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罗马共和国 [20]

By Root 1463 0
作为审核机构,负责批准条约以及监督其他分支)和众议院(负责法律的通过和宣战)。像马基雅维里一样,亚当斯及其同辈知道罗马共和国最后灭亡了。他们的解决方案有二。首先,出于实际考虑,以及为了避免被许多人认为是简单的多数人民主而造成的暴政,选举产生的众议院替代了公民大会。一般民众就被排除在扮演政府任何集体角色之外,作为元老院精英的西塞罗一定会对此报以热心的支持。第二,再次和西塞罗的理想相契合,这种制度的监督和制衡功能得到了加强。如果任何一个分支或者个人掌握了过多的权力,就像在罗马共和国灭亡之时所发生的那样,那么其他分支将联合起来进行抑制。因此,新美国从过去的历史中得到教训,实现了罗马自身得而复失的稳定。

法国的共和主义从未获得像美国那样的凝聚力和稳定性,但它依然借鉴了许多古典的范例。在1789年大革命爆发的前几年,法国人对罗马共和国的兴趣十分强烈。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发表于1748年,该著作对美国的建国先父们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他对政府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功能分立的坚持。然而,他从罗马历史中吸取的教训是极其不同的。根据孟德斯鸠的说法,“在将国王驱逐后,罗马政府本应该走上民主制”。然而这一切并未发生。元老贵族集团继续把持着权力,同时,随着罗马霸权的扩张,个人财富和野心将罗马引向暴政。孟德斯鸠总结说:“对一个共和国而言,拥有一小块领土是正常的。否则,共和国是不可能持续存在下去的。”一个像罗马这样大的共和国必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腐败并陷入专制主义而抛弃对美德的爱,后者被孟德斯鸠视作所有共和政府赖以生存的一个根本原则。

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1762)中采用并完善了孟德斯鸠对罗马共和国的看法。任何一部作品都未能像这本书一样激发了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在寻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卢梭将目光投向古代罗马,试图理解“地球上最为自由和最为强大的民族是如何行使其至高无上之权力的”。卢梭对自由通过法律之规章得以保障的强调和美国同辈们的观点密切契合。但卢梭高度重视人民主权和保持公共道德的需求,以此防止滑向专制主义,就像孟德斯鸠所预言的那样。因此,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的首要目标是鼓励公民过一种其理想中的共和国政府所需要的德行生活。根据这些主张,卢梭将罗马共和国视作他所生活的时代需致力效仿的一个象征。在罗马共和国时代,卢梭认为:

当时的人民不仅是最高统治者,而且也是政府官员和法官。元老院只是一个下属的仲裁法庭,来调和集中处理政府事务。至于执政官自己,尽管他们出身于古老的权贵世家,是第一执政官,是战场上的绝对统帅,但在罗马只不过是人民的首领罢了。

这种人民主权论转而受到罗马美德的保障。卢梭所认为的古罗马人的基本特点就是美德,正如古犹太人的特点是宗教,迦太基人的特点是商业一样。甚至罗马共和国堕入无序和专制都丝毫不影响卢梭对罗马人民的赞誉,在卢梭看来,罗马人民“从未停止选举官员,通过法律,裁决案件,处理各种公私事务”。卢梭将罗马共和国灭亡的原因直接归为导致内战的“贵族制的滥用”。

无论是卢梭对罗马政治做出的解读还是他对罗马美德的景仰都无法承受严格的历史批判。但是卢梭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其关于古罗马的看法对法国读者的吸引力不亚于约翰·亚当斯的理论在美国国父们中产生的效应。事实上,通过两人对罗马共和国历史所做的截然不同的判读,卢梭和亚当斯揭示了美国和法国的共和主义踏上的不同之路,后者在法国大革命中发挥了作用。不同于亚当斯所推崇的权力监督和制衡这种西塞罗模式,法国的革命家们沿着卢梭的指引前行,强调对人民主权和公共道德的捍卫。试图建立“美德共和国”的愿望在罗伯斯庇尔恐怖时代达到高潮。在不到10年间,法国重演了500年的罗马史。它推翻君主制后建立了共和国,接着共和国又在无序状态下瓦解,最后迎来的是独裁政权。但罗马的吸引力是持久的,其因雅克—路易·大卫的名画《萨宾妇女的调停》(1799)而不朽,这幅画在作为法兰西第一执政的拿破仑·波拿巴篡夺权力的同一年被揭示。

图13 雅克-路易·大卫,《萨宾妇女的调停》(1799)

从罗马帝国到教父时期,再到文艺复兴,最后至大革命时代,不同世代都在对共和国的记忆进行重新解读,以服务于这个正在变化的世界的需求。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直前进,未加中断,直至今日。在19世纪,关于罗马共和国时代的征服有一个流行的“防御性帝国主义”的解读。也就是说,罗马持续不断的战争并非因其侵略性和贪婪性,而是出于保护罗马自身及其盟友的安全之需要。这样的解读在李维和其他的罗马史料中找到了支持。但“防御性帝国主义”同样为当时欧洲的帝国权力提供了正当性,这些欧洲强国以类似的借口扩张自己的海外帝国。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对罗马式好战越来越多的效仿以及在与驱使罗马进行扩张同样的压力下,这些帝国轰然解体。更晚近的学者对政治和战争这些传统领域之外的罗马共和国的生活产生了更强烈的兴趣。21世纪早期以来,对研究者来说,罗马人的家庭纽带、性别角色以及社会和宗教价值观有了新的意义。

