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现代日本 [19]

By Root 1134 0

反过来,由于工作地点相对而言不再被强调为自我认同的首要关注,消费亚文化——尤其是在日本的年轻人之中——得到了一种新的注解。这些亚文化中最为著名、可见的(当然并非是独一的)部分或许是所谓的“御宅族”,特征是在社交方面内向(通常是男性)且把大部分时间和金钱花在对流行文化特定制品——例如动画、漫画或电子游戏——的沉迷和追捧上。文化理论家东浩纪认为,“御宅族文化”将日本带进了后现代世界。然而,在其他人看来,人们对于日本城市社会的空洞化时有恐慌感,御宅族这一类型多样的群体即是恐慌的焦点;最近的恐慌感集中在2008年6月于秋叶原(东京的电子产品街区)发生的恶性伤害事件。[4] 这种社会张力在某些方面象征着代际间普遍存在的不安感和不信任感。

除了各种亚文化运动,21世纪的日本还是一系列所谓“新兴宗教”团体的发源地,其中许多在1990年代复苏。这些团体中最为著名(实为臭名昭著,但并不典型)的是奥姆真理教,该教团1995年在东京地铁内犯下了沙林毒气袭击的罪行。大多数此类团体都属于融合宗教运动,把神道教、佛教和各种民间信仰的元素结合到了一起。事实上,当代日本社会与宗教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2005年的一份调查显示,80%的日本人遵守神道教的宗教仪式和礼节,同时有近70%的人认为自己是佛教徒。

这种消费亚文化与精神归依的结合似乎是21世纪日本四处蔓延的城市环境的特征。事实上,当代日本几乎完全是个城市社会,人口中只有5%在从事农业劳作,其余城市人口大多挤在列岛中可居住的土地上——约占日本国土面积的20%,其中3500万人集中在东京和横滨一带,东京都市圈遂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圈。

这种密集充填的城市环境带给日本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其中许多问题在其他工业社会也属常见。医疗服务——尤其是在养老方面——和公共工程面临极大压力。城市有巨大的能源需求。日本城市的交通基础建设已扩无可扩。戴着白手套的地铁站务员硬是把上班的人塞进已然满满当当的地铁车厢,这种草根印象并非虚构。5800万辆汽车在道路上通行,处处一般拥堵。于是,上下班费时且不舒适——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工人和学生在上班或上学的路上要花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城市中的地产价格通常极高,东京仍然是世界上地产最贵的城市之一(尽管目前有一些统计将这项不光彩的头衔颁给了莫斯科)。许多评论人士把高度的社会不满归结于此类城市生活的辛酸导致的异化。

这一高度发达的城市化状况有一种副效应,即重新发现并附魅日本的乡村,乡村成了一种普遍幻想——关于现代日本秘密的、濒临危险的灵魂——的焦点。事实上,日本政府甚至开展了运动,鼓励都市人更多地待在日本的乡村,不仅是为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是为使人们重新接触日本生活的一个侧面——人们担心,在不可阻挡的城市资本主义浪潮下,这个侧面正在消失。流行文化——包括宫崎骏的那些世界知名的动画作品——与对幻想的乡村日本的这种表征形成了共谋,这样的乡村日本以某种方式在现代性的力量下偷生,并且维持在原始的、虚构的过去之中。

就此而言,思考2002年韩日世界杯时英国广播公司对日本的表现方式(参见本书引言)是很有趣的事。旧与新、艺伎和子弹头列车、富士山和霓虹闪烁的街道——这些蒙太奇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幅相当准确的图景,展示出一些构成现代日本的交错元素。关键是要谨记,日本这个复杂多样的社会并不是一个虚构的、在与“西化”特征作斗争的“东方”社会,而是一个在全球资本主义的世界中不断调整自身认同和角色的现代社会。它的现代性是自有的。正如其他许多处在21世纪之初的社会一样,对于日本而言,一个紧迫的问题是,现代性之后会发生什么,日本在探讨此问题时的角色又将是什么。

注释

致谢和体例

[1] 音译。——译注,下同

引言

[1] 中国已于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现居第三。

[2] 英语中以“soccer”指英式足球,也即通常所说的足球;而“football”既可指足球,也可指美式足球即橄榄球。这里是说美国人熟悉美式足球而不懂英式足球。

[3] 日本职业足球甲级联赛。

[4] 艺伎是日本的一种女子职业,以在宴席上提供歌舞为生;而古代为朝鲜国王、两班提供歌舞表演的女子在朝鲜半岛被称为妓生。

[5] 指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率军舰强入浦贺港、迫使日本开国的事件,日本称之为“黑船来航”。详见第一章。

第一章

[1] 今北海道函馆市。

[2] 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1568—1588年领将军职。

[3] 日本天皇在英语中作“Emperor of Japan”,著者在言及时均略作“emperor”(皇帝),皇帝的地位/权力高于“king”(国王,王),在英语中与“empire”(帝国)、“imperial”(帝国的)联系在一起。

