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记忆 [15]

By Root 1075 0
的病因。对于阿尔茨海默氏症这样的神经组织退化疾病,目前的治疗手段也无法阻止它们的不断恶化。未来,这有望通过干细胞治疗和脑修复术得到解决。此外,认知功能康复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神经元退化疾病患者的现有记忆容量,这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信、情绪状态以及机体功能(参见第七章)。

随着越来越多检测和治疗方法的出现,专家们也更加努力地研究用于评估记忆和认知功能的手段,希望这些手段能有针对性地适用于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症。如果认知功能的衰退可以被及早发现,我们就更有可能展开有效的治疗,阻止病症的进一步恶化。

第七章 增强记忆力

坊间有许多研讨会、课程和书籍都宣称可以大幅提升我们的记忆力。本章将考察这一既定目标,并探讨增强记忆力的方法背后的科学证据,看看这些方法究竟能否改善记忆功能。我们会重点讨论可以增强记忆的“软件”效率的记忆术等技巧,但同时也会提到未来可能对记忆“硬件”进行的改造。未来或许可以通过药物、辅助设备或神经元植入术来治疗脑损伤引起的记忆障碍。本章也会讨论一下记忆行家(即那些拥有非凡记忆力的人),尤其是一个叫“S”的人的故事。人们可能都希望自己拥有“完美的记忆力”,但S的故事告诉我们,遗忘也有它独特的好处。

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吗?

“硬件”


目前,我们还没有确切的方法可以改进决定我们记忆能力的生理构造,至少就记忆涉及的生物“硬件”而言,我们是无法改变的。用科学语言来说,目前没有可靠的方法可以系统地改善支撑记忆功能的神经系统。不过,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倒是相对容易的事,脑部受伤、酒精,以及其他种种生理伤害或药物滥用,都足以做到这一点。

有证据显示,一些物质(例如尼古丁、咖啡因这样的刺激物)可以通过提高注意力(从而优化对材料的编码)来提升记忆力。但是,这些刺激物的作用往往只能在我们疲倦的时候才能被观察到,这时如果不使用这些刺激物,我们的认知系统就会很倦怠,从而功能减退。不过,如果这些刺激物让我们过于兴奋,也会产生反面效果。我们也常常听闻一些“聪明药”以及其他神经化学药物,据说它们可以改善支撑记忆的神经部件。这些药物一般是通过加强脑细胞之间的神经传导和沟通来发挥作用的。但是,同样地,这些物质只能针对大脑损伤或疾病(例如痴呆症)造成的记忆障碍发挥作用。对健康个体而言,他们的大脑基本上已经是以最优状态运行的了,使用这些药物并不能让脑细胞“超常发挥”。一个粗浅的类比就是,如果你汽车的机油箱里已经有足够的存油去润滑引擎,那么,增加更多的油并不能提升引擎的功效以及动力的传导。

未来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改善支撑记忆的“神经硬件”:基因或神经改造,或者移植技术;碳基和硅基成分的相互联结。以上两种方式中,前者普遍被认为可以提升大脑的基质,而后者涉及人工假体设备的使用。这两种措施都已在实验室中进行过动物实验,但依然存在很多争议。因此目前为止,我们还是只能依靠自己大脑中已有的神经硬件,同时尽量确保在这些系统上运行的软件在以最佳状态工作。那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软件”


有哪些“秘诀”能使我们拥有更好的记忆力?

当艾宾浩斯在记忆无意义音节时,他发现,尝试记忆的次数和留存的信息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参见第一章)。艾宾浩斯得出结论,学习时间与记住的信息数量成正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你花两倍的时间,就可以记住两倍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总时间假说,在研究人类学习过程的文献中,这是一对基本的关系。但是我们也已看到,不同的记忆编码方式会导致不同的记忆表现(参见第二章)。在第一章中我们还看到,艾宾浩斯的记忆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有些虚假。因此,尽管练习时间和被记住的信息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一定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使我们付出的学习时间得到更好的回报。

● 分散练习效应告诉我们,将学习时间分散在一段时间内比较好,而不要在某一时间内集中突击,其中的主要原则就是“少吃多餐”。所以考试前的临时突击不能取代平时扎实、持久的复习。

● 与此相关的是,无错误学习也是一种灵活的学习策略,即在学习新信息后,间隔一段时间进行测试,当这个信息被有效习得,便可以逐渐延长间隔时间。这里的主要目的是,在信息能被有效习得的前提下,给予每个学习目标尽量长的时间间隔。作为一种学习技巧,无错误学习是很有效的。无错误学习的另一个附带好处在于能保持学习者的积极性,因为记忆发生错误的概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 如果你是自己记住某事(例如记住一个单词的拼写)的,这会加强记忆。

● 集中注意力是有效的学习途径。维多利亚时期的教育家非常强调重复练习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但重复并不能保证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材料上。在本书的开头部分我们就已经看到了,如果没有积极关注,信息往往不能转化为长时记忆。

● 使用声音和视觉对信息进行编码(例如为语言内容创造出视觉形象),或者创造“思维导图”,是很有效的学习技巧。(托尼· 布赞已经创作了数本关于“思维导图”的书籍和其他作品)使用其他的记忆技巧也能有效提升记忆(见本章后文)。

