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笛卡尔 [15]

By Root 861 0
),法国反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在政界很有影响。

[35]自然方法法则极有可能指的是第四章中介绍的处理问题的基本法则。

[36]伽利略被罗马教廷判处终身监禁,著作被焚毁。

[37]注意此处的“动能”(motion)并非后来物理学使用的术语“动量”(mo-mentum)或“动能”(kinetic energy),而只是笛卡尔描绘运动活跃程度的一个提法。但如按字面译成“运动”,在中文里并不妥。

[38]霍布斯(1588——1679),英国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有《论物体》、《利维坦》、《论人》、《论社会》等著作。

[39]费马(1601——1665),法国数学家,和笛卡尔一起创立了解析几何,和帕斯卡一起奠定了概率学基础,并提出了著名的“费马大定理”。

[40]罗贝瓦尔(1602——1675),法国数学家,在曲线几何方面有重大成就。

[41]光的折射定律一般被称为斯涅尔定律。斯涅尔(1591——1626),荷兰数学家、物理学家。

[42]“升气”(exhalation)指类似水蒸汽的向上升的可见气体。笛卡尔在《气象学》中说,他也不知道用什么名字来形容这类气体,姑且称为exhalation。

[43]玻意耳(1627——1691),英国化学家和自然哲学家,以研究气体性质而闻名,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是《怀疑派化学家》。

[44]法兰西公学院(Le Collège de France)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机构,成立于1530年,比法兰西学术院(L'Académie Française)和法兰西学院(L'Institut de France)都早。

[45]让-巴蒂斯特·莫兰(1583——1656),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

[46]此处的“形式”(form)不是指事物的外显形体(external form或者shape),而是指某物之成为某物的属性集合体构成的稳定“模子”,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柏拉图所说的“理念”(form)有相似之处。

[47]参考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四种“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48]莫里哀(1622——1673),真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法国新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代表作有《伪君子》、《愤世者》、《悭吝人》等。

[49]3至4世纪几何学家,亚历山大学派最后一位大师,曾给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和《数据》以及托勒密的《大汇编》和《球极平面投影》作过注释,并撰写了八卷的《数学汇编》。

[50]在17世纪,欧洲严肃的学术著作一般都是用拉丁文撰写,包括牛顿的《数学原理》和笛卡尔本人的《第一哲学沉思集》。

[51]证明(demonstration)指的是几何式证明那样的演示过程,验证(prove)是以事实或逻辑证实某命题。

[52]天主教神父,耶稣会士,笛卡尔的主要通信者之一。

[53]让·德·希隆(1596——1667),法国哲学家、政治家。

[54]康斯坦丁·惠更斯(1596——1687),17世纪荷兰一位百科全书般的人物。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1629——1695)是他的儿子。

[55]荷兰最富盛名、历史最悠久的大学。

[56]弗兰兹·凡·舒滕(1615——1660),荷兰数学家。

[57]圣依纳爵(1491——1556),耶稣会创始人,《神操》是指导信徒灵修的著作。

[58]关于“纯物质简单本质”,参考第四章。

[59]荷兰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60]希斯贝特·乌特(1589——1676),荷兰神学家。

[61]亨利·德·罗伊(1598——1679),笛卡尔主义的支持者。

[62]亨利·勒内利(1593——1639),即前文提到的在代芬特尔谋得教职的笛卡尔追随者。

[63]关于“简单本质”,参考第四章。

[64]希腊神话里拥有羊身、狮头、蛇尾,会喷火的怪兽。

[65]在笛卡尔的物理学体系里,碰撞是物体之间基本的作用方式,身体和物体在这方面没有区别。

[66]诺姆·乔姆斯基(1928——),他的《生成语法》被看做20世纪理论语言学研究上最伟大的贡献,其实质是一种先天语法。他的著作《笛卡尔的语言学》反映了笛卡尔对他的影响。

[67]本章标题中的“心”(mind)其实应当译为“心智”,但由于本章和下一章的标题构成了一组二元对立项,如果译成“心智”两个字,下一章的标题最好也用两个字,但汉语中似乎没有能准确翻译body的双音节词,“身体”、“物体”等等都不符合笛卡尔的意思,只有占文的“体”能涵盖body对应的概念。出于对称的美感,本章标题最后定为“心”,与下一章的“体”相对。但在正文中,除了心体对举的地方外,仍采用“心智”的译法。

