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国际移民 [15]

By Root 784 0
要是指某些非常规移民的来源国,在这些国家非常规移民不无裨益,既能缓解失业压力又能提供汇款和海外投资的来源。即便是在目的地国,从经济方面看,人们也会认为非常规移民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随着管制的放宽、自由化的提高以及灵活性的加强,对不同形式的、条件无保证的无技术和半技术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加大。非常规移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而且通常愿意做那些常规移民和本国国民所不愿意干的工作。

第三个原因是,旨在减少非常规移民的政策有时不会奏效甚或还会带来不良后果。尽管其间纠葛难有明证,许多学界专家认为欧洲加大对寻求庇护者的限制力度,后果之一就是助长了移民偷渡。简言之,问题的关键是人们想要继续进入欧洲——有些是为了免遭迫害,有些是为了寻求工作。如果他们无法通过申请庇护合法地完成心愿,他们就会通过蛇头非法地达到目的。

长期看来,诸如边境隔离墙、生物测试还有签证都不可能减少非常规移民。也许,这些手段要真正奏效还需与其他一些能够治本的积极主动的措施相配合,包括实现发展目标以加强安全并提高来源国的生活水平,以及提供更多的合法移民机会等。同时,期望各国会完全解除控制、开放边境是不现实的,有时倒真是有这样的倡议。大多数评论家现在都认为非常规移民在可预见的将来仍会继续存在。


内部的流离失所

第六章最引人注目的信息,同时也的确是当代国际移民活动中值得大书一笔的,就是全球难民和寻求庇护者的数量已经明显减少。难民人数达到二十五年来的最低水平,欧洲的庇护申请也只是十五年前的一半。

这正是国际社会时下对国内流离失所者予以更大关注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与难民不同,他们的数量已经迅速增长。据估计全球因战乱而无处安身的流离失所者多达两千四百万。还有比这多好几百万的人因为环境因素而被迫迁移——2004年年底对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打击尤甚的亚洲海啸,2005年8月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化作一片废墟的卡特里娜飓风,2005年10月巴基斯坦北部的地震(其间好几百万的人背井离乡),还有数百万人因为诸如建设大坝和新城市之类的开发项目而背井离乡。

此外,近年来国际社会显示了干预国内或他国主权事务的意愿——不仅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也促成一些改变。政治科学家们认为,与此同时,主权的概念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主权不仅意味着权利同时也意味着保护国民的责任。如果某个国家保护乏力,它就应该向国际社会寻求帮助。

由于这些原因,国际难民体系开始将国内流离失所者纳入其中,尽管给予的关注还很有限。一方面这意味着一个新公约的产生和联合国一个新部门的创立。另一方面,联合国已经出台了《关于国内流离失所问题的指导原则》。尽管这些原则同公约一样不具法律效力,但仍被广泛认为是国家法律和政策制定的准绳。另外,许多联合国机构,包括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正在正式地扩展自己的活动以便承担一些处理国内流离失所者问题的责任。

争议也并非就没有。有人认为需要有更正式、更具约束力的应对方案——为什么针对九百万的难民有一个庞大的联合国机构,而两千四百万国内流离失所者却没人管?也有人反对说,国内流离失所者都是各自国家的公民,在他们的国家也有许多没有进行过内部移民的穷人,他们的需求不应凌驾于那些穷人之上。第六章解释过,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已经面临预算危机,而且批评家们会说该机构尚不能始终有效地完成自己在难民方面的使命,怎么能指望它再去保护并援助上千万的国内流离失所者?不管决议如何,在联合国以及其他一些人道主义机构的议程上国内流离失所者正在迅速受到关注,在未来数年里这一问题将非常突出。


尊重移民

第七章介绍了围绕移民对侨居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影响的主要讨论。随着移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多样性的进一步增加,毫无疑问,各个社会将会继续积极应对融合的挑战,同时也会根据新的全球经济现实、新的安全原则和基本的人口变化做出调整。设在华盛顿特区的颇具影响的移民政策研究所组织了一项调查,调查中移民问题专家讨论了2005年十大移民问题,其中位居榜首的是穆斯林融入欧洲社会方面的挑战。尽管与2005年的许多特殊事件明显相呼应(伦敦地铁爆炸案,荷兰谋杀电影制片人提奥·凡·高的第二代摩洛哥人被判终身监禁,巴黎及法国主要城市弱势移民社区长达两周的骚乱),但这还是说明了融合问题已经上升到了政治议程的榜首。

然而,不少评论家担心,移民的权利可能会被归并到更为广泛的国家和国际经济、政治,尤其是安全等忧虑中去。维护移民权利在可预见的将来会成为移民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第七章提供了移民广泛成功的范例(侨民企业家、高技术人员及跨国移民),该章同时也提醒,有些移民团体会面临失业或者做地位低下的工作,居住条件也很差。大量证据证明,移民会面临某些不利因素。他们经常毫无法律权利可言或者即便有也非常有限,在刑事审判体系中也遭受歧视。他们接受教育和医疗的机会也很有限。他们通常不能享有公民的参与权。他们还会遭受骚扰、种族和宗教仇视,以及暴力。

女性则面临某些特殊的挑战。当然,有些人会很成功,而且移民的确能够使女性获得权力。但是因结婚而移民的女性、做家政劳工的女性,或者从事娱乐业和性行业的女性特别容易遭受剥削和社会孤立。贩卖人口的具体问题已经解释过了。女性移民在许多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上都遭受歧视。如果她们怀孕就会被解雇甚至驱逐出境,如果染上艾滋病就会蒙受耻辱。尤其是在贫困和边缘化的社区,她们还面对着遭受家庭暴力的危险。此外,比起男人,她们待在家里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对她们来说,要掌握融入新社会所必需的语言技能和建立社会网络就更加困难了。

儿童也需要特别的关注。离开了熟悉的生活方式,置身于一个语言和文化都很不相同的社会,比起成年人他们遭受的创伤更加严重。移民在家庭中可能导致不同性别以及不同辈分之间关系紧张,这进而又会非常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幸福。最糟糕的是,这种关系紧张还会导致暴力和虐待,尤其是针对女孩和年轻女性。移民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有孤立感,他们很难确定自己的身份,也很难忠于国家,这在他们遭受歧视和排外时尤其明显。


结语

本书的整体目标始终是为了给更加理智地讨论国际移民问题定下基调。这种讨论所考虑的应该是事实而不应依赖于夸大其词的媒体报道。这需要将地区问题纳入全球语境中去看待。这种讨论应该考虑人口迁移的整体情况,而不是把目光放在一两个群体上,更不应该把他们妖魔化。在使用“移民”这个词时,应当明确、一致、毫无偏见。这种讨论应该清楚统计数据的局限。相关各方都应不偏不倚地看待移民方方面面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注释

[1]德语,指被迫迁移的人。——编注

[2]一般指来自黑海海岸的希腊人。——编注

[3]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所灭。此时被毁的应是第一圣殿,而非第二圣殿。原文似有误。——编注

[4]中学和大学之间学业间断的一年。——译注

[5]美国的县为州以下的行政区。——编注

[6]印度及其周边地区盛产的一种红茶。——编注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