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剑桥中国史 [986]

By Root 70025 0
名士兵。①编遣会议定在1929年1月召开,但成效甚少,因为在那时,地区的军事集团实际上已经分割了全国。不久以后的事态发展迹象,在北京7月份的指挥将领会议上已经显示出来了。冯玉祥因未能染指京津这一战利品而怀恨在心。当北京成立以阎锡山为首的政治分会时,冯将军不同意在其中任职;令人感到不祥的是,他在7月14日离开北京去照顾他的祖坟,然后再去他设在河南的司令部。②

国民党的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次全会于8月8日至14日在南京召开,以计划国家的未来。冯玉祥、阎锡山两位将军和杨树庄海军上将作为特邀贵宾参加。③全会面临几项全国性政策方面的重大事务。最引起争论的问题是,应该多么快和多么严格地集中政治、财政和军事的大权。由于政治分会实际上把国民党中国分割成军阀割据的局面,它们是否应予撤消?在主张集中的人和希望保持地方权力的人之间经过长时间争吵——争吵几乎使会议开不下去——以后,全会通过决议,肯定中央政治会议应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它的决议应通过委员会交给国民政府去执行;政治分会应到年底撤消,在此期间,它们不得以自己名义颁布命令和任免官员。这样,原来孙逸仙根据鲍罗廷建议而设立的作为核心委员会的政治会议,就不会独立于和凌驾于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新近设立的政治分会将不再存在。但是,公布的中央政治会议成员的名单,共有46人,几乎包括全部中执委和中监委的正式委员、大部分重要的军界人士和此时回到党内的几名保守的老资格党员。①它很可能是一个傀儡机构,决定如同以往那样要由一个核心小集团作出。另一个朝集权化方向发展的姿态,是通过了一个决议:作为指导原则,党中央两个委员会的所有委员应住在首都,不得分散在各地。

怎样才能统一政府的财政?财政部长宋子文已经召开过两个会议,一个讨论财政,一个讨论经济建设,它们集中了主要的私营银行家、商人和实业家、各省的财政官员、各军队的代表,以及财政专家。他详细阐述了国家财政的混乱状况,并向全会呈上这些会议的详细建议。这些建议谈到如何划分全国和各省的收入来源,取消国内的过境税,恢复关税自主,清理国家债务,统一币制,促进商业,稳定货币市场,建立政府的中央银行,管理私营的银行体系,发行公债以提供遣散部队和建设的费用。宋博士坚持,财政统一和国家预算的采用是必不可少的;除非实行这两件事,否则恢复财政将是空谈。他的呼吁得到虞洽卿率领的将近100名上海银行家和商人组成的代表团的支持,代表团威胁说,除非实行这些改革,否则不能再从他们那里得到贷款。他们对蒋介石的代理人的敲诈勒索已经受够了。对宋博士来说,财政统一意味着统一雇用财政人员和集中管理岁入的收支。他抱怨说,北伐期间根本没有预算;财政部长只能收集资金,再奉命把资金交给最高军事当局处理。他坚持说,现在一切都应交给国库,同时一个有实权的预算委员会应决定对政府所有部门的拨款,没有委员会的批准,不准挪用。他下结论说,“除非实行健全的国家预算制度,否则恢复财政和建立廉洁而有效率的政府是不可能实现的”。全会认为他的这些建议是“正确和适当的”,于是把它们转给政府委员会进行仔细的考虑和予以执行;它同意建立预算是绝对必要的,于是指示政府委员会组织预算委员会。稍后,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会任命一个13人预算委员会,其中大部分是有实力的地方军人,但是它规定,所制定的预算必须由政府委员会批准。①

集权方面的关键问题在军界。只要指挥将领有自己独立的根据地和收入来源,就没有真正的集权可言。他们可能真正被说服而参加中央,或者他们可能被中央降伏。似乎没有其他的道路。蒋介石雄辩地公开呼吁,那些有军权的人应公开宣誓:尽管政治观点不同,他们决不能采用武力互相火并。国民革命军今后只用于国防和镇压盗匪;它决不能打内战。他断言,如果坚守这一原则,有实力的人中间的政治分歧将不会发展成使全国卷入的严重冲突。①

全会就军事改组问题展开辩论,并且就以下几项基本原则通过了决议:(1)军事行政和军事命令必须绝对统一;(2)军队必须迅速减少,军事支出不得超过国家收入的一半;(3)军事教育必须统一集中,所有军事院校必须由中央政府建立,军队和地方当局不准建立军事院校或类似的机构;(4)所有遣散的士兵应用作军垦和建设的劳工;(5)为了作好国防的准备,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发展海军和空军,加强要塞和海军基地。

这些原则中的最后一条表达了60年的梦想;其他原则也设法提出了中国为保护自己不受外患内乱之害而作的长期努力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很快得到解决。全会把另外两个决议——一个涉及党对政府和军队的控制,另一个是禁止军事机构干涉群众运动——提交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会和政府的最高军事机关,指示它们本着党在国内处于最高地位的原则制订详细措施,并予以贯彻。②

