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诺贝尔奖华裔获得者自述:光纤之父·高锟自传 [19]
刻板的千篇一律。对教资会的要求,我的反应是想方设法令中大在骤变中保持灵活性,同时保持对高素质和卓越的追求,无论是在我们的传统强项,还是在新的领域上。
其中一个方法,是将课程改为学分制,各个科目的学分由一分至三分不等,要获得学士学位,学生必须修满一百二十个学分。美国的大学和高等学府,都是采用学分制,多年来证明行之有效。这制度有很高的灵活性,而且可即时实施。
学分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迫切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获得的资助会增加。一直以来,中大所获的资助比港大少,资源颇为紧绌。我向同事们实话实说,我向教资会所提的建议,必令其毫无保留地接受。
Chapter09 出掌中大(7)
我也向同事和同学们解释,中大并没有放弃四年制,简单地说,学生入读中大,可以采取任何进度学习,只要修毕一百二十个学分,就可以毕业。如果他们通过高级程度会考(A-level Examinations,我们给予二十一个学分以确认此学历)和达到指定的语文程度要求,平均三年就可修毕学士学位课程。这样,中大日后接受具有社区学院资历的学生,或其他大学的转移学分,以及配合未来可能的转变,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特区政府在2002年提出将中小学学制改为六年小学、六年中学。大学则可相应调整课程,容许学生在四年时间内毕业。如此说来,当日要中大改制,无疑是多此一举,浪费了许多人力。我殷切盼望教育改革者了解保持学制灵活性的必要。
迫令中大改制无疑是一种倒退,手法也不高明。三年制令课程变得比较紧迫,难以容纳一些需要较大弹性的跨学科研习。我要花不少气力说服同事,我们并没有放弃四年制的原则。与此同时,我也作好准备,进行必须的结构和行政改革,以求保持学术的卓越水平。无论是既有还是新加入的同事,都要稳定他们对大学的信心。
成立新的工程学院
随着内地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香港与内地的双向投资日见增长,生产总值稳步上升。与此同时,美国正陷入短期衰退,我们因此可以有能力聘请一流的教学人员。对我来说,大学学额的扩张无疑是及时之举。如果不是增加学额,让我有更多资源推动中大发展,新成立的科技大学恐怕就会把大部分的资源吸纳过去。在更平等的竞争基础上,我们建议设立新的工程学院,以及扩充和加强其他各学院。新工程学院将集中于电子工程和电脑科学,成为一个包罗广泛的电子工程和电脑科学研究中心。主要的知识范畴包括发展迅速的电子、电脑、系统科学和材料科学。新学院的成立,也可说适逢其时。我们将既有的电子学系和电脑科学系纳入新的工程学院,而讯息工程学系是其中首个新成立的学系。我们有幸能请来哥伦比亚大学一位最出色的工程学家出任院长。讯息工程学系也有幸能招纳在学术和工业实务上富有经验的人员执掌教席。他们大都是著名大学的毕业生,也在通讯和电脑业的著名研究和开发机构任职多年。物以类聚,能吸引他们加入中大,相信我也是其中一个因素。互相启发和衷诚合作,始能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达到出类拔萃的效果。
在院长领导下,工程学院的地位足与世界各大学的同类学院争一日长短。作为校长,我也有了一个比较和量度的标准,推动其他学系向前迈进。多年下来,工程学院的所有学系都取得良佳的发展。
从成立新学院的经验中,我总结出的结论就是,人的素质是最先决的条件。我相信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协调能力。加州理工学院、柏克莱、史丹福、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科技研究大学,虽然都以一位教授指导多名博士生而取得杰出成果,但工业界以多名主要首席研究人员领导一组研究员,从事较广泛项目的钻研,也可作为我们的参考。工业界也已意识到大学研究的效率,如果作出适当的安排,大学也可助工业界一臂之力,在工业研究上担当一定角色。事实上,工业界已开始委托大学进行指定的研究。教资会推行的卓越学术领域计划,无疑有助订立学术与创新意念的新标准和成就指标。
