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鹿鼎记-金庸 [7]

By Root 21774 0
 查慎行有《敬业堂诗集》五十卷,续集六卷。他在北京狱中之时,仍不断做诗,今录其狱中诗数首,以见其诗风一斑:《哭三弟润木》:“家难同时聚,多来送汝终,吞声自兄弟,泣血到孩童。地出阴寒洞,天号惨澹风。莫嗟泉路远,父子获相逢。”(原注:上侄先一日卒。)(按:润木即查嗣庭,其子早一日死。)
  《闰三月朔作》:“年光何与衰翁事,也复时时唤奈何。为百草忧春雨少,替千花惜晓风多。”(按:“春雨少”暗指朝廷少恩,“晓风多”指政事严苛。)
  五言绝句:“南所对北监,传是锦衣狱。剩有围外人,追思珰祸酷。”(按:“珰祸”指明末魏忠贤等太监陷害无辜。)“虫以臭得名,横行罪难掩,均为血肉害,虮虱当末减。”“人间有桃杏,怅望春维暮。风卷飞花来,谁家庭下树。”(原注:清明前一日大风,杏花数片,吹入墙内。)
  《败群鹊》:“朝喳喳,暮嚄嚄,鹊声喜,乌声恶。儿童打乌不打鹊,道是纥干生处乐维南(按:纥干,山名,积雪极寒)。两鹊鸷不仁,占巢高树旁无邻,有如鹰化为鸠眼未化,以猛济贪四顾图并吞,每当下食群退避,六国何敢争强秦?我欲驱使去,举火兼巢焚,一回一叹还逡巡。天生万物何物无败群?吁嗟乎!天生万物何物无败群?”
  《春已尽矣,孤柳尚未舒条,闲步其下偶成》:“围外新叶树,出墙高亭亭,画地乃为牢,独来伴拘囹。我衰何足道,日夜望汝荣。已经三月余,众眼终未青。将毋学病叟,尔作支离形?并生天地间,草木非无情。寄语后栽者,勿依问囚厅。”
  查慎行的诗篇中极多同情平民疾苦之作,甚至对禽兽草木也寄以同情心。《敬业堂诗集》当时公开刊行,狱中诸诗也都保留,可见即在清朝统治最严酷之时,禁网之密,对文字的检查,仍远远不及文化大革命时的厉害。
  本书五十回的回目都是集查慎行诗中的对句。《敬业堂诗集》篇幅虽富,但要选五十联七言句来标题每一回的故事内容,倒也不大容易。这里所用的方法,不是像一般集句那样从不同诗篇中选录单句,甚至是从不同作者的诗中选集单句,而是选用一个人诗作的整个联句。有时上一句对了,下一句无关,或者下一句很合用,上一句却用不着,只好全部放弃。因此有些回目难免不很贴切。有些集句出于古体诗,古体诗的平仄与近体诗不同,有些对联因之对得也不贴切。所以要集查慎行的诗,因为这些诗大都是康熙曾经看过的(“狱中诗”自是例外),康熙又曾为查慎行题过“澹远堂”三字的匾额。
  古人写文章提到自己祖先,决不直呼其名,通常在字号或官衔之下加一“公”字。记得小时候在家里听长辈谈论祖先,说到查慎行时称“初白太公”,说到查昇时称“声山太公”。现代人写白话文,不必这样迂了。
  本书回目中有生僻词语或用典故的,在每回文末稍作注解,以助年轻读者了解。本回回目中,“钩党”是“牵连陷害”,“纵横钩党清流祸”的意思是:对许多有名的读书人株连迫害。“峭茜”是高峻鲜明,形容人格高尚、风采俊朗,“峭茜风期月旦评”的意思是:贤豪风骨之士,当会得到见识高超之人的称誉。
  
  

第二回 绝世奇事传闻里 最好交情见面初
  
