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金庸 [175]
放心好啦。”黄蓉心中更怒,暗道:“靖哥哥好意相救,你却叫他钻进圈套,竟说要他托个一时三刻。我且想个什么法儿也来损你一下。”眉尖微蹙,早有了主意,叫道:“大叔,你要去问过尊师,那也该当。这里有一封信,是家师洪七公给尊师的,相烦带去。”
那农夫听得洪七公名字,“咦”了一声,道:“原来姑娘是九指神丐弟子。这位小哥也是洪老前辈门下的吗?难怪恁地了得。”说着走近来取信。
黄蓉点头道:“嘿,他是我师哥,也不过有几百斤蛮力,说到武功,可远远及不上大叔了。”慢慢打开背囊,假装取信,却先抖出那副软猬甲来,回头向郭靖望了一眼,脸露惊惶神色,叫道:“啊哟,不好,他手掌要烂啦,大叔,快想法儿救他一救。”
那农夫一怔,随即笑道:“不碍事。信呢?”伸手只待接信。黄蓉急道:“你不知道,我师哥正在练劈空掌,两只手掌昨晚浸过醋,还没散功,压得久了,手掌可就毁啦。”她在桃花岛时曾跟父亲练过劈空掌,知道练功的法门。
那农夫虽不会这门功夫,但他是名家弟子,见闻广博,知道确有此事,心想:“倘若无端伤了九指神丐的弟子,不但师父必定怪罪,我心中可也过意不去,何况他又是好意出手救我。但不知这小姑娘的话是真是假,只怕她行使诡计,却是骗我去放他下来。”
黄蓉见他沉吟未决,拿起软猬甲一抖,道:“这是桃花岛至宝软猬甲,刀剑不损,请大叔去给他垫在肩头,再将大石压上,那么他既走不了,身子又不受损,岂非两全其美?否则你毁了他手掌,我师父岂肯甘休?定会来找你师父算账。”那农夫倒也听见过软猬甲的名字,将信将疑地接过手来。黄蓉见他仍有不信之意,道:“我师父教我,不可对人说谎,怎敢欺骗大叔?大叔要是不信,便在这甲上砍几刀试试。”
那农夫见她脸上一片天真无邪,心道:“九指神丐是前辈高人,言如金玉,我师父提到时向来十分钦佩。瞧这小姑娘模样,确也不是撒谎之人。”只是为了师父安危,丝毫不敢大意,从腰间拔出短刀,在软猬甲上砍了几刀,那甲果然纹丝不伤,真乃武林异宝,这时再无怀疑,道:“好,我去给他垫在肩头就是。”他哪知黄蓉容貌冰雪无邪,心中却诡计多端,当下拿着软猬甲,挨到郭靖身旁,将甲披在他的右肩,双手托住大石,臂上运劲,挺起大石,说道:“你松手吧,用肩头扛住。”
黄蓉扶着山石,凝目瞧着二人,眼见那农夫托起大石,叫道:“靖哥哥,飞龙在天!”郭靖只觉手上一松,又听得黄蓉呼叫,更无余暇去想,立时右掌前引,左掌从右手腕底穿出,使一招降龙十八掌中的“飞龙在天”,人已跃在半空,右掌复又翻到左掌之前,向前扑出,落在黄蓉身旁,那软猬甲兀自稳稳地放在肩头,只听那农夫破口大骂,回头看时,又见他双手上举,托着大石动也不能动了。
黄蓉极是得意,道:“靖哥哥,咱们走吧。”回头向那农夫道:“你力气很大,托个一时三刻不会出乱子,放心好啦。”
那农夫骂道:“小丫头,使这勾当算计老子!你说九指神丐言而有信,哼,他老人家一世英名,都让你这小丫头给毁了。”黄蓉笑道:“毁什么啊?师父叫我不能撒谎,但我爹爹说骗骗人没什么大不了。我爱听爹爹的话,我师父可拿我没法子。”那农夫怒道:“你爹爹是谁?”黄蓉道:“咦,我不是给你试过软猬甲么?”那农夫大骂:“该死,该死!鬼丫头是黄老邪的鬼女儿。我怎么这等糊涂?”
