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剑桥中国史 [1268]

By Root 70227 0

① 张玉凤:“毛泽东周恩来晚年二三事”。罗斯·特里尔在他的著作《毛泽东》的第395—397、 400—401、411—413、417—418页追溯了毛在1976年夏接见连续来访的外宾时所表现出来 的日益恶化的健康状况。

② 胡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第326页。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 648—649页,有报道说毛远新到1975年12月就不与他的伯父在一起了,但另有迹象表明, 直到毛逝世,他一直留在毛的身边。

① “反击右倾翻案风”,参阅郝和段的《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49页。

② 加德纳:《中国政治和对毛的继承》,第 75—76页。关于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发展的详细 分析,请参阅第7章。

③ 其他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包括:江青的革命京剧;农村“赤脚医生”(或护理人员制度);“五 ·七”干校(干部要花数月,有时数年时间在那里进行体力劳动);大寨大队的集体主义竞 赛。参阅1976年1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世上无难事,只 要肯登攀”。

④ 郝梦笔、段浩然主编:《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 649页。

① “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载《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 303—312页。有 人说在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周恩来对文化大革命持肯定态度。请参阅周:《历史在这里沉 思》,第1卷,第57—58页。

② 邓的讲话刊载在“每季大事和文献”,《中国季刊》第66期(1976年6月),第420—424页。

① 见米歇尔·奥克森伯格、恽赛充(音):“华国锋文化大革命前在湖南的岁月(1949—1966): 一位政治多面手的成长”,载《中国季刊》第69期(1977年3月),第29—34页。

② 为什么要“代理”呢?可以想象,这是出于礼仪上的原因:直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命华为 总理以前,不能正式称华为总理。但当他在4月获得总理头衔时,那也不是某种宪法程序的 结果。毛可能意识到,王洪文没有受到考验就被提拔担任高级职务,这是一个错误。所以毛 要试用华一段时间以尽量减少损失——如果华被证明是同样无能的话。或者毛可能想以此 暗示邓不是永远被开除而是暂时靠边站,从而避免老同志的反对。后一个假设也许可以解 释:毛在攻击邓时,为什么谨慎地说邓的罪行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可以得到解决。参阅郝 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50页。

③ 房:《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记(1949—1980)》,第559页。根据这一论述,在叶剑英生 病期间,由陈锡联代替叶,但由于我看到的其他论述(例如郝梦笔、段浩然:《中国共产党 六十年》第649页。高皋、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575页)都没有把它当作 一个动机来提,人们必须假定它是由叶对毛有关华的决定的愤怒引起的一种政治病。可以肯 定,叶身体一直很好,他参加了1月15日举行的周的追悼会。

④ 关于张春桥对他个人所受挫折的反应,见高皋、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575— 576页。

① 这些人作为激进者的同盟的恰当性由于这样一个事实——即邓小平在毛死后重新掌权时坚 持要他们辞职——而得到了进一步证实。这三人和纪登奎一起被称为“小四人帮”。

① 齐辛:“文化大革命”,第191—192页。

② 多姆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和政治》,第130页。

③ 高皋和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 576—577页。

④ 罗杰·加赛德:《活跃起来!:毛之后的中国》,第8—9页。

⑤ 高皋和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582—586页。

⑥ 高皋和严家其:同上,第 581—582页。

① 高皋和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 586—597页;郝梦笔和段浩然:《中国共产党 六十年》,第652页;加赛德:《活跃起来!》,第160—164页。

② 高皋和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 598—599页。

① 加赛德:《活跃起来》,第115—136页。加赛德是一个会说汉语的英国外交官,他于1976年 1月来英国驻北京大使馆,亲眼目睹了这一系列悲哀的事件。中国有关这些事情最完整和最 生动的描述或许是高皋和严家其所著之《“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的第598—637页; 4月 4日到过广场的大致人数也来源于此书的第611页。本文作者4月1—4日虽在北京,但文 中的叙述主要来源于前两种资料。

② 引自加赛德的《活跃起来》第117页。

③ 萧兰:《天安门诗抄》,第 29—30页,选的这一段只是这本诗集中的一小段,当时广场上张 贴着许多类似的诗文。可参见两卷本的《革命诗抄》,后来童怀周选编成《天安门诗文集》出 版。