由于军事行动这时被认为已经结束,训政时期即将开始,全会决定应起草、通过和实施临时宪法,政府的五院体制应该实现。它还试图立法解决党和政府之间冲突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下面各级显然比最高一级更为严重,因为在最高一级,两个领导集团是合在一起的。如果任何党组织认为同级政府组织的行动不当,它应将情况上报上级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即将此事提请其同级政府组织注意;这个政府组织于是根据法律给有过错的下级组织以纪律处分。当下级政府组织对同级的党组织不满而要申诉时,其诉讼程序同上;它应上报,经过横向协商后,有过错的党组织将受到其上级的纪律处分。①但是这个规定不能解决两个权力机关——如果加上军方,就是三个——内在的问题,每个权力机关各有自己的等级组织,而且各有独立的指挥系统。

为了清除中国的外国统治势力,国民革命已经发动起来。给予在华外国国民特权的“不平等条约”,引起了许多爱国的中国人的义愤。北京政府尽全力斗争到最后时刻,企图修改这类条约。7月7日,国民党外交部长王正廷宣布,已经满期或者即将满期的一切条约将被新条约代替,所有其他条约将被废除,重新谈判。在过渡时期,所有在华的外国国民及其财产将根据中国法律予以保护,但是外国人必须受中国法律的约束,接受中国法庭的裁判;他们必须向中国人纳税和纳常规的关税。外交部按照这个命令(却又没有执行的实力),正式要求一些外国政府指定谈判的代表。美国公使马克谟遵照国务卿弗兰克·B.凯洛格的指示的确与宋子文谈成了新的关税条约,并于7月25日签署了这个条约。这个条约接受了中国完全民族自决和两国国民在关税事务上平等待遇的原则。新条约将在下一年1月1日实行,但这还要取决于“最惠国”的条款,这意味着条约在所有其他政府承认中国在关税方面的自决权之前不会生效。谈判和签约得到国务卿批准,这似乎是事实上承认南京政府的一种形式。②此外,在8月8日,英国和国民党政府解决了南京事件,条件类似美国政府的条件。

就是在这种有点得意洋洋的民族主义气氛和情绪下,第五次全会才有了一份谭延闿和蔡元培准备的关于外交政策的备忘录,备忘录号召完全和无条件地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规定1929年1月1日为结束把固定关税强加给中国的条约的日期,要求无条件地取消领事裁判权,立刻归还外国租界,禁止在中国驻扎外国军队和停泊外国军舰。谈判新的互惠条约的过程不得超过一年。①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实际上用了15年才完成。②

全会于8月15日结束,留给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员许多需要它去处理的建议。然后,南京在形式上和人员上忙于筹建新政府。胡汉民于9月3日从国外回来,经过一番犹豫后,同意与戴季陶和王宠惠一起起草国民政府的组织法。他们于10月3日完成这项工作,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10月8日颁布。它首先颁布了训政时期的总原则,这些原则明确指出,国民党通过其全国代表大会及其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中国人民为民主生活进行准备的时期中行使权力。国民党的政治会议在国民政府履行重大国家事务时,将进行指导和监督,政治会议可以修改和解释组织法。③

1928年10月10日,即推翻清王朝的革命的17周年,重新整顿过的国民党政府在一片鼓吹声中在南京隆重成立。它的组织结构是孙逸仙设想的,设立五个独立的院,即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为这些院选了五名院长,全是有威望的老资格党员,他们是谭延闿、胡汉民、王宠惠、戴季陶和蔡元培——不过蔡拒绝接受任命,后来由于右任接受。五个院上面设国务会议,由以上五人及其他12人组成,这些人中有的有实力,有的有威望,有几人远离南京,他们是:冯玉祥、孙科、陈果夫、阎锡山、李宗仁、李济深、何应钦、张学良、林森、杨树庄和张继,蒋介石任主席,这样,蒋成了政府的最高官员,即主席。几天以后,政治会议任命了行政院的几个部长。

由国民党政治会议统治的南京政府的时代开始了。

1928年中国的前景

从1928年后期的前景看,中国的未来似乎是光明的。这是乐观情绪快要达到狂欢的时候。国民党人已经打倒了腐败的、声名狼藉的北京政府,而代之以一个由受过良好教育的爱国人士任职的新政府,这些人长期以来关心国家情况,期待新政府解决国家的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国民党领导人计划控制政府和订出政府的政策;在训政时期,他们认为应起管理人的作用。1928年,他们的党受人民拥护。很少中国人会对它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利提出怀疑。它有一段受人尊敬的革命历史,并且刚刚证明它自己在动员和引导力量以完成民众的目标这方面是一个有战斗力的组织。

俄国与国民党发生紧密关系的四年,已经给国民党留下了列宁主义的烙印。它与不时地集合在孙逸仙周围的联系松散的革命者集体大不相同。这时,它实行“民主集中制”,不可避免地强调集中和受少数人支配。党为实行训政比1924年改组前作了更充分的准备。它已改进了宣传技术,虽然仍把民族主义作为宣传的核心主题;它还懂得动员“群众”的效用,也知道动员带来的某些风险。国民党已经建立了一支由它领导的武装力量,这支力量通过政治教导的制度,已经证明是革命的有力工具。国民党这时有了新领袖,即受人尊敬和钦佩的41岁的蒋介石,在审慎地制订计划、筹划阴谋和作出妥协方面,已经证明了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