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美国政党与选举 [10]
竞选活动的技术手段
2004年,霍华德·迪安在民主党候选人提名竞选中失利,但他的竞选方式表明,当代选举已经出现第三种系统性变化:竞选活动的技术变化。迪安依赖互联网来接触选民,组织竞选活动,并募集资金。他用全新的方式来使用技术,但某种程度上,他的竞选活动仅仅是政治活动中使用技术革新的一系列变化中最新的一次尝试。
一百年前,政治人物通过单独交流来接触选民。个人接触是唯一的方式,不管是使用邮件,还是当面交流。当时政治人物不使用广播,不管是进行沟通,还是用作竞选活动,直到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担任总统期间才发生变化。
从那时起,我们见证了竞选活动中的三次技术革命。首先,候选人现在采取不同的方式与选民进行沟通。电视已经取代广播,成为候选人与潜在的选民进行沟通的首要方式。另外,电视的大众传播模式还由“针对性传播”进行了补充,所谓“针对性”指的是,在有线电视上购买广告,吸引特定的人群,并且专门设计相应的主题。互联网——通过网站和电子邮件——进一步完善了候选人募集资金以及与选民进行沟通的方式。
其次,候选人通过更为复杂的方式来搜集选民信息。计算机技术给民意调查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以前只有全国范围内的竞选活动或者最昂贵的州级竞选活动能够负担民意调查的成本,通常在竞选开始时进行一次基准调查,随后补充一到两次后续调查,这被认为是通行做法。现在不仅是全国性竞选,甚至在州级竞选活动期间,民意调查都一直在进行。调查者采取滚动样本,每天或者每次重大事件发生后都对民意做出预测。在许多地方选举中,民意调查也很常见。以前负责民意调查的人只管完成自己的工作,向竞选活动的策划者提供信息,然后就靠边站。现在他们已经变成竞选活动的策划者,与媒体顾问、直邮顾问、负责资金募集的工作人员以及竞选活动的核心圈子保持密切合作(往往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他们收集的信息更为复杂、更为及时,并且对于确定竞选主题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最后,竞选活动收集和分析的数据越来越复杂。有了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计算机技术,竞选活动可以通过更为复杂的方式来收集、存储并分析数据,涵盖支持者、志愿者、捐赠者、重大问题、对手等各个方面。募集资金的方式也出现了巨大变化,因为现在的竞选活动能够精确瞄准目标人群。竞选活动可以采用更为复杂的组织方式,许多沟通活动都在互联网上即时进行。候选人的演说和辩论前的准备可以调整得更适合听众,可以更精确地引用政府项目,可以更迅速地反驳对手的观点,这一切都得益于计算机进行的数据分析。
虽然有了这些变化,政治依然算不上科学。让我们来回顾2004年霍华德·迪安的总统预选。迪安曾任小州佛蒙特州的州长,他对于互联网的利用远胜于之前的候选人。他采取四年前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用过的手段,利用互联网募集到巨额资金。当时其他候选人都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的巨大威力,直到迪安的竞选活动证明了这一点。他利用互联网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这些人和竞选活动保持着即时联系。迪安通过精确、复杂的方式来接触他能够吸引的选民。然而,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某天晚上他在艾奥瓦州的竞选活动中一时冲动,让那些正在积极听他演说的支持者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更重要的原因是,其他候选人同样了解这项游戏,并且他们有自己的应对策略。他们从迪安的竞选活动中学到了经验——约翰·克里通过互联网募集到的资金比迪安更多——与此同时,他们找到了被自己的形象所吸引的选民群体,并且不断补充。重要的是,迪安向我们展示,在选举中可以使用新技术。其他人也学会这一技术并迅速赶上,他们的竞选活动做得更好,能接触到更多选民。
小结
回顾美国政党的发展简史有助于理解现在的选举流程。在美国历史上,政党一直在变化。作为制度,政党在不断变化;当时的重大问题决定了政党对于选民的吸引力。选民群体本身和竞选职位也有所改变。随着竞选技术的发展,候选人塑造自身形象的方式也在变化。
与此同时,选举流程并没有改变。目标依然是争取公众对于候选人的支持,选民的判断依据是这些候选人以往的言行以及将来可能做些什么。竞选依然有赢有输——在美国选举体系中,不存在平手。竞选依然与组织能力有关,必须了解规则、了解选民,掌握在现行规则下吸引选民的最有效的办法。在了解选举流程和政党发展简史之后,现在我们来看下一章提出的问题。
第三章 政党组织的形式与功能
根据奉承者的说法,在20世纪初长期担任纽约州州长的乔治·华盛顿·普朗基特(他同时还是名为“坦慕尼协会”的政治核心团体的领袖之一)曾经这样说过:“要知道,在政治活动里,诚实并不重要,效率并不重要,进步的眼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机会得到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小麦价格和更好的商业条件。”在鼎盛时期,这个团体控制了超过12000个工作机会,每年的工资支出超过1200万美元,数额比当时最大的钢铁企业还要高。
