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碧血剑-金庸 [70]

By Root 9551 0
“启奏皇上,洪承畴已将南朝的实情什么都说了。他说崇祯刚愎自用,举措失当,信用奸佞,杀害忠良,四方流寇大起。我大清大军正可趁机进关,解民倒悬。”皇太极摇头道:“崇祯的性子,他说得一点儿也不错。但我兵进关却还不是时候。这时候进关,并无必胜把握。总须让明兵再跟流寇打下去,双方精疲力尽,两败俱伤,大清便可收那渔翁之利,一举而得天下。你们汉人叫做卞庄刺虎之计,是不是?”三臣齐道:“是,是,皇上圣明。”
  袁承志暗暗心惊:“这鞑子皇帝当真厉害,崇祯和他相比可天差地远了。我非杀他不可,此人不除,我大汉江山不稳。就算闯王得了天下,只怕……只怕……”隐隐觉得此人目光远大,统观全局,想得通透,稳扎稳打,半点也不急躁,闯王的才具与他相较,似乎也颇有不及,又想:“这皇帝的汉语可也说得流利得很。他还读过中国书,居然知道卞庄刺虎的故事。”
  只听皇太极道:“那洪承畴还说些什么?”范文程道:“洪承畴向臣露了几次口风,盼望皇上恩典,赏他个差使,他得以为皇上效犬马之劳,仰报天恩。”皇太极哈哈大笑,道:“这差使吗?慢慢再说。”鲍承先道:“皇上,臣愚鲁之极,心中有一事不明白,盼望皇上指点。”皇太极点点头。鲍承先道:“洪承畴先前不肯归顺,皇上大赐恩宠,亲自解下身上的貂裘,披在他身上,又连日大张筵席请他,连我大清的开国功臣也从来没这般殊荣。众臣工都不明白。皇上开导说:咱们这些年来辛辛苦苦、连年征战,为的是什么?众臣工启奏道:为的是打南朝江山。皇上谕道:是啊,可是咱们不明南朝内情,好比都是瞎子,洪承畴一归顺,咱们都睁开了眼啦,那还不欢喜么?众臣工都拜服皇上圣明。这些日子来,那洪承畴于南朝各地的城守职官、民情风俗,都说得详详细细,果然尽在皇上算中。但皇七却不赏他官职封爵,众臣工可又都不明白了。”
  皇太极微微一笑,说道:“老鲍性子直爽,想问什么,倒也直言无忌。你们三个,虽然都是汉人,但早就跟先皇和朕办事,忠心耿耿,洪承畴怎能跟你们相比?”范文程等三人忙趴下磕头,咚咚有声,显是心中感激之极。袁承志暗骂:“无耻,无耻!”
  皇太极道:“洪承畴这人,本事是有的,可是骨气就说不上了。先前我已待他太好,若再赐他高官厚禄,这人还肯出力办事吗?哼,崇祯封他的官难道还不够大,那时他做的是什么官?”范文程道:“启奏皇上:那时他在南朝官封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总督蓟辽军务,麾下统率八名总兵官,实是官大权大。”皇太极道:“着啊。我封他的官再大,也大不过崇祯封他的。要他尽心竭力办事,便不能给他官做。把他吊在那儿,叫他摇摇晃晃的摸不着边儿。”三臣齐声道:“皇上圣明。”
  袁承志越想越有道理,觉得他这驾驭人才的法门实是高明之极,此刻听到这番话,宛似当年在华山绝顶初见《金蛇秘笈》,其中所述法门无不匪夷所思,虽然绝非正道,却令人不由得不服。
  他呆了一阵,却听得皇太极在和范文程等商议,日后取得明朝天下之后如何治理,此时如何先为之备,倒似大明的江山已是他掌中之物一般。袁承志心下愤怒,轻轻又揭开了两张琉璃瓦,看准了殿中落脚之处,却听得皇太极道:“南朝所以流寇四起,说来说去,也只一个道理,就是老百姓没饭吃。咱们得了南朝江山,第一件大事,就是要让天下百姓人人有饭吃……”袁承志心下一凛:“这话对极!”
