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剑桥中国史 [1000]

By Root 70565 0
尔曼和哲学家胡适,却不承认这一点。说自由主义无力医治在内战中挣扎、主权正受到威胁的中国的疾病还不够,应该说这些疾病的严重性使自由主义根本无法在中国生根。

但是,1920—1923年期间的自由主义努力却不只是思想史的一种表现。它与一个勉强够格的城市社会的兴起同时,其基础是大企业和现代工业,而且集中在条约口岸。这一社会虽然和巨大的内地农业地区相比,享有较多的自治,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却都不能离开内地而生存。但是它又无力确保内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更不能控制它。事实上,要将有数不清的小市镇、村庄和农民的中国统一起来并使之发展,依靠自由主义,即使是中国化了的自由主义,也是不可能的;需要自由主义之外的意识形态、官僚机构和军事力量起作用。中国资产阶级在它的黄金时代虽然在经济上逐渐繁荣,仍然无力克服这一矛盾。

② 《北华捷报》,1916年2月19日,第467页。

① 《中国经济公报》,1922年12月23日,第2页。

② 蔼庐:《金融界今后之觉悟如何》,《银行月刊》,2.5(1922年5月)。

③ 《北华捷报》,1921年10月15日,第151页。

① 穆藕初:《花贵纱贱之原因》,《密勒氏评论报》,1922年12月23日,第140—141页。

② 此书原用英文写成,后来成为《建国方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译者。

③ R.W.克洛普顿和吴群真(音)编译:《杜威在华演说集,1919—1920年》。

① 孙逸仙:《中国的国际发展》第2版,第158页。

② 《密勒氏评论报》,1921年3月26日,第176页。

① 参看1921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商教联席会议提出的要求。《上海总商会月报》,1.4(1921年10月)。

② 《密勒氏评论报》,1922年12月16日,第86页。

③ 《全国银行公会联合会议记》,《银行月刊》,1.6(1921年6月)。

④ 工业高级官员叶恭绰对北京商会的报告,《北京政治》,特刊,1920年1月,第21—22页;1920年1月29日,第147页。

① 穆藕初语,转引自《北华捷报》,1923年1月23日,第95页。

② 全国银行公会联合会第三次决议案,《远东商业公报》,1921年10月,第17—18页。

③ 穆藕初语,转引自《北华捷报》,1923年1月13日,第95页。

④ 《北京政治》,特刊,1920年1月。

① 《五四时期期刊介绍》,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3,第292—294页。

② 《宁波工厂周刊》,《期刊介绍》,3,第289页。

③ 《工界》,《期刊介绍》,3,第301页。

④ 胡适,《密勒氏评论报》,1920年7月10日,第324页。

① 《期刊介绍》,3,第303页。

② 周秀鸾:《工业的发展》,第80页。

① 《五四运动》,第243—244页。

② 《北京时报》,1919年11月21日。

③ 《五四运动》,第172—173页。

④ 同上书,第386页。

⑤ 同上书,第389页。

① 桑福德:《商业的组织和状况》,第342、361页。

② 《北华捷报》,1920年4月24日,第185页。

① 《北华捷报》,1920年6月12日,第660页;1920年12月11日,第745页。

② 《北京时报》,1919年11月21日。

① 日本外务省外交档案:《中国抵制日货,杂件M.T.3.3.8.5—1》(1919年)。从烟台致领事的急件,1919年8月29日(编号740856—740873)。

② 《提倡国货之我见》,《上海总商会月报》,4.5(1924年5月),《言论》栏。

③ 文汉:《由工业见地上论维持国货与抵制日货》,《实业杂志》,71(1923年9月)。

④ 《提倡国货》,《上海总商会月报》,4·5(1924年5月)。

⑤ 聂云台(聂其杰):《为日兵枪杀市民事警告国民》,《上海总商会月报》,3.6(1923年6月),《言论》栏。法文译文见M.克莱尔·贝热尔、张福瑞:《救国!中国的民族主义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第103—114页。