[68]“体”(body)既包括人的身体,也包括各种物体。

[69]本章中的“体”(body)既包括物体,也包括人的身体。

[70]笛卡尔哲学中的“自己”或“自我”经常等于灵魂或心智。

[71]“形式”(form)在西方哲学中的用法非常复杂,这里的形式指的是某种实体的存在或表现方式,或者这种方式的某个方面,例如上文提到的味道、香气、质地,等等。它和“形状”(shape)有很大差别。

[72]“物质”(substance)也可能译成“实质”或“实体”,但我觉得“物质”或许是最好的译法。对于物质性事物而言,无论具体物质是什么,无论物质是否发生变化,它们终归是由抽象意义上的“物质”构成。

[73]关于概念和形象的关系,参考第十四章。

[74]质(quality)的词源义是“怎么样”,即对事物进行性质的描述;“量”(quantity)的词源义是“多少”,即对事物进行数量的描述。在通常的观念里,质比量更内在,更重要。但在笛卡尔的体系里,由于数学是其核心,这个关系颠倒过来,量是事物的核心属性,质反而可有可无,量而不是质才与事物的本质有关。

[75]萨米埃尔·德马雷(1599——1673),法国神学家。

[76]卢契罗·瓦尼尼(1585——1619),意大利哲学家。

[77]安托万·阿尔诺(1612——1694),法国神学家、哲学家,著有《逻辑学,或思维艺术》、《为圣父的辩护书》、《笛卡尔哲学精义》等。

[78]艾蒂安·沙莱(1570——1651),神学家,曾在拉弗莱什公学教过笛卡尔。

[79]关于体的概念和本质,参考第十六章。

[80]这里的分析(analyse)突出了词的原意,就是把一件复杂的东西拆解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用问题的“部件”来重新(因为问题原来就是一个整体,答案也是一个整体)拼成一个整体,所以下文用了“重构”这个词,否则“重”字就不好理解。

[81]构造学(mechanics)在笛卡尔的学科体系里研究的是物质形成植物体、动物体和人体的方式(见下文),因此不能按常规译成“力学”或“机械学”。

[82]道德学(morals)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伦理学(ethics)。笛卡尔是以一种机械论的方式来解释人的道德的(见下文)。

[83]将passion译成“激情”显然不符合笛卡尔的思想,“冲动”的译法更合适。

[84]皮埃尔·沙尼(1601——1662),法国外交官。

[85]伊丽莎白(1618——1680),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曾长期与笛卡尔通信讨论哲学问题。

[86]克里斯蒂娜女王(1626——1689),1632年登基,由于瑞典是新教国家,而她后来改信天主教,所以于1654年主动退位。

[87]特里格兰德(1583——1654),荷兰神学家。

[88]伯拉纠(约354——418),不列颠修士,反对奥古斯丁的预定论与原罪论。他的教义在1431年的以弗所大会上被定为异端。

[89]雷福森(1586——1658),荷兰神学家、诗人。

[90]克劳德·克雷色列尔(1614——1684),笛卡尔的朋友,编辑和翻译了他的多部著作。

[91]弗兰斯·布尔曼(1628——1679),荷兰神学家。

[92]此处element的通常译法“元素”或“要素”均不符合笛卡尔的意思。

[93]雅克·罗奥(1620——1675),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94]皮埃尔·西尔万·勒鲁瓦(1632——1707),法国哲学家、科学家。

[95]约翰内斯·克劳贝格(1622——1665),德国神学家、哲学家。

[96]皮埃尔·尼科勒(1625——1695),法国神学家、哲学家。

[97]原属荷兰,1830年后属比利时。

[98]阿诺德·赫林克斯(1625——1669),佛兰德哲学家。

[99]尼古拉斯·马勒伯朗士(1638——1715),著有《真理的探索》、《形而上学对话录》等。

[100]西蒙·富歇(1644——1696),法国哲学家。

[101]莱布尼茨(1646——1716),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其“单子论”、“前定和谐论”及自然哲学理论极大地影响了德国哲学的发展。

[102]斯宾诺莎(1632——1677),荷兰哲学家,他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作为整体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修正了笛卡尔的二元论。主要著作有《几何伦理学》、《神学政治论》、《政治论》、《哲学原理》等。

[103]约翰·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者,同时也是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在哲学以及政治领域都有重要影响。主要作品有《论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等。

[104]乔治·贝克莱(1685——1753),英国哲学家,有《视觉新论》和《人类知识原理》等著作。

[105]大卫·休谟(1711——1776),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近代怀疑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英格兰史》、《人性论》、《人类理解论》等。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