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西方艺术新论 [1]

By Root 1450 0
合了西班牙殖民文化和由不断涌入的旅游者、新增人口带来的文化,展现了今日美国复杂的历史。同时这座城市也由于附近印第安村庄的美洲土著所生产的令人称奇的陶器、纺织品、神偶和雕成克奇纳神的小木偶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要提醒你的是,我们在进行艺术的多样性研究时,所采取的是一种先让你震惊的策略。我将从今天的这个骇人的艺术世界开始说起,如今它被那些充满性或亵渎内容的作品所占据,这些作品用鲜血、动物尸体甚至尿和粪便制作而成(第一章)。我想通过将这些作品和更早的艺术传统联系起来,减少一些对你的冲击并以此证明艺术并不总是像巴特农神庙和波提切利的维纳斯那样充满美感。如果你读完第一章,你将会和我一起回溯整个艺术史(第二章),然后再对全球艺术的各种表现进行全面考察(第三章)。在我们对自己遇见的来自各种文化、各个时代的艺术现象做出回应的时候,理论会在适当的时候呈现出来。

在美学领域进行研究的人所做的不止于试图说明艺术是什么,我们也想解释为什么艺术被人重视,还要考虑人们为艺术品支付了多少钱以及它们在哪里被收藏和展示——如博物馆(第四章)。通过考察艺术品在哪里和怎样被展示、它们值多少钱,我们能知道些什么?艺术理论家还会思考关于艺术家的问题:他们是谁?是什么东西让他们变得与众不同?为什么他们不时要做一些古怪的事情?最近这些问题导致了对于艺术家的生活隐私(如他们的性别、性取向)是否与他们的艺术相关的激烈争论(第五章)。

怎样通过阐释来解决艺术的意义问题是一种艺术理论所面对的最大的难题(第六章)。我们将要考虑一件艺术作品是否有“一种”意义,以及艺术理论家怎样去捕捉和解释这种意义——他们是不是通过研究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意识、他们的童年和潜意识欲望或者他们的大脑来做出解释的。当然,最后我们都想知道21世纪艺术的前路上还有什么东西。在互联网、光盘只读存储器和万维网的时代(第七章),我们可以参观“虚拟的”博物馆,可以避免拥挤的人群(也不要花机票钱),但是如果那样我们失去了什么?新媒体培育了什么新艺术形式?

我希望这个概述简要说明了艺术理论问题的范围及其所面临的挑战,正是这些使艺术研究变得有吸引力。看来对于人类来说,艺术过去一直是而且将来还会是那么重要,艺术家所做的事情也许会继续让我们迷惑不解,它们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愉悦和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开始投入到艺术理论之中去吧!

第一章 鲜血和美

美学协会的一次猛然醒悟

某一天的上午9点,一小伙人陆续走进我们的美国美学协会会议室,在观看题为《当代艺术中的鲜血美学》的幻灯片和影像作品时,我们震惊了。我们看到玛雅国王和成人仪式上的澳大利亚土著青年所流的鲜血;在马里,人们把鲜血泼到雕像上;在婆罗洲,祭祀用的水牛被宰杀时鲜血四溅。今天,一些类似的流血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我们更近了。一桶又一桶的鲜血浸透了行为艺术家们的身体,奥尔兰[1]的嘴角渗出了鲜血,她要通过整形手术重新设计自我,以取得与西方艺术史上的美女相似的长相。其中的某些场面肯定会让在场的绝大部分人感到恶心。

为何如此多的艺术中运用鲜血作为表现手段?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它和绘画之间具有某种有趣的相似之处。鲜血的色彩夺目,光泽诱人,能附着在物体表面,可用来涂画或者进行图案设计(在土著青年的皮肤上,用鲜血画出的闪光的十字交叉图案使人想到“梦幻时代”的原型期)。鲜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吸血鬼德拉库拉在吸干人的鲜血后将其变成僵尸。鲜血象征着圣洁或高贵,如殉教者或者战士的鲜血。而被单上沾染的点点血迹,一方面暗示着失贞,另一方面预示着成熟。鲜血也可以表示污染和“危险”,如梅毒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显然,鲜血在象征和表达方面有着丰富的指涉。

鲜血和仪式

但是,鲜血在怪诞的现代(城市的、工业的、第一世界的)艺术中真的有其在“原始”的宗教仪式中所具有的那种意义吗?一些人鼓吹一种艺术即仪式的理论,在这种理论中,一些普通的物品或者行为通过融入到一种共享的信仰体系当中而获得了象征意义。玛雅国王在帕伦克当众刺穿他的阴茎并用一根芦苇三次穿过它而鲜血直流的时候,显示出了他连通亡灵世界的原始能力。一些艺术家想重新创造出一种与仪式类似的艺术感觉。迪亚曼达·加拉在他的《大灾难》中将歌剧式的巫术、灯光效果和闪光的鲜血相结合,想象性地驱除艾滋病时代的痛苦。赫尔曼·尼奇是维也纳神秘狂欢剧院的创始人,他声称可以通过音乐、绘画、榨酒和仪式性地泼洒动物鲜血和动物内脏使人压抑的精神得到宣泄。你可以通过他的网站www.nitsch.org来浏览详情。

