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倚天屠龙记-金庸 [140]

By Root 16613 0
。”群豪知颜垣精于土木构筑之学,他既生疑心,必有所见,都道:“咱们瞧瞧去。”来到罗汉堂中,只见墙上溅了不少血渍,戒刀禅杖丢满了一地。
  周颠问道:“颜兄,这十八罗汉有甚古怪?”颜垣道:“每一尊罗汉像都给人推动过,本来兄弟疑心后面另有门户道路,但查察墙壁,却无密门秘道。”
  杨逍沉吟半晌,道:“咱们再把罗汉像推开来瞧瞧。”颜垣跳上神像,将长眉罗汉推在一旁,露出墙壁,果然并无异状。杨逍也跃上神座,细看那长眉罗汉,突然“咦”的一声,道:“罗汉背后写得有字。”将那尊罗汉像扳转身来。
  群豪赫然见到一个斗大的“灭”字。罗汉像本是金身,这时金光灿烂的背心上给人用利器划出了一个大大的“灭”字,深入逾寸,笔画中露出了泥土。印痕甚新,显是刻画不久。
  周颠道:“这个‘灭’字,是什么意思?啊,是了,原来峨嵋派挑了少林寺,灭绝师太留字示威。”群豪都觉此事太也不近情理,尽皆摇头。
  说话之间,群豪已将十八尊罗汉像都扳转身来,除了最右首的降龙罗汉,最左首的伏虎罗汉外,余下十六尊罗汉背后各划了一字,自右至左排去,十六个大字赫然是:先诛少林,再灭武当,惟我明教,武林称王!
  殷天正、铁冠道人、说不得等人不约而同地一齐叫了出来:“这是移祸江东的毒计!”群豪见这十六个大字张牙舞爪,形状可怖,想到少林寺群僧惨遭横祸,这笔账却要算到明教头上,无不戚然有忧。
  周颠叫道:“咱们快把这些字刮去了,免得做冤大头。”杨逍道:“敌人用心恶毒,单是刮去这十六个字,未必有用。”这次周颠觉得他说得有理,不再跟他斗口,只问:“那怎么办?”说不得道:“这其实是个证据。咱们找到了使这移祸毒计之人,拿他来与这十六个字对质。”杨逍点头称是。
  彭莹玉道:“小僧尚有一事不明,要请杨左使指教。刻下这十六字之人,既存心嫁祸本教,使本教承担毁灭少林派的大罪名,好让天下武林群起而攻,然则他何以仍让罗汉像背向墙壁?不将这十六个大字向着外面?若非颜旗使细心,岂不是谁也不知罗汉像背上有字么?”
  杨逍脸色凝重,道:“猜想起来,这些罗汉像是另外有人给转过去的,多半暗中有人在相助本教。咱们已领了人家极大的情。”群豪齐问:“此人是谁?杨左使从何得知?”杨逍叹道:“这其中的原委曲折,我也猜想不透……”
  他这句话还没说完,张无忌突然“啊”的一声,大叫起来,说道:“‘先诛少林,再灭武当’,只怕……只怕武当派即将遭难。”
  韦一笑道:“咱们义不容辞,立即赴援,且看到底是哪一批狗奴才干的好事。”殷天正也道:“事不宜迟,大伙儿立即出发。这批奸贼已先走了一两天。”
  

二十四 太极初传柔克刚

  张无忌心想宋大师伯等不知是否已从西域回山,这一路上始终没听到他们的音讯,倘若途中有什么耽搁变故,留守本山的只太师父和若千第三代弟子,三师伯俞岱岩残废在床,强敌猝至,如何抵挡?想到此处,不由得忧心如焚,朗声道:“各位前辈、兄长,武当派乃先父出身之所,太师父对我恩重如山。今当大难,救兵如救火,早到一刻好一刻。现请韦蝠王陪同本人,先行赴援,各位陆续分批赶来,一切请杨左使和外公指挥安排。”说着双手一拱,闪身出了山门。