黄蓉笑道:“是啊,我师父言出如山,是从来不骗人的。这件事难学得紧,我也不想学他。我说,还是我爹爹教得对呢!”格格而笑,牵着郭靖的手径向前行。
★D★O★S★P★Y★
注:
一、初写本回时,只写黄蓉所以能精通高深数学、难倒瑛姑,是受自父亲黄药师之教。数学是我故乡(浙江海宁)的学术强项,清代大数学家李善兰即海宁人,传世的数学著作甚多。黄药师是浙江舟山桃花岛人,虽与我故乡相距不远,但学术上应该不相干了。我在嘉兴中学(海宁现属嘉兴市)求学时,数学老师章克标亦海宁人,当代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是嘉兴人,可惜作者虽对数学有兴趣却乏天资,只在初中时得俞芳老师之教,于几何学略窥门径,其后于构思小说结构时,颇有助于逻辑思维及推理,对老师感恩不忘。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台北举行“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台湾师范大学洪万生教授提出了一篇很有价值的论文《全真教与金元数学》,论文学殖深厚,范围渊博,在会上宣读及讨论时,本书作者恭聆教言,又经历了一次做学生的生涯,大感钦佩。洪教授论文的副题是“以李冶(一一九二~一二七九)为例”,他详述金元时代大数学家李冶的身世和学养,说到他的至交好友中有元好问(即作“问世间,情是何物”词的大词人)以及大数学家、全真教道士赵友钦。赵是宋德方的再传弟子,宋德方是全真七子马钰与丘处机的弟子。所以李冶如有机会间接听到黄药师或其传人谈论数学问题,也未始不可能。
李冶的主要成就,在于将宋金元时代的“天元术”集大成,为此后的“四元术”铺路。天元术即中国的代数学,以一元或多元为未知数,解方程式而求得未知数之值。李冶的著作《敬斋古今黈》中谈到的学术涉及经学、哲学、历史、文学、数学、医学、术数、气功、胎息、内丹等,可见他的渊博有点类似于黄药师。他在书中有一段话说:“予至东平,得一算经,大概多明如积之术。以十九字志其上下层数,曰:仙、明、霄、汉、垒、层、高、上、天、人、地、下、低、减、落、逝、泉、暗、鬼。此盖以人为太极,而以天地各位元而陟降之。”李冶明言这十九元之说,是他在东平得一算经而知。那么如说是黄药师所创,黄蓉受了家传,拿来吓唬一下瑛姑也无不可。作此注释,是对洪万生教授的指教表示感谢。
二、作者于二〇〇〇年初夏,随同围棋老师聂卫平、林海峰,友人沈君山先生等前赴云南丽江,参加“炎黄杯围棋名人赛”,于木王府余兴晚会中,得聆“丽江古乐团”演奏唐宋遗曲,乐手多数为白须老人,乐器用古琴、古筝、古笙等,女歌手合唱唐宋遗曲中,有后世传为元人张养浩所作之《山坡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及若干宋人遗曲。合唱曲有录音带出售(今仍可在丽江购得)。据该乐团领队兼指挥宣科先生称,该等古曲曾在英女皇、挪威国王等御前演奏,并曾在英国牛津大学演出,获得赞赏,并赠以学术荣衔。千余年前之古乐保存至今,殊为不易。我国诗文源流悠久,非一朝定有一朝之诗文,如李白作《菩萨蛮》词,后人于敦煌石窟中发现不少唐人所抄写之“宋词”。