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通识读本:人生的意义
我们都曾对人生的意义感到困惑。这个问题是否有答案?答案是否取决于我们?或者它不过是一个伪问题?在这部充满睿智和生气又能激发思考的作品中,特里•伊格尔顿展现了许多世纪以来的思想者,从莎士比亚、叔本华到马克思、萨特、贝克特,对人生意义问题的探索。作者知道,“本书的许多读者很可能会像怀疑圣诞老人的存在一样怀疑人生意义”,但同时又认为,在需要寻求共同意义的当今之世,我们有必要回答这个所有问题背后的问题。
-
牛津通识读本:亚里士多德的世界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由日内瓦大学古代哲学教授、亚里士多德研究学者乔纳森•巴恩斯撰写,作者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理解,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与传统的看法有所不同的亚里士多德。作为哲学家中的翘楚,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思想史的影响无人能及。在《亚里士多德的世界》中,乔纳森•巴恩斯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及个人理解,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有别于传统印象的亚里士多德。作者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还原到历史背景中,探究了亚里士多德的科 ...
-
牛津通识读本:中国文学
本书讲述了中国文学从古至今的历程,尤其关注文学文化在回应社会与政治关切时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中国传统的文学概念不仅涵盖了诗歌、诗学、戏剧、小说,也包括了历史和哲学,作者遵循了这种理解,在书中讨论了文学文化的哲学基础以及文学直面历史创伤、陶冶情操、滋育感性的力量。桑禀华从古 代的历史文献一直追踪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全球化,突出了伦理和审美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展现了中国思想的多样性。
-
牛津通识读本: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一词让人想到的画面往往是,商人牵着驼队去东方巴扎交换异国物件,朝圣者走过万里之遥以践行信仰。作者在本书中探究的是这些表面意象背后的真实,描述了丝绸、香料以及行者的传说,解释了欧亚大陆中部历史的驱动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促进了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互动。作者表明,生物、技术和文化交流对旧世界影响深远,一如全球化之于今日世界;而丝绸之路现象其实持续至今,在大众文化中如此,在当代商业、政治和外交领域亦 ...
-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莱辛自传:影中漫步
莱辛1919年10月22日出生在伊朗,父母都是英国人。六岁时,随父母移居津巴布韦。尽管莱辛在非洲度过了艰苦并且不快乐的童年,但在其笔下的非洲,她对英国殖民者的艰难和当地土著的困境都充满了同情。莱辛十五岁时离开教会学校,四处打工谋生,当过秘书、打字员、小职员等。1949年,第二次婚姻失败后的莱辛,回到英国定居,并于同年出版了处女作《青草在歌唱》,描写了种族歧视在非洲给白人和黑人带来的悲剧。莱辛随后创 ...