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lub

Home Category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171]

By Root 13173 0
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出版物)中,研究工具书和文献资料似乎增加得比利用这些工具书和资料写成的历史研究专着还要快。除《剑桥中国史》第10、11和12卷列出的书目外,下列书目相当详细地叙述档案和出版物,特别是在台湾的档案和出版物。

研究工具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1900-1975七十六年史学书目》,按论题列出中国作者论着目录9000条以上,附作者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1949-1979》,按约80个主题列出论文目录10000条,书籍目录1200条以上。中国史学会编《中国历史学年鉴》概述每年的出版物及其他活动;《中国历史学年鉴,1979》在1981年出版;《中国历史学年鉴,1981》概述1980年的出版物及其他活动,在1982年出版;《中国历史学年鉴,1982》概述1981年的出版物及其他活动。到现在,我们已见到1984年10月出版的《中国历史学年鉴,1984》。中国史学会又出版《史学情报》季刊,该刊在1982年开始用这种公开形式出版。这两种出版物所载的书目、史学研究综述和论点选登最有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近代史研究》季刊上定期发表的近代史研究书目也最有用。

由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清档案)和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时代档案)合编的《历史档案》季刊在1981年创刊,载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国家历史档案馆和其他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的学术研究成果、文献和论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出版文献丛书《清代档案史料丛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出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上海图书馆编《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丛书从1857年期刊编起,最后将包罗迄1918年的495种期刊约11000期的详细篇目。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8卷--现在我们终于得到--包含清代行省地图,甚为精细,标明县境和县治。上海史学者陈旭麓等编《中国近代史词典》对研究1840-1919年中国近代史有用。陈恭禄着《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是着者1950年在南京大学的讲稿,介绍史料的主要种类,并由此而为读者了解许多当代中国史学家的观点提供便利。张德泽着《清代国家机关考略》详细叙述清代政府结构。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四卷逐年列出两个半世纪都市和行省主要职位的在职官员。

经济社会史

经济社会史长期以来是日本学者喜欢研究的主题。重田德着《清代社会经济史研究》,主要研究湖南省的绅权和地主,而奥崎裕司着《中国乡绅地主之研究》详细地研究浙江一个地主家族。小岛晋治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和思想》是着者的研究论集。小野川秀美和岛田虔次共编的《辛亥革命之研究》评论辛亥革命,收日本有学术成就的京都学派新一代学者的论文13篇。中村义着《辛亥革命史研究》收着者多年来研究这个主题的论文。也要特别提及《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东京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研究中华民国经济趋向与外国经济利益的着作有岛一郎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高村直助着《近代日本棉纺织工业与中国》。京都大学的一个研究组(狭间直树、片冈一忠和藤本博生)出版了《五四运动之研究》论集。关于日本史学界研究近代中国的全面成果,除本书上卷《书目介绍》第1节提到的综述直到1969年出版的书目外,要特别提及《清史问题》所载的田乔舒亚·A.福格尔翻译成英文的日本《史学杂志》上的书目综述。

社会经济史论文也刊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许多文化革命以后的新办或复刊的学术期刊上。要特别提及设在北京的历史研究所出版的《中国史研究》和厦门大学出版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方面的学术成果,也见费维恺编《从宋代至1900年的中国社会经济史》。

四部收有研究“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论文的结集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收论文33篇;南京大学历史系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续编》,收论文20篇;南京大学历史系编《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论文集》,收论文25篇和1949-1979年发表的218篇论文的目录;南京大学历史系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论文集》收论文18篇和论文目录。黄逸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选集》是一部高质量的选集,收入1949-1966年发表的研究19世纪和20世纪中国经济的论文,并附有文化革命以前研究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的1000篇以上论文的长达110页的目录。

最近出版的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史料的出版物有:上海博物馆编《上海碑刻资料选辑》,收碑文245篇;李华编《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收碑文90篇;苏州历史博物馆、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和南京大学历史系合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收碑文258篇--主要是南京大学洪焕椿教授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编《清代地租剥削形态》,收乾隆朝刑部档案399宗。

新出版的厦门大学傅衣凌教授着《明朝社会经济史论文集》,收着者40年代起30年来发表的论文29篇。最近出版的研究明清农村社会的着作有何龄修等着《封建贵族大地主的典型--孔府研究》,和叶显恩着《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有研究1860-1916年中国现代化的颇具雄心的计划,至今已出版研究专着四种。每个行省研究专集挂有丛书名《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每卷书名给出省名:苏云峰着《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1860-1916》;张玉法着《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李国祁着《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闽浙台地区,1860-1916》;以及张朋园着《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1860-1916》。

