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牛津通识读本:植物 [16]

By Root 997 0
的实践已经在动物中取得了成功。办法是找到一段在同一物种的不同成员之间区别非常少,但在物种之间区别很大的DNA。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从选定的基因组区域中提取部分DNA并进行测序,将这段序列与数据库中的所有已知物种进行比对,然后就能找到该样品的名称或是被告知新物种的发现。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这几乎就是现实,应用于该领域的手持机器原型正在测试中。下一步就是要创建序列数据库。

虽然目标十一解决的是已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但目标十二最初旨在通过确保至少30%以植物为原料的产品来自以可持续方式管理的植物来源,以防止其他物种被添加到濒危物种名单上。修订后的目标十二则是,所有野生收获、以植物为原料的产品都必须具有可持续的来源。购买任何物品的任何人都可以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贡献。目前已有许多大规模计划令人们能够减少自己对世界生物资源的影响,例如有机食品和林业管理委员会(FSC)计划。与生物学的许多方面一样,《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这一方面也存在灰色地带。在世界上有猩猩居住的地区,关于棕榈油生产的争议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剥夺某些人创造收入的能力是需要我们严肃对待的问题,不应轻率地采取行动。

与生物资源丧失相伴随的往往是地方性的本土知识。我们有一系列包含这类信息的惯用语,其中很少是赞美性质的。老妇人的故事或者民间传说就是其中两类。人们常常会发现,这种专业的民族植物学知识并没有被记录下来,因此,当社会被西方知识和西式生活的承诺所取代或吸引时,这些知识的处境就很危险了。如果没有民族植物学家的工作,人们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现,长期被用作箭头毒物的羊角拗(Strophanthus)的汁液中含有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毒毛旋花甙。目标十三希望遏止由于疏忽大意而导致知识损失的无知,但是《全球植物保护战略2002—2010》无法实现之前的目标。

在这一点上,人们遇到了关于贫困和生物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长期争论。有些人认为扶贫永远比植物物种的存在更重要,而有人认为如果植物的未来有所需要,那么他们愿意看到饥饿;大家的观点各不相同。和以往一样,现实介于两者之间,许多经济学家现在意识到经济繁荣往往是由健康的生物多样性所支撑的。然而,要说穷人需要对生物的破坏负责,而富人全都关心生物发展,这是很不公平的。世界上植物物种受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与繁荣或贫穷无关。

最后三个目标太过开放,我们无法确定是否已经有所影响,但有一些不错的工作实例正在发挥作用。目标十四呼吁在可能的情况下把保护植物遗产的需要列入教育计划。植物不会自己发声,所以它们需要布道者为其说话。植物园、树木园和野生生物信托基金只是提供公共教育计划的三类组织,这些计划旨在强调保护植物及其栖息地的必要性。实现这一目标的另一个方法是将植物保护写入生物学课程的国家教育大纲,也许还要包括经济、地理等课程。

图23 羊角拗,可从其中提取毒毛旋花甙来治疗心脏病

世界各地的植物分布非常不均匀,因而为实现《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目标而努力保护这些植物的人员分布也很不均匀。目标十五旨在纠正这种平衡并确保有足够的经过培训且资源充足的人员人数,以实现战略的各项目标。人们常说没有人会再研究植物学了。如果你的结论只是建立在英国大学课程名称的基础上,那么你可能是对的。然而,如果你花时间阅读教学大纲,你会很快发现生物学、环境科学、动植物保护和地理学课程通常包括1960年代和1970年代植物学课程的所有要素。“植物学”这个词有着维多利亚时代牧师住宅和爱德华时代女性的虚假外表,令潜在的学生望而却步,而新课程没有这些特征。然而,植物学在某些国家正处于优势地位。巴西和埃塞俄比亚就是其中两个国家。十年前,培育埃塞俄比亚植物群的项目成员完全由外国人组成。现在这项工作则完全由埃塞俄比亚人进行。

在许多国家,千年种子库计划等项目的确在创建合作关系和建设植物保护能力方面非常有效。至关重要的是,参与到植物保护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及《全球植物保护战略》中的人员正在以一种协调的方式工作。国际、区域、国家和地方各级的网络是必需的,并且正在根据最后一个目标中的建议而形成。一个新成立的网络将把致力于保护海洋岛屿植物的人们联系起来。这些生物瑰宝通常具有极强的特有分布,因此成了独特的植物群。它们经常面临着共同的威胁。外来物种的入侵在岛屿上尤其常见且具有破坏性。这些网络将国家组织、非政府组织、国际机构、当地人都汇集起来,同时还有业余植物学家和博物学家这些为许多成功的国家战略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群。

图24 许多植物园将培养下一代野外植物学家视为首要任务

没有哪个个人或组织能够独自解决物种衰退的问题。现在在《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支持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植物保护工作在哪些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以及下一轮工作必须集中在哪些方面。这项战略已经成为其他领域保护工作的蓝图。

我们现在可以有把握地说,就技术层面而言,人们没有任何理由不能使某个植物物种免于灭绝。在一些国家,《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所有目标几乎都将达成。其中一个国家就是英国,在这里,400年的植物学历史以及实地考察和植物学记录传统表明,如果土著居民投入够多,那么植物和永远依赖植物获取一切的人类都将拥有美好的未来。

注释

[1] 阿利效应是物种生态学的重要原理之一:当种群密度低于某一阈值时,物种将会灭绝。

[2] 指菊科植物滨菊(Leucanthemum vulgare),又称法国菊、西洋菊等。——译注

[3] 朱缨花属植物又名粉扑花、红绒球等。——译注

[4] 《本草纲目》成书于16世纪,此处似应为“400年前”,原文应有误。——编注

[5]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物种濒危等级系统包括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低危、数据不足和未评估等8个等级,其中低危又分为依赖保护、接近受危、略需关注等3个亚等级。略需关注指该分类单元未达到依赖保护,但其种群数量接近受危类群。——译注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