儿对这些不同的形状是敏感的。一岁以下的婴儿对不同语言中所有唇部可见的分别都是敏感的。但是,随着不断学习,这种视觉的敏感度会逐渐下降。例如,在西班牙语中,b和v的区别不会改变词的意思。写法不同的西班牙语词汇,比如VASO和BUENO,都以同样的发音开始。有时候,拼写方式会有不同,例如CEVICHE和CEBICHE。相应地,在学习了一年西班牙语后,西班牙语国家的婴儿就不再能通过唇形来区分b和v,同时在听觉上也停止去做类别区分了。

最后,和照料者的社会互动似乎对类别学习有特别的重要性。婴儿不能通过看电视学到关键的发音元素。这在一个聪明的实验中得以验证。这个实验将说中文普通话的研究生和说美式英语的婴儿配对。研究生和婴儿一起玩了玩具,在整个过程中说的都是中文。通常,平时听不到中文普通话的婴儿就会丧失对只出现在普通话而不出现在英文中的发音的敏感。但是,如果婴儿每天和说中文普通话的人互动,他们便能够记住发音的不同。这些玩耍时间被拍摄下来,另一组婴儿会在电视上看到这些说中文普通话的研究生。拍摄从婴儿的视角出发,所以看上去是这些学生在电视里拿玩具给婴儿。当婴儿入迷地看着视频并不断触摸屏幕时,这些“电视婴儿”并不能记住中文的发音。因此,即使“电视婴儿”也接触到了同样多的听觉和视觉信息,因为没有成人现场的互动,所以他们并没有能够进行学习。

婴儿在说什么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甚至在能说话之前,婴儿就是对话的积极参与者。并非所有的发声都像言语一样,而且0—2个月大的婴儿在交流中更多的是制造出许多嘟哝的声音。但是,他们也会制造接近元音的“舒适的”声音,像是在讲话一样。在2—3个月大左右,他们开始发出一系列像是讲话一样的“咕咕的”声音,紧接着就会出现所谓的“牙牙学语”。牙牙学语(大约在3—6个月大时)并不涉及成熟的音节,但是婴儿会发出“原型音节”,其中包含颤音和尖叫声。大约从7个月之后,我们就能观察到完整的咿呀语。这时婴儿会发出重复的、可识别的音节,像是“哒哒哒哒哒”和“妈妈妈妈”。这些成熟的音节此后会像积木一样搭建词汇。

早期的发声一部分取决于发声器官的功能性,包括舌头、喉咙和嘴唇等,我们需要运用这些器官将声音塑造成语言。的确,婴儿虽然在学习着不同的语言,但他们似乎会以同样的顺序发出同样的声音。这种顺序似乎取决于这些声音是否容易发出。相比摩擦音f,b和p这样的声音与m和n这样的鼻音要更容易发出,所以p和b较早出现。先天失聪的婴儿也会牙牙学语。但是,失聪婴儿的牙牙学语出现得要比听力正常的婴儿晚一些(大约在11—25个月之间),而且他们的牙牙学语听上去会不一样,并不像是在讲话。有趣的是,生活在手语环境中的失聪婴儿在牙牙学语时会用他们的手。他们会做出独特的手部动作,这些动作在听力正常的婴儿身上是看不到的。这些失聪婴儿的手部动作模仿了自然手语的节奏。因此,失聪婴儿似乎也是在学习手语中最初步的韵律。听力正常的婴儿则在学习口语中最初步的韵律——音节。

虽然不同文化中听力正常的婴儿最早发出的声音是很相似的,但他们所发出的韵律结构却大相径庭。记录不同文化中6个月大婴儿发音的实验显示了这一点。这些婴儿都还太小,还不能说出任何可以被识别的词。但即便这样,成人听录音时,可以很轻松地分辨出属于自己文化的孩子。例如,法国人可以听出咿咿呀呀的婴儿中哪个是法国人。这些婴儿中还有阿拉伯语和粤语文化中的婴儿。事实上,不同文化中婴儿发出声音的频率也会不同。例如,法语中出现b、p、m的频率要高于英文。因此,相比英国婴儿,法国婴儿会更多地发出这一类的声音,即便在这两个文化中这些声音都是很早就出现的。

迟语者

幼儿能说出多少话,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有一个基于麦克阿瑟—贝茨沟通能力发展问卷的实验对此进行了测量。这张问卷原先是基于说美式英语的儿童最早开始说的几百个词和词组,例如“妈妈”“爸爸”“拜拜”和“都没了”。这张问卷现在已经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父母完成问卷,标出他们的孩子知道多少个词,然后在孩子达到不同年龄之后再次填写。这些研究显示,说不同语言的幼儿最早学会的几个词很相似。研究还显示,理解和说话的发展时间,也有着相当显著的跨文化相似性。研究同时显示,说同一种语言的儿童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例如,说美式英语的婴儿在16个月大时的词汇量(最常见的词汇量)是55个词;到了两岁,大约是225个词;到了第30个月,是537个词;而到了6岁,就已经超过了6000个词。但有些儿童到了两岁的时候也还没有说过一个词。这种“迟语者”中有一半到5岁时语言发展完全正常,另一半会继而出现明确的语言障碍或其他发展疾病,例如自闭症。不幸的是,研究尚未发掘出能够用来识别两种迟语者的关键点。但是,自闭症的其他危险信号是已知的,其中包括缺乏对交流意图表示理解的行为,这在第一章中提到过。如果说话迟伴随着对名字不太有反应、逃避直接的眼神对视,并且不会用指的方式获取关注,那么患有自闭症的风险就会增加。

肢体动作的作用

婴儿还会使用肢体动作将他们想要沟通的事情表达得更加清楚。有些肢体动作的意思几乎是全球通用的,比如挥手说再见。婴儿很早就开始使用这类肢体动作。在10—18个月大的时候,婴儿开始频繁使用肢体动作,并且在沟通中用得很多。10个月大的婴儿使用的肢体动作至少有四种。一种肢体动作是要去引导照料者的行为,例如指向一个想要的玩具。另一种肢体动作能表达出情绪和表情,例如摇头代表“不要”。有些肢体动作会涉及物体,例如,转门把手表明想要出去,或将电话放在耳朵边。最后,婴儿还会做些肢体动作来创造共同的话题,例如,用手指将他人的关注转移到共同感兴趣的物体上。正如第一章中所提到的,这种肢体动作(用手指物以引起他人关注)特别能预示语言的发展。在18个月以后,肢体动作的运用开始减少,因为发声成为了主要的交流手段。

对婴儿及其肢体动作的观察告诉我们,相当复杂的意思可以用很简单的动作来表达。例如,在一项观察研究中,比利想要告诉母亲,她应该选一本书来共读。比利和母亲面前有一摞书。比利的母亲说:“比利来选一本。”比利摇摇头,说“不要”。然后他一边说“妈妈”一边将母亲的手放在这摞书上。意思是,比利不想选书,他想要母亲来选。

早期的词汇学习和输出

在大约在第18个月,多数儿童已经能频繁地说话了。确实,一个关于语言发展的理论提出,在18个月左右词汇量会飞速增长。有研究人员认为,儿童突然开始说越来越多的词是因为他们明白了词代表事物的名称。但是细致的纵向研究则显示,多数儿童并不会在18个月左右经历这样突如其来的“命名高潮”。相反,儿童早在4个月大的时候就理解了第一个词,至少根据现有的实验测评来看(也可能更早)。儿童能理解的第一个词通常是自己的名字。

在不同的文化中,幼儿最初输出的词汇也有一定的相似性。麦克阿瑟–贝茨沟通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