最近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研究晚清民国时期近代工业及其他企业的出版物有:张国辉着《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荣家企业史料》、《刘鸿生企业史料》;以及至今已出版的上海图书馆藏未发表过的盛宣怀档案四卷:陈旭麓、顾廷龙、汪熙编《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

50年代后期,周恩来总理力劝非共产党人士撰写1949年以前他们亲身经历的回忆录。成果是前军阀、国民党官员、国民党军将领、教育家及其他人士的回忆录大量涌现。这类史料的第一卷以《文史资料选辑》的书名在1960年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出版。其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各省、各大城市、乃至在若干县的委员会也开始出版各个地方的《文史资料》。关于1960-1981年出版的各种《文史资料》的篇目索引,见《五十二种文史资料篇目分类索引》。

最近的社会史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近出版的劳工运动文献资料有:广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省港大罢工资料》;中国革命博物馆编《北方地区工人运动资料选编,1921-1923》。新的研究成果大大补充了让·谢诺着《中国劳工运动,1919-1927年》的内容。陈明《劳工与帝国:珠江三角洲的中国劳工运动,1895-1927年》;盖尔·赫沙特:《飞锤走凿:三条石工人》;埃米莉·霍尼格:《上海纱厂女工,1912-1949年》和《包身工制度与女工:解放前上海的纱厂》;林达·谢弗:《毛泽东与工人:湖南工人运动,1920-1923年》;戴维·斯特兰德和理查德·韦纳:《20世纪20年代北京社会运动与政治言论:1929年10月22日电车风潮分析》,这些论着增加了我们关于中国无产阶级的知识。小安格斯·麦克唐纳着《农村革命的城市根源》,也有关于湖南劳工运动的资料。陈明编着《中国劳工运动的历史编纂学,1895-1949年》是一部书目指南。

两部经济思想--意义非常概括--史着作内容相当广泛:赵靖和易梦虹:《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侯厚吉和吴其敬:《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稿》第一卷(1840-1864年)。同时,美国史学者关于西方对中国影响的理论和论述,在柯文着《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得到批判的评介。

社会史研究大大得到史坚雅等人编着《现代中国社会:有分析的书目》(1973年)三大卷的帮助。研究中国农村史的美国史学者也已吸收了在其他农民社会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理论框架。史坚雅着《中国农民与封闭社会:开放和关闭的个案》提出村民与村外社会接触程度的循环变异。其他学者已利用埃里克·沃尔夫着《20世纪的农民战争》、詹姆斯·斯科特着《农民的道德经济》、塞缪尔·波普金着《有理性的农民:越南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及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着《原始的造反者》等着作。关于使沃尔夫-斯科特“道德经济”概念适应中国情况的若干问题,见于詹姆斯·M.波拉切克着《江西苏区的道德经济(1928-1934年)》和《亚洲社会的农民战略:道德的和理性的经济途径--专题论集》[《亚洲研究杂志》第52卷第4期(1983年8月),第753-868页]所收其他文章。

上个十年的许多出版物分属于下述四类之一:可与文化人类学或人口理论结合的联锁区域分析和空间研究;上层阶级研究;农村社会和农民造反研究;以及关于城市无产者的论着。在这个正在迅速发展的领域,上面提到的论文可望不久以书籍的形式出版。

区域分析以不同的方式由吉尔伯特·罗兹曼着《中国清代的城市网和德川时代的日本》、史坚雅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与伊懋可和史坚雅编《两种社会之间的中国城市》中的史坚雅及其他人的论文表现出来。源出于史坚雅的市场体系理论的分析法也由台北史学者在错综复杂的研究中使用,例如,李国祁和朱鸿着《清代金华府的市镇结构及其演变》。史坚雅着《中华帝国晚期的流动战略》把区域分析和家族研究结合起来。城市化问题在苏珊·曼着《中国的城市化与历史变迁》中有进一步的探讨。地方研究着作不断增加,今举三例:寇尔:《绍兴:清代社会史研究》;威廉·罗:《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876-1889年》;以及兰德尔·斯特罗斯:《困难的工作:中国江苏西部农业的政治经济,1911-1937年》。刘耀着《太平天国失败后江南农村经济变化的再探讨》,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商业化的作用。

社会史学者也已转向文化人类学以求深入研究。詹姆斯·沃森着《中国亲属关系再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Read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