Chapter09 出掌中大(8)
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为大学营造适当的研究环境,尤其是为从事外判研究合约提供条件。这样做,牵涉大学结构的适度调整,让适当的人才能留校多年,从事指定的研究项目,并利用他们的研究工具,推动基础研究的发展。大部分大学尚未缔造这样的环境,我们有必要跟上当前的需要作出相应的企划。在全速前进之前,我们可按部就班,在大学或一组大学中鼓励他们以跨学科研究计划为首要目标。
中大工程学院的发展令我深受鼓舞。不过,那是经过日积月累才能达到的成果。第三个重要环节是,研究人员须检讨由大一学生到博士生的各级程度学生的教学和培训。他们是未来的接班人,必须有能力开拓新的知识和作出新的发明。
从工程学院的经验,我深信学院同人所得到的满足感对其他学系也有一定的感染作用。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推动人们向前迈进的最大力量。
大学的结构改革
大学的结构应该给予学术和行政人员有力的支援,只有这样,大学才可以有所成就,而每个人也可以获得满足。这当然是一个理想。大学校长的责任,就是给予必需的支援。校长不能照顾每一个人,而又同时兼顾无数的分内工作。搞好与社会的对外关系、与政府周旋、与全球学术界联系,以至与校内教职员直接或通过主要人员沟通,已花去了他大部分时间。领导行政与指导学术方向花费时间,与教员和学生沟通交流也花费时间,除此之外,还要有新的建树。
我面对一连串必须处理的结构性改革,包括学术与行政人员的假期、自动薪级调整、退休金问题、开除欠缺表现人员的标准、专利权,以及校外职务、财政分配和控制等等。
教职员的假期
中大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之初,提升学术人员的知识水平至为重要。为此,大学校董会明令所有学术和高级行政人员每年可享有两个月假期,并可累积,到第六年,就可以放一年长的假期。这规定的目的,是希望有关人员能再“充电”,求取更多知识或见闻。香港研究资源不足,是让学者放假外游增进学养的主要原因,但我不明白为何行政人员也有同等的权利。
在1987年,我发觉不大有人会放一年长假,大都是把假期累积下来,到了退休时,他们就可以获得一年额外的薪酬。因通胀持续,假期逐年累积,那么,每七年或更短时间内,相等的薪酬很易就变成原来的一倍。我记得有一年的加薪幅度是百分之十九,这形成了两大问题,因为当时超过一半员工都处于这样的境况。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所有可享长假的员工都在同一年休假,大学要么出现严重的现金流失,要么出现严重的人手短缺。幸而,教员没有适当利用假期进修的情况还是较少的。解决问题只有一个可行的方法,我向校董会提出了我的建议,就是所有新聘教职员只能累积最长六个月的假期,开始时间一经订定,将不可更改。现有教职员也可选择这个新安排。
薪酬及退休金问题
大学教职员的薪酬,都与公务员的薪级制挂钩。公务员薪级制是在殖民地时期制定的,当时的高级公务员,都来自英国,他们的薪酬中,包括了所谓的“辛劳补偿”和丰厚的省亲假期。大学根据政府薪级表支薪时有一项附带条款,声明职员的薪金不得高于同级的公务员。而公务员薪酬的调整,又参考私营机构的幅度,即使不高于,也不会比私营公司少。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因港元币值以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美国的通胀,相应加速了香港薪酬水平的上升。因为生活指数也是厘定增薪幅度的一个因素,通胀上升,生活指数无可避免也水涨船高。此外,公务员薪酬也会按年自动递增,亦即所谓增薪点,到了增薪点的极限,薪酬才不会自动增加。
Chapter09 出掌中大(9)