在一个世纪前的“政党的镀金时代”,政党组织(通常是运作良好的核心团体)负责治理。他们招募候选人,确定执政纲要;他们与民众交往,带领民众参加投票;他们安排人手从事公共服务,在民众与政府之间建立联系。那些政坛大佬的政治权力和影响力——还有他们的腐败程度——已经成为传奇。正如普朗基特在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辩护时所说的,“我看到机会,就紧紧抓住”。那就是当时的政治运作方式。
甚至在20世纪前半叶,各个城市的政坛大佬依然掌控着进入政界的通道。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市,詹姆斯·迈克尔·柯利在20世纪前半叶的大部分时候都是当地的掌权者。在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市,一个名为“彭德格斯特”的核心团体在1920年代取得权力并保持强盛,他们甚至声称靠着他们的安排,哈里·杜鲁门才得以成为参议员,并最终入主白宫。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市,克伦普领导的核心团体在二战之前一直支配着当地政坛。同样的情况还包括:弗兰克·黑格领导的核心团体控制新泽西州的新泽西市;威廉·J.格林控制费城;戴维·劳伦斯控制匹兹堡;理查德·J.戴利控制芝加哥。到了1960年,上述权力分布对于约翰·F.肯尼迪获得总统提名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那个时候,政党的组织形式呈现明显的层级化。这些等级分明的组织靠着物质激励,把选民与负责当地竞选的小头目和地区性的领导者联系在一起,然后又靠着更大的物质激励,把这些领导者与市级政府职位和县级法庭职位联系在一起。作为物质激励,他们为拥入美国城市的新移民提供工作以及食品、衣物等额外援助。此外,他们还提供精神上的激励,让这些新移民有归属感,帮助这些人在陌生的土地上奋斗,让移民不仅汇聚在这里,同时也相互融合,成为整体。
某些强势的领袖掌控着这些政治组织,他们认为那些靠着他们才得以在政府中任职的人理应有所回报,因此他们手中的权力不足为奇。说他们为了达到目的而曲解规则都算是轻描淡写了。这些政坛大佬对于自己的目标和动机毫不掩饰。汤姆·彭德格斯特将之简化为一条政治原则:“最重要的是拿到选票——不管用什么手段。”弗兰克·黑格的政治观点稍有不同:“我就是法律……我做出决定,我采取行动,一切由我!”这些大佬达到了他们的目的。从他们那里得到好处的选民成为忠实支持者,他们的手段往往被忽略。
这些政治团体走向消亡的故事颇为复杂——涉及民主制度改革、政府开始负责提供社会福利(原先这是政党的工作)、腐败曝光以及其他地方性因素。到20世纪最后二十几年,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组织已远不如从前。
到21世纪,这些政治团体看起来就像是过往时代遗留的文物,但政党组织依然存在。以前的政党组织从基层建起,从县级、州级组织再到国家层面,等级分明。现在的政党组织很大程度上将权力从国家层面分流到下级组织。从前的政党组织掌控提名流程,候选人只是政党的产品。现在候选人建立自己的组织来参加初选,政党组织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为得到提名的候选人提供服务,或者帮助已经当选的获胜者谋求连任。从前政党的工作依赖个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个人与选民的接触,现在政党的工作重点放在资金募集和电子沟通手段上。
美国政党不同于西方民主国家常见的规划型政党。政党组织及其领袖几乎从不干涉政府决策。至少在20世纪后半叶,可以说美国政党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定位。政党组织继续在地方、县、州、国家各级存在。在近年来的选举中,政党组织在竞选流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选民却几乎不清楚这一点。在本章中,我们将勾勒现在的政党组织结构,讨论他们在选举政治中的角色,并且推断未来数十年政党角色可能发生的变化。
全国性政党组织
要讨论美国的政党组织,或许最好的方式就是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知道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或者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主席是谁吗?美国之外的读者或许会说,这样的问题不公平,只有美国人才能回答。美国读者却挠着脑袋,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谁,更不用说他们在做些什么。
全国性政党主席
表3.1列出了自2000年以来在全国性政党组织中担任高层职务的人员名单。这份名单中有些人并不出名。事实上,大多数民众只听说过霍华德·迪安,因为在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竞选中,他虽然没有取得成功,却一度大出风头。迪安和共和党主席肯·梅尔曼之间的鲜明对比很耐人寻味。
梅尔曼成为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的经历颇为典型。首先,他由乔治·W.布什选出,后者成功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资格。现任总统掌控本党的全国委员会,通常在选择主席时具有决定性影响。其次,在成为全国委员会主席之前,梅尔曼担任过一系列政治职务。2000年,他是布什的总统竞选活动的现场指挥。在其政治生涯初期,梅尔曼曾为几位来自得克萨斯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