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全球经济史 [13]
在20世纪之前,墨西哥教育的扩张幅度无法与美国的相比。革命促成了更多的学校教育,但在1946年,超过一半的成年人依然不具备读写能力。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各个层次的教育都进步显著。但对墨西哥来说,这样的进步迟到了两个世纪。
为什么美国和墨西哥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殖民时期的美国对于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需求大于墨西哥,因为北美殖民地施行物产经济,殖民者期望能通过大量出售当地物产来换取英国的消费品,从而将生活质量保持在欧洲水准。墨西哥的情况正好相反。白人精英阶层控制了整个国家,推行大众教育对他们的利益没有好处。由此,墨西哥的普通民众得不到必要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很严重,在安第斯山脉地区和以黑奴作为主要劳动力的殖民地(比如加勒比海地区和巴西),政府同样代表着少数精英的利益。结果就是,整个拉丁美洲的教育程度很低。
不妨拿美国来做个比较,因为在殖民时期,美国最富庶的地区同样以黑奴作为主要劳动力。为什么美国得以避免了牙买加或巴西的困境?在废除奴隶制、重建家园之后,美国南方各州同样存在高度不平等现象,政府官员出身精英阶层,对于教育黑人群体毫无兴趣。黑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很少,质量也不高,这一情况直到20世纪60年代,种族隔离制度终结之后才有所改观。南部地区是美国最贫困的区域,教育落后是主要原因之一。美国与拉丁美洲的主要区别在于被正常的社会生活排斥在外的人口的比例。黑人占到美国总人口的1/7,而土著人和黑人占拉丁美洲总人口的2/3。如果美国以对待黑人的态度来对待70%的大众,结果就不仅仅是更大范围内的不公平现象了。这样做将导致整个国家的发展遭遇挫折,因为如果教育程度低下,美国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国。
第七章 非洲
非洲的贫困由来已久。早在1500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就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区域,现在依然如此——虽然期间当地的人均收入有所提高。本章将会分析,究竟是哪些结构性因素和偶然事件让非洲一直陷于贫困之中。
候选“短名单”很长。西方社会的某些人依然存有殖民观念,在他们看来,非洲之所以贫困,是因为非洲人懒惰或智力低下,但这其实只是他们的想象。有些解释更为复杂,其中一种认为,非洲人受到传统观念或非商业价值观的束缚。但上述说法都经不起历史检验。
关于非洲贫困原因的制度性解释也颇为盛行。非洲的奴隶贸易很普遍,而且如今非洲最贫困的国家就是历史上输出黑奴最多的那些国家。然而按照现今的生活水平来看,即便是那些极力抵制奴隶贸易的国家也极度贫困,因此这并不是原因所在。殖民主义是另一种流行的解释,因为在许多地方,殖民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将财富从非洲人那里转移到欧洲人手中。虽然说,非洲在殖民统治时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但欧洲人组建的政府并没有开启现代经济增长。在相信依附理论的人看来,非洲落后的原因在于全球化程度过高,因为他们认为非洲一心出口初级产品,这一做法从长远来看对非洲不利。此外,近来许多评论者强调,非洲政府腐败成风,对经济横加干涉,并且采取独裁手段,这些才是造成贫困的主因。如果落后的国家改由西方人组建的政府加以管理,非洲经济将会腾飞——不过,前提当然是这些外国人在二次管理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要想明白为什么非洲现在处于贫困状态,我们必须先了解,为什么在1500年时非洲就已陷入贫困。答案涉及地理、人口以及农业的起源。1500年,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决定了非洲大陆怎样应对全球化和帝国主义的入侵,而那些措施导致了此后的长期贫困。
非洲与发展差距之争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在1500年时很穷,因为那里并没有先进的农业文明。当时世界上具备先进农业文明的地区只有几个:西欧、中东、波斯、印度的部分地区、中国和日本。这些地区有可能迎来工业革命。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不可能出现工业革命。这就是为什么在谈到发展差距的时候,非洲总是被排除在外。
农业文明拥有许多非洲缺乏的优势,比如高产量的农业、多样化的制造业以及现代经济增长所必需的制度与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土地的私有产权和没有土地的劳动者,还包括用于管理财产和商业活动的文化因素,比如书写能力、土地测量、几何学、算术、标准化的度量衡、硬币以及一整套司法体系。这样的体系建立在书面文档之上,并且需要能够处理此类文档的官员。要想发展贸易,要想促进知识、数学和科学的发展,要想促成现代科技的发明与扩散,这些文化因素必不可少。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不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东南亚的大部分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欧亚大陆的北端、波利尼西亚以及美洲人口较少的地区同样如此。