  扬州城自古为繁华胜地,唐时杜牧有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古人云人生乐事,莫过于“腰缠十万贯,跨鹤上扬州。”自隋炀帝开凿运河,后人凿至杭州,扬州地居运河之中,为苏浙漕运必经之地,也即是朝廷命脉的所在。明清之季,又为盐商大贾所聚居,殷富甲于天下。
  清朝康熙初年,扬州瘦西湖畔的鸣玉坊乃青楼名妓汇聚之所。这日正是暮春天气,华灯初上,鸣玉坊各家院子中传出一片丝竹和欢笑之声,中间又夹着猜枚行令、唱曲闹酒,笙歌处处,一片升平景象。
  突然之间,坊南坊北同时有五六人大声吆喝:“各家院子生意上的朋友、姑娘们,来花钱玩儿的朋友们,大伙儿听着:我们来找一个人,跟旁人并不相干,谁都不许乱叫乱动。不听吩咐的,可别怪我们不客气!”一阵吆喝之后,鸣玉坊中立时静了片刻,跟着各处院子中喧声四起,女子惊呼声、男子叫嚷声,乱成一团。
  丽春院中正大排筵席,十余名大盐商坐了三桌,每人身边都坐着一名妓女,众人听到这呼喝声,人人脸色大变,齐问:“什么事?”“是谁?”“是官府查案吗?”突然大门上擂鼓也似的打门声响了起来,众龟奴吓得没了主意,不知是否该去开门。
  砰的一声,大门撞开,涌进十七八名大汉。
  这些大汉短装结束,白布包头,青带缠腰,手中拿着明晃晃的钢刀或是铁尺铁棍。众盐商一见,便认出是贩私盐的盐枭。当时盐税甚重,倘若逃漏盐税,贩卖私盐,获利颇丰。扬州一带是江北淮盐的集散之地,一般亡命之徒成群结队,逃税贩盐。这些盐枭极是凶悍,遇到大队官兵时一哄而散,逢上小队官兵,一言不合,抽出兵刃,便与对垒。是以官府往往眼开眼闭,不加干预。众盐商知道盐枭向来只贩卖私盐,并不抢劫行商或做其他歹事,平时与百姓买卖盐斤,也都公平诚实,并不仗势欺人,今日忽然这般强凶霸道地闯进鸣玉坊来,无不又惊惶,又诧异。
  盐枭中一个五十余岁的老者说道:“各位朋友,打扰莫怪,在下陪礼。”说着抱拳自左至右、又自右至左地拱了拱手,跟着朗声道:“天地会姓贾的朋友,贾老六贾老兄,在不在这里?”说着眼光向众盐商脸上逐一扫去。
  众盐商遇上他的眼光,都神色惶恐,连连摇头,心下却也坦然:“他们江湖上帮会自伙里闹事寻仇,跟旁人可不相干。”
  那盐枭老者提高声音叫道:“贾老六,今儿下午,你在瘦西湖旁酒馆中胡说八道,说什么扬州贩私盐的人没种,不敢杀官造反,就只会走私漏税,做些没胆子的小生意。你灌饱了黄汤,大叫大嚷,说道扬州贩私盐的要是不服,尽管到鸣玉坊来找你便是。我们这可不是来了吗?贾老六,你是天地会的好汉子,怎地做了缩头乌龟啦?”
  其余十几名盐枭跟着叫嚷:“天地会的好汉子,怎么做了缩头乌龟?”“辣块妈妈,你们到底是天地会,还是缩头会哪?”
  那老者道:“这是贾老六一个儿胡说八道,可别牵扯上天地会旁的好朋友们。咱们贩私盐的,原只挣一口苦饭吃,哪及得上天地会的英雄好汉?可是咱们缩头乌龟倒是不做的。”
  等了好一会,始终不听得那天地会的贾老六搭腔。那老者喝道:“各处屋子都去瞧瞧,见到那姓贾的缩头老兄,便把他请出来。这人脸上有个大刀疤,好认得很。”众盐枭轰然答应,便一间间屋子去搜查。
  忽然东边厢房中有个粗豪的声音喝道:“谁在这里大呼小叫,打扰老子寻快活?”
  众盐枭纷纷呼喝:“贾老六在这里了!”“贾老六,快滚出来!”“他妈的,这狗贼好大胆子!”
