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诺贝尔奖华裔获得者自述:光纤之父·高锟自传 [9]
之外,她还要我做伴郎。婚礼在圣诞翌日,即礼物日在一家天主教堂举行,那天天气寒冷,风很大,和她们拍照时不穿大衣,冷得差点结了冰。但新娘穿的还是无袖婚纱,真佩服她。那婚礼照片我仍保存着,现在看来我其实还可多穿几件衣服。无论如何,生活经历丰富了我对人生的体验,否则我仍只是个母亲裙带之下的无知小儿。
与弟弟和父亲时通鱼雁,令我得悉香港的近况。弟弟学业进展良好,后考入香港大学。父亲自然是对我训勉有加,尤其紧张我的学业,也常常提醒我要量入为出。经过“百科全书”的教训,我在经济上已知有所节制。我心境舒泰,没有感到任何压力,无论在学习还是人生历练上,都有不少机会让我增长见识。时间过得很快,电机工程学位毕业试转瞬便到眼前。
我的大学生活可算多姿多彩,其中大部分都是课外活动。在高中时,我发觉理科科目富于趣味,也不必背诵死记便可获取高分,上了大学,我抱的也是同样的态度,课堂和课外的功课不必花太多力气便可以应付。我从没跷课,做好了指定习作,还有很多空余时间,可以参与各样非学术性的活动。我很喜欢组织工作,因此加入了许多学生团体。此外,我还迷上网球,以致原应用来读书的时间也花在打网球上。毕业那年夏天,英国的天气特别好,时常阳光普照,令人忍不住要到户外活动活动。我差不多每天都打网球,甚至毕业试前的一天仍照打不误。所以嘛,我拿不到一级荣誉,但也以二级荣誉毕业。
对于错失的机会,我绝少会用“遗憾”来形容。在和域治理工学院完成首年预科课程后,我本来可以报读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因为喜爱科学,我坚持在高级程度考试中报考四个理科科目,就是数学、应用数学、物理和化学,以这几个科目的成绩,进入伦大任何一家比较著名的学院应不成问题。但我不知道要进入这几家学院要另行申请,我只是随遇而安,继续留在和域治。我没有后悔错失进入“名校”的机会,在理工学院,我和教师的关系更为密切,与他们有更多直接交流,获益良多。
毕业礼在皇家爱尔拔堂举行,由身为伦大校监的皇太后主持。1957年这一届的毕业生逐个上台,在她面前稍立,举帽致意。整个过程只能以庄严、盛大、壮观来形容。毕业生人数数以千计,皇太后一直保持和颜悦色,笑容和蔼,完全没有一点疲态,甚至眉头也不皱一下。后来我当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时,有一次因校监未能出席毕业礼,由我主持仪式,这才知道,皇太后的表现是如何难能可贵。
Chapter05 独立自主(5)
1957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是我一个重要里程。毕业前几年,我在信中对父亲说,一到毕业,我就要财政独立,不必要他负担我的生活。这一天终于来临。在年初,我已经准备好我的履历书,也跟从老师的指导,会见了多家来校面试员工的公司招聘人员。在出席毕业典礼时,我已经任职于自己挑选的标准电话与电报公司。我对电讯行业很有兴趣,而标准是英国最出色的电讯公司。该公司历史悠久,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见习计划,让他们在四个不同部门轮流工作,从而决定他们最喜欢留在哪一个部门。周薪为十一英镑。
在大学里,每年暑期都有外出实习的机会。我的第一份暑期工是任职于Metropolitan Vickers,一家位于曼彻斯特的重工业工程公司,主要制造发电机和变压器。曼彻斯特口音与伦敦口音或所谓的BBC英语截然不同,但当地人倒相当友善。当时我还以为,英国北部的人民比较友善和容易相处。后来才感觉到,一般英国人虽然比较冷淡,但骨子里对人都是充满关怀的。北方人因为地域观念较重,所以保存了自己文化和待人处世的特色。在实习期间,我住在一个普通家庭里,屋主待我很好,给初出茅庐的我留下美好的体验。