  韦一笑展开轻功,和他并肩而行。群豪答应之声未出,两人已到了少林寺外。这两人轻功之佳、奔驰之速,当世再没第三人及得上。
  两人足不停步,急奔了数十里。韦一笑初时毫不落后,但时刻一长,显得内力渐渐不继。张无忌心想:“到武当山路程尚远,终不能如这般奔跑不休,何况强敌在前,尚须留下精力大战。”对韦一笑道:“咱们到前面市镇上去买两匹坐骑,歇一歇力。”韦一笑早有此意,只不便出口,便道:“教主,买卖坐骑,太耗辰光。”
  过不多时,见迎面五六乘马驰来,韦一笑纵身而起,将两个乘者提起,轻轻放在地下,叫道:“教主,上吧!”张无忌迟疑停步,心想如此拦路劫马,岂非和强盗无异?韦一笑叫道:“处大事者不拘小节,哪顾得这许多?”呼喝声中又将两名乘者提下马来。
  那几人也会一点武功,纷纷喝骂,抽出兵刃便欲动手。韦一笑双手勒住四匹马,将那些人的兵刃踢得乱飞。只听一个喝道:“逞凶行劫的是哪一路好汉,快留下万儿来!”张无忌心想纠缠下去,只有更得罪人,纵身跃上马背,和韦一笑各牵一马,绝尘而去。那些人破口大骂,却不敢追赶。
  张无忌道:“咱们虽然迫于无奈,但焉知人家不是身有急事,此举究属于心不安。”韦一笑笑道:“教主,这些小事,何足道哉?昔年明教行事,那才称得上‘肆无忌惮、横行不法’呢!”说着哈哈大笑。
  张无忌心想:“明教给人目为邪魔异端,其来有由。可是到底何者为正,何者为邪,却也难下确论。阳教主传下圣火大令三条、小令五条,将来务须遵从。”想起身负教主重任,但见识肤浅,很多事都拿不定主意,单是眼前夺马这件小事,便犹豫不决,自己虽武功高强,但天下事岂能尽数诉诸武力?言念及此,心下茫然,只盼早日接得义父归来,便可卸却肩头这副自己既挑不起、又实在不想挑的重担。
  便在此时,突见人影晃动,两名汉子拦在当路,手中均执钢杖。
  韦一笑喝道:“让开!”马鞭拦腰卷去,纵马便冲。一人举杖挡开马鞭,另一人大声唿哨,左手一扬。韦一笑的坐骑受惊,人立起来。便在此时,树丛中又蹿出四个黑衣汉子,看各人身法,竟都是硬手。韦一笑叫道:“教主只管赶路,待属下跟鼠辈纠缠。”
  张无忌见这些人意在阻截武当派的救兵,用心恶毒,可想而知,武当派处境实是极险,心知韦一笑的轻功武技并臻佳妙,与这一干人周旋,纵然不胜,至少也足以自保,当下双腿一夹,催马前冲。两名黑衣人横过钢杖,拦在马前,张无忌俯身向外,夹手便将两根钢杖夺过,顺手掷出,只听得啊啊两声惨呼,两名黑衣汉子已给钢杖分别打断了大腿骨,倒在地下。他见缠住韦一笑的那四人武功不弱,只怕自己走后,韦一笑更增强敌,于是帮他料理了两个。
  嵩山和武当山一在豫西,一在鄂北,其实相距不远。一过马山口后,向南一路都是平野,马匹奔跑迅速,中午时分,过了内乡。张无忌腹中饥饿,便在一处市集上买些面饼充饥,忽听得背后牵着的坐骑一声悲嘶,回过头来,见马肚上已给插了一柄明晃晃的尖刀,一个人影在街口一晃,立即隐去。
  张无忌飞身过去,一把抓起那人,只见又是一名黑衣汉子,前襟上溅满了马血。张无忌喝问:“你是何人手下?哪一个帮会门派?你们大队人马已去了武当山没有?”连问数声,那人只闭目不答。张无忌不敢多有耽搁,心想一切到了武当山上自能明白,伸手闭了他的大椎穴,叫他周身酸痛难当,苦挨三日三夜方罢。
  他纵马疾行,一口气奔到三官殿,渡汉水而南。船至中流,望着滔滔江水,想起那日太师父携同自己在少林寺求医不得而归,在汉水上遇到常遇春、又救了周芷若的事来。脑海中现出她的丽容俏影,光明顶上脉脉关注的眼波,不由得出神。
