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缤纷的语言学 [11]

By Root 1168 0
他于1906——1907、1908——1909、1910——1911年连续三次讲授普通语言学课程,但并没有写成书籍或讲义,到他去世后才由他的学生根据笔记编辑整理而成《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

索绪尔首先将言语活动严格区分为受个人意志支配的“言语”(法语“parole”)和社会成员共有的“语言”(“langue”)。语言本身是社会中具有客观实在的系统。第二个基本区分在于某个特定时期的语言和历史发展中的语言。因此,语言学被分为两大类:“共时语言学”(“同一时间的”)和“历时语言学”(“不同时间的”)。索绪尔用下棋打比方以说明两者之间的分野:共时研究好比描述某个时间棋盘上各子的位置,而历时研究则相当于说明它们是如何形成该格局的。

上述观点对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语言学著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索绪尔把语言看作一种“符号”系统,每个“语言符号”由“能指”(法语“signifiant”)和“所指”(“signifié”)两部分组成,如girl是由发音的心理印迹(“[gə:l]”)和一个“概念”(“女孩”)共同构成的。符号正是通过同一系统中不同符号间的区别而建立的。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这一术语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特指那些明确追随索绪尔语言理论的语言学家。

图13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

但是,“共有”意味着什么呢?根据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见上面的方框)的经典论断,系统为整个社区的所有人共有。以上观点非常接近于下述看法:英语或罗塞托的方言早在人们思考它们究竟是什么之前就已出现。目前,多数语言学家倾向于乔姆斯基的观点(见下一章方框)。他认为,会说一种语言就意味着“知道”它,每个人从孩提时代逐渐习得至少一种语言。即使对于操同一语言的人群来说,他们所讲的也未必完全一样,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以及大脑发展各不相同。比如我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形成我自己的“英语”系统,你会有你自己的“英语”系统。我们的“英语”在某种程度上相似,因为你至少可以读懂我写的文章。只有这部分的相似才是有效的。宽泛意义上的任何“英语”都是抽象的,处于第二位的。

然而,我们感兴趣的正是这处于第二位的概念。我们一直在讨论各种语言,诸如英语、阿拉伯语、法语,诸如埃及或开罗的阿拉伯语,诸如美国或爱尔兰的英语,等等。不同语言的身份确认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哲学问题。我们在探究语言的哲学本质的同时,往往能够从看似平常的数据中发现具有启迪性的问题和隐藏的证据。

第七章

语言的系统性

如果将语言视为系统,那么原则上讲,就为语言学研究划定了范畴。“任何形成系统的都是语言学,而不成系统的则不是语言。”然而,其他区分方法则可能涵盖许多不很确定的因素。

例如,说No这个词有几种声调变化方式呢?假设某人禁止孩子做某件不该做的事,那么他的音高可能从中音到低音,然后再慢慢低下去。相反,如果从高音开始,接着突然下降,那么这种音高又意味着什么呢?他可能在抗议:“不,我不会按你的想法去做。”再如,从中音开始,音高先略微下降,然后再上升。这种音高可能是对刚刚听到的话表示怀疑:“果真如此吗?”接下来让降下的音高再逐渐升上来,升得更高,表示惊讶的情感。上述模式会依英语类别的不同而改变,因此有些读者可能并不完全赞同上述的阐释。与语言的其他特征一样,音高也在不断变化。比如,英国老人常常评论说现在的年轻人讲陈述句时总是喜欢将句末音高升高。

那么,音高间的区别是否与单复数以及词序对立模式之间的区别相似呢?我们暂且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一个相对的高音对应于一个相对的低音,一个“特高音”对应于一个“非特高音”。但是,这种分析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被接受?让我们回到No这个词的音高上。它或是始于中音,然后突然打住,在此情形中发音类似于Nope;或是被无限拖长,音高有时有细微差异,有时没有。然而,我们究竟有多大可能根据音高来区分不同的情感内涵(诸如“严肃”、“怀疑”或“惊讶”)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显然是“语言”,或是某个特定人群所使用的特定语言。可是,假若音高或意义差异不能归结为具体的对立,那么严格地讲,它们就不能被称作某人已知系统的一部分。于是,有些语言学家或将之划在“语言”的边缘位置,或划在“语言”之外,因为这些言语特征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有规则可循”,但却具有不确定因素。

影响单词模式的系统性是不是也更弱呢?规律中存在一些“特例”情况。比如,英语中名词复数的规律就有特例,mouse的复数是mice,woman(['wʊmən])的复数是women(['wImIn])。那么,从单词或更大单位间的关系中能够抽象出怎样的规律呢?这些规律有特例吗?它们是否更加令人难以捉摸呢?

