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西方艺术新论 [21]
艺术理论不同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这样的科学理论。物理学家可以预测行星的运动,生物学家想要解释有适应性优点的特性如何形成并延续下来。相比之下,似乎没有任何艺术“规则”能预测艺术家的行为,或通过详细论述使艺术作品变得美或有意义的原因来解释艺术史的“演变”。(即使那些声称能做到这一点的大脑认知科学理论也做不到。)尽管艺术与科学有这些不同之处,我在本书中描述的艺术理论还是一项解释性的研究,因为它涉及努力组织多种令人目眩的现象,并试图以此说明它们拥有什么共同点能使之与众不同。
艺术确实与众不同,这种说法看似无可争议。人们重视艺术,充满激情地从事艺术创作和收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博物馆开放,吸引着更多(更多样化)的观众。今天的艺术市场不再像20世纪80年代那么火暴,但是还很强劲。索斯比的报告显示其1999年11月份的当代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是7020万美元。艺术还具有引起争端的力量:直到今天才考虑将瓦格纳的歌剧安排到以色列演出。1999年秋天在布鲁克林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充满争议的“感觉”展览,当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威胁要切断该馆的资金支持时,这场展览真的名副其实了[1]。就像我们在第七章看到的那样,艺术的未来使新媒体和利用旧艺术的新模式产生了魅力。在我们探索和拓展我们的感知的时候,不管是对激进的社会改革还是过去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对外部空间还是大脑的内部运行,艺术家都将处于感知的最前沿。未来的戈雅和塞拉诺毫无疑问将继续寻找震惊和拓展我们感知的方式,用鲜血和其他分泌物来提醒我们精神和政治生活的复杂性。毫无疑问,下一位波提切利和巴赫正准备用他们的新视觉和新声音之美来征服我们。
注释
第一章
[1] 1947年出生于法国,从1970年开始进行类似“手术”的行为表演,后来逐渐以“整容”作为颠覆传统审美观的手段,以人工改造身体的方式抵抗加诸女性身体之上的社会压力。——本书注释均由译者所加,以下不再一一说明。
[2] 古希腊传说中的迈锡尼国王。
[3]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先知,《圣经》中记载亚伯拉罕是希伯来人的始祖。
[4] 由韦斯·克雷文导演的美国恐怖片,讲的是几名青少年同时做着相同的噩梦,梦到一个名叫弗雷迪·克鲁格的杀人狂能够自由出入他们的梦,并且残酷地杀害他们。
[5] 美国著名当代摄影家,他的一些作品因涉及暴露性器官、表现同性恋等敏感问题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引起争议甚至遭到司法调查。1989年3月9日,被称为“黑暗的王子”、“光的天使”的马普利索普因艾滋病去世。
[6] 德国哲学家、美学家,被称为“美学之父”。主要著作有《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美学》、《形而上学》等。
[7] 美国著名抽象表现主义画家。
[8] 美国著名形式主义批评家,与其相关的概念有“庸俗艺术”、“平面性”、“媒介”等。他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第二章
[1] 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来论证基督教神学,把信仰和理性、《圣经》和科学结合起来,从而取代了柏拉图的神学体系。他的主要著作为《神学大全》。
[2] 18世纪英国作家、鉴赏家和收藏家。
[3] 德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强力地批判西方传统的基督教文化,否定基督教传统的道德体系,主张重估一切价值,提出了超人理论和永恒轮回的命题,他的思想为后来的存在主义奠定了基础。
[4] 闪米特人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相传挪亚的儿子闪即为其祖先。犹太人属于闪米特人的后裔。
第三章
[1] 此时法国传教士王致诚谈论中国园林的书信在法国出版。
[2] 一种发源于牙买加的流行音乐。
[3] 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土著部落的古老乐器之一,大约有1.5米长,用白蚁蛀通中心的木条制成,土著人可以用它吹奏出各种动物和大自然的声音。
[4] 又被称为“光效应艺术”,是西方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风格流派。
[5] 澳大利亚土著部落的一种以各种颜色的点作为主要形式语言的绘画风格。
[6] 伊斯兰教国家对老师、先生、学者的敬称。
第四章
[1] 美国著名插画艺术家,曾长期担任《星期六晚邮报》的首席封面画家,其作品具有幽默乐观的气氛。
[2] 约翰·罗斯金(1819—1900),英国作家和美术评论家,他的艺术理论重视艺术对道德教化的作用。
第五章
[1] 哈利雅特·鲍尔斯(1837—1910),美国非裔民间艺术家,曾为奴隶。她的被面艺术涉及传说故事、圣经故事和天文事件等内容。
[2] 罗莎·博纳尔(1822—1899),法国著名风景和动物画家。她的绘画借鉴了巴比松画派的写实手法,同时又吸取了印象派的光色表现。
[3] 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1593—1651),意大利画家,与其父都为著名画家卡拉瓦乔的追随者。
[4]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重要画家。
[5] 法国印象派著名画家,他有很多作品表现自然光线下光色变化微妙的丰满的女性裸体。
第六章
[1] 德裔美国人,著名哲学家、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之一,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校任教,主要著作有《哲学新解》、《情感与形式》等。
[2] 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
[3] 亚历山大·考尔德(1898—1976),美国著名现代主义雕塑家。考尔德积极探索现代雕塑形式、空间及材料,他的活动雕塑和静态雕塑对20世纪的艺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七章
[1] 有研究者认为蒙娜丽莎是商人乔康达的妻子。
结论
[1] 展览名Sensation既可以指“感觉”,又可以指“轰动一时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