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佛学概论 [13]

By Root 1164 0


早期接触

尽管佛教传播遍及亚洲,可是西方对其存在几乎一无所知,直到近代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变。阿育王派去西方的早期佛教使团并无太大收获,史册也很少记载西方访客曾经到过古代印度。

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4世纪远征亚洲直达印度河,到了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内。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横跨印度河,旋即折返西行,不久即在公元前323年死于巴比伦。亚历山大庞大帝国的东部继承者塞琉古与印度境内的孔雀王朝(公元前321——前184)面临纷争。公元前303年,双方最终订立和约,希腊派出使臣出访月护王朝廷,月护王就是阿育王的祖父,见面地点是在孔雀王朝的首都波吒利弗(今名巴特那)。由这些最初接触开始,希腊人口中有关“裸体苦行僧”的印度圣人的传说开始在希腊地域流传。但是有关印度宗教的详尽知识仍付阙如,而且传说大抵是奇迹,例如把脑袋放在腋下行走之类。总而言之,可以说古典世界对于佛教一无所知。

13世纪马可·波罗横穿中亚抵达中国。这次旅行使他开始了与大乘佛教的接触。他是这样来写佛陀的:“不过可以肯定,他若是接受洗礼成为一个基督徒,准能跟我们的主耶稣一样,成为一个大圣人。”差不多与此同时,一个传说故事《巴拉姆和约瑟法》成为了中世纪最流行的话本之一,尽管中世纪读者未必知道,这个传说故事是根据此前一千年的佛陀生平事迹编写出来的。“约瑟法”其实就是“菩提萨埵”的讹音。

直到1498年葡萄牙人发现去印度的海上航道时,东西方持续沟通的可能性才真正出现。但亚洲诸多富庶帝国的子民对欧洲人兴趣甚少,因为他们来自遥远而且人烟稀少的陌生大陆。在他们看来,最初来亚洲的欧洲访客更想要发现一个黄金宝藏,或者让人们改宗信仰基督教,而不是研习异教。尽管16世纪以来,在中国或日本和佛教相遇过的耶稣会修士对此感到好奇,但一直要到19世纪中叶对佛教的兴趣才真正产生,有关佛教教义的详尽介绍才刚刚面世。

佛教知识的传播有三条主要渠道:西方学者的辛勤介绍;哲学家、知识分子、作家以及艺术家的著作;还有就是亚洲移民,他们带着各派教义前往美洲和欧洲。

学术性研究

随着欧洲殖民官吏——他们当中不少人是业余学者——陆续被派驻亚洲各地,对佛教的学术兴趣在殖民时期得到长足发展。最早得到研究的早期佛典是大乘佛教的梵文手稿,由英国人B.H.霍奇森在尼泊尔搜集得来。另外一位英国公务员研习上座部佛教也卓有建树,他就是T.W.里斯·戴维(1843-1922)。他在斯里兰卡居住时对佛教产生兴趣,并于1881年创立了巴利文经卷学会。这个学会至今尤存,成为出版经卷文字和译述巴利文佛教文献的中心。

来自多国的专业学者在向西方译介佛教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845年,法国人欧仁·比尔努夫出版了著作《印度佛教史引论》,之后七年又译出《妙法莲华经》。海尔曼·奥登伯格1881年出版的《佛陀其人、其学说及其教团》一书令德国人对佛教兴趣大增。将近19世纪末,美国人亨利·柯拉克·沃伦出版了《佛学译文集》(1896),这是由巴利文正典译出的经文选集,时至今日仍然广受关注。差不多与此同时,首届世界宗教大会于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旨在让世界上不同信仰的代表人物共聚一堂,探索彼此的共同基础。其中佛教的代表人物包括斯里兰卡的达摩波罗上座(1864-1933),他的演说和公众会议令人印象深刻。在下一个十年里,他又两次到访美国并且创建了总部设在加尔各答的第一个佛教国际组织大菩提会的美国分会。这是在西方建立的第一个佛教组织。世纪之交后不久,对佛教的关注从南传部派扩大到利用中国的文献对大乘佛教做研究。伟大的比利时学者路易斯·德·拉瓦利·布桑和(稍后的)艾蒂安·拉莫特在这个领域里作出了巨大贡献。还必须提及的是日本僧人铃木大拙(1870-1966),他的演讲和深具影响的著作极大地推动了西方对佛教禅宗的理解认识。

哲学、文化和艺术

佛教进入西方的第二条途径是经过哲学、文化和艺术。德国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1788-1860)是第一位对佛教产生兴趣的主要西方思想家。由于缺少可靠资料,叔本华对佛教只有一知半解,认为佛教印证了自己多少有点悲观的哲学理论。在他看来,所有世界宗教中,佛教最为理性,发展得也最合乎道德。他接二连三在著作中提及佛教,引起了19世纪后半叶西方知识分子对佛教的关注。

1879年在英格兰,埃德温·阿诺得爵士(1832-1904)出版了著名诗作《亚洲之光》。它以曲折动人的风格描述了佛陀的生平事迹和教诫,在维多利亚时期大西洋两岸的中产阶级人士当中广为流传。阿诺得是位基督徒,但他在耶稣和佛陀各自的教诫中看到了许多共同之处。1885年,他走访了位于菩提伽耶的佛陀证悟之地,并且筹募资金重修了当时已经颓败的佛教遗址。与此同时,维多利亚朝野人士对超自然事物的兴趣达到了顶峰,1875年,亨利·奥尔科特上校(1832-1907)和勃拉瓦茨基夫人(1831-1891)创建了通神学会,其宗旨是揭示出据信隐藏在一切宗教学说核心部分的密传奥义。东方宗教受到主要关注,佛教成为了沙龙聚会上研究和讨论的热门话题。