工作方面却相当单调,有时甚至近于沉闷。实习生给分配到制造重型电力设备的不同单位,一星期内在各单位轮流工作。都是些不关痛痒的事务,如把新铸的水力发电机叶轮的毛刺磨平之类。那些叶轮十分巨大,我要借助一张梯子才能爬到顶部,但这倒是个有趣的经验。我可以坐在十多英尺高的轮顶,俯瞰下面工人的活动,而且幻想机器的完成我也出了一分力。当然,我也知道,不需要接受过大学教育,也可以做同样的工作,而我应该懂得的,其实是机器完成前的各个工序。
参与变压器的线圈装配是六周实习期中最有趣的部分。在小时候自制无线电收音机时我就做过绕线圈的工作。眼前的变压器自然巨大得多,所用的铜线也粗得多,而且略呈扁平,以便紧缠。一捆铜线用光,工作便要稍停,将新的铜线焊接上去,这工序要做得天衣无缝,才可继续绕线圈。最后要用起重机把变压器吊起进行测试。我可以由始至终参与,直至机器完成,从中领悟到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技术手册不足以完全解决技术应用的问题,在我日后的工程师生涯中,我时常提醒自己,无论什么工程,受过良好训练而富于经验的人员是必不可少的。我的学徒经验正好说明这点。
Metropolitan Vickers的实习计划安排得很好,开始时有欢迎仪式,中期有检讨,最后有结业讨论。告别前,学员间都交换了地址,方便日后联络。
回到理工学院后两星期左右,我收到一位在实习期间相熟的女学员桃丽丝的信,邀请我到伦敦她的家去。她住在伦敦北部,路程颇复杂,她指示了详细的路线。我先乘火车到查灵十字路,再转地铁才到她家。那是个晴朗的星期天,桃丽丝的父母把我迎进屋前有个漂亮花园的独立洋房。略进茶点后,桃丽丝的父母告退,外出去了。桃丽丝建议我们到外面享受一下美丽的天气,然后才回来进午餐。那一带虽近地铁,也毗邻农场和树林,是高尚住宅区所在。我们在风景如画的小径散步,行人稀少,偶尔遇上几位,都和桃丽丝点头招呼,我飘飘然的觉得她仿佛在炫耀一个新的男友。
午餐由桃丽丝一手主理,她轻而易举的就把一切打点停妥。餐桌铺上绣花滚边的桌布,与雪白的餐巾互相配合,餐具银光闪亮,瓷具高雅得体,食物更美味难忘。主人也深谙待客之道,令人有宾至如归之感。但我却暗地担心,我不习惯与人独处,不知她下一步会有些什么行动。结果,胆小如鼠的我饭后便在连番道谢后请辞,桃丽丝看来有点不大高兴。
我的第二份暑期工是在高云地利(Coventry)的通用电气公司(GEC),工作是负责测试电力设备和进行一些实验,薪酬也较高,我觉得自己似乎可以赚取生活费了。
不过这时我还不敢写信告诉父亲,他的儿子可以经济独立了。要等到标准电话与电报公司正式向我发下聘书,我才动笔向他报告喜讯。我独立的第一个目标达到了,我反复做了一个收支预算表,确定在我写信时直至收到第一份薪金为止,有足够的余钱应付生活。我相信父亲知道终于可以停止给我经济援助,一定会松一口气。可是没想到,我不是每星期收到酬劳,而是要等到月底才获得支薪。我也没想过要公司预支一点工资,只好恭敬的写信给父亲要他再给我帮个忙。
一切事情都只是刚开始。我的经济独立刚起步,算是实现了第一个目标,但还有很多更大的梦想有待一一成真。但当时我其实没有明确的打算,只知道要尽力做好本分,而且要做有意义的事情,也许,要给社会作出一个重大的贡献。
Chapter06 探索光纤(1)
“掌握时机是成就事业的关键”。要等到各种时机成熟,新的转机才会水到渠成。
“世事的起伏本来是波浪式的,人们要是能够趁着高潮一往直前,一定可以功成名就;要是不能把握时机,就要终身蹭蹬,一事无成。”这是莎士比亚名剧《裘力斯·恺撒》里的名句(根据朱生豪的译文),在中学里读莎剧时,我一直牢牢的记住。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掌握时机是成就事业的关键”。从另一方面说,要等到各种时机成熟,新的转机才会水到渠成。
我在电讯事业冒起之际投身这个行业,社会上对传送大量讯息,甚至活动影像的需求日渐迫切,这可就是推动我向前发展的浪潮?