此《山坡羊》诸曲或真出自唐人手笔,流传后世,元人张养浩闻而善之,加诸笔录,后人遂讹以为张所自作,亦非无可能。毕竟真相若何,后人难知。王国维先生乃一代大学者,其名著《唐宋大曲考》中予此亦未述及。笔者曾查考唐韵、宋韵及元曲数次修改之韵脚,以古韵学素养太浅,难有结论,当再求教于硕学通人矣。欲究其原委,恐非今世考古学家、文学史家、古音乐家、敦煌学家、民族学家等研究不可。评者以本书“宋代才女唱元曲”为笑,作者撰写武侠说部,学识浅陋,于古代史实未能精熟,但求故事生动热闹,细节不免有误。本书初作时,作者未去大理,不知此史实,本小段为后补。在南诏覆没之唐军遗留云云,未必系事实,视作小说家言可也。
第三十回 一灯大师
两人顺着山路向前走去,行不多时,山路就到了尽头,前面是条宽约尺许的石梁,横架在两座山峰之间,云雾笼罩,不见尽处。若在平地,尺许小径又算得了什么,可是这石梁下临深谷,别说行走,只望一眼也不免胆战心惊。黄蓉叹道:“这位段皇爷藏得这么好,就算谁跟他有泼天仇恨,寻到这里,也已先消了一半气。”郭靖道:“那渔人怎么说段皇爷已不在尘世了?好叫人放心不下。”黄蓉道:“这也当真猜想不透,瞧他模样,不像是在撒谎,又说师父是亲眼见到段皇爷死的。”郭靖道:“到此地步,唯当有进无退。”蹲低身子背起黄蓉,使开轻功提纵术,走上石梁。
石梁凹凸不平,又加终年在云雾之中,水气蒸浸,石上溜滑异常,走得慢了,反易倾跌。郭靖提气快步而行,奔出七八丈,黄蓉叫道:“小心,前面断了。”郭靖也已看到那石梁忽然中断,约有七八尺长的一个缺口,当下奔得更快,借着一股冲力,飞跃而起。黄蓉连经凶险,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笑道:“靖哥哥,你飞得可没白雕儿稳呢。”
奔一段,跃过一个缺口,接连过了七个断崖,眼见对面山上是一大片平地,忽听书声朗朗,石梁已到尽头,可是尽头处却有一个极长缺口,看来总在一丈开外,缺口彼端盘膝坐着个书生,左手拿着一卷书,正自朗诵,右手轻挥折扇。那书生身后又有一个短短缺口。
郭靖止步不奔,稳住身子,登感不知所措:“若要纵跃而过,原亦不难,只是这书生占住了冲要,除了他所坐之处,更无别地可资容足。”高声说道:“晚辈求见尊师,相烦大叔引见。”那书生摇头晃脑,读得津津有味,于郭靖的话似乎全没听见。郭靖提高声音再说一遍,那书生仍如充耳不闻。郭靖低声道:“蓉儿,怎么办?”
黄蓉蹙眉不答,她一见那书生所坐的地势,就知此事甚为棘手,在这宽不逾尺的石梁之上,动上手即判生死,纵然郭靖获胜,但此行是前来求人,如何能出手杀人?见那书生全不理睬,不由得暗暗发愁,再听他所读的原来是一部最平常不过的《论语》,只听他读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读得兴高采烈,一诵三叹,便似在春风中载歌载舞,喜乐无已。
黄蓉心道:“要他开口,只有出言相激。”冷笑一声,说道:“《论语》纵然读了千遍,不明夫子微言大义,也是枉然。”
那书生愕然止读,抬起头来,说道:“什么微言大义,倒要请教。”黄蓉打量那书生,见他约莫四十岁年纪,头戴逍遥巾,手挥折叠扇,颏下一丛漆黑的长须,是个饱学宿儒模样,冷笑道:“阁下可知孔门弟子,共有几人?”