诸如此类的仪式与欧洲传统有着某种联系,在欧洲的两大文化系统(犹太教——基督教系统和希腊——罗马系统)中都有大量与鲜血有关的例子。耶和华要求把动物祭品当作其与希伯来人结盟的一部分。阿伽门农[2]和亚伯拉罕[3]一样面临一项神圣使命——割破自己孩子的喉咙。耶稣的鲜血是如此神圣,以至于直至今天虔诚的基督徒都会象征性地将其喝下去,以期获得救赎和永生。西方艺术一直热衷于反映这些神话和宗教故事:荷马时代的英雄通过献祭动物而获得神的恩宠,卢坎和塞内加的罗马悲剧中比影片《艾尔姆大街的噩梦》[4]里的弗雷迪·克鲁格堆起了更多的残肢。文艺复兴的绘画中也有表现鲜血或者殉教者被砍头的场景,莎士比亚的悲剧常以击剑决斗和有人被刺伤作为结局。

艺术即仪式的理论看起来似乎合乎情理,因为艺术会涉及由某些目的所形成的多种因素的综合,通过典礼、姿势、人工制品的运用而产生象征性价值。许多世界性的宗教仪式都包括丰富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壮观的场景等因素。但是当一位行为艺术家在使用鲜血的时候,仪式理论并不能解释那些现代艺术家有时采取的怪异、激烈的行为。对于仪式的参与者来说,清楚地了解并接受仪式的目的是最主要的。仪式会通过大家都知道、都能理解的动作来加强参与者与神灵或自然之间的恰当关系。但是观看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并做出反应的观众并不能带着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或者对于作品将要传达的东西的先在认知进入其中。大部分现代艺术在剧院、画廊或音乐厅的环境中缺乏深入的团体信仰以进行背景性的强化,那种团体信仰会给精神净化、献祭或者入会仪式提供意义。观众不会感到自己是某一团体中的一分子,他们经常被震惊并远离这一团体。这种事情在明尼阿波利斯市就发生过,当时艾滋病病毒检测呈阳性的行为艺术家罗恩·阿西在台上割下同台表演者的肉,并将浸透鲜血的纸巾悬挂在观众上方,此举引起了观众的恐慌。如果艺术家只是想吓唬中产阶级,就很难将最近被《艺术论坛》杂志高度赞扬的艺术作品和玛丽莲·曼森在舞台上所做的邪恶仪式表演(使用动物祭品)区别开来。

有些人对于当代艺术中使用鲜血做出了嘲讽式的评价,他们认为那样并不能建立有意义的关联,反而扩大了艺术作品的娱乐性和赢利性。艺术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地方,艺术家需要获得他们能得到的任何优势,其中就包括了制造感官冲击。约翰·杜威1934年在《艺术即经验》中曾经指出艺术家为了适应市场必须为作品的新奇性而努力:

工业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艺术家却不能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艺术家感到有义务……使自己的作品变成“自我表现”的独特方式。为了不迎合商业力量的喜好,他们常常觉得有责任将他们的独特性强化到褊狭的地步。

达明·赫斯特是“英国帮”里的一员,这位艺术家在20世纪90年代曾引起争议,当时他用浸泡在装满甲醛的玻璃箱中的死鲨鱼、切成片的牛和羊来进行他恐怖的高科技展示,这使他声名大噪,以至于他在伦敦开的药房餐厅大受欢迎。很难想象赫斯特展示腐肉(由蛆造成的)的场面提升了他在餐饮业的形象,这只不过是用一种神秘的方式来使作品出名。

图1 “年轻的英国艺术家”达明·赫斯特靠他泡在玻璃橱窗中的动物赢得了名声,就比如这条在《活着的意识中肉体死亡的不可能性》(1991)里所展示的巨大鲨鱼。

最近几十年,一些最有名的艺术家由于展示令人吃惊的人体和体液而引起争议。1999年在纽约布鲁克林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感觉”展览上,艺术家克里斯·奥菲力最具争议的作品《圣母马利亚》甚至运用了大象的粪便。在尝试了身体被刺穿和展示后,在作品中使用鲜血、尿液和精液成为了艺术创作的最新潮流,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就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对当代艺术的资助展开了争议。像安德烈斯·塞拉诺的《尿浸基督》(1987)、罗伯特·马普利索普[5]的《索萨利托的吉姆和汤姆》(1977)(作品展现一个男子向另外一个男子口中撒尿的情形)中的形象成为当代艺术批评的主要目标。

这些充满争议的作品是关于宗教和体液的,这并非偶然。痛苦和受难的符号是许多宗教的核心,当它们脱离宗教团体的时候往往能给人带来震惊。如果它们与更多的世俗符号相混合,它们自身的含义会受到威胁。在既没有容易理解的仪式含义,也没有通过美获得艺术补偿的情况下,用鲜血和尿液制作的艺术作品就进入了公共领域。也许现代艺术批评家还在怀念像西斯廷教堂绘画那样充满美感和提升精神力量的艺术作品。在那里,至少最后的审判中圣徒殉难或罪人被折磨的血腥场面被描绘得无比传神,作品具有清晰的道德目标(就像古代悲剧中的恐怖是通过令人鼓舞的诗歌来描绘的一样)。同样一些当代艺术批评家认为身体如果要被裸露地展示,就应该被创作成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或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那样。这些批评家似乎不能从安德烈斯·塞拉诺臭名昭著的摄影作品《尿浸基督》中发现美和道德。参议员杰西·赫尔姆斯对此做出了总结:“我不认识安德烈斯·塞拉诺先生,我希望我从来不会遇见他,因为他不是一位艺术家,他是一个怪物。”

当然,关于艺术和道德的争论并不新鲜。18世纪的哲学家大卫·休谟(1711—1776)也曾经处理过在他那个时代被广泛关注的关于道德、艺术和品位的难题。休谟应该不可能承认艺术中的亵渎、不道德、性、使用体液是合适的。他认为艺术家应该支持进步的启蒙价值观和道德改善。休谟和他的继承者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的作品创立了现代美学理论的基础,所以我在下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