1960年我加入标准电话与电报公司旗下的标准电讯研究实验所时,各研究机构已经注意到公众对改善通讯设施有强烈的需求。我在实验所的主要工作,正是提高现有通讯设备的功能,重点是研究和发展一套利用毫米波长的微波传送通讯系统。对我来说,这无疑是我一展所长的大好时机。
在标准工作的两三年间,我全情投入开发新一代的电讯设备,我们的目标,是将通讯设备的资讯传送能力提高百分之五十。做法很简单,将原本为4吉赫(GHz)的电波频率改为6吉赫便可以。这只是将原有的系统重新设计,把波导零件由4吉赫调校至6吉赫而已,但毫米波长系统由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首先,载波装置的频率须为35吉赫,其后更调高至70吉赫或以上。换言之,载波能力提升了十倍。其中的难度十分大,因为在这高频率下,电波容易被大气吸收,不能传得很远。因此,电波须由波导管传导。为了减少传送衰减,波导管须用铜线围着一支空心的圆轴缠绕,然后包上环氧树脂将铜线固定,再抽出圆轴,做成一段空心管。一段一段的波导管接合,成为一直线波导系统,称为环形波导系统,或长程波导系统。这样,电波就可以长途传送而衰减度极低。生产波导管的技术,和保持直线的要求虽然有一定难度,但由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进展顺利,到60年代初已进入试验阶段。
环形波导系统的发展,正值电讯经营尚在独家专断的阶段,电话公司操纵着电讯网络、服务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因此,环形波导系统在财政上完全在经营者的操控之内。但自从反托拉斯法实施,尤其是在其他更优良的通讯体系开发之后,市场上的互相竞争令国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升,但生活成本则有所下降。光纤通讯和新的科技从基本上改变了经济的基础。
在标准电话与电报,本着初生之犊的冲劲,对产品开发也已掌握实际的经验,我对改善微波点到点传送系统的缓慢步伐和所面对的限制,开始感到不耐烦。过了三年,我相信已完全了解当时的技术,是时候转变一下工作环境了。
我按报上的招聘启事申请密兰斯一家学院的讲师职位。那时我已结婚,但暂时仍未有儿女负担。与学院电机系主任面见过后,我收到学院寄来的聘书。我和美芸动身北上,视察一下当地的居住环境。我们在一个幽雅的新住宅区看过一些独立的小平房,很是喜欢,在经纪的怂恿下,下了二十五镑的订金。现在这自然是个小数目,当时却是我们财产的可观部分。从这次周末探奇回来,我便
与弟弟和父亲时通鱼雁,令我得悉香港的近况。弟弟学业进展良好,后考入香港大学。父亲自然是对我训勉有加,尤其紧张我的学业,也常常提醒我要量入为出。经过“百科全书”的教训,我在经济上已知有所节制。我心境舒泰,没有感到任何压力,无论在学习还是人生历练上,都有不少机会让我增长见识。时间过得很快,电机工程学位毕业试转瞬便到眼前。
我的大学生活可算多姿多彩,其中大部分都是课外活动。在高中时,我发觉理科科目富于趣味,也不必背诵死记便可获取高分,上了大学,我抱的也是同样的态度,课堂和课外的功课不必花太多力气便可以应付。我从没跷课,做好了指定习作,还有很多空余时间,可以参与各样非学术性的活动。我很喜欢组织工作,因此加入了许多学生团体。此外,我还迷上网球,以致原应用来读书的时间也花在打网球上。毕业那年夏天,英国的天气特别好,时常阳光普照,令人忍不住要到户外活动活动。我差不多每天都打网球,甚至毕业试前的一天仍照打不误。所以嘛,我拿不到一级荣誉,但也以二级荣誉毕业。
对于错失的机会,我绝少会用“遗憾”来形容。在和域治理工学院完成首年预科课程后,我本来可以报读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因为喜爱科学,我坚持在高级程度考试中报考四个理科科目,就是数学、应用数学、物理和化学,以这几个科目的成绩,进入伦大任何一家比较著名的学院应不成问题。但我不知道要进入这几家学院要另行申请,我只是随遇而安,继续留在和域治。我没有后悔错失进入“名校”的机会,在理工学院,我和教师的关系更为密切,与他们有更多直接交流,获益良多。