那书生笑道:“这有何难?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黄蓉问道:“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你可知其中冠者几人,少年几人?”那书生愕然道:“《论语》中未曾说起,其他经传中亦无记载。”黄蓉道:“我说你不明经书上的微言大义,岂难道说错了?刚才我明明听你读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两者相加,不多不少是七十二人。瞧
那农夫听得洪七公名字,“咦”了一声,道:“原来姑娘是九指神丐弟子。这位小哥也是洪老前辈门下的吗?难怪恁地了得。”说着走近来取信。
黄蓉点头道:“嘿,他是我师哥,也不过有几百斤蛮力,说到武功,可远远及不上大叔了。”慢慢打开背囊,假装取信,却先抖出那副软猬甲来,回头向郭靖望了一眼,脸露惊惶神色,叫道:“啊哟,不好,他手掌要烂啦,大叔,快想法儿救他一救。”
那农夫一怔,随即笑道:“不碍事。信呢?”伸手只待接信。黄蓉急道:“你不知道,我师哥正在练劈空掌,两只手掌昨晚浸过醋,还没散功,压得久了,手掌可就毁啦。”她在桃花岛时曾跟父亲练过劈空掌,知道练功的法门。
那农夫虽不会这门功夫,但他是名家弟子,见闻广博,知道确有此事,心想:“倘若无端伤了九指神丐的弟子,不但师父必定怪罪,我心中可也过意不去,何况他又是好意出手救我。但不知这小姑娘的话是真是假,只怕她行使诡计,却是骗我去放他下来。”
黄蓉见他沉吟未决,拿起软猬甲一抖,道:“这是桃花岛至宝软猬甲,刀剑不损,请大叔去给他垫在肩头,再将大石压上,那么他既走不了,身子又不受损,岂非两全其美?否则你毁了他手掌,我师父岂肯甘休?定会来找你师父算账。”那农夫倒也听见过软猬甲的名字,将信将疑地接过手来。黄蓉见他仍有不信之意,道:“我师父教我,不可对人说谎,怎敢欺骗大叔?大叔要是不信,便在这甲上砍几刀试试。”
那农夫见她脸上一片天真无邪,心道:“九指神丐是前辈高人,言如金玉,我师父提到时向来十分钦佩。瞧这小姑娘模样,确也不是撒谎之人。”只是为了师父安危,丝毫不敢大意,从腰间拔出短刀,在软猬甲上砍了几刀,那甲果然纹丝不伤,真乃武林异宝,这时再无怀疑,道:“好,我去给他垫在肩头就是。”他哪知黄蓉容貌冰雪无邪,心中却诡计多端,当下拿着软猬甲,挨到郭靖身旁,将甲披在他的右肩,双手托住大石,臂上运劲,挺起大石,说道:“你松手吧,用肩头扛住。”
黄蓉扶着山石,凝目瞧着二人,眼见那农夫托起大石,叫道:“靖哥哥,飞龙在天!”郭靖只觉手上一松,又听得黄蓉呼叫,更无余暇去想,立时右掌前引,左掌从右手腕底穿出,使一招降龙十八掌中的“飞龙在天”,人已跃在半空,右掌复又翻到左掌之前,向前扑出,落在黄蓉身旁,那软猬甲兀自稳稳地放在肩头,只听那农夫破口大骂,回头看时,又见他双手上举,托着大石动也不能动了。
黄蓉极是得意,道:“靖哥哥,咱们走吧。”回头向那农夫道:“你力气很大,托个一时三刻不会出乱子,放心好啦。”
那农夫骂道:“小丫头,使这勾当算计老子!你说九指神丐言而有信,哼,他老人家一世英名,都让你这小丫头给毁了。”黄蓉笑道:“毁什么啊?师父叫我不能撒谎,但我爹爹说骗骗人没什么大不了。我爱听爹爹的话,我师父可拿我没法子。”那农夫怒道:“你爹爹是谁?”黄蓉道:“咦,我不是给你试过软猬甲么?”那农夫大骂:“该死,该死!鬼丫头是黄老邪的鬼女儿。我怎么这等糊涂?”
