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批判理论 [18]
N
Naptha (fictional character) 纳夫塔(虚构人物)
nature 自然
Nazis/Nazism 纳粹分子/纳粹主义
negative dialectics 否定辩证法
non-identity between individual and society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非同一性
Negt, Oskar 奥斯卡·内格特
Neumann, Franz 弗朗茨· 诺伊曼
New Left 新左派
Nietzsche, Friedrich 弗里德里希·尼采
Nobel, Nehemiah 尼赫迈亚·诺贝尔
O
Odyssey (Homer) 《奥德赛》(荷马)
Ortega y Gasset, José 何塞· 奥特加·伊·加塞特
Orwell, George 乔治·奥威尔
P
Pachter, Henry 亨利·帕赫特
performance principle 施行原则
performative contradiction 践言冲突
phenomenology 现象学
philosophy 哲学
critical theory as alternative to 批判理论作为替代
as expression of inexpressible 作为不可表达之物的表达
as the highest incarnation of reason 作为理性的最高化身
ontology of false conditions 虚假条件的本体论
traditional forms of 传统形式
Piccone, Paul 保罗·皮可尼
Plato 柏拉图
play impulse 游戏冲动
poetry 诗歌
Pollock, Friedrich 弗里德里希·波洛克
Popper, Karl 卡尔·波普尔
positivism 实证主义
progress 进步
and barbarism 与野蛮
illusion of 进步的幻象
material 物质的
meaningful 有意义的
proletariat/working class 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alienation and reification of 异化与物化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与阶级意识
as commodity 作为商品
effect of culture industry on 文化产业的影响
Marx on 马克思论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政治觉悟
as revolutionary agent 作为革命代理人
role in capitalism 在资本主义中的角色
参见 Russian Revolution
Prometheus 普罗米修斯
Proust, Marcel 马塞尔·普鲁斯特
psychology 心理学 见 Fromm, Erich
public sphere 公共领域
参见 mass movements
R
Rabinkow, Salman Baruch 萨曼·巴
鲁克·拉宾科
radical action 激进行动
Frankfurt School on 法兰克福学派论激进行动
Marx on 马克思论激进行动
reality principle 现实原则
redemption 拯救
in art 艺术中的
in everyday life 日常生活中的
new forms of 新形式的
utopian visions of 乌托邦愿景
Rehearsal for Destruction (Massing)
《破坏的彩排》(马辛)
Reichenbach, Hans 汉斯·赖欣巴哈
Reichmann, Frieda 弗里达·赖希曼
reification 物化
causes of 原因
critical theory on 批判理论论物化
defined 定义
erosion of selfhood in 自我的侵蚀
in modern life 现代生活中的
religion 宗教
参见 theology
repression 压迫、压抑
repressive tolerance 压迫性宽容
resistance 反抗
as animating ideal of critical theory 作为批判理论的信念
existential form of 存在主义形式
integration by mass society 被大众社会所整合
revolutions 革命
in capitalist society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
and Lenin 与列宁
and Marx 与马克思
modern catalysts for 现代催化剂
Rickert, Heinrich 海因里希·李凯尔特
right-wing movements 右翼运动
Robespierre, Maximilien 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
Romania 罗马尼亚
Rousseau, Jean-Jacques 让——雅克·卢梭
Russian Revolution 俄国革命
Ryazanov, David 大卫·梁赞诺夫
S
Sade, Marquis de 萨德侯爵
Sartre, Jean-Paul 让——保罗·萨特
Schiller, Friedrich 弗里德里希·席勒
Scholem, Gershom 格肖姆·肖勒姆
Schönberg, Arnold 阿诺德·勋伯格
Schopenhauer, Arthur 阿图尔·叔本华
scientific inquiry 科学探索
Simmel, Georg 格奥尔格·齐美尔
social democratic labor movement 社会民主主义劳工运动
socialism 社会主义
and critical theory 与批判理论
inevitability of 必然性
utopian visions of 乌托邦愿景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Mills) 《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
Socrates 苏格拉底
solidarity 团结
as animating ideal of critical theory 作为批判理论的信念
Soviet Union 苏联
参见 Russian Revolution
Spartacus Revolt of 1919 1919 年斯巴达克团反叛
Stalinism 斯大林主义
Stalin, Joseph 约瑟夫·斯大林
Sternberg, Fritz 弗里茨·斯特恩伯格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Kuhn) 《科学革命的结构》(库恩)
student movements 学生运动
参见 mass movements
Studies in Prejudice (research project) “偏见研究”(研究项目)
subjectivity 主体性
in alienation and reification 在异化与物化中
enmeshed in what it resists 陷入它所反抗的事物
T
Telos (journal) 《终极目标》(杂志)
theology 神学
“longing for the totally other” “对全然的他者的渴望”
protecting scientific inquiry from 保护科学探索远离神学
reframing Marxism through 以神学重塑马克思主义
Tiller Girls 蒂勒女郎
tolerance 宽容
repressive 压迫性的
utopian visions of 乌托邦愿景
Tolstoy, Leo 列夫·托尔斯泰
totalitarianism 极权主义
totally administered society 全面管制的社会
and culture industry 与文化产业
individuality eradicated by 消除个体性
and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与工具理性
and repressive tolerance 与压迫性宽容
resisting 反抗全面管制的社会
standardization in 全面管制社会中的标准化
Trotsky, Leon 列昂·托洛茨基
U
United States 美国
conservatism 保守主义
critical theory introduced to 引入批判理论
and fascism 与法西斯主义
Frankfurt School exiled to 法兰克福学派流亡到美国
“paranoid” politics in 美国的“偏执”政治
universal pragmatics 普遍语用学
universal reciprocity 普遍互惠
utopia 乌托邦
and alienation 与异化
as always incomplete 固有的残缺
in art 艺术中的
in Eros and Civilization 《爱欲与文明》中的
everyday life as material for 日常生活作为乌托邦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