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幸福 [18]
但这些科技产品也有很多得不偿失的地方,而且会令人上瘾。拥有一部iPhone就像把一包甜甜圈和巧克力挂在脖子上一样。没错,从理论上来说,你可以将自己对科技产品的使用控制在一个健康的范畴,但实际很有可能做不到。还没等你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你已经在母亲的葬礼上跟朋友发起信息、戴着耳机吃晚餐、半夜醒来刷新脸书推送,以及在沙滩上玩《使命召唤》了。我们变成了当代食莲者,漠然以对现实的召唤。
最坏的情况是,我们会失去反思的能力,无法获得宁静,再也不能进行真心的人际交流。或许到时候会出现模拟文字交流,可能也有效果,但这种方式与面对面交谈之间的差距,就像简笔人物画和《蒙娜·丽莎》的差距一样。很快,说不定我们就忘了该如何与人对话,而我们中很多人已经失去这项技能了。(假如我们去探访英国蓝领酒吧之类依然有很多人进行交谈的场所,就会更加清楚地观察到这种趋势。)
现在,只要我们醒着,就可以接上插头,连通网络,但同时也几乎跟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失去了联系。我不知道长远来看这个问题有多严重。我想人们应该会进行调整,建立新的行为体系和习惯,以防科技夺走日常生活的质感、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一旦失去稳定的电子资源就无所适从。但很明显,我们也有可能矫枉过正。
图16 插电家族的用餐时光
长久以来,另外一种对人们建立关系的威胁与我们的职业选择有关。在选择该从事什么职业的时候,金钱和地位的诱惑会很强大,尤其是在你不确定自己想以什么为生的情况下。不过,我们必须首先提醒自己的一点就是,没有人会平白无故给一个没有认清社会现实的年轻毕业生一大笔钱,却不要求对方付出血肉的代价。金融、法律或其他高薪领域会提供薪资丰厚的初级工作职位,那是因为雇主不得不付出这么多钱。没有一个正常人会愿意贡献一周80小时的时间在一个半虐待环境下劳心劳力地从事一份根本无法令人满足的工作,除非这人特别绝望,或者工资特别高。工程师或许是个例外,他们获得高薪是因为毕业时已经具备强大的工作技能,但这也是因为他们在学校期间已经付出了大量心血。
想找到满意的高尔夫球同伴,只能要么靠挖墙脚,要么纯靠运气。同样,假如你不偷不抢,运气也一般,那你只有两条致富道路:一是在吸血行业里拼命工作换取高薪,因为别人不愿意做这种工作(如法律界人士);或者在你真正擅长并且充满激情的领域拼命工作(如史蒂夫·乔布斯)。反正除此之外,很难想象一个正常运转的市场经济体系还能如何分配高额薪资。为什么要支付顶级薪水给某人只为了让他从事轻松有趣、可以偷懒的工作呢?
假如你渴望金钱,那你最好选择把“激情和天赋”当作赚钱的手段,不然你很难过上幸福的生活,或者很难获得有意义的工作经历。假如你真的是一个充满激情、才华横溢的人,那你的工作动力应该不是金钱,驱使你奋斗的是工作本身以及把工作做好的念头。高额工资只能说明你很擅长自己从事的领域。
不过,假如你还能自行选择要不要从事报酬很高的行业,那就说明金钱从一开始对你来说就没有那么重要,不是吗?能够拥有这种选择的自由,就说明你是一个幸运儿,不管你选择从事什么行业,都不太可能变成穷光蛋,除非你选择诗歌或爵士乐。
还记得吗,在美国,家庭总收入超过75000美元后,整体来说收入对幸福便不再有任何影响。2009— 2010年间的一项重要就业调查结果显示,假设一个家庭中有双职工,并且他们薪水相近,那么就算两人都毕业于在职业生涯中期收入最低的大学专业,他们的收入总和也应该超过75000美元的标准。平均来说,两个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专业或小学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期,薪水总和约80000美元。同时,不同大学专业的失业率也没有很大区别,建筑和语言学这两项专业的职业中期失业率最高,同在9%和10%之间。调查还显示,尽管社会工作和老师属于“低薪”行业,但职业安全感很高,小学老师的职业中期失业率为3.4%,名列失业率最低的行业之中,而社工的失业率也只有5.8%。也就是说,每一个高等教育毕业生,没错,甚至包括哲学专业毕业生,都能找到薪水合理的工作,收入足以达到对幸福造成最低影响的标准。当然,这只是一个国家在某段时间内的数据,而且只是一次调查的结果,不一定能预示你的未来。但这确实提醒了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不一定非得太关注工资待遇。
当然,这不表示在选择工作时,我们应该对薪水漠不关心。“随遇而安”在某些情况下是一条绝佳建议,但假如后果是你付不出账单,你的伴侣肯定不会高兴。社工的收入离75000美元的门槛很近,只要工资再低一些,就有可能对幸福感产生很大影响。这其中,必然有一些人的收入低于平均水平,或居住在生活成本较高的地区,这都会使当事人的幸福感大打折扣。就算金钱对他们的幸福感没有任何影响,他们依然很难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好学校,遇到急症之类的灾祸时也难以应付,或是很难存够钱退休。
就算不考虑学历,人们也有充分理由选择高薪工作。不过至少从获得幸福的角度来说,平均每人所需的金钱数额并不夸张,而且美国大部分要求本科学历的工作都能轻松帮助人们达到这个标准。钱越多,好处当然也就越多。但没有那么多钱,你也不一定会感到痛苦。
这一切都说明,假如对财富、地位和无关紧要的玩意儿的追求阻碍我们从事有意义、有满足感的工作,我们就是蠢蛋。假如你有雄心勃勃的物质追求,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失去了与重要的人和事物建立联系的能力,那你很有可能已经铸下大错。
放松
“劳里说拉维奥利太忙了,没时间跟我玩。”
3岁的纽约客奥利维娅谈到她的假想玩伴查理·拉维奥利和查理的个人助手劳里时说,拉维奥利常常因为太忙而没有时间玩耍
几年前我读过一篇关于一位墨西哥商人的访谈。那位商人举家在美国生活了十年,最终回到墨西哥梅里达市定居,据说那是一个非常可爱怡人的城市。商人表示,两个国家各有优劣,但他个人还是更喜欢墨西哥。当记者请他为北边的邻居提供一些建议时,他说:“放轻松!”