大学渐渐感受到这种薪酬结构的压力,因为大学的退休金制在通胀时期对雇员有利。通胀连年,香港的生产总值已跃升至世界最富裕地区的水平,一个时期还跻身十大富裕地区的中游地位。中大的退休金储备若以精算基础计算,已处于财政赤字,在校董会主席和一位校董的协助下,我们设立了退休基金,以确保无论在通胀还是通缩的环境下,都保持偿付能力。目前香港正处于通缩期,有人认为大学薪酬应与公务员制度脱钩,如果实行,会令大学面对颇大的难题,希望有关建议能获得妥善和合理的处理。
开除欠佳表现人员的标准
要开除表现欠佳的教职员,大学条例只列出一个条件,就是精神失常,或严重疏忽职守。中大有一个额外的规定,就是年过五十五岁者才可以辞退。在九年校长任期内,我只发现有一名人员须予革职,但因当时我行将任满,所以不宜采取行动。即使有所行动,有关人员也可运用拖字诀,反控校方歧视或指控失实,这么一来往往可以拖上数年。唯一有效的方法其实是在他六十岁时不再与他续约。我无奈接受让少数无心进取的人留下来。另一个方法是向他做心理工作,鼓励他多做些有建设性的事,否则只好请他什么也不要做,自行隐没算了。让这样的人在幕前掩映来去,不但丢人现眼,也会产生影响极坏的反效果。
专利权与校外职务
在科学、工程学及其他应用学科中,教师在校外担任职务,或求取专利权,并不鲜见。在艺术、语文和文学范畴,这种情况较为少见,性质也不尽相同。我处理校外职务和专利权的方法,源自我当电子学系主任时的经验。
当时我曾对系内的同事说:“我的职责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就是行政、教学、照顾学生,以及做研究。每一项工作都占去我一定的时间,余暇其实不多。每个人当然都有自己的志趣和追求,也可按自己的意愿分配时间,但在‘取’和‘予’之间,必须确保关乎整体的工作得以完成。”
我们应否从事校外工作,或为谋取专利权而工作,不无商榷的余地。这类工作和经验对个人从事的研究也许有所裨益,也有助建立从事顾问工作的技巧。但这些工作也会为个人带来额外的收入。大学应否容许教学人员投入这类工作并赚取收益?
至于文艺科目,我们宜从另一角度看问题所在。一位艺术家或作家可以将他们在堂上示范或讲述的作品,如画作和论文之类拿去出版发表,赚取收入,但这是个人创作及著作的合理运用,而且无损于他人的利益。这做法无可厚非。
我的取向是实事求是的。我倾向于信赖教师的责任感。一位尽责和富有活力的教师可以承担一个或多个学术角色,而同样表现出色。一名教学人员应否利用两成时间担
其中一个方法,是将课程改为学分制,各个科目的学分由一分至三分不等,要获得学士学位,学生必须修满一百二十个学分。美国的大学和高等学府,都是采用学分制,多年来证明行之有效。这制度有很高的灵活性,而且可即时实施。
学分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迫切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获得的资助会增加。一直以来,中大所获的资助比港大少,资源颇为紧绌。我向同事们实话实说,我向教资会所提的建议,必令其毫无保留地接受。
Chapter09 出掌中大(7)
我也向同事和同学们解释,中大并没有放弃四年制,简单地说,学生入读中大,可以采取任何进度学习,只要修毕一百二十个学分,就可以毕业。如果他们通过高级程度会考(A-level Examinations,我们给予二十一个学分以确认此学历)和达到指定的语文程度要求,平均三年就可修毕学士学位课程。这样,中大日后接受具有社区学院资历的学生,或其他大学的转移学分,以及配合未来可能的转变,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特区政府在2002年提出将中小学学制改为六年小学、六年中学。大学则可相应调整课程,容许学生在四年时间内毕业。如此说来,当日要中大改制,无疑是多此一举,浪费了许多人力。我殷切盼望教育改革者了解保持学制灵活性的必要。
迫令中大改制无疑是一种倒退,手法也不高明。三年制令课程变得比较紧迫,难以容纳一些需要较大弹性的跨学科研习。我要花不少气力说服同事,我们并没有放弃四年制的原则。与此同时,我也作好准备,进行必须的结构和行政改革,以求保持学术的卓越水平。无论是既有还是新加入的同事,都要稳定他们对大学的信心。
成立新的工程学院
