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数学(中文版) [0]

By Root 1065 0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Timothy Gowers 2002

Mathematics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2002.

This Bilingual Edition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is for sal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ly,excluding Hong Kong SAR,Macau SAR and Taiwan,and may not be bought for export therefrom.

Chinese and English edition copyright © 2013by Yilin Press,Ltd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图字:10-2007-046号


书名 数学(中文版)


作者 【英】蒂莫西·高尔斯


译者 刘熙


责任编辑 何本国


出版发行 译林出版社


ISBN 9787544745239


关注我们的微博: @译林出版社


关注我们的微信:yilinpress


意见反馈:@你好小巴鱼

目录

CONTENTS


前言

序言

第一章 模型

第二章 数与抽象

第三章 证明

第四章 极限与无穷

第五章 维度

第六章 几何

第七章 估计与近似

第八章 常见问题

注释

前言

20世纪初,伟大的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发现,有很多数学中的重要论点在结构上十分类似。他意识到,在适当的广义范畴下,这些论点事实上可以视为等同。与此类似的一系列发现为一个崭新的数学分支开启了大门。而这一新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希尔伯特空间——正是以希尔伯特的名字来命名的,这一概念使许许多多的现代数学研究变得清晰,范围之广包括了从数论直到量子力学各个分支,以至于如果你对希尔伯特空间的基本理论一无所知,你就根本不能算是一名受过良好教育的数学家。

那么,什么是希尔伯特空间呢?在典型的高校数学课程中,它被定义为“完备的内积空间”。修读这样一门课程的学生,理应从先修课程中了解到,所谓“内积空间”是指配备了内积的向量空间,而所谓“完备”是指空间中任意柯西列都收敛。当然,要想理解这样的定义,学生还必须知道“向量空间”、“内积”、“柯西列”和“收敛”的定义。就拿其中一个举例来说(这还并不是最长的一个):序列x1,x2,x3,…若满足对于任意正数ε,总存在整数N,使得对于任意大于N的整数p和q,xp与xq间的距离不大于ε,则称这个序列为柯西列。

简言之,如果你希望了解希尔伯特空间是什么,你就必须首先学习并且消化一系列由低到高、等级分明的较低级概念。毫无疑问这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对于许多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来说都是这样。有鉴于此,要写一本书提供对数学的简单易懂的介绍,其所能达到的目标就极为有限,更何况这本书还需要写得很短。

我没有选择用更聪明的办法绕着这个难题走,而是集中关注数学交流中另一重完全不同的障碍。这重障碍并非技术性的,而更多属于哲学性质的。它区分开了两种人:一种人乐于接受诸如无穷大、负一的平方根、第二十六维和弯曲空间这样的概念,另一类人则觉得这些概念荒诞不经。其实无须沉浸在技术细节中,依然有可能坦然接受这些思想,我将努力表明如何做到这一点。

如果说这本书要向你传达什么信息的话,那就是——我们应当学习抽象地思考,因为通过抽象地思考,许多哲学上的困难就能轻易地消除。在第二章里,我将详细说明什么是抽象的方法。第一章中则考虑我们更熟悉、与日常更相关的抽象:从现实世界的问题中提取核心特征,从而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第三章中我将讨论什么叫作“严格的证明”。这前三章是关于一般性的数学的。

之后我将讨论一些更加具体的课题。最后一章与其说是关于数学的,不如说是关于数学家的,因此会跟前几章有些不同。我建议你在读过第二章后再阅读后续章节。除此以外,这本书已经尽量做到不受先后顺序影响——在任何章节中,我并没有假定读者已经理解并记住了先前的内容。

读这本书并不需要太多的预备知识,英国GCSE课程[1]或同等水平即可。不过我假定读者具有一些兴趣,而不是需要靠我去大力宣扬。因此,我在书中没有用到趣闻轶事、漫画、惊叹号、搞笑的章节标题或者曼德布罗特集合[2]的图片。我同样避免了混沌理论、哥德尔定理等内容:与它们在当前数学研究中的实际影响相比,这些内容在公众的想象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过大,而且其他图书已经充分地阐释了这些内容。我所选择的内容都是很普通的,详细地去讨论,以说明怎样通过一种更深刻的方式来理解它们。换言之,我的目标在深不在广,在于向读者传达主流数学的魅力,让读者体会到它的不言而喻。

感谢克雷数学研究所和普林斯顿大学在我写作此书期间对我的支持和热情接待。感谢吉尔伯特·阿代尔、丽贝卡·高尔斯、埃米莉·高尔斯、帕特里克·高尔斯、乔书亚·卡茨和埃德蒙·托马斯阅读了本书的初稿。他们非常聪明,知识丰富,实在不能算作普通读者,不过还是能够让我放心,至少某些非数学专家是能够读懂我的作品的。基于他们对此书的评论,我作出了许多改进。我把这本书献给埃米莉,希望她能够借此了解一点点我整天都在做的是些什么事情。