  范文程等颂扬了几句。皇太极道:“要老百姓有饭吃,你们说有什么法子?范先生,你先说说看。”他似对范文程颇为客气,称他“先生”,不像对鲍承先那样呼之为“老鲍”。
  范文程道:“皇上未得江山,先就念念不忘于百姓,这番心意,必得上天眷顾。以臣愚见,要天下百姓都有饭吃,第一须得轻徭薄赋,决不可如崇祯那样,不断地加饷搜刮。”皇太极点头道:“咱们进关之后,须得定下规矩,世世代代,不得加赋,只要库中有余,就得下旨免百姓钱粮。”范文程道:“皇上如此存心,实是万民之福,臣得以投效明主,为皇上粉身碎骨,也所……也所甘愿。”说到后来,语音竟然呜咽了。
  袁承志心想:“这个大汉奸,倒似确有几分爱民之心,却不知是做戏呢,还是真心。”皇太极道:“很好,很好。你们汉人骂你们是汉奸,日后你们好好为朕办事,也就是为天下百姓办事,总得狠狠地争一口气,让千千万万百姓瞧瞧,到底是你们这些人为汉人做了好事呢,还是崇祯手下那些只知升官发财、搜刮百姓的真汉奸做了好事。老宁,你有什么条陈?”
  宁完我道:“启奏皇上:我大清的满洲人少,汉人众多。皇上得了天下之后,以臣愚见,须得视天下满人汉人俱是皇上子民,不可像元朝蒙古人那样,把汉人南方人当作下等百姓。只消我大清对众百姓一视同仁,汉人之中纵有倔强之徒,也成不了大事。”皇太极点头道:“此言有理。元人弓马天下无敌,可是他们在中国的江山却坐不稳,就是为了虐待汉人。这是前车什么的?”鲍承先道:“前车覆辙。”皇太极微笑道:“对了,老鲍,我读汉人的书,始终不易有什么长进。”鲍承先道:“皇上日理万机,这些汉人书里的典故,也不必太放在心上。只要懂得书里的大道理,如何治国平天下,那就够了。”皇太极点头道:“汉人的学问,不少是很好的。只不过做主子的,读书当学书里头的道理策略,不必学汉人的秀才进士那样,学什么吟诗作对……”
  袁承志听了这些话,只觉句句入耳动心,浑忘了此来是要刺死此人,内心隐隐似盼多听一会儿,但听他四人商议如何整饬军纪,清兵入关之后,决计不可残杀百姓,务须严禁劫掠。只见两名侍卫走上前来,换去御座前桌上的巨烛,烛光一明一暗之际,袁承志心想:“再不动手,更待何时?”左掌提起,猛力击落,喀喇喇一声响,殿顶已断了两根椽子,他随着釓片泥尘,跃下殿来,右足踏上龙案,金蛇剑疾向皇太极胸口刺去。
  皇太极两侧抢上四名卫士,不及拔刀,已同时挡在皇太极身前。嗤嗤两响,两名卫士已身中金蛇剑而死。皇太极身手甚是敏捷,从龙椅中急跃而起,退开两步。这时又有五六名卫士抢上拦截,宁完我与鲍承先扑向袁承志身后,各伸双手去抱。袁承志左脚反踢,砰砰两声,将宁、鲍两人踢得直掼出去。便这么缓得一缓,皇太极又退开了两步。
  袁承志大急,心想今日莫要给这鞑子皇帝逃了出去,再要行刺,可就更加不易了,连发两枚金蛇锥,却都给卫士冲上挡去,做了替死鬼。袁承志金蛇剑连刺,更不理会众卫士来攻,疾向皇太极冲去。眼见距他已不过丈许,蓦地里帷幕后抢出八名武士,都是空手,同时扑到。袁承志右足弹出,砰的一响,踢飞一名,左足鸳鸯连环,跟着飞出,一名武士正在此时自左侧扑到。袁承志左脚踢中了他胸口,他双手却已牢牢抓住了袁承志小腿。这武士口中鲜血狂喷,双手却死命抓住不放。这八名武士在满洲语中称为“布库”,擅于摔跤擒拿,平时宫中或贝勒王公盛宴,例有角斗娱宾。皇太极接见臣下之后,临睡之前常要先看一场角斗。这八名布库武士此刻正在殿旁伺候,听得有刺客,纷纷抢上来护驾。
  袁承志左足力甩,却甩不脱这武士,金蛇剑挥出,削去了他半边脑袋,但那武士双手兀自紧紧抓住袁承志小腿。忽听得身后有人喝道:“好大胆,竟敢犯驾?”说的是汉语。袁承志全不理会,左脚带着那名死武士,跨步上前去追皇太极,只跨一步,头顶风声飒然,一件兵刃袭到,劲风掠颈,有如利刃。袁承志一惊,知道敌人武功高强之极,危急中滚倒在地,一个筋斗翻出,舞剑护顶,左手扯脱脚上的死武士,这才站起。
  烛光照映下,只见眼前站着一个中年道人,眉清目秀,脸色白润,右手执着一柄拂尘,冷笑道:“大胆刺客,还不抛下兵器受缚?”