① 峙冰:《国权回复与经济绝交》,《上海总商会月报》,3.4(1923年4月),《言论》栏。

② M.克莱尔·贝热尔:《中国1919年的五四运动:经济局势与民族资产阶级的作用》,《历史评论》,241(1969年4—6月),第309—326页。

③ 伍德海编:《中华年鉴,1923年》,第674页。

④ 《张嘉璈访问记》,《密勒氏评论报》,1921年1月29日,第470页。

① 茹玄:《新银行团与经济瓜分》,《上海总商会月报》,1.6(1921年12月),《言论》栏。

② 《全国商教联席会议始未记》,《上海总商会月报》,1.4(1921年10月),《纪事》栏。

① W.S.A.波特:《参加太平洋会议的人民代表》,《密勒氏评论报》,1921年10月22日。

② 《北华捷报》,1922年2月18日,第420页。

③ 《麻克类爵士与中国商人》,《北华捷报》,1923年2月17日,第446—447页。

④ 《北华捷报》,1923年3月10日,第664—665页。

⑤ 《北华捷报》,1923年5月19日,第471—472页;1923年6月23日,第818页。

① 《向商人们说的老实话》,《北华捷报》,1923年4月14日,第77页。

② 《北华捷报》,1923年6月23日,第818页。

③ 《北华捷报》,1922年12月16日,第711—712页;雪莉·加勒特:《中国城市里的改革者:中国基督教青年会,1895—1926年》,第171页。

④ (蔡)和森:《外国帝国主义者对华的新旧方法》,《向导周报》,22(1923年4月25日),第158—160页。

⑤ 蔡和森:《反对“敦清一友邦”干涉中国内政》,《向导周报》,19(1923年2月7日),第150页。(这是蔡和森引用的商界的话——译者。)

⑥ 《和平统一宣言》,载张其昀编:《国父全书》,第755页。

① 胡适:《我们的政治主张》,《努力周报》,2(1922年5月14日)。杰罗姆·B.格里德英译,见其《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第191页。

② 《全国商教联席会议始末记》。

① 丁文江:《少数人的责任》,《努力周报》,67(1923年8月26日)。武堉幹:《联省自治与职业主义》,《太平洋》,3.7(1922年9月)。

① 《北华捷报》,1920年10月28日,第223页。

② (邓)峙冰:《时局杂感》,《上海总商会月报》,3.2(1923年2月),《言论》栏。

③ 谢瀛洲:《中国的联邦主义,对部分省宪法的研究》,第83、204页。

④ 孔飞力:《民国时期的地方自治:控制、自主和动员问题》,载魏斐德、卡罗林·格兰特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冲突与控制》,第257—298页。

⑤ 《“清合呈政府特许全国商会自练商团案”:四川成都总商会代表提议》,《上海总商会月报》,3.4(1923年4月)。

⑥ 14—15世纪北欧商业城市的政治和商业同盟——译者。

⑦ 《“保护商埠安全议案”:汉口总商会提议》,《上海总商会月报》,3.5(1923年5月)。

① 《北华捷报》,1923年1月6日,第8页。

② 茹玄:《关于国是会议之片言》,《上海总商会月报》,1.5(1921年11月),《言论》栏。

① 《上海总商会月报》,3.7(1923年7月),《会务记载》栏;美国国家档案馆,驻上海总领事克宁翰电,1923年6月26日,89300/5095。

① 《“商人政府”的批评》,《东方杂志》,20.11(1923年6月20日)。

② 毛泽东:《北京政变与商人》,《向导周报》,1923年7月11日,第31—32页。

③ 《字林西报》,1923年6月26日。

④ 蔼庐:《金融界今后之觉悟如何》,《银行月刊》,2.5(1922年5月),《评谈》栏。

① 参看本书第5章;并参看安德鲁·J.内森:《北京1918至1923年的政治斗争:派别活动和宪政的失败》,第74—90页。

② 《全国银行公会之建议案》,《东方杂志》,18.3(1921年2月10日);英译文载《密勒氏评论报》,1921年1月22日,第412—414页。

① 《密勒氏评论报》,1921年1月29日,第470页。

② 厄普顿·克洛斯(约瑟夫·W.霍尔的笔名):《中国银行家坚持自己的权利》,《密勒氏评论报》,1921年2月19日。

③ 希腊神话人物,塞普路斯国王,他迷恋上自己雕刻的美女像——译者。

④ 《京津时报》,1923年4月19日。

⑤ 《密勒氏评论报》,1921年10月8日,社论。

① 《“请维持全国商会联合会通过议案力争实行案”:湖北宜都商会提议》,《上海总商会月报》,3.4(1923年4月)。

② 《请分呈各巡阅使各督军息争保民力谋统一案》,《上海总商会月报》,3.6(1923年6月)。

③ (邓)峙冰:《时局杂感》,《上海总商会月报》,3.2(1923年2月)。

从经济危机到政治上的退位,1923—1927年

1923年以后,经济奇迹的结束和革命运动的勃兴使资产阶级越来越孤立。和外国人的合作在瓜分利润时本来就已经很困难,到经济危机袭来时更变成了殊死竞争。但是资产阶级退到反对帝国主义的立场却不足以使它和激进的知识界或无产阶级结成同盟,他们的革命民族主义所固有的社会要求对于雇主阶级来说,和外国的竞争一样危险。资产阶级一方面不肯在其外国伙伴甚至已不再装出合作样子的合作中妥协,另一方面又不会走上直接威胁其切身利益的革命道路。它宁愿鼓励传统类型的国家权力的复辟,也就是官僚主义和军事独裁的复辟,希望这样能够既保证民族解放,又保证社会秩序。

经济危机和帝国主义恢复侵略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失败以后,经济危机又打破了和外国进行合作的迷梦。华盛顿会议的精神消失了,1923年,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