当然,墨西哥式的闲散并不适合所有人。首先,这种闲散无益于工作效率。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的个性、文化背景和品位都会产生合理影响。但就算是那些更喜欢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人也可以尝试给自己一些喘息的空间,留点儿时间放慢脚步,反思人生,充电休息。至少,他们需要给自己时间来注意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
表面上看来,放轻松似乎与我们之前讲到的建立联系这件事互相矛盾。事实上,它可能确实有一些影响,因为与有价值的事物建立联系的方式之一就是参与有挑战性、有意义的工作。有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没有时间放松。很多情况下,这种妥协是值得的,尤其是当工作特别有意义、特别值得去做的时候。但这也不能改变人们必须为此做出牺牲的事实,毕竟没有人生来就一直设定在“运行”档上。
对于那些一路狂奔的人来说,可能很难相信其实只要做很少的事情就可以避免无聊。假如当代狩猎采集者的社群提供的信息值得参考的话,那么我们的狩猎采集者祖先很有可能一周工作时间不到20个小时。(而且打猎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恶劣的苦差事。)纵观人类历史,大部分时间人们的日常生活主要就是四处闲逛,无所事事。你可能会觉得这种生活非常无聊,而且我要再强调一次,喜欢快节奏的生活没有什么问题。至于无不无聊,我向两个非常信任的朋友请教过这个问题,他们都与维系着传统生活方式的猎人部落一起生活过很长时间。两人都表示,没有任何证据说明部落里的人生活很无聊。其中一人对我的问题表示惊讶,并告诉我在他结识的土著人民中间,“无聊是一个完全、彻底不存在的概念”。
说不定任何人都能学会享受慢节奏生活。由于习惯了每日忙碌,我发现自己很难在度假时坐下休息、放松一下或者享受地读本书,我的大脑依然在高速运转。不过,有一次我曾在放松的环境里待了很长时间,终于学会了开开心心、无所事事地度日。我需要好几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达到那种状态,不过一旦进入状态,我感到非常快乐,而且一点也不无聊。例如,我甚至可以调侃那些无法坐下来放松的人,并从中得到简单的快乐。
而且,不放松也会影响我们与重要事物建立联系。当我们什么也不做的时候,通常并非独自一人,而是跟别人一起,一般我们把这种活动叫作朋友聚会。(当然,闲散状态能带来的满足感是有限的,假如你不多少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人生很快会失去方向和意义。)我们根本不需要努力创造跟爱人相处的“高质量时光”,只要两人在一起,不用事先规划,顺其自然、不急不忙地随便做点什么就好。
适当放松还有一个原因,同时也是很大的好处,就是你终于有时间摆脱焦躁和压力给你带来的狭窄视野,去关注和接受周围的人和事物,你也更能欣赏周围的风景。就像我之前指出的,如果一个人放松休息的时间不够,其实就等于在某种程度上压缩了自己的人生。
一名从事临终关怀行业的英国护士一直在记录病人死前所表达的遗憾。排名靠前的其中一条是:“真希望我没有那么努力工作。”这位护士写道:
我护理过的每一位男病人都提到这一点。他们错过了自己孩子的少年时光,错过了伴侣的陪伴。也有一些女性提出这种遗憾,但多半是老一辈的人,因为大部分女性并不是家庭中负责养家糊口的那个人。所有男病人都深深懊悔自己在日复一日的单调工作上耗费了太多时间。
最近,有些人在争论人们是否真的会在人生中犯下很多大错。至少在上文提到的这些男性病人当中,我们发现,他们百分之百在处理人生中一些最重要的问题时失败了。
放慢脚步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另一种方式是避免大惊小怪、过分操心。想当一个自强自立的人,其实需要我们具备一切最好的品质。我们不应当一直被负面思绪所困扰,由着自己的愤怒和焦虑恣意滋长。我们大可以耸耸肩,或是置之一笑,主动把它们看作生命旅程的一部分。毕竟人生中总有艰难险阻。
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