毕业礼在皇家爱尔拔堂举行,由身为伦大校监的皇太后主持。1957年这一届的毕业生逐个上台,在她面前稍立,举帽致意。整个过程只能以庄严、盛大、壮观来形容。毕业生人数数以千计,皇太后一直保持和颜悦色,笑容和蔼,完全没有一点疲态,甚至眉头也不皱一下。后来我当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时,有一次因校监未能出席毕业礼,由我主持仪式,这才知道,皇太后的表现是如何难能可贵。
Chapter05 独立自主(5)
1957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是我一个重要里程。毕业前几年,我在信中对父亲说,一到毕业,我就要财政独立,不必要他负担我的生活。这一天终于来临。在年初,我已经准备好我的履历书,也跟从老师的指导,会见了多家来校面试员工的公司招聘人员。在出席毕业典礼时,我已经任职于自己挑选的标准电话与电报公司。我对电讯行业很有兴趣,而标准是英国最出色的电讯公司。该公司历史悠久,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见习计划,让他们在四个不同部门轮流工作,从而决定他们最喜欢留在哪一个部门。周薪为十一英镑。
在大学里,每年暑期都有外出实习的机会。我的第一份暑期工是任职于Metropolitan Vickers,一家位于曼彻斯特的重工业工程公司,主要制造发电机和变压器。曼彻斯特口音与伦敦口音或所谓的BBC英语截然不同,但当地人倒相当友善。当时我还以为,英国北部的人民比较友善和容易相处。后来才感觉到,一般英国人虽然比较冷淡,但骨子里对人都是充满关怀的。北方人因为地域观念较重,所以保存了自己文化和待人处世的特色。在实习期间,我住在一个普通家庭里,屋主待我很好,给初出茅庐的我留下美好的体验。
工作方面却相当单调,有时甚至近于沉闷。实习生给分配到制造重型电力设备的不同单位,一星期内在各单位轮流工作。都是些不关痛痒的事务,如把新铸的水力发电机叶轮的毛刺磨平之类。那些叶轮十分巨大,我要借助一张梯子才能爬到顶部,但这倒是个有趣的经验。我可以坐在十多英尺高的轮顶,俯瞰下面工人的活动,而且幻想机器的完成我也出了一分力。当然,我也知道,不需要接受过大学教育,也可以做同样的工作,而我应该懂得的,其实是机器完成前的各个工序。
参与变压器的线圈装配是六周实习期中最有趣的部分。在小时候自制无线电收音机时我就做过绕线圈的工作。眼前的变压器自然巨大得多,所用的铜线也粗得多,而且略呈扁平,以便紧缠。一捆铜线用光,工作便要稍停,将新的铜线焊接上去,这工序要做得天衣无缝,才可继续绕线圈。最后要用起重机把变压器吊起进行测试。我可以由始至终参与,直至机器完成,从中领悟到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技术手册不足以完全解决技术应用的问题,在我日后的工程师生涯中,我时常提醒自己,无论什么工程,受过良好训练而富于经验的人员是必不可少的。我的学徒经验正好说明这点。
Metropolitan Vickers的实习计划安排得很好,开始时有欢迎仪式,中期有检讨,最后有结业讨论。告别前,学员间都交换了地址,方便日后联络。
回到理工学院后两星期左右,我收到一位在实习期间相熟的女学员桃丽丝的信,邀请我到伦敦她的家去。她住在伦敦北部,路程颇复杂,她指示了详细的路线。我先乘火车到查灵十字路,再转地铁才到她家。那是个晴朗的星期天,桃丽丝的父母把我迎进屋前有个漂亮花园的独立洋房。略进茶点后,桃丽丝的父母告退,外出去了。桃丽丝建议我们到外面享受一下美丽的天气,然后才回来进午餐。那一带虽近地铁,也毗邻农场和树林,是高尚住宅区所在。我们在风景如画的小径散步,行人稀少,偶尔遇上几位,都和桃丽丝点头招呼,我飘飘然的觉得她仿佛在炫耀一个新的男友。
午餐由桃丽丝一手主理,她轻而易举的就把一切打点停妥。餐桌铺上绣花滚边的桌布,与雪白的餐巾互相配合,餐具银光闪亮,瓷具高雅得体,食物更美味难忘。主人也深谙待客之道,令人有宾至如归之感。但我却暗地担心,我不习惯与人独处,不知她下一步会有些什么行动。结果,胆小如鼠的我饭后便在连番道谢后请辞,桃丽丝看来有点不大高兴。
我的第二份暑期工是在高云地利(Coventry)的通用电气公司(GEC),工作是负责测试电力设备和进行一些实验,薪酬也较高,我觉得自己似乎可以赚取生活费了。
