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康德 [19]
这种知识却永不可能属于我们。这些提示仅限于道德生活和审美经验;它们能够在某种意义上告诉我们自己到底是谁,但当它们转化成话语时,却难以理解。哲学,一方面描述了知识的限度,一方面又总是想超越这些限度。对于这一点,康德的最终建议可以用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最后一句话来表达:对于那些无法说出的,我们必须保持缄默。
编者说明
《康德》(Kant)原著有第一版和修订版两个版本,均出自牛津大学出版社。本书引进的是修订版,编辑过程中对第一版中译文(《康德》,罗杰·斯克拉顿著、周文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9月版)在部分术语和表述方式上有所参考。特此说明,并向译者周文彰先生致谢。
2010年12月
注释
序言
[1] 参见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上),中文版,第16—19页。
[2] 参见[美]F.马蒂:《宗教与哲学》,1979年英文版。
[3] [美]L.W.贝克(国际康德学会副主席):《我们从康德那里学到些什么?》,《哲学译丛》,1982年第4期。
缩略语
[1] 为方便阅读,译文中用中文书名代替原文的缩略语。——编注
第二章
[1] 原文如此。应为1646。——编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