非洲的历史发展轨迹受到早期农业以及农业与人口关系的影响。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非洲人从中东地区引入牛羊,开始在撒哈拉地区放牧(当时这一地区比现在湿润)。与此同时,他们开始在尼罗河流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种植小麦和大麦。后来,埃塞俄比亚人开始种植画眉草、龙爪稷、芝麻、芥、象腿蕉和咖啡,丰富了当地作物的品种。混合畜牧业也开始发展,当地人用去势后的公牛来拉犁耕种,用牛羊粪便来施肥。此外,他们还投资修建梯田和灌溉设施。埃塞俄比亚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唯一产生先进农业文明的区域。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非洲人开始在乍得湖附近种植小米和高粱。当地农民也养绵羊,但他们并不像埃塞俄比亚人那样进行混合耕种。即使现在,当地人依然轮流种植高粱和小米,并且使用锄头耕种,而不是用去势后的公牛来犁田。最后,山药和棕榈油构成了雨林地区的农业基础。尼日利亚最先种植山药,现在当地的产量很高。雨林地区没有畜牧业,因为雨林盛产的舌蝇会传播昏睡病,造成当地的马、牛和羊大量死亡。
当新的机会出现时,西非地区的农耕体系及时做出了反应。从1世纪到8世纪,当地从亚洲引入新的作物,包括香蕉、大蕉、亚洲山药、芋头和豆类。16世纪,当地从美洲引入了玉米、木薯、落花生和烟草,作物品种再次大幅增加。这些新品种迅速成为当地的“传统”作物,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不能以“不变的传统”来解释非洲的贫困。
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在非洲作物的培育使得永久性的村落形成,同时生育率也随之提高。埃塞俄比亚高原不存在热带疾病,因此当地人口迅速增长。随着土地变得稀缺,国家和贵族阶层通过出租土地或收税来获取资金。原本属于集体所有的资产变为私有。与此同时,人们不再拥有随处耕种的权利,因此出现了没有土地的劳动者。公元前8世纪,位于埃塞俄比亚北部和厄立特里亚地区的迪姆特王国建立起来。当地农业以犁耕和灌溉为基础,人们对铁器有所了解,并且形成了书面语言。在迪姆特王国之后出现的阿克苏姆王国面积更大。
由于热带疾病导致了高死亡率,西非地区的人口增长受到限制。就在种植山药的农民着手清除雨林的时候,最致命的一种疟疾以及传播这种疾病的蚊子(恶性疟原虫和冈比亚疟蚊)开始出现。这些清理出来的空地很可能助长了疾病的传播。其他热带疾病(如昏睡病)也起到了作用。
西非依然是一片拥有广袤土地的农耕区,在那样的环境下,轮耕是恰当的。雅科人就是这样做的。他们住在尼日利亚东部的雨林中,以种植山药为生。20世纪30年代,乌莫尔地区的雅科人村庄拥有40平方英里可用于耕作的土地,但每年实际种植的土地只有大约3平方英里。收获之后,雅科人在接下来的六年时间内任由这片土地重新变成荒野,同时清理出新的土地来耕作。在允许土地休养生息的情况下,40平方英里的土地中只有21平方英里被用于耕作。剩余的土地留给孩子或任何需要土地的人使用。因此,村庄里不存在没有土地的劳动者,也没有购买或租借土地的需求,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清理出新的空地。
种植山药以及从棕榈树中提取棕榈油和棕榈酒的工作量并不大,但提供了足够多的食物。表5中的甲组显示了乌莫尔地区典型的雅科人家庭所生产的食物。这个家庭包括一个男人、他的两个妻子和四五个孩子。他们每年种植1.4公顷的山药和一些芋头,中间夹杂种植了豇豆、南瓜、秋葵和其他植物。他们的饮食以素食为主——只有少量打猎得来的肉,还有一部分买来的肉(加入山药作为调味品)。此外,这个家庭每天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棕榈油和半加仑的棕榈酒。他们摄入的能量换算下来,相当于每个成年男性每天摄入1,941卡路里。这些人处于最低生活水平。家庭里的三个成人每年总共要花费400个工作日,用于耕种菜地和加工棕榈产品。在欧洲人到来之前,非洲人的消费模式很可能都差不多。
表5 雅科人的收入,20世纪30年代
非洲人口稀少,运输成本高昂,这些因素导致当地很难出现足以满足大规模市场需求的专业化的制造商。早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西非地区就出现了铸铁业,但总产量很低。大草原地区的人们种植棉花,并且使用手工织布机来织布。棉纺织业的中心在卡诺附近,但是棉纺织业和铸铁业一样,产量很低。大多数人并不是从制造商那里购买产品,而是自行制造简陋的器具,并且用树皮当衣服。因此,当地的消费品种类有限。人们种植的食物只用于满足自身需求,因为即使有多余的产品,也没什么可买。耕种只占全年时间的一部分,剩余时间他们就享受闲暇。
这一生产体系带来两种政治风格。第一种称为团队或部落,这是由某个地区的耕种者所组成的联盟。它可以组织土地分配,并且解决因土地使用而产生的纠纷。部落中的男性组成了民兵队伍,保护自己的领土不受其他群体侵犯。这些部落的领袖是“酋长”,他们借助信仰来维持自身的地位。这种政治体系相对而言较为平等。
轮耕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耕种者享有大量的休闲时间,这最终导致了等级制的社会组织出现。如果劳动者被迫工作更长时间,他们将生产出更多食物,超过最低生活水平,而那部分剩余产品足以让某些人或(在政治层面上)一支武装力量完全脱离生产。在摆脱生产和享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