随着内地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香港与内地的双向投资日见增长,生产总值稳步上升。与此同时,美国正陷入短期衰退,我们因此可以有能力聘请一流的教学人员。对我来说,大学学额的扩张无疑是及时之举。如果不是增加学额,让我有更多资源推动中大发展,新成立的科技大学恐怕就会把大部分的资源吸纳过去。在更平等的竞争基础上,我们建议设立新的工程学院,以及扩充和加强其他各学院。新工程学院将集中于电子工程和电脑科学,成为一个包罗广泛的电子工程和电脑科学研究中心。主要的知识范畴包括发展迅速的电子、电脑、系统科学和材料科学。新学院的成立,也可说适逢其时。我们将既有的电子学系和电脑科学系纳入新的工程学院,而讯息工程学系是其中首个新成立的学系。我们有幸能请来哥伦比亚大学一位最出色的工程学家出任院长。讯息工程学系也有幸能招纳在学术和工业实务上富有经验的人员执掌教席。他们大都是著名大学的毕业生,也在通讯和电脑业的著名研究和开发机构任职多年。物以类聚,能吸引他们加入中大,相信我也是其中一个因素。互相启发和衷诚合作,始能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达到出类拔萃的效果。
在院长领导下,工程学院的地位足与世界各大学的同类学院争一日长短。作为校长,我也有了一个比较和量度的标准,推动其他学系向前迈进。多年下来,工程学院的所有学系都取得良佳的发展。
从成立新学院的经验中,我总结出的结论就是,人的素质是最先决的条件。我相信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协调能力。加州理工学院、柏克莱、史丹福、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科技研究大学,虽然都以一位教授指导多名博士生而取得杰出成果,但工业界以多名主要首席研究人员领导一组研究员,从事较广泛项目的钻研,也可作为我们的参考。工业界也已意识到大学研究的效率,如果作出适当的安排,大学也可助工业界一臂之力,在工业研究上担当一定角色。事实上,工业界已开始委托大学进行指定的研究。教资会推行的卓越学术领域计划,无疑有助订立学术与创新意念的新标准和成就指标。
Chapter09 出掌中大(8)
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为大学营造适当的研究环境,尤其是为从事外判研究合约提供条件。这样做,牵涉大学结构的适度调整,让适当的人才能留校多年,从事指定的研究项目,并利用他们的研究工具,推动基础研究的发展。大部分大学尚未缔造这样的环境,我们有必要跟上当前的需要作出相应的企划。在全速前进之前,我们可按部就班,在大学或一组大学中鼓励他们以跨学科研究计划为首要目标。
中大工程学院的发展令我深受鼓舞。不过,那是经过日积月累才能达到的成果。第三个重要环节是,研究人员须检讨由大一学生到博士生的各级程度学生的教学和培训。他们是未来的接班人,必须有能力开拓新的知识和作出新的发明。
从工程学院的经验,我深信学院同人所得到的满足感对其他学系也有一定的感染作用。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推动人们向前迈进的最大力量。
大学的结构改革
大学的结构应该给予学术和行政人员有力的支援,只有这样,大学才可以有所成就,而每个人也可以获得满足。这当然是一个理想。大学校长的责任,就是给予必需的支援。校长不能照顾每一个人,而又同时兼顾无数的分内工作。搞好与社会的对外关系、与政府周旋、与全球学术界联系,以至与校内教职员直接或通过主要人员沟通,已花去了他大部分时间。领导行政与指导学术方向花费时间,与教员和学生沟通交流也花费时间,除此之外,还要有新的建树。
我面对一连串必须处理的结构性改革,包括学术与行政人员的假期、自动薪级调整、退休金问题、开除欠缺表现人员的标准、专利权,以及校外职务、财政分配和控制等等。
教职员的假期
中大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之初,提升学术人员的知识水平至为重要。为此,大学校董会明令所有学术和高级行政人员每年可享有两个月假期,并可累积,到第六年,就可以放一年长的假期。这规定的目的,是希望有关人员能再“充电”,求取更多知识或见闻。香港研究资源不足,是让学者放假外游增进学养的主要原因,但我不明白为何行政人员也有同等的权利。
