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儿童心理学 [3]

By Root 1297 0
要做出害怕或高兴的神情。母亲也配合恰当的语气说“多讨厌啊”或“多讨喜啊”(这两句话被刻意设计,听上去很相似,但婴儿却不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在害怕的场景里,婴儿不仅没有靠近魔法麦克,而且变得不高兴了。而在高兴的场景里,婴儿的表现和“中性”场景里没有区别,在中性场景里母亲的表现是中性的。在高兴和中性的场景中,婴儿都接近了魔法麦克并和它玩耍。

图2 婴儿在视觉悬崖上

儿童心理学中关于社会参照最著名的实验,始于20世纪60年代,利用了图2里的“视觉悬崖”。能够爬行的婴儿被放在了有机玻璃桌面上。有机玻璃的表面盖住了黑白相间的方格,方格在水平面上比有机玻璃的表面低很多。方格的大小各异,以营造出深度的视觉效果,看上去像是悬崖般陡然下沉。实验显示,婴儿会爬到“悬崖”边上,然后看向他们的母亲寻求指示。如果母亲的神情是担心的,多数婴儿就不会再往前爬了。

社会化的大脑

这些关于模仿、共同关注和社会道德期待的不同实验都说明,婴幼儿在很早期就开始发展对心理的理解。儿童开始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时间比传统中认为的要早很多。例如,弗洛伊德认为婴儿不明白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区别。他认为生理的出生和心理的出生并不相同。有些实验似乎巩固了这些关于早期“什么都不懂”的经典理论。例如,在镜子面前的动作并不总能显示,幼儿明白镜子中的是他们自己。一方面,实验显示,3—5个月大的婴儿能通过移动不同的身体部位和观察镜子里发生了什么来试探。另一方面,不到18个月大的儿童没办法通过“记号测试”。在记号测试中,一个红色的记号被悄悄地放在了儿童的脸上。测试的目的是观察,儿童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时是否会去摸脸上的记号。很多儿童都不会。这也许说明对自我的认知发展得很缓慢。但是这也可能和实验场景有关系,到目前为止,我们仍旧对此不是很清楚。

早期发展的心理意识中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婴儿的照料者要将婴儿当作一个社会伙伴。照料者确实很可能会将婴儿的行为看作是有社交意义的,甚至比婴儿刻意这么做更早一些。人脑是社会化的大脑,因为人是群居动物。婴儿天生就倾向于和他人相处并保持社交的亲密度。我们之前提到过,高质量的照料并不一定要来自亲生父母。

关于日托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近期的实验运用了对压力(即肾上腺皮质醇)的客观测量方式,来测量还不会说话的儿童在不同的照料环境中感受到的压力。实验员测量了儿童唾液中的肾上腺皮质醇,皮质醇指数越高就意味着压力越大。在这些实验中,不论是在家还是在托儿所,儿童在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中压力水平都比较低。在高质量的日托环境中,照料者给予关注和温和的刺激,这本质上就是敏感养育(即温暖的和适时回应的)。在这样的环境中,皮质醇水平很低。在低质量的学习环境中,照料者是具有侵犯性的、过度控制的和缺乏温暖的,儿童的皮质醇水平很高。无论照料者是亲生父母、保姆还是托儿所的护理员,结果都是这样的。

好的老师、保姆、日托照料者都可以成为安全依恋的对象。他们提供的早期学习环境和高质量的家庭环境非常相似。最好是能够让儿童在家和在托儿所都能体验到高质量的学习环境。近期的研究表明,如果高质量日托里的儿童和家人之间有安全的依恋,那么他们在日托内测试出的皮质醇水平是最佳的。

第二章 学习外面的世界

先天和后天


在可以说话和问问题之前,婴幼儿就已经通过看和听对这个世界有了惊人的了解。有些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极快的学习之所以能实现,是因为某些概念或解析信息的方式是天生的。即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婴儿出生时大脑里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先天知识,他们也确实对这个世界了解得非常快。另外,他们学到的信息似乎是“有限制的”。有些信息更容易被习得。例如,婴儿似乎特别容易就能明白因果关系。这也许意味着,外界的某些特定方面会优先被学到。内在的“学习限制”主导着这些优先次序,帮婴儿决定把关注给予哪些物品或事件。另一种可能性是,这种学习限制来自神经感官系统获得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例如,运动对于视觉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也许早期对物体如何移动的关注,部分取决于当时的运动敏感神经元(脑细胞)的数量,以及为了发展视觉系统所需要的刺激类型。

与之相伴的另一种可能性是,当成人和婴儿互动时,会极大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这些改变似乎能够促进学习。相比和另一个成人的互动,“婴儿指向性行为”包含较高的热情、与婴儿更近的距离、更多的重复和更长时间的对脸的注视。婴儿指向性行为也会采用简化的动作和更多的交替。例如,在一个有代表性的实验中,一位母亲被拍摄到在向婴儿展示一个物体,然后再向丈夫展示同一个物体。接下来,实验员让其他婴儿选择其中一段影片来观看,他们统统都选择观看有婴儿指向性行为的影片。这些自发的行为模式,也叫作“动作语”,因此被用来提升婴儿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关注。这种行为模式也发出了“这动作和你有关”的信号。这类实验说明,婴儿并不是被动的学习者。婴儿会选择关注某些动作,而不是简单地处理视线范围内的所有信息。