黄蓉笑道:“是啊,我师父言出如山,是从来不骗人的。这件事难学得紧,我也不想学他。我说,还是我爹爹教得对呢!”格格而笑,牵着郭靖的手径向前行。
★D★O★S★P★Y★
注:
一、初写本回时,只写黄蓉所以能精通高深数学、难倒瑛姑,是受自父亲黄药师之教。数学是我故乡(浙江海宁)的学术强项,清代大数学家李善兰即海宁人,传世的数学著作甚多。黄药师是浙江舟山桃花岛人,虽与我故乡相距不远,但学术上应该不相干了。我在嘉兴中学(海宁现属嘉兴市)求学时,数学老师章克标亦海宁人,当代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是嘉兴人,可惜作者虽对数学有兴趣却乏天资,只在初中时得俞芳老师之教,于几何学略窥门径,其后于构思小说结构时,颇有助于逻辑思维及推理,对老师感恩不忘。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台北举行“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台湾师范大学洪万生教授提出了一篇很有价值的论文《全真教与金元数学》,论文学殖深厚,范围渊博,在会上宣读及讨论时,本书作者恭聆教言,又经历了一次做学生的生涯,大感钦佩。洪教授论文的副题是“以李冶(一一九二~一二七九)为例”,他详述金元时代大数学家李冶的身世和学养,说到他的至交好友中有元好问(即作“问世间,情是何物”词的大词人)以及大数学家、全真教道士赵友钦。赵是宋德方的再传弟子,宋德方是全真七子马钰与丘处机的弟子。所以李冶如有机会间接听到黄药师或其传人谈论数学问题,也未始不可能。
李冶的主要成就,在于将宋金元时代的“天元术”集大成,为此后的“四元术”铺路。天元术即中国的代数学,以一元或多元为未知数,解方程式而求得未知数之值。李冶的著作《敬斋古今黈》中谈到的学术涉及经学、哲学、历史、文学、数学、医学、术数、气功、胎息、内丹等,可见他的渊博有点类似于黄药师。他在书中有一段话说:“予至东平,得一算经,大概多明如积之术。以十九字志其上下层数,曰:仙、明、霄、汉、垒、层、高、上、天、人、地、下、低、减、落、逝、泉、暗、鬼。此盖以人为太极,而以天地各位元而陟降之。”李冶明言这十九元之说,是他在东平得一算经而知。那么如说是黄药师所创,黄蓉受了家传,拿来吓唬一下瑛姑也无不可。作此注释,是对洪万生教授的指教表示感谢。
二、作者于二〇〇〇年初夏,随同围棋老师聂卫平、林海峰,友人沈君山先生等前赴云南丽江,参加“炎黄杯围棋名人赛”,于木王府余兴晚会中,得聆“丽江古乐团”演奏唐宋遗曲,乐手多数为白须老人,乐器用古琴、古筝、古笙等,女歌手合唱唐宋遗曲中,有后世传为元人张养浩所作之《山坡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及若干宋人遗曲。合唱曲有录音带出售(今仍可在丽江购得)。据该乐团领队兼指挥宣科先生称,该等古曲曾在英女皇、挪威国王等御前演奏,并曾在英国牛津大学演出,获得赞赏,并赠以学术荣衔。千余年前之古乐保存至今,殊为不易。我国诗文源流悠久,非一朝定有一朝之诗文,如李白作《菩萨蛮》词,后人于敦煌石窟中发现不少唐人所抄写之“宋词”。此《山坡羊》诸曲或真出自唐人手笔,流传后世,元人张养浩闻而善之,加诸笔录,后人遂讹以为张所自作,亦非无可能。毕竟真相若何,后人难知。王国维先生乃一代大学者,其名著《唐宋大曲考》中予此亦未述及。笔者曾查考唐韵、宋韵及元曲数次修改之韵脚,以古韵学素养太浅,难有结论,当再求教于硕学通人矣。欲究其原委,恐非今世考古学家、文学史家、古音乐家、敦煌学家、民族学家等研究不可。评者以本书“宋代才女唱元曲”为笑,作者撰写武侠说部,学识浅陋,于古代史实未能精熟,但求故事生动热闹,细节不免有误。本书初作时,作者未去大理,不知此史实,本小段为后补。在南诏覆没之唐军遗留云云,未必系事实,视作小说家言可也。