① 郝梦笔和段浩然主编:《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52页。

② 同上。

③ 胡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第331页。

④ 高皋和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619页。

⑤ 对毛和他的“封建式”崇拜的最明显的动摇不能不提到秦始皇,人们常将主席与他相提并论: “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人民也不是愚不可及,秦皇的封建社会一去不复返了……”,引 自加赛德:《活跃起来!》,第127页。

① 胡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第331页。

② 高皋和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621页。

③ 同上,第622页。

④ “还我花圈,还我战友”,《中共党史大事年表》,第401页,加赛德:《活跃起来!》,第129页。

⑤ 加赛德:《活跃起来!》,第129—131页。

⑥ 广播讲话内容见高和严所著《“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629—630页。

⑦ 同上,第633页;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53页提到有388人被捕。加赛德的《活跃起来!》,第132页说约4000人在吴德讲话后仍留在广场,这也是估计数。并非警方记录。

① 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53页;高和严:《“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第634—635页。加赛德引用当代一些非共产党的报道,指出有100人被杀,《活跃起来!》,第132页。

② 多姆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和政治》,第132页。我尚未发现有任何中方的资料以证实邓的安全是怎样保护的。

③ 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53页。

④ “你办事,我放心”,见《“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699页。

① 房维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记(1949—1980)》,第568页。

② 同上,第567页。有关拥邓的群众运动的报道见高皋、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641—659页;对左倾分子骚动的分析见前引书第662—676页。

③ 有关毛在春节前后病情恶化的报道,见张玉凤:“毛泽东周恩来晚年二三事”。

④ 郝梦笔和段浩然:《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54—655页;高皋和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678—679页。9月上旬,江青再次来到大寨大队,这时突然接到北京来的急电,告知主席病情恶化,据说她并未马上动身,而是继续与卫兵和身边的医护人员玩扑克;高和严,前引书,第691页。

① 引自加赛德的《活跃起来!》第140—141页;引语的来源不甚清楚。加赛德也并未探讨邓提 到的“国外庇护地”的含意。(本段引文无法核对——译者)

② 薛冶生编:《叶剑英光辉的一生》,第342—343页。以前,叶和聂都被授予元帅衔,但文革 前在林彪的领导下,军衔都被取消。

③ 王年一:“文化大革命错误发展脉络”,载1986年10月《党史通讯》。

④ 在毛弥留之际,所有政治局委员都一个接一个地与毛作最后的告别;见范硕所著“暴风雨般 的十月——‘四人帮’覆灭记”,载《羊城晚报》1989年2月10日、2月19日,被翻译转 载在外国广播信息处:《中国动态》第17页。

① 米洛万·吉拉斯:《新阶级:共产主义制度剖析》,第42—47页。特里尔花了很大篇幅论述 江青的特权生活,并将她与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皇后相比较;见《白骨精》第317—323 页。

② 薛冶生编:《叶剑英光辉的一生》,第342页。

③ 郝梦笔和段浩然:《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56页。根据文革后的有关报道,1976年4月 30日,毛的确对华国锋说过“照过去方针办”;见高和严《“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699 页。有人分析了这两种说法的不同,认为“四人帮”的说法表明要遵循他们代表毛所提出的 某些政策,或者要按他们能在毛的文件中找到文字根据的某些政策办;而华国锋的说法仅仅 是含糊的连续性。见加德纳:《中国政治和对毛的继承》,第111—113页。

④ 各省报立即开始转载毛的临终嘱咐;见胡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第335页。

① 作为政治局常委,王这样做是否真的如后来所说的超越了他的权限,这一点仍不很明确。两 年前,王就曾试图将上海的干部安插进中央和政府部门,到底取得多大进展,不甚清楚;见 仲侃:《康生评传》,第316页。

② 《康生评传》,第334—335页;《中共党史大事年表》,第403页。

③ 拉德尼:《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1921—1985)》,第385页。亲眼目睹9月18日葬礼的 叙述,见加赛德的《活跃起来!》第147—149页。9月下旬,一份声称是毛遗嘱的油印本流 入香港,根据该材料,毛在6月份曾对一些领导干部提出要求,让他们在其死后帮助江青 “举起红旗”。见丁望:《华主席》,第112页。

④ 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第214—215页。另一说法提到江青和毛远新曾强迫毛的秘书交出 一些文件,只是在华国锋干预之后才归还;见丁望:《华主席》,第111页。

⑤ 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第214—215页。

⑥ 薛冶生:《叶剑英光辉的一生》,第345页。

① 郝梦笔和段浩然:《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55—666页;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第214— 215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