德国小说家赫尔曼·黑塞经常在写作中援引佛学主题,尤其是在1922年出版的小说《悉达多》之中,这部小说后来被译作多种语言。战后则有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达摩流浪者》和《在路上》在“垮掉”的一代中风靡一时,并为后几十年里的反文化运动提供了灵感。倡导折中主义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艾伦·沃茨写了一系列有关禅宗的书,也很受读者欢迎。但任何单本著作都不如罗伯特·M.佩尔西格的《禅和摩托车保养艺术》(1974)来得有名——尽管它更关注的是西方哲学而不是禅。这本书使得这个佛教派别,起码是它的名称在西方广为人知。电影界在将这个观念融入西方文化时也起了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根据黑塞的小说《悉达多》拍成的电影在大学校园广受欢迎。

佛教徒的迁徙

佛教学说传入西方的第三条途径就是移民迁徙。这一现象在不同方面影响了欧美。大多数佛教徒迁徙的目的地都是美国,早在19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有中国劳工来这里修筑铁路或者淘金。早在1898年,在夏威夷正式成为美国的属地之前,就有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移民在此地定居。近几十年来,大批来自印度支那的移民随着越战结束而拥入,来自东南亚的差不多五十多万佛教徒从此定居美国。在移民社区中兴建寺庙成为一种风气,移民借此来维护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而并非为了传教。一两代之后,一种和主流社会交往的模式发展出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以“佛教徒”的身份相聚一堂,而不再只是某个独特族群的成员。

尽管英国也吸收了大量亚洲移民,但他们大都来自印度次大陆,多为印度教徒或者穆斯林。在英国,来自印度支那的难民大约有一万九千人,在德国两万两千人,在法国则有九万七千人。欧洲的佛教徒大都是改宗佛教的高加索人而并非保留自己原先信仰的移民。要说出准确数字固然困难,但在英国,差不多有一百来个藏传佛教中心、九十来个上座部佛教中心、大约四十个禅宗中心,再加上一百来个其他各种各样的组织、团体(包括西方佛教界之友等等)。欧美地区的改宗佛教者绝大多数来自中产阶级。

佛教的主要部派现在都已经在西方立足,但要统计出增长数据仍然很困难,有关资料提供的数字也千差万别。查尔斯·普雷比施在他的开创性研究《美国的佛教》一书中估算过,1979年全美的佛教徒约以十万计。过了不到十年,在1987年召开了全美佛教徒大会,同年创立了一个由四十五个附属团体共同筹建的组织实体,估计人数在三百万到五百万之间。虽然没有做过全美范围的佛教徒及其组织的普查,但照普雷比施的估计,类似的组织不下一千个。在西方别的地方,佛教也越来越受欢迎,虽说佛教在欧洲的发展不如在美国那样惹人注目。据估计在欧洲的佛教徒超过一百万,其中二十万在英国,在法国也有相同的数目。

在西方的佛教部派

至今为止,佛教已经向西方呈现出诸多不同的面貌。最能吸引广大信众的首推禅宗,二战后禅宗开始在美国广为流行。许多美军士兵在驻守日本的时候接触到了日本文化。禅宗在美国很受欢迎,禅宗强调自然而然、见素抱朴以及个人直接体验的做法与战后美国的文化潮流一拍即合。禅宗的反偶像崇拜和反权威精神也吸引了20世纪50年代“垮掉”的一代和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那些试用迷幻药和其他致幻剂(如墨斯卡灵)的人,经常借此寻求一种“灵魂出窍”的体验,以为所谓证悟亦当如是。

除了禅宗之外,日本佛教的其他派别也在西方得到广泛传播。其中最早传入也最流行的是“净土宗”,它于1988年在火奴鲁鲁创建。许多早期移民美国的日本人都是这个宗派的信徒,好几十年间,这个宗派的成员构成了日裔美国佛教徒的主体。近期欧美地区成长最快的佛教组织是“国际创价学会”,它本来是日莲正宗的一个俗众团体,但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已经分立出来。国际创价学会大量吸收改宗者,信众日增,多少有点像孜孜不倦传播福音的福音派基督教。其教义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心想事成,只要心态积极,经常诵念“南无妙法莲华经”(向《妙法莲华经》的真法致敬)。事实证明这种态度在认同佛教积极方面、肯定现世生活的人当中很流行。摇滚歌星蒂纳·特纳也是这个宗派的成员。

藏传佛教与禅宗的风雅和素朴大不相同。藏传佛教的礼节、符图、仪式等等,都能够激发出一种强烈的心理感觉,即鲁道夫·奥托所谓“敬畏而又向往”的宗派激情,或对超自然事物和神秘怪异本质的领悟。通过念诵真言,铺设放置曼荼罗、神秘符图、仪典法器、香烛烟火以及鼓号铙钹产生的惊心动魄的声响来激发这种宗教激情。经过一系列等级分明的引入仪式,教义逐渐得到揭示。依照西方人的想象,西藏早已是东方神秘主义的中心。若有机会遇上来自“雪国”的本土导师,有机会参加一种古代文化的祭仪,真是西方人朝思暮想的事情。他们眼中的西方文明正在日渐丧失其精神内涵。佛教和人文心理学的合作潜力很大,佛教很可能由这个方面进入西方主流文化。

如上所述,在美国常见的中国佛教宗派大多由移民引进。1962年,来自香港的三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