  过汉水后,催马续向南行。此时天色早黑,眼前一片朦胧,再行得一个时辰,更是星月无光,那坐骑疲累已极,再也没法支持,跪倒在地。他拍拍马背,说道:“马儿,马儿,你在这儿歇歇,自行去吧!”展开轻功疾奔。
  行到四更时分,忽听得前面隐隐有马蹄之声,显是有大帮人众,他加快脚步,从这群人身旁掠过。他身法既快且轻,又在黑夜之中,竟无人知觉。瞧这群人的行向,正是往武当山而去,二十余人不发一言,没法探知是甚来头,但隐约可见均携有兵刃,此去是和武当派为敌,决无可疑。他心中反宽:“毕竟将他们追上了,武当派该当尚未受攻。”
  再行不到半个时辰,前面又有一群人往武当山而去。如此前后一共遇见五批,每批多则三十几人,少则十余人。待看到第五批人后,他忽又忧急:“却不知已有几批人上了山去?是否已有人和本派中人动上了手?”他虽非武当派弟子,但因父亲的渊源,向来便将武当派当作是自己的门派。这么一想,奔得更加快了。
  不久便即上山,幸好没再遇到敌人。将到半山,忽见前面一人发足急奔,光头大袖,是个僧人,脚下轻功了得。张无忌远远跟随,察看他动静。
  那僧人一路上山,将到山顶时,只听得有人喝道:“是哪一路的朋友,深夜光降武当?”喝声甫毕,山石后闪出四个人来,两道两俗,当是武当派的第三四代弟子。
  那僧人合十说道:“少林僧人空相,有急事求见武当张真人。”张无忌微微一怔:“原来他是少林派‘空’字辈的前辈大师,和空闻方丈、空智、空性三大神僧是师兄弟辈。他不辞艰辛地上武当山来,自是前来报讯。”
  武当派的一名道人说道:“大师远来辛苦,请移步敝观奉茶。”说着在前引路。空相除下腰间戒刀,交给另一名道人,以示不敢携带兵刃进观。
  张无忌见那道人将空相引入紫霄宫三清殿,便蹲在长窗之外。只听空相大声道:“请道长立即禀报张真人,事在紧急,片刻延缓不得!”那道人道:“大师来得不巧,敝师祖自前年坐关,至今一年有余,本派弟子亦已久不见他老人家慈范。”空相道:“如此则便请通报宋大侠。”那道人道:“大师伯率同家师及诸位师叔,和贵派联盟,远征明教未返。”
  张无忌听得“远征明教未返”六字,暗暗吃惊,原来宋远桥等在归途中也遇上了阻难。
  只听空相长叹一声,道:“如此说来,武当派也和我少林派一般,今日难逃此劫了。”那道人不明其意,说道:“敝派事务,现由灵虚子师兄主持,小道即去通报,请他出来参见大师。”空相道:“灵虚道长是哪一位的弟子?”那道人道:“是俞三师叔门下。”空相长眉一轩,道:“俞三侠手足有伤,心下却是明白,老僧这几句话跟俞三侠说了吧。”那道人道:“是,谨遵大师吩咐。”转身入内。
  那空相在厅上踱来踱去,显得甚为不耐,时时侧耳倾听,当是担心敌人攻上山来。过不多时,那道人快步走出,躬身道:“俞三师叔有请。俞三师叔言道,请大师恕他不能出迎。”这时那道人的神态举止比先前更加恭谨,想是俞岱岩听得“空”字辈的少林僧驾临,已嘱咐他必须礼貌加倍周到。空相点了点头,随着他走向俞岱岩卧房。
  张无忌寻思:“三师伯四肢残废,耳目只有加倍灵敏,我到他窗外窃听,只怕为他发觉。”走到离俞岱岩卧房数丈之处,便停住了脚步。
  过了约莫一盏茶时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