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全球经济史 [9]

By Root 1394 0
织业也开始繁荣。到1913年,这里每年加工的原棉数量达到36万吨,超过法国,但少于德国。不过,这些工业成就对于印度国家经济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1911年,黄麻纤维生产和棉纺织业雇用的劳动力只有50万人,还不到总劳动力的1%。印度经济依然是农业经济。

工业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改变由比较优势主导的经济模式。民族主义的观点认为,印度应当采取标准发展政策,正是这些政策帮助西欧和美国赶超了英国,其中具体包括:建立外部关税,创办投资银行,理顺内部关系和推行教育普及。

殖民统治最引人关注的一点就是,上述政策的执行程度非常低。在19世纪,只有1%的印度人接受过学校教育,具备读写能力的成年人只占6%。关税很低,并且目的只是为了获取税收。没有银行政策来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

印度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体现了该国政策的局限性。它在旁遮普等地兴建水利设施,以增加农业出口。1857年起义之后,它又修建铁路,以便在全国范围内运送军队,同时将内陆的农业地区与沿海地区连成一体,以便出口初级产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印度铁路总里程达到6.1万公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路网之一。铁路确实创造了全国性市场,因为货物可以以低廉的成本运到印度各地。

然而,印度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错失了一个机会。铁路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多种现代原料,比如铁轨和机车。大多数国家在修建铁路时,都会借此机会来发展这些产业(有些国家甚至从无到有,创立新的产业),它们采取的办法就是通过关税和政府采购,把订单交到当地企业手中。但印度殖民政府却想办法把订单交给了英国企业。英国对印度的工程材料出口大幅增加。但印度并没有得到附加利益,到了20世纪,印度才最终建立起钢铁业和工程制造业。

直到今天,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大多数人依然从事农业生产。其他贫困国家的情况同样如此。不过,一些国家在19世纪时陷于贫困,如今却大有起色,它们采取的办法不仅有标准化发展策略,还有大推进式的发展模式,我们随后将讨论这些变化。

第六章 美洲

美洲融入世界经济对于新旧两个世界都有着重要意义。美洲土著人数锐减,土著文明被欧洲文明所取代。北欧由此走向工业化,而南北美洲恰好为世界范围内的南贫北富格局提供了佐证。

南北美洲的不同发展轨迹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其根源在于地理和人口差异。南美洲住着绝大多数土著人,并且有着最多的财富。同时,它离欧洲也最远。这些差异最终导致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收入差距。

地理是关键因素,因为它影响到不同地区与欧洲进行贸易的能力。对于经济增长而言,贸易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一方面,廉价的英国产品抑制了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当地农产品出口对于殖民进程和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这些进步可能成为后续工业化的跳板。在这方面,北美洲更受青睐。首先,它离欧洲更近,而欧洲是殖民地出口产品的主要市场。在航运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北美地区相比南美地区可以生产和出口更多种类的产品。美洲内陆地区的地理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北美地区的优势。北美洲东部沿海地区面积广大,土壤肥沃,足以支撑一定规模的经济发展,圣劳伦斯河、莫霍克—哈德孙河和密西西比河连通内陆地区。拉丁美洲的情况正好相反。大多数经济活动发生在墨西哥的内陆地区和安第斯山脉附近。河流并没有连通内陆与海岸,因此出口成本很高。

人口因素同样重要。美国、加拿大和南美洲大部分地区气候宜人,对于欧洲人来说几乎没有疾病威胁,因此他们在这些地区很快就开始繁衍生息。与之相比,热带疾病导致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和亚马逊河流域大量死亡,从而抑制了欧洲人口在当地的增长势头。

土著人在美洲大陆上的分布并不均匀。大多数土著人居住在墨西哥(2,100万人)和安第斯山脉(1,200万人)。住在美国境内的土著人只有约500万人,在美国建国初期十三个殖民地的范围内只有25万人。人口差异体现出地理因素的影响。墨西哥和秘鲁是当地主要食物的天然发源地,这些食物包括:玉米、豆类、西葫芦、西红柿和藜麦。后来土著人就在原来的地方开始人工培育这些植物,因此它们已经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此外,当地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更早培育这些植物。比如,早在4,700年前,他们就已经开始人工培育玉米和豆类。因此,在科尔特斯于1519年到达这里之前,墨西哥人有长达4,200年的充足时间来繁衍生息。当然,玉米、豆类和西葫芦具有很强的散播能力,但它们的遗传和种植必须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这减缓了它们的散播速度。举个例子:如果把玉米从热带移植到温度更低的环境中,玉米的生长期必须从通常的120天至150天减少到大约100天。直到公元1000年左右,人们才最终实现了玉米的移植。在此之前,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东部地区,玉米的种植范围都很小,因此在欧洲人抵达之前,土著人在北美洲东部地区繁衍生息的时间并不长。

对于土著人来说,欧洲人的到来是一场浩劫。据保守估计,1500年土著人口大约为5,700万。到了1750年,这个数字锐减到大约500万。绝大多数人死于欧洲人携带到美洲的各种疾病,如天花、麻疹、流感和伤寒,土著人对于这些疾病没有任何抵抗力。剩下的人死于战争、奴役和虐待。

