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马基雅维里 [16]

By Root 1585 0
始记日记,一直到死。他的日记成为研究佛罗伦萨的重要史料。

[23]马基雅维里最初设计的书名是拉丁语De Principatibus,此处对应的英文是On Principalities,直译为《论君主国》,最后发表时的题目是意大利语Il Principe,直译为《君主》,通行译法是《君主论》。

[24]即上句所说的和“继承国”连接在一起的“新建国”。

[25]斯福尔扎(1401—1466),米兰公爵,斯福尔扎王朝的创建者,原为雇佣军首领。

[26]Fortune(拉丁语Fortuna)在古罗马常被视为一位女神,这一观念一直沿袭下来,文艺复兴时仍然流行。关于Fortune的翻译,参考第一章的注释。

[27]“名誉”(honour)和“荣耀”(glory)很难截然分开,但也有区别,前者主要是指社会对个人的称赞和尊重,后者主要指地位和事业(尤其是军功)的辉煌。

[28]时运女神的传统饰物,羊角形,象征着丰收和好运。

[29]西塞罗的哲学文集,因为他别墅所在的地方(Tusculum)而得名。

[30]出自莎士比亚历史剧《凯撒》。

[31]Aeneas Sylvius Piccolomini,‘Somnium de Fortuna’in Opera Omnia(Basel,1551),p.616.——原书注

[32]Ae neas Syl v ius Piccolomin i,‘Somn ium de Fo r tuna’in Opera Omnia(Basel,1551),p.616.——原书注

[33]“查理”指法王查理八世,于1494—1496年侵入意大利;“路易”指法王路易十二,曾占领米兰;“费迪南德”指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二世;“瑞士人”曾帮助法国人进攻米兰。

[34]Luca Landucci, A Florentine Diary from 1450 to 1516,trans.A.Jervis(London,1927),p.218.——原书注

[35]此书英文名为A Provision for Infantry,英文provision的各种意思放在这里似乎都不妥帖。经过多方查找,仍只读到少量片段,无法判断具体内容,所以不能保证书名翻译的准确,只好存疑。

[36]Giovanni Pontano,‘De principe’in Prosatori Latini del Quattrocento, ed.E.Garin(Milan, n.d.),pp.1042-4.——原书注

[37]阿加托克利斯(公元前361—前289),西西里城邦叙拉古的僭主,将迦太基势力赶出了西西里。叙拉古是希腊人在西西里建立的最著名的城邦。

[38]“贪婪”,此处的英文是avarice,但它的拉丁语词源avarus其实更偏向“吝啬”的意思,后来虽然演化出“贪婪”的意思,仍表示守财奴式的贪婪,例如葛朗台之类,与greed有差别。

[39]“恶德”对应的英文为vice,常与“美德”(virtue)并提。

[40]“中正”对应的英文为propriety,西塞罗原文为decorum。decorum是古罗马人的一个重要概念,含义是“符合道德”、“恰到好处”,通常的译法“合适”、“得体”都冲淡了原词的道德感。译者觉得“中正”兼顾了“适中”和“符合道德”两重意思,更贴近原文。

[41]《毒参茄》(Mandragola)的剧名取自一种植物,毒参茄也叫曼德拉草(英文mandrake),因为外形像人,被视为一种催情药,但传说这种草具有邪恶的生命,因而也是最让人畏惧的植物。

[42]布鲁乔利(?—1566),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宗教思想家,因为将《圣经》译成意大利语而闻名。

[43]以下简称《论罗马史》。

[44]此处和下文多处的英文cities我都没有译成“城市”,而是译成“城邦”,因为其拉丁语词源civitas一般指国家,而且在马基雅维里的著作中,“城市”一词几乎总是包含着独立政治实体的意味,特别是总有佛罗伦萨的影子。

[45]从传说中的建城之年公元前753年到共和国建立之年公元前509年,罗马一直实行君主制。

[46]“弑亲”与原文“fratricide”(杀死兄弟的行为)并不完全对应,但因为罗慕路斯和雷姆斯是孪生兄弟,也没有历史证据表明谁稍早出生,直译成“弑兄”或“弑弟”都不准确。

[47]“政体”,此处的英文是polity,书中其他地方也用constitution(在早期政治学著作中不指宪法,而指政体,即政权的基本组织形式)。

[48]“政治体”(the body politic)是从政治的角度将国家或全体公民视为一个整体,如同“经济体”(the economy)是从经济的角度把国家视为一个整体。

[49]“国家”原文为city,但在历史上,罗马城通常就代表罗马国。

[50]托尔夸图斯(生卒年不详),公元前3世纪罗马著名将领、政治家,曾两次担任执政官,一次担任独裁官(罗马共和国时期临时的军政最高指挥官)。

[51]卡米卢斯(约公元前446—前365),古罗马杰出将领,曾五次担任独裁官,被授予“罗马的第二位创建者”称号。

[52]auspices源于拉丁语avis(鸟)和spicere(看),是通过观察飞鸟来判断吉凶的一种占卜,盛行于古罗马。罗慕路斯和孪生兄弟雷姆斯争夺王位时,就是以飞鸟占卜为依据。

[53]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战争)的著名战场,罗马在此惨败,青壮年几乎死光。

[54]古典时代的人极为看重誓言,因为他们相信违背誓言将遭天谴。

[55]此处和下文中某些地方的republic被译成“国家”,因为在马基雅维里的著作中,在不与君主国对照的时候,这个词的概念不涉及政体,泛指国家。

[56]Francesco Guicciardini,‘Considerations on the“Discourses”of Machiavelli’in Select Writings, trans.and ed.C.and M.Grayson(London,1965),p.68.——原书注

[57]执政官(consul)是罗马共和国最高行政职务,由选举产生,共设两名,任期一年。

[58]苏拉(公元前138—前78),古罗马将领,曾两次发动内战,并以政治大清洗在历史上留下恶名。

[59]马略(公元前157—前86),古罗马将领、政治家,曾七次当选执政官,并因为击败日耳曼人入侵被授予“罗马的第三位创建者”称号。

[60]保萨尼亚斯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公元前382—前336)的近身护卫官,因为被腓力的将领阿塔罗斯性侵,要求腓力惩处被拒,转而将愤怒发泄到国王身上,在东征波斯前将他刺杀。

[61]佛罗伦萨的高级官员,其名称单数为signore(女性为signora),复数为signori。

[62]Poggio Bracciolini,‘Historiae Florentini Populi’in Opera Omnia, ed.R.Fubini,4 vols(Turin,1964),II,91-4.——原书注

[63]伦巴第战争中的一次战役,在佛罗伦萨共和国和米兰公国之间展开,整场战役只有一位军官阵亡,佛罗伦萨有五千余名士兵被俘。

[64]伦巴第战争中的另一次战役,在米兰公国和以佛罗伦萨为首的意大利联军之间展开,最后联军获胜。

[65]指帕维亚战役,法国军队被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联军打败,伤亡惨重。

[66]指科尼亚克同盟,参加方包括法国、教皇国、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和英国。

[67]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德裔美国政治哲学家、古典学家,在芝加哥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多年,在古典政治学界拥有大批追随者。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