● 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也非常重要。对于需要记忆的信息,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寻求其中包含的意义。如果信息本身缺乏意义,人们就会给资料赋予一定的意义(参见第一章中我们所探讨的,巴特利特的“鬼的战争”故事)。根据这一现象,一个通用原则是在可用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把新的资料与你自己、你所处的环境详细而具体地联系在一起。要尽量去理解所学的信息,而不是被动地学习信息,这样做通常会改善记忆。(我们对信息加以处理,通常会使这些信息与我们的一般性知识发生联系,从而使信息得到更为丰富的语义编码,最终提升此后的记忆表现。)

● 学习动力是另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其效果并非那么直接(比如,如果某人很有学习动力,这会导致他在学习资料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从而也就学得更多)。

● 注意力、兴趣、动机、精通程度和记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相强化关系。你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越多,你就会对该领域更感兴趣,于是你具有的知识和兴趣就会互相促进,帮助你更好地记忆与该领域相关的资料。例如,有记忆研究者发现,当他越来越容易获得和保留这一领域的新成果时,他也就变得越发专业!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行业。例如,销售经理基于自己几十年来掌握的产品知识,能够更快吸收关于新产品的知识。

总之,提高记忆表现需要勤勉、主动和坚持。当然,还有一些可靠的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另外,我们所记住的内容也部分取决于我们在进行记忆时是如何思考、感受和行动的(参见第三章所提到的有赖于状态的记忆)。了解这些,可以让我们制定特定的记忆策略,从而调整我们记住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讨论一些对信息的记忆有显著影响的因素。

复述

儿童经常采用的一种记忆策略是“在头脑里”不断地重复记忆材料。这样单纯地重复信息而不思索其意义和内在关联,只能帮助我们将信息保存几秒钟,就长期目标而言往往是很差的学习方法(参见第二章)。

例如,克雷克和沃特金斯要求受试者学习一组单词。在其中一个实验条件下,受试者回忆前的一段时间内,他们鼓励受试者不断重复列表末尾的一些词汇。然后记忆测试立刻开始。测试中,受试者能够很好地回忆出那些被重复的词语。在实验的结尾,研究者再次测试了所有不同的词汇表。在最后一次测试中,那些被重复诵读过的词汇(同时也是在即时测试中记得最牢的词汇)比起其他词汇来,并没有被更好地记住。这种复述被称为维持性复述。这种复述显然对于维持短时记忆很有效,却没有改善长时记忆。

与维持性复述相对,克雷克和沃特金斯研究中的部分受试者进行了精细复述。不同于被动地重复信息以保持其可用性,受试者在进行精细复述时会考虑信息的意义,而且信息的意义会被详细地加以阐述。虽然这两种复述都能在短期内留存信息,但对比一段时间后的回忆效果,精细复述比维持性复述更佳。看来精细复述能重新对信息加以编码,从而更好地存储信息(请参考第二章提到的“记忆处理层次”模型)。

扩展型提取

无论我们采用哪种复述方法,都可以通过有一定时间间隔的提取练习来帮助记忆,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间隔后尝试提取信息。这一方法也常称为扩展型复述或间隔型提取。通过优化使用脑力,这种方法可以将学习成果最大化。其基本原理是,当信息即将被遗忘时便尝试提取,这能够最有效地加强记忆。其中的最佳时间点当然比较难以捕捉,因此需要合理的估计。这种学习方法应该如何与无错误记忆练习相结合,是一个有趣的议题,我们稍后将在本章中继续探讨。

间隔型提取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当我们第一次习得某信息,对它的记忆是相对脆弱的。如果在间隔一段时间后,我们能成功回忆起这个信息,那么之后就更有可能再次回忆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延长下次提取前的时间间隔。如果每次的记忆提取都成功,后续尝试之间的间隔就可继续延长,这样并不会影响信息的提取。

兰德和比约克的实验证实了扩展型提取练习的有效性。研究者将一组虚构的人物全名念给受试者听,之后要求受试者根据名字说出姓。这个实验考查了许多不同情境下的记忆表现,其中就包括扩展型提取。起初受试者进行记忆测试的时间间隔较短,之后间隔逐渐延长。在扩展型提取测试中,第一次测试(例如“杰克· 戴维斯”这个名字)是在研究者读出全名后便立即开始,第二次测试在间隔三个干扰项后进行(例如,杰克· 戴维斯、吉姆· 泰勒、鲍勃· 库佩、约翰· 阿诺德,然后再测试:杰克什么?),第三次测试与第二次测试之间又间隔十个名字。兰德和比约克发现,相对于没有进行间隔练习的对照组,任何形式的间隔练习都有正面效果,但他们观察到,其中帮助最大的还是这种扩展型提取练习,所得到的有效回忆成绩是对照组的两倍。

扩展型提取练习对学生而言是极好的策略。它不需要过多的努力和创造性,而且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的材料。

间隔学习的益处


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是间隔学习。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密集地投入,但这种策略已被反复证明是错误的。艾宾浩斯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