在1987年,我发觉不大有人会放一年长假,大都是把假期累积下来,到了退休时,他们就可以获得一年额外的薪酬。因通胀持续,假期逐年累积,那么,每七年或更短时间内,相等的薪酬很易就变成原来的一倍。我记得有一年的加薪幅度是百分之十九,这形成了两大问题,因为当时超过一半员工都处于这样的境况。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所有可享长假的员工都在同一年休假,大学要么出现严重的现金流失,要么出现严重的人手短缺。幸而,教员没有适当利用假期进修的情况还是较少的。解决问题只有一个可行的方法,我向校董会提出了我的建议,就是所有新聘教职员只能累积最长六个月的假期,开始时间一经订定,将不可更改。现有教职员也可选择这个新安排。
薪酬及退休金问题
大学教职员的薪酬,都与公务员的薪级制挂钩。公务员薪级制是在殖民地时期制定的,当时的高级公务员,都来自英国,他们的薪酬中,包括了所谓的“辛劳补偿”和丰厚的省亲假期。大学根据政府薪级表支薪时有一项附带条款,声明职员的薪金不得高于同级的公务员。而公务员薪酬的调整,又参考私营机构的幅度,即使不高于,也不会比私营公司少。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因港元币值以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美国的通胀,相应加速了香港薪酬水平的上升。因为生活指数也是厘定增薪幅度的一个因素,通胀上升,生活指数无可避免也水涨船高。此外,公务员薪酬也会按年自动递增,亦即所谓增薪点,到了增薪点的极限,薪酬才不会自动增加。
Chapter09 出掌中大(9)
大学渐渐感受到这种薪酬结构的压力,因为大学的退休金制在通胀时期对雇员有利。通胀连年,香港的生产总值已跃升至世界最富裕地区的水平,一个时期还跻身十大富裕地区的中游地位。中大的退休金储备若以精算基础计算,已处于财政赤字,在校董会主席和一位校董的协助下,我们设立了退休基金,以确保无论在通胀还是通缩的环境下,都保持偿付能力。目前香港正处于通缩期,有人认为大学薪酬应与公务员制度脱钩,如果实行,会令大学面对颇大的难题,希望有关建议能获得妥善和合理的处理。
开除欠佳表现人员的标准
要开除表现欠佳的教职员,大学条例只列出一个条件,就是精神失常,或严重疏忽职守。中大有一个额外的规定,就是年过五十五岁者才可以辞退。在九年校长任期内,我只发现有一名人员须予革职,但因当时我行将任满,所以不宜采取行动。即使有所行动,有关人员也可运用拖字诀,反控校方歧视或指控失实,这么一来往往可以拖上数年。唯一有效的方法其实是在他六十岁时不再与他续约。我无奈接受让少数无心进取的人留下来。另一个方法是向他做心理工作,鼓励他多做些有建设性的事,否则只好请他什么也不要做,自行隐没算了。让这样的人在幕前掩映来去,不但丢人现眼,也会产生影响极坏的反效果。
专利权与校外职务
在科学、工程学及其他应用学科中,教师在校外担任职务,或求取专利权,并不鲜见。在艺术、语文和文学范畴,这种情况较为少见,性质也不尽相同。我处理校外职务和专利权的方法,源自我当电子学系主任时的经验。
当时我曾对系内的同事说:“我的职责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就是行政、教学、照顾学生,以及做研究。每一项工作都占去我一定的时间,余暇其实不多。每个人当然都有自己的志趣和追求,也可按自己的意愿分配时间,但在‘取’和‘予’之间,必须确保关乎整体的工作得以完成。”
我们应否从事校外工作,或为谋取专利权而工作,不无商榷的余地。这类工作和经验对个人从事的研究也许有所裨益,也有助建立从事顾问工作的技巧。但这些工作也会为个人带来额外的收入。大学应否容许教学人员投入这类工作并赚取收益?
至于文艺科目,我们宜从另一角度看问题所在。一位艺术家或作家可以将他们在堂上示范或讲述的作品,如画作和论文之类拿去出版发表,赚取收入,但这是个人创作及著作的合理运用,而且无损于他人的利益。这做法无可厚非。
我的取向是实事求是的。我倾向于信赖教师的责任感。一位尽责和富有活力的教师可以承担一个或多个学术角色,而同样表现出色。一名教学人员应否利用两成时间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