罗马共和国也继续渗透在西方文化中。其中某些影响因扎根太深以至于被人们轻易忽视。帝国时代遍及欧洲许多地区的罗马道路和城市网络首先成形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作为晚期罗曼语之根基的拉丁语的传播同样如此。罗马共和国时期出现的一些术语和概念在今天的政治辩论中具有重要作用,同一时期产生的词语和图像也激发了现代作家和艺术家的灵感。罗马共和国跌宕起伏的历史在我们的想象里从未停止拨动我们的心弦,无论是遭高卢洗劫的罗马城,还是穿越阿尔卑斯山的汉尼拔,抑或是卢比孔河岸边以及三月十五日殉难的尤利乌斯·凯撒。

在转向罗马共和国的历史寻求灵感时,每一代新人都能在试图吸取某些教训的同时,揭示出自身的某些特性。今天,当透过2000余年的历史回顾以往,罗马共和国的灭亡再次吸引了大众的眼球。罗马向外扩张、不断取得胜利的年代很少出现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制片人和观众都更加喜欢罗马共和国那充满暴力和悲剧的结尾。从柯克·道格拉斯主演的经典电影《斯巴达克斯》(1960)到BBC制作的电视剧《罗马》(2005),共和国的最后岁月对那些渴望重现古罗马历史的人们产生的吸引力十分明显。但是,在这个变化比以往都更为迅速的世界里,我们依然希望能从罗马共和国的失败以及向罗马帝国的转变中,为自我寻求经验和教训。

图14 塞伦·希德在HBO/BBC系列剧《罗马》中扮演的尤利乌斯·凯撒

年表

(下文纪年均为公元前)

约1220年?特洛伊战争

约1000年 罗马广场出现火葬坟墓

约800年 迦太基建立

753年 传统上的罗马建城年

约750年 帕拉丁山上出现铁器时代搭建的小屋

753—510年 罗马七王统治

罗慕路斯

努马·庞皮利乌斯

图鲁斯·霍斯提利乌斯

安库斯·马尔奇乌斯

卢修斯·塔克文尼乌斯·普利斯库斯

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

卢修斯·塔克文尼乌斯·苏佩布

510—509年 卢克雷提娅遭强暴;末代国王卢修斯·塔克文尼乌斯·苏佩布被逐;罗马共和国成立

499/496年 在雷吉鲁斯湖畔罗马人打败拉丁人

494年 第一次平民撤离运动

约450年 《十二铜表法》

390/387年 高卢人洗劫罗马

280—275年 和皮洛士的战争

264—241年 第一次布匿战争

241年 西西里成为第一个罗马行省

237年 罗马占领撒丁尼亚

218—202年 第二次布匿(汉尼拔)战争

211年 攻陷叙拉古

200—196年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希腊自由”

191—188年 和叙利亚的安条克三世(大帝)的战争

186年 镇压酒神节

184年 马尔库斯·波尔奇乌斯·老加图担任独裁官

172—168年 第三次马其顿战争

149—146年 第三次迦太基战争

149—148年 安德里斯库斯暴动;马其顿成为罗马行省

146年 攻陷科林斯和迦太基;阿非利加成为罗马行省

133—121年 提比略和盖乌斯·森普罗尼乌斯·格拉古

113—101年 和辛布里人以及条顿人的日耳曼战争

112—105年 朱古达战争

104—100年 盖乌斯·马略连续五年担任执政官;马略改革

91—89年 同盟者战争

88年 卢修斯·科尔涅利乌斯·苏拉进军罗马

82—79年 苏拉独裁统治

73—71年 斯巴达克斯起义

70年 格涅乌斯·庞培·马格努斯和马尔库斯·里奇尼乌斯·克拉苏担任执政官;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控告盖乌斯·维雷斯

67年 庞培击败海盗

66—63年 庞培重新规划东方

60年 庞培、克拉苏和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形成“前三头”

59年 凯撒担任执政官;庞培和尤利娅结婚

58—49年 凯撒在高卢

54年 尤利娅死亡

53年 帕提亚人在卡莱击败并杀死克拉苏

51年 西塞罗完成《论共和国》

49—45年 罗马内战

44年 凯撒于3月15日被害;盖乌斯·屋大维乌斯被过继,更名为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屋大维亚努斯

43年 马尔库斯·安东尼、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比达和屋大维形成“后三头”;西塞罗死亡

42年 腓立比战役;马尔库斯·尤尼乌斯·布鲁图斯自杀

31年 阿克提乌姆战役,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和克莱奥帕特拉

27年 屋大维获得“奥古斯都”头衔

索引

(条目后的数字为原书页码,见本书边码)

A

Adams, John 约翰·亚当斯 127—128, 129

aedile 营造官 20—21

Aeneas 埃涅阿斯 4, 7, 87—88, 99, 109

Africa 阿非利加 34, 48, 50, 57, 59, 60, 79, 85, 112

agriculture 农业 8, 26, 32—34, 39, 46, 57, 71, 74—78, 122

Alexander the Great 亚历山大大帝 17, 60—62, 70, 99, 105, 107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