虽然土著人出现了人口锐减的情况,但南北美洲受到的影响不尽相同。在墨西哥,土著人口减少幅度超过90%。17世纪20年代,当地人口达到历史最低点,为75万人。但这一数字依旧是欧洲人到来前夕美国东部地区总人口的三倍。在安第斯山脉,1718年至1720年爆发的一场流行病让土著人口减少到不足60万人。17世纪中期之后,墨西哥人口出现反弹,1800年达到350万人,安第斯山脉的土著人口达到200万人。虽然西班牙人在过去的三个世纪里不断移民,但土著人依旧占到这些地区总人口的3/5,并且混血儿占到1/5。剩下的1/5人口是相对富裕的白人,他们是殖民地的统治者。对于这些地区的长期发展而言,这样的种族结构和经济结构具有负面影响。

北美地区的情况截然不同,因为这里的土著人口并不多。1500年,25万人居住在东海岸。到了1890年美国第一次对土著人进行人口普查时,他们只剩下14,697人。人口减少主要发生在17世纪,而且是在欧洲人开始殖民之前。在“五月花号”于1620年抵达马萨诸塞之前,一场流行病侵袭了这一地区,从1617年一直持续到1619年。“五月花号”上的乘客将这视为上帝的护佑:“就这样,上帝从一开始就保佑着我们……他清除了大量土著人……就在我们到达那里的前不久,为我们腾出了空间。”随后,持续了五十年的战争消灭了剩余的土著人。土著人的高死亡率和殖民者的低死亡率意味着,美国殖民地很快就成了英格兰的翻版。不过,美国南部的殖民地走了另一条发展道路,欧洲人从非洲掠夺奴隶,到那里从事苦力劳动。但土著人虽然在当地存活下来,却并没有像在格兰德河以南地区那样阻碍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北美洲的殖民地经济

开拓殖民地是美国殖民时期历史的主题。一些殖民者,尤其是那些来自新英格兰地区的人不想再屈服于另一种信条,他们渴望在新大陆实现宗教自治。不过,驱使大多数殖民者来到这里的原因还是经济收益,就连清教徒也希望马萨诸塞的生活水平能够赶上英格兰。

在英属北美地区,殖民与出口紧密相关。加拿大经济学家哈罗德·英尼斯提出了“物产理论”,着重强调这种关系。根据这一理论,加拿大这样的地区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出口到欧洲的产品,如鳕鱼、毛皮和木材。出售这些产品的所得被用于购买欧洲的制造品,如布料、工具、陶器、图书等。这些产品都是从英国进口,而不是在殖民地自行生产的,因为英国的产业规模足够大,实现了规模经济,这意味着相比殖民地的小企业,英国公司的生产效率更高。“农民认为,用牛和谷物去换取布料,比自己生产布料更加有利。”英国的航海法案将荷兰人和法国人摈除在外,不让他们参与殖民地贸易。

殖民地的物产经济有三个特点。首先,物产在殖民地的售价低于在欧洲的售价,并且差额等于运输成本。两个市场的价格同步波动,因为贸易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其次,出口占到殖民地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剩余的收入来自服务业。最后,殖民者得到的收益超过在欧洲的收益,差额足以支付移居殖民地的成本和抗击移居的风险。

宾夕法尼亚殖民地体现了这三个特点。它建立于1681年,以种植小麦为主,小麦是当地的主要物产。宾夕法尼亚将小麦出口到西印度群岛、伊比利亚半岛和英伦诸岛,为此它必须与爱尔兰和英格兰的农产品展开竞争。结果,费城和伦敦的售价同步波动。从图14中可以明显看出这种同步性。七年战争时期(1756年—1763年)和美国独立战争时期(1776年—1783年)属于例外情况,因为在这两段时期内,贸易遭到破坏,价格关联也不复存在。除了小麦和面粉,宾夕法尼亚殖民地还出口木材、船只、铁和钾碱,从海上商贸活动中获取外汇。对于殖民地经济而言,出口非常重要,1770年出口量占到总产量的约30%。出口所得用于购买英国生产的消费品。

图14 小麦价格

随着经济增长,宾夕法尼亚殖民地吸引了更多的欧洲人。18世纪,费城的真实工资与英国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但费城的工资水平更高一些,因为要给殖民者一定的补偿,以吸引他们移居到遥远的未开发地区(参见图15)。英格兰和北美殖民地都很繁荣,工资水平相当于最低生活开支的4倍至5倍。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佛罗伦萨,到18世纪末期,当地工资已经跌至最低生活开支的水平。

如图15所示,新英格兰的经济表现不那么尽如人意。18世纪早期,马萨诸塞地区的工资水平与伦敦的持平,但低于宾夕法尼亚地区的。虽然人们在回顾美国历史的时候,总是把马萨诸塞视作殖民地的代表,但实际上那里的经济发展并不稳定,因为缺乏一种农业物产。当地的出口产品主要是鱼类、牲畜、鲸鱼油脂以及包括船只在内的木制品。新英格兰地区的居民建立起庞大的海运业,从中获得巨额外汇。这惹恼了英国商人,因为殖民地与本国展开了竞争。这些商业活动没能迅速扩展,因此新格兰地区劳动力需求的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结果就是,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