第三十回 一灯大师
两人顺着山路向前走去,行不多时,山路就到了尽头,前面是条宽约尺许的石梁,横架在两座山峰之间,云雾笼罩,不见尽处。若在平地,尺许小径又算得了什么,可是这石梁下临深谷,别说行走,只望一眼也不免胆战心惊。黄蓉叹道:“这位段皇爷藏得这么好,就算谁跟他有泼天仇恨,寻到这里,也已先消了一半气。”郭靖道:“那渔人怎么说段皇爷已不在尘世了?好叫人放心不下。”黄蓉道:“这也当真猜想不透,瞧他模样,不像是在撒谎,又说师父是亲眼见到段皇爷死的。”郭靖道:“到此地步,唯当有进无退。”蹲低身子背起黄蓉,使开轻功提纵术,走上石梁。
石梁凹凸不平,又加终年在云雾之中,水气蒸浸,石上溜滑异常,走得慢了,反易倾跌。郭靖提气快步而行,奔出七八丈,黄蓉叫道:“小心,前面断了。”郭靖也已看到那石梁忽然中断,约有七八尺长的一个缺口,当下奔得更快,借着一股冲力,飞跃而起。黄蓉连经凶险,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笑道:“靖哥哥,你飞得可没白雕儿稳呢。”
奔一段,跃过一个缺口,接连过了七个断崖,眼见对面山上是一大片平地,忽听书声朗朗,石梁已到尽头,可是尽头处却有一个极长缺口,看来总在一丈开外,缺口彼端盘膝坐着个书生,左手拿着一卷书,正自朗诵,右手轻挥折扇。那书生身后又有一个短短缺口。
郭靖止步不奔,稳住身子,登感不知所措:“若要纵跃而过,原亦不难,只是这书生占住了冲要,除了他所坐之处,更无别地可资容足。”高声说道:“晚辈求见尊师,相烦大叔引见。”那书生摇头晃脑,读得津津有味,于郭靖的话似乎全没听见。郭靖提高声音再说一遍,那书生仍如充耳不闻。郭靖低声道:“蓉儿,怎么办?”
黄蓉蹙眉不答,她一见那书生所坐的地势,就知此事甚为棘手,在这宽不逾尺的石梁之上,动上手即判生死,纵然郭靖获胜,但此行是前来求人,如何能出手杀人?见那书生全不理睬,不由得暗暗发愁,再听他所读的原来是一部最平常不过的《论语》,只听他读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读得兴高采烈,一诵三叹,便似在春风中载歌载舞,喜乐无已。
黄蓉心道:“要他开口,只有出言相激。”冷笑一声,说道:“《论语》纵然读了千遍,不明夫子微言大义,也是枉然。”
那书生愕然止读,抬起头来,说道:“什么微言大义,倒要请教。”黄蓉打量那书生,见他约莫四十岁年纪,头戴逍遥巾,手挥折叠扇,颏下一丛漆黑的长须,是个饱学宿儒模样,冷笑道:“阁下可知孔门弟子,共有几人?”
那书生笑道:“这有何难?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黄蓉问道:“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你可知其中冠者几人,少年几人?”那书生愕然道:“《论语》中未曾说起,其他经传中亦无记载。”黄蓉道:“我说你不明经书上的微言大义,岂难道说错了?刚才我明明听你读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两者相加,不多不少是七十二人。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