规律的限制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证是包含-self或-selves的单词,如herself或themselves的用法。比较下列两个句子:Mary got herself paid和Mary got her paid。第二句中没有-self,her和Mary指代不同的人:得钱的人和另一个叫“玛丽”的人;但第一句中的herself就不能指代其他人。再看另外两句:The boys got themselves paid和The boys got them paid。the boys和them只能指代不同的人,而the boys和themselves却不能。

根据语法规则,包含-self或-selves的单词必须与一个“先行词”相连:herself指代先行词Mary,themselves指代先行词the boys。一个潜在规律规定,包含-self或-selves的单词必须指代与其意义相配并已出现在句中的某个成分。如果上述规律周密的话,那么此类单词就应遵循上述用法。

语言学家对这条规律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并将其进一步细分为三部分,假设每一部分都有效地对语言的使用做出了限制。果真如此,那么违反这些限制至少会让人觉得奇怪。

第一条限制是包含-self或-selves的单词必须具备一个先行词。因此,Get her paid可以接受,因为her后面没有-self;而Get herself paid则不能接受,因为herself前没有出现任何先行词。如果找不出任何类似这句话的例子,那么以上规律就得到了部分验证。

第二条限制是包含-self或-selves的单词必须与先行词意义相配。herself属于阴性、单数,所以在Mary got herself paid中与女名Mary相配。再如,下面这句话The boys got herself paid则令人费解,因为the boys通常指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男性。

第三条限制是先行词应在句内。然而,情况并非想象当中的那么简单。例如:Mary said Jane got herself paid。May和Jane都与herself相配;因此,herself的先行词可以是两者中的任何一个。但根据上下文,很明显是Jane拿了钱,否则就不会用herself而会用her。上述例子表明,句内更小的单位与先行词联系时会受到进一步限制。我们可用方括号来划分界限,将该句标为:Mary said[Jane got herself paid],Jane和herself属于同一层,所以它们意义相配;而Mary位于方括号之外:Mary said[Jane got herself paid],因此根据以上假设,这两词之间没有联系。

上述第三条限制在诺姆·乔姆斯基(见方框)提出的“普遍语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her和herself适用的同样适用于句子的其他成分:尤其体现在非常抽象的层面上,诸如方括号里的单位的定义方式。适用于英语的至少部分地适用于其他语言。因此,该理论认为,英语的限制中包含了更多的抽象原则,这种抽象原则通常经由基因遗传而产生。

图14 诺姆·乔姆斯基(1928——)。


诺姆·乔姆斯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索绪尔(见上一章方框)在语言学界的影响逐渐被乔姆斯基(图14)所取代。乔姆斯基在他的第一本书《句法结构》(1957)中提出两个著名的概念:“生成语法”和“转换语法”,前者指“合乎语法”的一系列规律,后者指上面提到的语法。

乔姆斯基最重要的观点是语言的基本特征由基因决定。人们在研究某一具体语言时,往往抽象出操该语言的人群形成于孩提时代、最终被熟练掌握的结构特征,接着研究其发展过程。这些语言结构越复杂,人们越难相信它们仅仅来自儿童听到的言语(在大环境之下)和其他相关的外部“输入”。如果从外部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只能将语言看作是先天赋予的。

乔姆斯基认为,某人“知道”一种语言就意味着至少此人熟知该语言的语法规则。用他的话来说,每一个人都具备“普遍语法”(缩写为“UG”)的天赋。他提出的UG概念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他较有影响的理论中,UG概念涵盖了适用于所有语言的语法规则,以及当孩子学习不同语言的时候,随语言的不同而变化的“参数”。

不管乔姆斯基的理论是否令人信服,它对语言学及其他诸多学科都有深远的影响。

规律是绝对的吗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许多教科书提及了这一点,下面还会附有具体的例子。我们要问的是,规律系统是不是完全确定的以及实际当中的言语和书面语是否忠于既定规则。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下列方框中描述的特例。两句中包含-self的词都没有先行词,明显违反了上述规律的第一部分。而且,两句完全可以使用不包含-self的词:I and most other GPs,either hím or(强调程度相同)someóther minister。另外,两句中包含-self的词都与另一表达式连用,一句由and与most other GPs连接,另一句则是“either...or...”结构的一部分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