序言

李大潜

数学是绝大多数人学得最多的一门功课,但对于“数学是什么?”这一看来很普通的问题,却很难一下子给出一个使公众满意的回答。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尽管人们现在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理解已经大大深化和拓展了,但作为一种哲学的概括,恩格斯的这一论断应该说并没有过时,也便于向公众表述并为公众所接受。然而,要真正深入地回答“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不能仅仅从定义出发,而必须涉及数学的具体内涵,作一些比较深入的解释和说明,才能达到使人信服的效果。但是,要这样做,会常常碰到下面两个似乎难以克服的技术上的困难。

第一,数学内涵的展现离不开众多的术语、记号和公式。在公众对有关的数学内涵产生兴趣并开始有所领悟之前,很可能早已为这些术语、记号和公式搞得晕头转向甚至望而却步了。

第二,数学内涵的展现同样离不开必要的逻辑推理。推理若过分严密,很难引起公众的兴趣;但若过于粗疏,语焉不详,则又易使人不得要领。

在现在的这一本书中,看不到很多的术语、记号和公式,对有关的数学概念及内涵一律用简明而生动的语言来介绍,看似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但举重若轻,高屋建瓴,反而更好地揭示了本质。不熟悉有关数学内容的读者,会感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而已经熟悉有关内容的读者,也会有如沐春风、别开生面的感受。书中在论述极限时,用有限来刻画无限的生动而细致的处理方式,虽然本质上是经典的ε-N(或ε-δ)数学描述的一套直观而通俗的说法,但脱离了数学记号和公式,更显得清楚和亲切,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书中对黄金分割比是一个无理数的证明、用地图册来介绍微分流形的概念等等,都同样独具匠心,可圈可点。另一方面,作者在不便于或不需要进行严格数学推导的时候,会巧妙地绕过去,但对于必要的推导和论证,绝不偷工减料,而是不遗余力地以十分详尽的方式加以说明,一步步地将读者引向有关的结论,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逻辑论证严密性的理解。在这方面,关于数系的扩张、关于是无理数的证明、关于平行公设的独立性等段落,都是倾心着力撰写的。正因为作者作了如此认真的努力,这一本篇幅不大的书显得出类拔萃,应该说为现有众多的数学科普读物提供了一个楷模。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做得如此出色,不言而喻,归根结底是和作者深厚的数学功力、对数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分不开的。

本书一开始就讲了数学建模,指出数学研究的对象只是有关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同时,指出有关的数学模型并不真正是相应的现实世界,而只是它的一个近似的代表与反映。在书中作者反复强调并解释的是他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对于数学,不要问它是什么,而只要问它能做什么。这一抽象化的思考方法,将重点放在数学内部体系的相容性,强调新的数学概念、方法与内容和已有的数学体系应自然地融为一体,强调要将有关的数学内容脱离其物理上的实在、变为符合一些特定规则的记号,就会更利于应用,更利于正确地理解高等的数学。作者在书中举出指数函数、圆的面积、高维空间、分数维的几何等等一系列的例子来阐明这一观点对克服难关,深入理解与拓展数学概念所带来的好处。这是很有启发性的,也是很自然的,反映了抽象思维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由于有关的数学模型虽然只是现实世界的一个近似的代表,但毕竟是一个代表,适应于它的一些规则一开始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从现实世界中移植、挪用或抽象过来的,对不同的现实世界可能引入不同的规则,也会造成不同的数学对象(不满足乘法交换律的矩阵,就是一个例子)。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套用一句文艺界的术语,看来应该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关系。如果作者在强调他的上述观点及做法的同时,也能够强调,数学要真正得到原创性的重大进展,除了要密切关注及面对数学内部的矛盾运动外,还要密切关注现实世界(包括其他科学技术)对数学提出的问题和需求,努力从外部世界中汲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营养,应努力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不是会更全面、更富有启发性呢?

本书的作者蒂莫西·高尔斯(Timothy Gowers)教授是1998年获得菲尔茨(Fields)奖的著名数学家。2000年当我在法国巴黎访问时,因美国克雷(Clay)研究所给法国科学院院士阿兰·科纳(Alain Conne)教授颁发一个大奖,曾在法兰西学院(Collège de France)的讲演大厅里召开过颁奖会。会上获菲尔茨奖不久的蒂莫西·高尔斯教授应邀作了一个公众讲演。他在强调数学是一个整体的时候,曾说,如果把

Return Main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