  袁承志眼光只向他一瞥,又转去瞧皇太极,只见已有十余名卫士挡在他身前。袁承志陡然跃起,急向皇太极扑去,身在半空,蓦见那道士也跃起身子,拂尘迎面拂来。
  袁承志金蛇剑连刺两下,快速无伦。那道士侧头避了一剑,拂尘挡开一剑,跟着千百根拂尘丝急速挥来。袁承志伸左手去抓拂尘,右手剑刺他咽喉。刷的一声响,尘尾打中了他左手,手背上登时鲜血淋漓,原来他拂尘之丝系以金丝银丝所制,虽然柔软,运上了内劲,却是一件致命的厉害兵刃。就在这时,金蛇剑剑尖上的蛇舌也已钩中那道人肩头。
  两人在空中交手三招,各受轻伤,落下地来时已交叉易位,心下都惊疑不定:“这人是谁?武功恁地了得,实是我生平所仅见。”
  ★D★O★S★P★Y★
  注:一、唐朝安禄山造反时,玄宗命大将哥舒翰守潼关,哥舒翰出战败死,潼关失守,长安不久便即陷落,本回回目借用此史事,唯比喻不甚贴切。
  二、其时满清国君皇太极未称“皇帝”,只称为“汗”,但汉人习惯上称之为“皇帝”。
  
  

第十四回 剑光崇政殿 烛影昭阳宫
  
  袁承志回身又待去刺皇太极时,那道人的拂尘已向他脑后拂来,拂丝为内劲所激,笔直戳至,犹似杆棒。袁承志无奈,只得回剑挡开。
  两人这一搭上手,登时以快打快,瞬息间拆了二十余招。袁承志竭尽平生之力,竟丝毫占不到上风,越斗越心惊,突然间风声过去,右颊给拂尘扫了一下,料想脸颊上已多了数十条血痕,蓦地里青青的话在脑海中一闪:“承志哥哥,鞑子皇帝刺得到果然好,刺不到也就罢了,你自己可千万要保重。”眼见敌人如此厉害,只得先谋脱身。他一边斗,一边移动脚步,渐渐移向殿口。那道人冷笑道:“在我玉真子手下也想逃命么?痴心妄想!”说着拂尘连进三招,尽是从意料不到的方位袭来。袁承志一时不知如何招架才是,脚下自然而然地使出木桑所授“神行百变”步法,东蹿西斜,避了开去。
  不料这玉真子如影随形,竟于他的神行百变步法了然于胸,袁承志闪到东,他跟到东,蹿到西,他追到西。袁承志虽让开了那三招,却摆脱不了他源源而来的攻击。
  这一来,两人都感大奇。玉真子叫道:“你叫什么名字?是木桑道人的弟子吗?”袁承志道:“不是。”玉真子问道:“你怎地会铁剑门的步法?”袁承志反问:“你是汉人,怎地反帮鞑子?”玉真子怒道:“倔强小子,死到临头,还在胡说。”刷刷两招。
  袁承志眼见对方了得,稍有疏神,不免性命难保,当即凝神致志,使开本门华山派剑法接招。玉真子看了数招,叫道:“啊,你是华山派穆老猴儿门下的小猴儿,是不是?”袁承志不肯隐瞒师门,喝道:“是便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