不过这时我还不敢写信告诉父亲,他的儿子可以经济独立了。要等到标准电话与电报公司正式向我发下聘书,我才动笔向他报告喜讯。我独立的第一个目标达到了,我反复做了一个收支预算表,确定在我写信时直至收到第一份薪金为止,有足够的余钱应付生活。我相信父亲知道终于可以停止给我经济援助,一定会松一口气。可是没想到,我不是每星期收到酬劳,而是要等到月底才获得支薪。我也没想过要公司预支一点工资,只好恭敬的写信给父亲要他再给我帮个忙。
一切事情都只是刚开始。我的经济独立刚起步,算是实现了第一个目标,但还有很多更大的梦想有待一一成真。但当时我其实没有明确的打算,只知道要尽力做好本分,而且要做有意义的事情,也许,要给社会作出一个重大的贡献。
Chapter06 探索光纤(1)
“掌握时机是成就事业的关键”。要等到各种时机成熟,新的转机才会水到渠成。
“世事的起伏本来是波浪式的,人们要是能够趁着高潮一往直前,一定可以功成名就;要是不能把握时机,就要终身蹭蹬,一事无成。”这是莎士比亚名剧《裘力斯·恺撒》里的名句(根据朱生豪的译文),在中学里读莎剧时,我一直牢牢的记住。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掌握时机是成就事业的关键”。从另一方面说,要等到各种时机成熟,新的转机才会水到渠成。
我在电讯事业冒起之际投身这个行业,社会上对传送大量讯息,甚至活动影像的需求日渐迫切,这可就是推动我向前发展的浪潮?
1960年我加入标准电话与电报公司旗下的标准电讯研究实验所时,各研究机构已经注意到公众对改善通讯设施有强烈的需求。我在实验所的主要工作,正是提高现有通讯设备的功能,重点是研究和发展一套利用毫米波长的微波传送通讯系统。对我来说,这无疑是我一展所长的大好时机。
在标准工作的两三年间,我全情投入开发新一代的电讯设备,我们的目标,是将通讯设备的资讯传送能力提高百分之五十。做法很简单,将原本为4吉赫(GHz)的电波频率改为6吉赫便可以。这只是将原有的系统重新设计,把波导零件由4吉赫调校至6吉赫而已,但毫米波长系统由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首先,载波装置的频率须为35吉赫,其后更调高至70吉赫或以上。换言之,载波能力提升了十倍。其中的难度十分大,因为在这高频率下,电波容易被大气吸收,不能传得很远。因此,电波须由波导管传导。为了减少传送衰减,波导管须用铜线围着一支空心的圆轴缠绕,然后包上环氧树脂将铜线固定,再抽出圆轴,做成一段空心管。一段一段的波导管接合,成为一直线波导系统,称为环形波导系统,或长程波导系统。这样,电波就可以长途传送而衰减度极低。生产波导管的技术,和保持直线的要求虽然有一定难度,但由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进展顺利,到60年代初已进入试验阶段。
环形波导系统的发展,正值电讯经营尚在独家专断的阶段,电话公司操纵着电讯网络、服务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因此,环形波导系统在财政上完全在经营者的操控之内。但自从反托拉斯法实施,尤其是在其他更优良的通讯体系开发之后,市场上的互相竞争令国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升,但生活成本则有所下降。光纤通讯和新的科技从基本上改变了经济的基础。
在标准电话与电报,本着初生之犊的冲劲,对产品开发也已掌握实际的经验,我对改善微波点到点传送系统的缓慢步伐和所面对的限制,开始感到不耐烦。过了三年,我相信已完全了解当时的技术,是时候转变一下工作环境了。
我按报上的招聘启事申请密兰斯一家学院的讲师职位。那时我已结婚,但暂时仍未有儿女负担。与学院电机系主任面见过后,我收到学院寄来的聘书。我和美芸动身北上,视察一下当地的居住环境。我们在一个幽雅的新住宅区看过一些独立的小平房,很是喜欢,在经纪的怂恿下,下了二十五镑的订金。现在这自然是个小数目,当时却是我们财产的可观部分。从这次周末探奇回来,我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