  东厢房那人哈哈大笑,说道:“老子不姓贾,只是你们这批家伙胡骂天地会,老子可听着不大顺耳。老子不是天地会的,却知道天地会的朋友们个个是英雄好汉。你们这些贩私盐的,跟他们提鞋儿、抹屁股也不配。”
  众盐枭气得哇哇大叫,三名汉子手执钢刀,向东厢房扑了进去。却听得“哎唷”、“啊哟”连声,三人一个接一个地倒飞出来,摔在地下。一名大汉手中钢刀反撞自己额头,鲜血长流,登时晕去。跟着又有六名盐枭先后抢进房去,但听得连声呼叫,那六人一个个又都给摔了出来。这些人兀自喝骂不休,却已没人再抢进房去。
  那老者走上几步,向内张去,朦胧中见一名虬髯大汉坐在床上,头上包了白布,脸上并无刀疤,果然不是贾老六。那老者大声问道:“阁下好身手,请问尊姓大名?”
  房内那人骂道:“你爷爷姓什么叫什么,老子自然姓什么叫什么。好小子,连你爷爷的姓名也忘记了。”
  站在一旁的众妓女之中,突然有个三十来岁的中年妓女“格格”一声,笑了出来。一名私盐贩子抢上一步,啪啪两记耳光,打得那妓女眼泪鼻涕齐流。那盐枭骂道:“他妈的臭婊子,有什么好笑?”那妓女吓得不敢做声。
  蓦地里大堂旁钻出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大声骂道:“你敢打我妈!你这死乌龟、烂王八,你出门便给天打雷劈,你手背手掌上马上便生烂疔疮,烂穿你手,烂穿舌头,脓血吞下肚去,烂断你肚肠。”
  那盐枭大怒,伸手去抓那孩子。那孩子一闪,躲到了一名盐商后面。那盐枭左手将那盐商一推,将他推得摔了一跤,右手一拳,往那孩子背心重重捶了下去。那中年妓女大惊,叫道:“大爷饶命!”那孩子甚是滑溜,一矮身,便从那盐枭胯下钻了过去,伸手抓出,正好抓住他阴囊,使劲猛捏,只痛得那大汉哇哇怪叫。那孩子却已逃了开去。
  那盐枭气无可泄,砰的一拳,打在那中年妓女脸上。那妓女立时晕了过去。那孩子扑到她身上,叫道:“妈,妈!”那盐枭抓住孩子后领,将他提了起来,正要伸拳打去,那老者喝道:“别胡吵!放下小娃子。”那盐枭放下孩子,在他屁股上踢了一脚,将他踢得几个筋斗翻将出去,砰的一声,撞在墙上。
  那老者向那盐枭横了一眼,对着房门说道:“我们是青帮弟兄,只因天地会一位姓贾的朋友公然辱骂青帮,说在鸣玉坊中等候我们来评理,因此前来找人。阁下既不是天地会的,又跟敝帮河水不犯井水,如何便出口伤人?请阁下留下姓名,我们帮主查问起来,也好有个交代。”
  房里那人笑道:“你们要寻天地会的朋友算账,跟我什么相干?我自在这里风流快活,大家既然河水不犯井水,那便别来打扰老子兴头。不过我劝老兄一句,天地会的人,老兄是惹不起的,给人家骂了,也还是白饶,不如夹起尾巴,乖乖地去贩私盐、赚银子吧。”那老者怒道:“江湖之上,倒没见过你这等不讲理的人。”房里那人冷冷地道:“我讲不讲理,跟你有甚相干?莫非你想招郎进舍,要叫我姊夫?”
  便在此时,门外悄悄闪进三个人来,也都是盐贩子打扮。一个手拿链子枪的瘦子低声问道:“点子是什么来头?”那老者摇头道:“他不肯说,但口口声声给天地会吹大气,说不定那姓贾的便躲在他房里。”那瘦子一摆链子枪,头一撇。那老者从腰间取出两柄尺来长的短剑。突然之间,四人一齐冲进房中。
  只听得房中兵刃相交之声大作,那丽春院乃鸣玉坊四大院子之一,每间房都摆设得极为考究,梨木桌椅,红木床榻。乒乓喀喇之声不绝,显是房中用具一件件碎裂。老鸨脸上肥肉直抖,口中念佛,心痛无已。那四名盐枭不断吆喝呼叫,房中那客人却默不作声。厅堂上众人都站得远远的,唯恐遭上池鱼之殃。但听得兵刃碰撞之声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