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亚里士多德的世界 [18]

By Root 1217 0
神圣的,不过我们对它们的研究是不充分的,因为我们在研究它们和研究我们渴望认识的事物时所要求的证据,能为我们感知的却极少。但是关于会灭亡的实体——植物和动物,我们就知识而言状况要好得多;因为我们生长在其中,任何不畏繁难的人都可以学到关于每一类实体的很多真理。这两类实体中的每一类都能给人乐趣:即使我们对前者理解得很浅,然而,它们的价值使得对它们的认识要比对我们周围所有事物的认识都更加令人快乐(正如我们发现我们所爱事物的微小结构时要比清楚地看见许多巨大事物时更加高兴)。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对后一类实体有更好更多的认识,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就有某种优越性——此外,因为它们更接近我们、与我们的本性更加相似,它们获得了某种很有价值的、可与对神圣事物的哲学研究相媲美的东西。

图23亚里士多德与赫尔匹里斯,根据中世纪一部普通的幻想小说绘制。

由于我们已经研究了后者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我们现在必须讨论动物的本性,直到重要的和不甚重要的都毫无遗漏地得到讨论为止。因为,即使在那些令我们的感官不太愉悦的研究中,那些塑造着研究对象的本性仍然会给能洞悉事物原因的学者带来无限的乐趣,同时也自然地具有哲学意义。因为出现以下情形是很不合理、很荒谬的:当我们一面思索这类自然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一面又在思考为之作画的画家或为之雕塑的雕刻家的技巧、因而乐在其中时,我们就不能在对自然事物本身的思考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尤其是当我们能够洞悉它们的原因所在时。因此,我们不应幼稚地抗议对那些价值不高的动物进行研究,每样自然事物都有非凡之处。

赫拉克利特曾经有一些拜访者,他们希望见到赫拉克利特,却在看到他于火炉旁取暖时踌躇不前。据说赫拉克利特曾对这些人说:“进来吧,大胆些:这里还有很多神灵呢。”同样地,我们应该不带有任何遗憾地研究每样动物;因为,在它们的身上都有自然的一面、美好的一面。

亚里士多德年表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斯塔吉拉城

公元前367年:亚里士多德移居到雅典并加入柏拉图的学园

公元前356年:亚历山大大帝出生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到阿特内斯找赫尔米亚,并定居在阿索斯城堡

公元前345年:亚里士多德搬迁到莱斯博斯岛上的米蒂利尼居住(后来又回到斯塔吉拉)

公元前343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邀请亚里士多德到米埃萨做小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41年:赫尔米亚去世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杀;亚历山大登基

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开始在吕克昂里教学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

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去哈尔基斯,并在那里去世

注释


第一章

[1] 原文Exhortation to Philosophy,笔者译为《哲学训词》。——译注


第二章

[1]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35年在雅典创办的学校。——编注

[2] 希腊哲学家,记录了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这一历史事件。——译注


第七章

[1] 一码等于三英尺。——编注

[2] 指《前分析篇》和《后分析篇》。——编注

[3] 即三段法的格。——译注


第十章

[1] 英国重量单位,一英石相当于6.35千克或14磅。——译注

[2] 英国南部海滨小镇。——编注


第十一章

[1] 阿奎纳(1226—1274),意大利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译注

[2] 重言式:由更简单的陈述句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无意义的或空洞的陈述以使其在逻辑上正确,无论这更简单的陈述是正确的或错误的,例如陈述句“明天或者下雨或者不下雨”。——译注


第十七章

[1] 古希腊哲学家,对日食作过正确解释并相信物质由原子组成。——译注


第十九章

[1] 菲迪亚斯(约前490—前430),古希腊雕刻家。——译注

[2] 伦布兰特(1606—1669),荷兰画家。——译注


第二十章

[1] 本书写于20世纪,这里的“上世纪”指19世纪。——编注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