主动而非被动的学习者

研究显示从生命早期开始,婴儿看到的和听到的信息都在大脑中被归纳成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倾听和观看他人能教会婴儿他人的行为是怎样的(“朴素心理学”)。倾听和观看物体和事件能教会婴儿外在的物质世界是如何运行的。婴儿学到了物体是什么样的(例如坚硬的或有弹性的)、物体怎样运动,以及“自然物”(动物和植物)和“人造物”(人类制造出来的东西)之间的区别。关于物体的学习是“朴素物理学”,而关于自然世界的学习是“朴素生物学”。小婴儿已经在发展至少三种知识——心理、物理和生物知识,这三类知识在大学阶段还在继续发展。

确实,儿童心理学界一个流行的理论方向是将婴儿比作科23学家。据推测,婴儿和科学家都在用类似的方式学习。婴儿和科学家都会观察、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当婴儿反复地扔同一个玩具并让母亲捡回来时,他们是在学习因和果的关系(“我扔,你捡”)。他们也是在学习玩具掉落时的不同轨迹,并且还间接地学习了重力(“物体被释放后总会掉落,并且是直直地落下去”)。这种“婴儿如同科学家”的观点认为,婴儿对于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有着朴素的理论。这些理论被认为是建立在先天预期的基础之上的。

这种先天预期(或称引导学习的“原理”或“限制”)指的是类似“一个东西不能同时在两个地方出现”之类的预期。这些先天预期会通过学习(看、听、闻、摸、尝)得到进一步的细化。例如虽然一个东西永远不会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但两个东西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地方。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里面,这就有可能实现(物理概念包含)。

当婴儿可以很好地抓住东西时,他们便迎来了物体学习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一旦婴儿可以独立操纵物体,学习就真正飞速开展起来。一组聪明的实验让非常小的婴儿(3个月大)戴上了“魔力粘手套”。结果确实显示,操纵物体的能力会极大地加速学习。通常,在没有协助的情况下抓握物体的能力会在第4个月左右开始发展。而“魔力粘手套”上面有粘扣,软的玩具会被粘在这些3个月大的婴儿手上。借此,小婴儿就可以尝试用玩具做一系列的动作。当看到成人伸手去够物体的时候,这些戴着“魔力粘手套”的婴儿比同月龄的婴儿更早地理解了这种动作。在实验对照组中,其他3个月大的婴儿仅仅是观看了别人操纵同样的玩具。因此,亲自发起动作对有效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能够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坐起来。这通常发生在第4个月到第6个月。能够坐直使得婴儿可以扩大活动范围。例如,婴儿可以将物体转来转去或上下颠倒。他们可以感受质感,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物体,将物体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上(“婴儿健身房”里的玩具会给俯卧的婴儿提供类似的学习机会)。研究显示,“能自己坐”的婴儿很可能会认识到物体是立体的。

一个也许更加重要的成长里程碑是独立自主的移动。爬行及之后的行走使婴儿可以去他们想要去的地方。爬的时候很难将物体带在身上,但学着行走的婴儿可以携带物体。事实上,会走路的婴儿多数时间都在选择物体并将它们带去给照料者看。他们醒着的每一个小时,平均要花30—40分钟的时间和物体互动。虽然擅长爬行的婴儿可以比初学走路的婴儿移动得更快、更有效,但是婴儿仍挣扎着要学习走路。在西方国家,婴儿一般到了第11至12个月能学会走路,而且婴儿很勤于练习。实验显示,刚学会走路的婴儿每小时大约会迈出2000步,足以走过大概七个足球场。如果每小时平均走700米,这就意味着,除去吃饭、洗澡的时间,多数婴儿平均一天能走5公里以上!

自发的运动对儿童的发展被认为是非常关键的。能够爬和走使得婴儿能够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然后婴儿才能发起以物体为中心的社会互动。众所周知,婴儿想要去的地方包括了一些成人不想要他们去的地方,例如楼梯、壁炉和有插座的地方。研究确实显示,刚学会走路的婴儿甚至对哪条路能走都会做出非常糟糕的判断。例如,婴儿会在陡坡的顶端犹豫不决很久,然后仍旧倒栽葱地猛冲下去。或者,婴儿会在无法跨越的空隙边晃动他们的脚,然后无所顾忌地尝试并摔倒。即便如此,绝大多数的摔跤是有益的,能够帮助婴儿增加经验。研究确实显示,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儿每小时平均要摔倒17次。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爬和走等“动作里程碑”的重要性在于它们使婴儿获得了更多的主体性(自发的和自主选择的行为)。就像科学家,婴儿现在可以开始干预事件的发展并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了。“科学家般的婴儿”会做出不少令人恼火的事情,例如当家人在吸尘的时候将吸尘器的插头拔掉,在没人注意时乱按电视或影碟机的按钮,以此来尝试对环境做出改变。

记忆和关注

虽然小婴儿看上去对身边的世界一无所知,但事实上记忆和关注都是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发挥功能了。非常小的婴儿(6周之前)可能很难刻意地用眼神追随物体,但即便是新生儿也可以关注物体并且看到完整的视觉画面(而不仅仅是一团团的颜色和光线)。非常小的婴儿喜欢盯着有很多视觉反差的画面看。例如,他们喜欢盯着黑白相间的画面看,例如国际象棋的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