[4] 即日光东照宫。位于日本栃木县日光市,是家康最终的落葬地,祭祀将德川家康神格化后的神明“东照大权现”。

[5] “大坂”在字面上改称“大阪”是在明治维新以后,此处采用当时的名称。

[6] 指东京都市圈的人口,定义方式很多,一种说法是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县、埼玉县、千叶县及茨城县南部。

[7] 日本神话中的女神、太阳神,有多种日文汉字表记。前文提及的伊势大神宫所供奉的即是此神,日本皇室奉之为祖神。

[8] 配以弦乐和说唱的木偶剧。

[9] 此处作者可能有一些误解。近松门左卫门所作的以元禄赤穗事件为主题的剧作,应是《棋盘太平记》,《忠臣藏》由二代竹田出云、三好松洛、并木千柳合写。

[10] 分别指歌川广重、葛饰北斋、歌川国贞、歌川国芳。

[11] 指1858年的安政大狱,是井伊对尊王攘夷运动的镇压。株连德川齐昭、庆喜等一百多人,处死吉田松阴等八人。此前井伊决定由家茂继嗣,并且不待天皇同意就签订了条约,招致尊王攘夷运动。

[12] 即1860年的樱田门外之变。

第二章

[1] 《五条誓文》译文据《明治维新的再探讨》第68页,世界历史编辑部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 华族即贵族。1869年废除公卿、诸侯称号后,改为华族。1884年根据《华族令》授爵位。华族是一种特权身份,二战后始废止。

[3] 战国时代的大名有自己的旗帜,所属军队各为其主。“统一在同一面旗帜下”不仅仅是隐喻性的说法,而且确实地指向了大名的各色旗帜统一为日本帝国旗的过程。

[4] “秽多”和“非人”在江户时期被归作士农工商之外的“贱民”,“秽多”一般从事处理死牛死马、殡葬等职业;“非人”多为贫农、城市贫民、乞丐。对所谓“部落民”出身的人群的歧视,至今仍是日本的社会问题之一。

[5] 曾任东京美术学校首任校长,后创办日本美术院。受到费诺罗萨影响,排斥西洋画,主张复兴国粹。著有《东方的理想》、《茶道渊源》等书。

[6] 美国汉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撰有《中日美术史纲》等书及《汉字作为诗媒》等文,曾在日讲学。

第三章

[1] 即日比谷烧毁事件,也称“日比谷公园骚动”。由国权派团体主持,受盘剥的劳动群众参加,旨在反对《朴茨茅斯条约》,日本在该条约中放弃日俄战争赔款及一些领土要求。

[2] 霍雷肖·纳尔逊(1758—1805),英国海军将领、军事家,曾大破拿破仑舰队。

[3] 1922年成立,是日本部落民为废除身份歧视、争取平等而建立的日本全国性组织,全称“全国水平社”。

[4] 十月革命时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军队。

[5] 即《凡尔赛和约》。

[6] 这一时期有不少日本人移民美国,常受种族歧视,是为提议产生的背景因素之一。

[7] 也称《约翰逊——里德法》。该法案按地区、人种推行移民人数限额,除西北欧族群配额遭一定程度削减外,南欧和东欧移民受到歧视、配额遭大幅削减,而亚洲人更是被完全禁止移民。

[8] 这是日本学者的称法,指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时期,在此期间,日本大约经历了15年的战争。我国一般认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端,而称1937年至1945年为抗日战争时期。

[9] 此漫画颠倒黑白,美化“大东亚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的存在、企图篡改历史。

[10] 法国沦亡后,纳粹德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11] 近卫内阁建立的法西斯组织,宣布解散一切政党,口号是“承诏必谨”、“完成翼赞大政的臣道”。

[12] 今印度尼西亚。

[13] 1920至1930年代在京都大学形成,以西田几多郎等唯心主义哲学家为核心。

[14] 一本通俗教科书,是1935年所谓“国体明征运动”(攻击美浓部达吉的天皇机关说,宣布统治权的主体在天皇)的延续,为总体战体制服务,全面吹捧天皇制度。

[15] 日本著名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在其著作《冲绳笔记》中记述,在二战冲绳战役中,是日军指挥官强迫居民集体自杀。家永三郎在其《太平洋战争》一书中也有这样的表述。

[16] 此处的“讨论”(council)应是指《波茨坦公告》发布后日本召开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内阁会议和御前会议。由于与会者意见发生对立,其间首相两次请求天皇裁决。

第四章

[1] 诏书译文据《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二版,第551—552页。

[2] 大型集团公司,集团各公司间形成紧密的联系、相互持股,并优先与集团内的公司开展业务,导致资金、技术等高度集中。

[3]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1946年发表“铁幕”演说,一般认为冷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4] 即《旧金山和约》。中国政府在1951年9月18日发表声明,拒绝承认这一对日条约。

[5] 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73年瓦解。

[6] 一译“贯战史”。一些学者质疑以二战结束、美军占领为日本战后历史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